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案例 > 列表页

医学遗传学案例版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02  分类: 案例 手机版

篇一:医学遗传学进化版

名词解释

1、 显示杂合子:偶见X连锁隐性遗传的血友病或迪谢内型肌营养不良的男性患者的杂合子母亲也受累,这种

X连锁隐性遗传的女性杂合子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称为显示杂合子。

2、 遗传异质性:有些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可有不同的遗传基础,称之为遗传异质性。

3、 遗传早现 :有些遗传病,在世代传递过程中有发病年龄逐代提前,和

病情症状逐代加剧的现象,称为遗传早现。

4、 限性遗传:常染色体致病基因的表达,仅限于一种性别受累者,称为限性遗传。

5、 偏性遗传:虽非X连锁遗传的疾病,但在两性中的表达,其程度和频率均有不同,为偏性遗传。

6、 易感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素质或多个致病基因决定一个个体得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感

性。

7、 易患性:由遗传素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一个个体得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患性。

8、 发病阈值:当一个个个体的易患性超过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的最低限度时会患病,这一易患性的最低限度称

为发病阈值。

9、 遗传度:由遗传因素即致病基因,在决定相关疾病表现型中所起的作用大小被称为遗传度或遗传力。

10、 细胞癌基因:正常真核细胞中有潜在的细胞转化基因。

11、癌家族:在一些家族中,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发病年龄早,但肿瘤发生部位不局限于同一种组织或器官,在家族中肿瘤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称为癌家族。

12、纯质:一种组织或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全部是带有相同突变基因的线粒体,或全部是野生型的线粒体,这种现象称为纯质。

13、杂质:突变型和野生型线粒体共存于一种细胞或组织的现象

一、 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之间的关系?选择题

先天性疾病大部分是遗传病,遗传病大多是先天性疾病(但并不一定是如此)家族性疾病也大部分是遗传病,遗传病也大部分为家族性疾病。(肯定的肯定是错误的)

二、 染色体数目的畸变类型包括哪三种?填空

(1)整倍体畸变 (2)非整倍体畸变 (3)嵌合体

三、人类非显带染色体分组的依据是什么?填空

1、相对长度 2、臂比率 3、着丝粒指数 4、随体的有无

四、Turner综合征临床表现:选择题

性染色体病,原发闭经,卵巢萎缩,性腺为纤维条索状,无滤泡、子宫,外生殖器及乳房幼稚型。成年时外生殖器不良,仍保持年幼状态,阴毛腋毛稀少甚至缺如,患者身材矮小,可能有肘外翻,颈蹼,颈后发际线低,盾状胸,乳房不发育,乳头间隔较宽。

五、5p-综合征临床表现 选择题

又称猫叫综合症,婴幼儿时期哭声似小猫叫声。其次是智力落后,生长阻滞,小头畸形,宽阔鼻梁,低位耳朵,并指(趾),眼裂斜向下方,眼距过宽,内毗贅皮,拇指后屈,斜视,20%患者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最常见为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

六、易位型DOWN综合征患者的核型是什么?

易位型21三体,最常见的是D/G易位,如核型为46,(XX)XY,-14,+t(14q21q)

七、核型分析举例:P106 核型分析(5题 10分)

1、46,XX,inv(1)(p23q31)

染色体总数46,性染色体为XX,1号染色体发生倒位,断裂部位为短臂2区3带和长臂的3区1带 2、45,X/46,XX/47,XXX

染色体总数45,一个个体中具有三种细胞系,一个细胞系性染色体提只有1条X,一个细胞系有正常2条X,还有一个细胞系有3条X

3、 46,XX,del(4)(q11q21)

染色体总数46,性染色体为XX,4号染色体发生缺失,断裂部位长臂1区1带和长臂2区1带

4、46,XX,t(2;6)(q22;q31)

染色体总数46,性染色体为XX,2号染色体和6号染色体发生易位,2号染色体断裂的部位为长臂2区2带,6号染色体断裂的部位为3区1带

5、46,X,i(Xp)

染色体总数46,性染色体为一条正常的X,另一条为X短臂等臂染色体

八、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主要受到哪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九、多基因遗传病再现危险率估计

1、亲属发病率与亲缘级数成反比

2、一级亲属发病率接近群体发病率的开方

3、亲属中患者人数越多再显风险越高

4、患病亲属的病情越重再显风险越高

5、阈值高的性别一旦发病再显风险增高(但是群体发病率低)

十、试以Hardy-Weinberg平衡原理证明在XR遗传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而在XD遗传中,女性患者多

在随机婚配的人群中,XR遗传,设隐性致病基因的频率为q,显性基因的频率为p,则男/女=q/q^2=1/q,q<1,1/q>1,可见,XR遗传中,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患者。

在XD遗传中,设显性致病基因频率为p隐性基因频率为q,则男/女

=p/(p^2+2pq)=1/(p+2q)=1/(p+2-2p)=1/(2-p),P<1,1/(2-p)<1,可见XD遗传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十一、血红蛋白病变异的主要机制是哪几个?

1、 单个碱基变换

2、 密码子的缺失和插入

3、 移码突变:指珠蛋白基因密码子中缺失或插入不是3个或3的倍数个碱基时,导致突变部位以后的碱基排

列顺序依次位移,重新组合三联密码子而出现移码,产生新的异常血红蛋白。

4、 融合突变:指编码两条不同肽链的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因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错配儿引起的不等交换,结果造

成两种非同源基因的部分片段相互拼接,产生融合基因。

十二、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是什么?遗传方式是什么?

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 AR遗传

自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遗传方式是什么

SR遗传。

半乳糖血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遗传方式是什么?

消瘦,腹水,智力障碍,半乳糖不能代谢,眼部累积,造成白内障,肝脏累积引起肝硬化。AR遗传。 血友病B的遗传方式是什么?

十三、请写出线粒体基因病的遗传特点。简答题

1、 母系遗传:线粒体突变基因及其表型几乎全部由女性患者遗传,突变线粒体基因的母性可以是纯质或是杂

质的患者,但也可以是无疾病表型的杂质携带者。

2、 阈值效应:线粒体基因病的症状纯质个体最为严重。症状的表现程度与受累组织中突变mtDNA的含量有

关。

3、 组织特异性:能量需求大的组织细胞对ATP缺乏较为敏感,因此需能大的组织受累较严重。

4、 多系统受累:表现多系统受累症状,复杂多变,后果严重。

二十、孟买型的特点是什么?

H抗原呈阴性,没有H抗原,也没有A和B抗原。(P251)

二十一、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病机理? 简答题

由胎儿和母亲红细胞抗原不相容引起。由于胎盘渗血和分娩时胎盘剥离,少量胎儿红细胞有可能进入母亲血流。如胎儿从父源遗传的红细胞抗原恰为母亲所缺,母亲就会被致敏而产生免疫性不完全抗体IgG,可通过胎盘屏障而进入胎儿循环,导致胎儿红细胞大量凝集破坏,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症。母胎血型不合,主要有ABO血型和Rh血型不合,两大类。ABO血型不合常发生于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时。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一般病情较轻,对胎儿危险性小,往往不需要治疗。Rh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常见于Rh(-)孕妇妊娠Rh(+)胎儿时,胎儿D抗原刺激母亲产生抗D抗体。

1、 靶细胞的选择

2、 目的基因的克隆

3、 目的基因转移

4、 目的基因的表达

5、 安全性问题

画家系,计算答题。

篇二:医学遗传学笔记中英对照版

第二章 人类染色体

一、人类染色质的组成及结构

(一)染色质的概念: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称为染色质(chromatin)。Chromatin

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浓缩成为染色体(chromosome) During metaphase, chromatin condenses EuchromatinHetrochromatin :

Chromatin Euchromatin 常染色质 Lightly stained浅染,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细胞核内 Loose structure 结构松散

Genetically active遗传上活跃,有转录活性

Heterochromatin

异染色质

Lies in patches

against the nuclear

envelope and

broken up at the

site of nuclear pore

Heterochromatin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结构异染色质

(基因很少)

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兼性异

染色质,功能性异染色

质 Always high condensed.成凝缩状态 Eiched at centromeres and telomeres含高度重复序列,在端粒,着丝粒,次缢痕,长臂远端2/3处 Y chromatin Specifically inactivated at specific times在特定的细胞或特定的发育阶段浓缩失去活性,在另一发育阶段松散恢复活性 Switch between two states两种状态之间转换

X chromatin 一如x 染色质

(一)人类染色质组成

1. DNA 3*10^9 bp,24 kinds of molecules.

2. 组蛋白Histone (染色体中的关键蛋白principal proteins in chromatin) 为碱性蛋白,含有大

量的碱性氨基酸。组成人类染色质的组蛋白共有5种,分别称为H1、H2A、H2B、H3和H4,它们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组蛋白的功能与染色质的结构构成有关。

H3 and H4: Arg rich(富含精氨酸),mostly conserved sequence(高度保守)

H2A and H2B:slightly Lys rich, fairly conserved(相对富含赖氨酸,相对保守)

H1:very Lys rich, most variable in sequence between species( 物种之间差异性大)

3. nonhistone(非组蛋白) 大多是酸性非组蛋白的功能是:(1)酶(RNA合成酶、蛋白质磷酸

化酶等);(2)遗传信息的保持和表达调节(HMG14,HMG17及许多酸性染色体蛋白质);Deeply stained 深染,异染色质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都出于螺旋化状态,在细胞核中形成染色较深的团块。 Compact structure整个细胞周期中都出于高度螺旋化状态 Genetically silent遗传学上相对静止

(3)染色体的结构支持体(matrix protein,基质蛋白质等;scaffold protein,支架蛋白质)等。

4. RNA

(二).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质是间期核中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由许多重复的结构单位组成,这些结构单位称为核小体(nucleosome)。Nucleosome:fundamental subunits of chromatin. ‖beads on a string‖

核小体是由一条DNA双链分子串联起来,形似一串念珠。每个核小体分为核心部和连

接区二部分。核心部是由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二个分子形成的组蛋白八聚体(Octameric histone core/histone octamer)及围绕在八聚体周围的DNA组成,这段DNA约146bp,绕八聚体外围1.75圈。两个核心部之间的DNA链称为连接区。这段DNA的长度变异较大,组蛋白H1位于连接区DNA表面。

H1:

participates in higher-order chromatin folding.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rganizing the

chromatin fiber

(三)由直径为2nm的双链DNA分子形成直径为10nm核小体细丝后,DNA的长度已

压缩了7倍。核小体进一步螺旋化(六个核小体围一圈),形成外径为30nm的染色质纤维(螺线管helical filgments),其长度为DNA的1/42。当细胞进入分裂期,染色质进一步螺旋折叠,形成染色体Higher level of chromatin organization during metaphase。中期染色体长度约为DNA长度的10-5(this represents a compression of more than 100000 times)

1.There are many levels of DNA compacion. First level: form nucleosome

2.Nucleosomes became helically arranged into a 30nm chromatin fiber(solenoid螺线管)

3.The fiber is super coiled by attachment to a non-histone protein scaffold(未完全证实)

二、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Actions of chromosomes during cell division)

有丝分裂(mitosis):1.the division of single nucleus into two identical nuclei; 2.occurs in somatic cells, 3.cell growth ,cell repair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方式the form of cell division by which a eukaryotic somatic cell

duplication,是一种无性生殖(mitosis is asexual reproduction)在间期,DNA进行复制,进入分裂期染色质螺旋折叠形成染色体,在中期染色体由两条姊妹染色单体构成,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以着丝粒相连;进入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纵裂,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因此,经过一次有丝分裂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也分裂一次,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这样保证了新的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全套遗传物质,从而保证了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恒定。Cell division is the continuation of life based on the

help ?clamp‘ the DNA onto the nucleosome ;

(二)分裂期(mitotic phase)

M 期:细胞分裂期。

细胞的有丝分裂(mitosis)需经前、中、后,末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由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一般需1~2小时。

1. 前期(prophase)Chromosomes become visible as strains, nuclear membrane usually disappears. 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逐渐形成染色体(chromosome)。染色体短而粗,强嗜碱性。两个中心体向相反方向移动,在细胞中形成两极;而后以中心粒随体为起始点开始合成微管,形成纺锤体。随着核仁相随染色质的螺旋化,核仁逐渐消失。核被膜开始瓦解为离散的囊泡状内质网。

2. 中期(metaphase)chromosomes lines up in center, along metaphase.细胞变为球形,核仁与核被膜已完全消失。染色体均移到细胞的赤道平面,从纺锤体两极发出的微管附着于每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点上。从中期细胞可分离得到完整的染色体群,共46个,其中44个为常染色体,2个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染色体组型为44+XY,女性为44+XX。分离的染色体呈短粗棒状或发夹状,均由两个染色单体借狭窄的着丝点连接构成。

3.后期(anaphase)chromosomes break apart at the centromere(着丝粒着丝点).由于纺锤体微管的活动,着丝点纵裂,每一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并向相反方向移动,接近各自的中心体,染色单体遂分为两组。The separate chromatids(染色单体)move to opposite side of the cell.与此同时,细胞波拉长,并由于赤道部细胞膜下方环行微丝束的活动,该部缩窄,细胞遂呈哑 铃形。

4.末期(telophase)and cytokinesis(胞浆运动) chromosomes form new nuclei and lose individuality,usually the cell itself divides at this time 染色单体逐渐解螺旋,重新出现染色质丝与核仁;内质网囊泡组合为核被膜;组胞赤道部缩窄加深,最后完全分裂为两个2倍体的子细胞。

G0期: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生物学功能的细胞所

的时期。

减数分裂(meiosis):the form of cell division by which gametes(配子),with half the number of chromosomes, are produced.

Diploid=>haploid(双倍体变为单倍体) Meiosis is sexual reproduction. Two

divisions(meiosisⅠmeiosisⅡ)是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DNA复

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由一个细胞形成4个子细胞,子细胞的遗传物

质是母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由两次连续分裂构成:

1、减数分裂I: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间期,DNA进行复制;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非常

复杂,分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1.Synapsis occur联会发生。Homologous chromosomes come together to form a tetrad.(同源染色体形成四分体)在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结果,每对染色体形成一个紧密相伴的二价体,在人类细胞中形成23个二价体;每个二价体都是由两条同源染色体组成,每一同源染色体含两条复制而来的姐妹染色单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着丝粒相连。这样,每个二价体由四条染色单体组成,称为四分体。2.crossing over(variation) may occur between nonsister chromatids at the chiasma(交叉)。在粗线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交换(crossing-over);Anaphase: homologous chromosomes separate and move toward the poles.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二价体中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每一极只获得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每条同源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Variation(多样性)有性生殖获得

多样性的三种途径:①crossing-over(Prophase Ⅰ)②independent assortment(metaphaseⅠ)自由组合③random fertilization(自由受精)

2、减数分裂II:间期很短,不进行DNA复制,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着丝粒纵裂,

chromosomes break apart at the centromeres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Spermatogenesis

(精子发生)

)

Oogenesis

(卵子发生)

Take place in

ovary

mitotic period 有丝分裂期 Meiotic period 减数分裂期 Oogonium卵原细胞自我复制46,XX(2n) Primary oocyte in follicle(初级卵母细胞在滤泡中)46,XX(2n).Suspended in prophaseⅠuntil sexual maturity(停止在减一前期双线期直到性成熟)

Secondary oocyte+1st polar body 23,XX(2DNA)

Ovum(卵子)+3*2nd polar bodies 23,XX(DNA)

Ovulation(排卵)从卵巢中排出的―卵‖其实是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一同排出。次级卵母细胞进入输卵管后,在输卵管中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这次分裂要在受精之后,在精子核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之后进行。分裂的结果,和第一次一样,只产生一个有效的大细胞,即卵细胞,以及一个不能受精的极体。

Fertilization: the fusion of a sperm and egg to form a zygote(合子);a zygote (2n=46)is a fertilized egg.

三、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结构及分类(metaphase chromosomes):

中期染色体由两条姊妹染色单体组成,两条姊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相连,着丝粒(centromere)凹陷缩窄,因此也称为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

1.着丝粒将染色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称为短臂(short arm, p),下部分称为长臂(long arm,q)。根据着丝粒位置,人类中期染色体可分为三种类型(chromosomes can be distinguished into 3 types by relative sizes and the positions of the centromere):

metacentric chromosome 1,3,16,19,20 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中部,染色体长臂和短臂长度相等或

或者近似相等

的着丝粒靠近染色体的一端 13,14,15,21,22,

Y mitotic period 有丝分裂期 Meiotic period 减数分裂期 spermatogonium (精原细胞自我复制) 46,XY Primary spermatocyte初级精母细胞46,XY(2n) Secondary spermatocyte次级精母细胞23,XY(2DNA) Spermatids 精细胞 23,XY(DNA) Sperm 精子23,XY(DNA) 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着丝粒偏向一端,染色体两臂不等,短臂短于长臂 2,4,12,17,18,X acrocentric chromosome

;;。There is no telocentric chromosomes in human being)

2.在有些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上可见凹陷缩窄区,称为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1,9,16(结构异染色质)

3.chromosome)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可见球状结构,称为随体(satellite),13,14, 15,21,22。随体柄部为缩窄的次缢痕,与核仁形成有关,称为核仁形成区,NOR。

4.telemere (TTAGGG) 真核细胞内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DNA简单重复序列以及

同这些序列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构成。

(不是基因)

Number of human chromosomes.2n=46.中期分裂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可构成23对,1-22对为男女共有,称为常染色体(autosomes);另一对则男女不同,女性为两条X染色体,男性为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X和Y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s)

四、人类染色体核型和组型:

(一)染色体核型(karyotype)

1、 概念: 是一个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和形态特征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对这种图像进行分析称为核型分析。\

Karyotype analysis:2、 核型描述:A karyotype is described by first listing the number of chromosomes followed by the sex chromosome constitution, followed by any abnormalities in number or morphology of chromosomes.按国际标准,正常核型的描述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染色体总数,第二部分为性染色体组成,两者之间用―,‖隔开。如正常男性的核型为46,XY。异常核型的描述除包括以上两部分外,还包括畸变情况,也是用―,‖与前面部分隔开。Usually shown by G banding

3、 46,XY normal male46,XX normal female 47,XX,+21 Down syndrome(female) 45,X Tuner syndrome 47,XXY Klinefelter syndrome

(二) Ideogram分组 And were divided into 7 groups(A-G)人类染色体分组:根据着丝粒位置和染色体大小,将22对常染色体由大到小依次命名为1至22号,并将人类染色体分为7组,分别用大写字母A-G表示。 A组:包括1-3号染色体,1号和3号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metacentric体submetacentric.1q secondary constriction(可有次缢痕);

B组:包括4-5号染色体,均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

C组:包括6-12号和submetacentric,X染色体大小界于7号和8号染色体之间,9q secondary constriction;

D组:包括13-15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acrocentric,可以有随体satellites;

E组:包括16-18号染色体,16号为metacentric中央着丝粒染色体,16q secondary constriction.17和18号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

F组:包括19-20号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metacentric;

G组:smallest包括21-22号和acrocentric,21、22 satellites 22>21,21最小的染色体。Y染色体的大小变异较大,大于21和22号染色体,其长臂常常平行

Ideogram of chromosomes showing the Giemsa banding patterns, arranged and numbered according to the Paris classification.

五、人类染色体带型Banding

用各种染色体显带技术,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示出明暗或深浅相间的带纹,而每一号染色体都有其独特的带纹,这就构成了每条染色体的带型。

Band A pattern of light and dark bands along the arms of chromosomes showed by

篇三:医学遗传学简答题小抄版

1.遗传病的特征和分类?

特征:垂直传递亲代向后代传递疾病的遗传信息,后代按照该信息发育为遗传病患者。(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表现为水平传递)。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在个体出生前已表达,因此通常具有先天性。但并非所有的遗传病都具有先天性,先天性疾病也不都是遗传病。 家族性:大多数遗传病由于家系成员具有共同的致病基因而表现为家族性,但有些遗传病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而家族性疾病也并不都是遗传病。终生性:遗传病一旦具有,将终生携带。分类:遗传病分为基因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染色体病。其中,基因病又分为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2.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质chormatin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染色质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结构性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染色体chromosome 是在分裂期,染色质高度凝集形成,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它由DNA和蛋白质等构成,具有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染色体的形成经历了DNA双螺旋-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四个过程。 3.性别决定?1966年 睾丸决定因子(testis-determining factor,TDF),定位于Y染色体短臂上。1990年,Sinclair等在Y染色体(Yp11.3)上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ofY chromosome,SRY)认为是TDF的最佳候选基因。

1993年,确认SRY转录单位全长1.1 kb,无内含子,编码由20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 kDa的SRY蛋白。 4.减数分裂的意义:维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是遗传三大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分离率、自由组合律、连锁互换律)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5.DNA链的复制过程特点:互补性,半保留性,反向平行性,不对称性,不连续性 6.RNA编辑的生物学意义:①通过编辑的mRNA具有翻译活性;②该mRNA能被通读;③在一些转录物5?末端可创造生成起始密码子AUG,以调节翻译活性;④RNA编辑可能与生物进化有关;⑤RNA编辑不偏离中心法则,提供编辑的信息源仍然来源于DNA贮藏的遗传信息

7.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 :多向性,可逆性,有害性,稀有性,随机性,可重复性 8.基因突变的种类1、碱基置换突变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2、移码突变3、整码突变4、动态突变

9. 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的特征。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而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为患者,但绝大多数为杂合子,患者的同胞中约有1/2的可能性也为患者;系谱中可见本病的连续传递,即通常连续几代都可以看到患者;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不会患病(除非发生新的基因突变)。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急性间歇性卟啉症、成骨不全、神经纤维瘤、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肌强直性营养不良、蜘蛛样指综合症、短指

10.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征。由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它的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相等;系谱中患者的分布往往是散发的,通常看不到连续传递现象,有时在整个系谱中甚至只有先证者一个患者;患者的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此时出生患儿的可能性约占1/4,患儿的正常同胞中有2/3的可能

性为携带者;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要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得多。这是由于他们来自共同的祖先,往往具有某种共同的基因。例如:镰状细胞贫血、婴儿黑朦性白痴(糖原储积症)(智力 肌无力)、β-地中海贫血、同型胱氨酸尿症、苯丙酮尿症、尿黑酸尿症、Friedreich家族性共济失调、半乳糖血症、肝豆状核变性(铜离子通道)、粘多糖累积症I型 11.X连锁显性遗传特点。人群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约多一倍,前者病情常较轻;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名是该病患者;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都为患者,儿子全部正常女性患者(杂合子)的子女中各有50%的可能性是该病的患者;系谱中常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这点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例如:口面指综合征、色素失调、I型高氨血症、I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Alport综合征色素失调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

12.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人群中男性患者远较女性患者多,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患者;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儿子如果发病,母亲肯定是一个携带者,女儿也有1/2的可能性为携带者;男性患者的兄弟、外祖父、舅父、姨表兄弟、外甥、外孙等也有可能是患者;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亲一定也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例如:色盲、鱼鳞癣、Lesch-Nyhan综合征、眼白化病、Hunter综合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Fabry病(糖鞘脂贮积症)、Wiskott-Aldrich综合征、G-6-PD缺乏症、肾性尿崩症、慢性肉芽肿病、血友病A 13.Y连锁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具有Y连锁基因者均为男性,这些基因将随Y染色体进行传递,父转子、子传孙,因此称为全男性遗传。外耳道多毛

14.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不完全显性遗传 incomplete dominace 如:PTC味盲;共显性(codominance)无显隐之分如:ABO血型;延迟显性 delayed dominance杂合子在生命的早期,因致病基因并不表达或虽表达但尚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只在达到一定的年龄后才表现出疾病,这一显性形式称为延迟显性。如:Huntington舞蹈病;不规则显性遗传 irregular dominace杂合子的显性基因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表现出相应的性状,因此在系谱中可以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不表现出显性性状的个体称顿挫型。外显率是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基因型(在杂合状态下)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比。分为不完全外显和完全外显如:多指 15.软骨发育不全:临床表现;75 %以上患儿头颅增大,前额突出,鼻梁塌陷,可能在出生时不明显而在一年后表现出生长不对称。面中部发育不良,下颌突出而出现错位咬合。患者躯干长度基本正常,但肢体粗短,因而肢体与躯干长度不成比例 ,短肢以臂、大腿肢体近端为主。受累患儿常见胸腰段驼背畸形,虽然在幼儿期由于腰部负重而被复原,但常持续至成年甚至需要外科手术矫治。婴儿的肌张力减退,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运动系统发育迟缓,出生后 3 ~ 4 个月才能控制头部, 24 ~ 36 个月才能行走。脑积水严重或合并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可表现智力低下。纯合子患者呈更严重的短肢畸形,患儿常因呼吸道损害而死亡

16.马凡综合征;累及多个器官系统,随年龄增长畸形呈进行性发展,但在婴儿期已有明显表现而足以确定诊断,其主要表现为:眼晶状体移位,蜘蛛脚样指(趾),身材瘦高,关节活动过度,胸廓畸形 (漏斗胸或鸽子胸),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及扁平足,复发性髋脱位等 全身结缔组织张力不

足引起腹股沟疝、膈疝、自发性气胸及肺气肿等。其它特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病变中,以二尖瓣脱垂最常见,也可出现升主动脉扩张,可见于 90 %的马凡综合征病人。扩张严重(直径超过 60mm )时可导致主动脉破裂,特别是心输出量高时,如妊娠或剧烈体育运动。充血性心衰是马凡综合征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17.慢性进行性舞蹈病(Huntington’s chorea)本病发生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随年龄的增大而慢性进行性加剧的舞蹈样动作并伴随进行性痴呆,头颅CT检查可发现脑萎缩。患者舞蹈样运动的特点是动作较快,面肌、躯干肌和四肢肌都有受累,以面部和上肢最明显,在每一阵舞蹈动作后有一较长间歇期。

18.血红蛋白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镰形红细胞贫血症这种血红蛋白分子表面电荷改,导致溶解度下降。在氧分压低的毛细血管中,溶解度低的bS聚合形成凝胶化的棒状结构,使红细胞变成镰刀状AR 镰变细胞引起血粘性增加,易使微血管栓塞,造成散发性的组织缺氧,甚至坏死,产生肌肉骨骼痛,腹痛等危象。镰型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时,不易变形通过,挤压时易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M病,遗传学 AD发病机制(α87His,β92His)(α58His,β63His)中 His→Tyr导致部分血红素的二价铁离子(Fe2+)变成高价铁离子(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影响携氧能力。临床表现 血红蛋白携氧的能力下降→组织缺氧→紫绀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氧亲和力异常的血红蛋白病

19.地中海贫血: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不能合成β链α链过剩而沉降到红细胞膜上,引起膜的性能改变,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引起肝脾增大。组织缺氧,促进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刺激骨髓增生,骨质受损变得疏松,可出现鼻塌眼肿、上颔前突、头大额隆等特殊的“地中海贫血面容”

20.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致病因素主要是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自发性或在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出血部位广泛,体表、体内任何部位均可出血,可以涉及皮肤、粘膜、肌肉内或器官内,如关节腔出血可致关节积血。常反复发生,可涉及全身各部。囊性纤维化AR

21.白化病:AR 由于患者体内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使患者体内酪氨酸酶缺乏而导致黑色素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白化症状。患者虹膜、皮肤、毛发缺乏黑色素,羞明。

22.肝豆状核变性AR又称威尔逊氏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过度蓄积,损害肝、脑等器官而致病。本病大多在10~25岁间出现症状,男稍多于女。

23.早老症AR,是生长发育障碍,使病儿成为侏儒。在婴儿期,就长得不快,周岁以后,更加缓慢。10岁后,依然如4—5岁的小儿。到18岁,平均身高仅有l17厘米,体重只有16.5公斤。有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老态。全身削瘦,皮脂缺乏,青筋暴露,皮肤丧失弹性,眉毛头发稀疏,甚至全部脱光。头部相对较大,看上去似乎有脑积水,鼻呈钩形而突出,下颌狭小,使面部呈鸟形脸等

24.遗传型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分类:有两种遗传型,即性连锁隐性遗传(Bruton病)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前者由女性传递,仅男性发病,后者无性别限制。发病机制:因存在某种抑制因子,使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受阻,不能形成浆细胞,导致IgM、IgG、IgA合成障碍。

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感染。部分病儿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IgG替代治疗后,关节炎可缓解。亦可发生白血病和淋巴瘤。体格检查发现扁桃体和淋巴结缺如或很小 25.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AR氨基酸代谢病,疾病基因已定位于12q24.1。发病机制 PKU患者PAH基因突变使患者肝脏内PAH缺乏,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后者转化为苯丙酮酸和苯乳酸并在体内累积,=+++并导致血液和尿液中苯丙氨酸及其衍生物排出增多。临床上表现为精神发育迟缓,皮肤、毛发和虹膜色素减退,头发呈赤褐色,癫痫,湿疹,特殊的鼠样臭味尿。患儿在出生后若不及早得到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便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和严重的智力发育障碍。目前临床上常在婴儿出生后立即进行PKU的筛查,一经肯定,立即给患儿停乳,喂给低苯丙氨酸水解蛋白,禁荤食、乳类、豆类和豆制品,可以达到临床痊愈。

26.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症,XR本病是一种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所致的疾病,基因定位于Xp26-p27.2。发病机制 HGPRT是体内核酸补救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它的缺陷使黄嘌呤、鸟嘌呤向相应核苷酸的转化受阻,底物在体内堆积,特别是在神经系统中的堆积,进而引起发病患者一般为男性,出生3-4个月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激惹不安,烦躁,运动发育迟缓;约1岁后出现舞蹈样手足徐动,肌张力高,下肢呈剪刀样交叉;约2-3岁起,表现强迫性自我摧残行为,多数智商低于65;患儿精神发育迟滞,强直性大脑性瘫痪. 27.21三体综合征:智力低下:为轻、中度,多数是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语言发育障碍:患儿开始学说话的平均年龄为4-6岁。行为障碍:大多性情温和,常傻笑,喜欢模仿和重复一些简单的动作。运动发育迟缓:可执行简单的运动,如穿衣、吃饭等,但动作笨拙、不协调、步态不稳。生长发育障碍:先天愚型患者母体妊娠期较短,平均为262~272天。出生时身高较正常新生儿短l~3cm,出生后几天睡眠较深,吸吮、吞咽十分缓慢,甚至完全不能,故弄醒和喂养十分困难。特殊的外貌:双眼距宽,两眼外角上斜,内眦赘皮,耳位低,鼻梁低,舌体宽厚,口常半张或舌伸出口外,舌面沟裂深而多,手掌厚而指短粗,末指短小常向内弯曲或有两指节,40%患儿有通贯掌。约有1/2的病例并发先天性心脏病、易患传染性疾病和白血病。利用3个指标(AFP、HCG、UE3)结合孕妇年龄和遗传风险评估,在孕早、中期约有60%一70% 21三体综合征胎儿被检出 28.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9个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该病有关,突变种类达18种。呼吸链复合物(ND)基因的突变使编码呼吸链NADH脱氢酶活性降低,线粒体产能下降,因而对需能量多的视神经组织损害最大,久之导致视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直至萎缩临床表现为双侧视神经严重萎缩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双侧中央视力丧失;多在18~20岁发病,男性较多见。可伴有神经、心血管、骨骼肌等系统异常,如头痛、癫痫及心律失常等。

29.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

临床特征:发病率为 1/850 男性 男性精神发育不全中为 1/100,男性不育中为1/10身材高、睾丸小、第二性征发育差、不育。核型与遗传学:47,XXY ;46,XY/47,XXY;46,XY/48,XXXY 等 30.线粒体DNA的结构特点:双链16569bp,其中一条为重链,一条为轻链。基因编码物各不相同。2种rRNA;22种tRNA;13种蛋白质基因中不含非编码序列,多数情况

下,几乎不含终止密码,mRNA在特定区域加PolyA。转录与翻译均在线粒体中进行DNA不与组蛋白结合.部分密码子不同于核基因组密码子

31.线粒体DNA的遗传特征:半自主性,遗传密码与通用密码不同,母系遗传,遗传瓶颈,异质性,阈值效应,突变率高

32.为什么线粒体DNA的突变率高:mtDNA中基因排列紧凑,任何突变都可能会影响到其基因组内的某一重要功能区域;mtDNA是裸露的分子,不与组蛋白结合;mtDNA位于线粒体内膜附近,直接暴露于呼吸链代谢产生的超氧离子和电子传递产生的羟自由基中,易受氧化损伤;mtDNA复制频率较高,复制时不对称,亲代H链被替换下来后,长时间处于单链状态,易自发脱氨基,导致点突变;缺乏有效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33.影响遗传平衡定律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隔离;迁移;近亲婚配 34.原癌基因的特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进化上高度保守、单一序列;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分化阶段特异性、细胞类型特异性、细胞周期特异性;5′端侧翼多具负调控序列;发生数量或结构变化时,转化成癌基因

35.原癌基因产物分类:生长因子(sis);生长因子受体(erb);信号转录因子(src);转导因子(myc);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cl) 36.癌基因激活的机制: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具有始动的作用,但不足以引发肿瘤;2;基因扩增;基因扩增使其表达过量,一般发生在肿瘤的进展阶段。扩增的拷贝数与预后密切相关,扩增越多则预后越差3;染色体易位与基因重排;1) 原癌基因的转录激活2) 产生融合基因

37.抑癌基因:一、RB基因定位于13q14,编码分子量110KD的RB蛋白。RB蛋白是在细胞不同时期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而达到调节细胞生长的目的。RB蛋白可与腺病毒EIA蛋白,SV40大T抗原蛋白等病毒蛋白结合,阻断其抑癌效应二、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gene)。在所有恶性肿瘤中,50%以上会出现该基因的突变。 P53 基因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含11 个外显子,其转录翻译编码的野生型P53 蛋白由39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含多个功能域P53功能失活的机制:1、P53基因自身突变,导致P53蛋白丧失与DNA结合的能力。2. MDM2癌基因的负调控作用。3. P53蛋白与癌蛋白(SV40大T抗原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38.多基因遗传假说: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两对以上的基因;这些基因是共显性的;这些基因都是微效基因,但有加性效应;数量性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39.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有家族聚集倾向,但无明显的遗传方式;近亲婚配时,子女患病风险增高;随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迅速降低;发病率有种族差异。

40.表观遗传学的特点: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可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的改变;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

41.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患者一级亲属再发风险与群体发病率的关系:当多基因遗传病群体发病率为0.1%-1%,遗传率为70%-80%时,f=√P;家庭中患病人数与再发风险的关系:家庭中患病人数越多,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越高;病情严重程度与再发风险的关系:病情越(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医学遗传学案例版)重,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越高;发病率低的性别患者后代发病率高

42.端粒的功能: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端粒粘连于核膜或核孔,使染色体在核内定位分布;可防止染色体末端彼此连接,从而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组织培养的细胞证明,端粒在决定动植物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43.Y染色体多态性:Y染色体长度变异较大。Y染色体长度多态表现为大Y或小Y,其判断标准是以同分裂相中的Y染色体与18号染色体或G组染色体相比,Y≥18即为大Y,Y≤22即为小Y。

44.表观遗传修饰机制: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RNA调控

45.X染色体失活机制Lyon假说:1、在雌性哺乳动物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活性,另一条X染色体失去活性2、X染色体的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人胚胎的16天)3、X染色体的失活可以是父源的也可以是母源的,但失活是必然的。 46.功能基因组学包括: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比较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疾病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人类基因组计划HGP: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认识自我。参加的国家有美国、法国、英国、中国、意大利、德国、日本、俄国和欧共体,中国分类基因组计划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华名族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第二阶段首次测定钩端螺旋体全基因组顺序。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基因图

47.咨询医生团队包括:临床遗传学医生、遗传诊断学医生、心理医生

48.遗传病的预防;产前诊断、遗传咨询、遗传筛查。

49.遗传咨询的伦理原则:尊重自主权(尊重并保护个人选择的权利、是否接受遗传服务必须是基于当事人的自愿、必须强调遗传咨询的非指导性原则)尊重知情权(应充分告知咨询者所有有关信息)尊重隐私权。

50产前诊断的对象:1、年龄在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2、曾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孕妇3、夫妇一方有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特别是表型正常的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4、夫妇一方有先天性代谢缺陷或曾生育过这种患儿的孕妇5、曾生育过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等神经管缺陷的患儿的孕妇6、孕妇为严重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携带者7、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死胎、死产或生育过多发畸形儿的孕妇8、夫妇一方有明显的制畸因素接触史或孕早期病毒感染,服用不当药物的孕妇。

51.染色体检查对象:智力发育不全生长迟缓或伴有其他先天畸形者;夫妇中有染色体异常如平衡易位,嵌合体等;家族中已发现染色体异常或先天畸形个体;多发性流产的妇女及其丈夫;原发性闭经和男女不孕症者;34岁以上的高龄孕妇;有两性内外生殖器畸形者。

52.产前诊断的方法;1创伤性方法,包括羊膜穿刺、绒毛取样、脐周血取样、胎儿镜和胚胎活检2、非创伤性方法;超声扫描、X先检查、母体外周血胎儿细胞检测等方法。 53.新生儿筛查;对新生儿进行某些疾病或先天畸形的筛查或诊断,主要对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 54.遗传病的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饮食疗法,基因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的原则是补其所缺、去其所余;饮食疗法的原则是禁其所忌;在基因治疗中,包括目的基因的转移以及靶细胞的选择,目的基因的转移有六种方法:物理方法(直接注射法、电穿孔法、为粒子轰击法)、化学法、膜结合法、受体载体转移法、同源重组法、

病毒介导转移法;靶细胞的选择中,目前最常用的靶细胞是骨髓干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肌细胞。 55.试述肿瘤发生的机制

研究证明肿瘤的发生是多步骤的,涉及到多种相关基因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一种肿瘤会有多种基因的变化,而同一种基因的改变也会在不同种类肿瘤的发生中起作用,大多数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的活化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

细胞癌变至少需要两种致癌基因的联合作用,每一个基因的改变只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另一些基因的变异最终完成癌变过程。目前的认识是:细胞癌变往往需要多个癌相关基因的协同作用,要经过多阶段的演变,其中不同阶段涉及不同的癌相关基因的激活与失活。不同癌相关基因的激活与失活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在空间位置上也有一定的配合,所以癌细胞表型的最终形成是这些被激活与失活癌相关基因的共同作用结果。在恶性肿瘤的起始阶段,原癌基因激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逆转录病毒的插入和原癌基因点突变,而染色体重排、基因重组和基因扩增等激活方式的表现则意味着恶性肿瘤进入演进阶段。不同肿瘤发生中的癌基因活化途径并不相同,但其变化的形式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转录水平的改变,通常是表现为活性增高,产生过量的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蛋白质,而导致细胞恶性转化。这类癌基因激活中只有数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改变,主要包括强启动子插入和DNA片段的扩增等激活方式;二是转录产物的结构变化,产生结构异常的癌蛋白或者摆脱了调控基因的控制,出现异常的表达而导致细胞恶性转化。这类癌基因激活中涉及了质变,主要包括基因点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激活方式。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