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列表页

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9  分类: 邓小平理论 手机版

篇一: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摘要: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将其推向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形成了邓小平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本文概述了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基本观点,着重阐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指出了邓小平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继承与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

飞跃。“两次飞跃”由两位伟人相继完成,他们是毛泽东和邓小平。 “两次飞跃”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它们具有明显的共同点:都做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都做到了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开创中国革命特殊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它使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全面展开始终是以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轴心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亦始终是以实事求是作为轴心

的。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作为它的灵魂,绝不仅仅是外在的方法或作风,而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内容和内在的生命力。

二、邓小平是毛泽东未竞事业的继承者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伟大转折,也是马列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建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探索中,十分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分析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和科学体系。党的十四大在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期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与毛泽东思想的灵魂相比较,邓小平理论有活的灵魂,既一脉相承,又有新的东西,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继承与发展。首先,是在继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有了解放思想的新特点,使其更具有活力。其次,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前提下,发展到了“三个有

利于”,又发展到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再次,毛泽东思想也好,邓小平理论也好,都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这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一。从而形成了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既一脉相承,又富有新意的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不是无源之水,它是继承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的正确理论成果并在新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结果。

“两次飞跃”紧密联系,没有第一次飞跃,就不会有第二次飞跃;没有第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就不会巩固和发展。“两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不断获得发展的实践体现。

总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精髓,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本质论”又从不同方面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核心、实质及特性,是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既一脉相承,又更有创造性,从而使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沿着解放思想方向有了新的发展。

篇二: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

一、它们都贯通着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第一个方面。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创立的。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遵循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而这也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源泉。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报告中明确提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了明确的解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邓小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毛泽东晚年背离了他自己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陷入了主观主义,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这一基本思想,中国革命就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反之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作用也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在这方面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粉碎“四人帮”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及时纠正了极左错误,恢复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强调“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已经见效了,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邓小平认为,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重要成果。“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他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不仅在农村取得成功,而且在城市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此期间,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农村基层工作、三步走战略的提出,都是实事求是的体现。

二、它们都坚持并实践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的第二个基本方面。提出“一切为

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大发展。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对我们党长期在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经验总结,时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得到了坚持和发展,但是在 “文化大革命”中却遭到了破坏。那么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还要不要坚持这条路线?邓小平予以肯定的回答。在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告诫全党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邓小平强调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任务必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中不仅恢复和坚持了群众路线的思想,而且丰富发展了这一思想。其表现在:在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保持和发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到党和国家兴衰胜败、生死存亡的高度;提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首要问题,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重大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提出了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因素,就是把经济搞上去,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提出制定各项方正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们答应不答应;提出必须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出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大问

题。

目前处在开创时期,任何一种关于社会的开拓、变革、发展、前进、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努力都将归于失败。而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与创造力,只要我们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就有办法,有力量。

三、它们都坚持并实践独立自主的理念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动的灵魂的第三个基本方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毛泽东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走自己的路,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当然,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需要学习外国对我有益的先进事务。邓小平理论完全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道路的思想。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中不仅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而且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是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发展。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奋斗目标上,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终极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一直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基本立场上,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

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邓小平把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对社会根本任务的认识上,毛泽东在建国后十分重视国家的经济建设。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指出:“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建党学说上,毛泽东和邓小平始终以《共产党宣言》中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我们看到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更要看到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是在党领导的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主要回答和解决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建国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革命过程中形成的,这个理论主要回答和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正确分析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依据,也是社会主义学说发展的现实基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

篇三: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建设到路上的指导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彼此之间即有着各自的时代特点,又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目标以及前后相继的关系。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一、 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

㈠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思想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进步层次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其回应实践要求和构建理论体系各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目标以及前后相继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①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为邓小平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积极推动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阐述了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竞速”,是“活的灵魂”。完整的概括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同意起来,把解放思想作为实事求是的必要前提和条件。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以实事求是为思想基础,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又一基本内容,邓小平从理论到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群众路线。他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始终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原则和根本尺度。邓小平阐明了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内在联系,贯彻群众路线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保证。他还

提出了防止和避免脱离群众的方法和措施。

(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是邓小平理论的先导。由于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即确定了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以产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思想。而对毛泽东晚年严重的错误纠正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契机。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就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而正是这一基本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不断前进。邓小平不仅继承了这一理论观点,而且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进一步指出了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进而形成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的理论观点。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如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构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这些重要的有价值的思想和基本方针政策,都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些基本内容的生长点和素材。

邓小平理论结合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对这些有价值的成果加以进一步发展完善,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二、 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除了继承关系外,更重要的是发展,这种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

关系不是一般的渐进式的改变,而是呈现一种明显阶段性的飞跃式的改变。毛泽东思想体系是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建国后将党的工作战略由革命转移到建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领”的错误方针,并围绕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了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策,彻底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潮的束缚,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从而逐步的形成和建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是,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来源,提出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题的“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等新概念。这是理论认识上的一个大飞跃。邓小平理论还实现了由计划经济理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转变的飞跃。改变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传统观念,对社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更加符合中国实际,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理论整体认识的巨大的飞跃。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也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到发展经济战略的首位。提出“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教育要面向现在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他们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财富。

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第

22页。

② 《毛泽东与邓小平》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40页。

③ 《毛泽东与邓小平》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页。 ③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