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列表页

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6  分类: 邓小平理论 手机版

篇一: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提出及其三个基本方面

王顺生

最近出版的一些《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大多单列一章专门讲授“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对什么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怎样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作了较好的阐释。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些教材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邓小平在这方面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为什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等问题,一般都没有论及。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自从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成为党和人民的一面旗帜,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航船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但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准确把握毛泽东(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思想这样的重大问题上,我们党也是有深刻教训的。“文化大革命”中,林彪说什么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鼓吹“带着问题选学毛主席的语录”,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毫无疑问,两者在目的与性质方面有着严格的区别;但是,两者又有某种相似之处,那就是把毛主席的话绝对化,把毛主席的话当作“教义”,割裂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抽掉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正是在深刻总结这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1977年4月提出了“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历史性任务;指出“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与此同时,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发扬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认为“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特别重要”;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态度、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是马列主义思想、哲学、理论、方法的概括”。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等一大批老同志也纷纷发表文章或讲话,畅谈学习毛泽东思想、发扬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心得体会。在起草、讨论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过程中,主持决议起草的胡乔木提议把“独立自主”也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他的这一提议得到邓小平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肯定。

在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倡导下,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这部分中,不仅论述了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单列一条专门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指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

集体重新构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时的一个创造性的科学概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自始至终都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活的学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应该学习贯串于马克思主义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方法。早在1895年3月,恩格斯就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十分赞赏恩格斯的这个论点,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领导中国革命进程中,毛泽东也始终强调“,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应当“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可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主张,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它们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是什么?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我们党没有作出比较系统、完整的论述,也没有把它们提到“灵魂”、“精髓”这样的高度,突现它们的本质意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构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时,第一次把这些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并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一概括,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脉相承的思路,科学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与特征;又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它不仅使长期以来党和毛泽东强调的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了系统、完整、清晰、明确的科学表述,而且以其创造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丰富与完善,使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并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有了更加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而且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发展的各个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任何一个方面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方面。这些原则,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是一以贯之的,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遍的指导意义;是蕴含在毛泽东全部科学着作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之中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根本,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之所在。如果离开了这些基本原则,也就离开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如果抽掉了这些“灵魂”、“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大厦就会倾覆。由于时代的变迁,毛泽东的某些具体结论,可能会成为历史(这些成为历史的内容,仍然是我们必须经常学习的,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但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些基本方面,是永葆青春的,无论现在和将来,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历史经验的哲学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如此地纷繁复杂、艰难曲折,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许许多多丰富的经验,毛泽东思想就是这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些经验作过不同的概括和论述,这些我们仍然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一些历史经验将被新的原理、新的结论所替代。邓小平在重新概括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时,不仅善于继承毛泽东总结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许多具体的历史经验,而且在此基础上,从哲学的高度对这些经验作了进一步的提炼,凝聚成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的最基本的经验,这是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历史经验的最高层次的概括,具有普遍的长远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党领导的近80年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这三个基本方面,中国革命或建设就胜利前进;什么时候背离了,中国革命或建设就遭遇挫折。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总任务在各个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党的总路线据此而制定的内容也必然是不同的。但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与归宿的根本宗旨和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的原则立场,是必须遵循的、不可改变的。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体现了准确、完整地学习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根本要求,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精髓、灵魂。学习毛泽东思想,不仅要了解其中的具体的、个别的原理和结论,更要深刻领会贯串其中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真谛、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早在40年代初期,毛泽东就针对当时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提出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有科学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同样要有科学的态度,在这方面,邓小平的思想与当年毛泽东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坚定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是为了指导我们今天的工作,是为了在新的条件下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所说的“老祖宗不能丢”,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些基本方面,万万不能丢。丢弃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党的生命就会窒息,党的事业就会遭殃。这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要求之所在。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还是党的领袖、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首要的思想和品质。党的领袖、党的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在个人气质、风范上各具特色。但是,他们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共同点,这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既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放眼世界与未来。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正是依靠这样的原则立场和精神力量,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毛泽东在他晚年的某些时候背离了他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这一基本原则。这说明,即使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领袖,只要偏离了这一基本原则,同样要犯错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影响。总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第1期)

篇二:邓小平理论必背11大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邓小平理论必背11大知识点

发布时间:2013-06-29 08:37:57 来源:事业单位招聘网

以下11大邓小平理论知识点是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考察的地方,特别是标红加黑的地方特别常考,希望大家关注: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王世明老师提示:非常重要的常考知识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把过去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方针政策,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的教条式的理解和认识,坚决纠正过来,并从这些不正确的政策和思想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使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3.“三个有利于”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4.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概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人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因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而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个概念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已经进人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主要矛盾解决的过程,就是我国社会经济进步、政治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于中共十三大提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8.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指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为巩固和完善现存制度而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制度进行的变革。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9.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体现在:

(1)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国的社会经济性质和具体国情决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必须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3)必须坚持全局观念,克服本位主义和盲目性。

10.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对党的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体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

1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一构想包括一个前提、五个基本点:一个前提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不允许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五个基本点的实质就是在一个统一的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具体包括:

一是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二是台湾、香港和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继续实行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三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政府享有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保留自己的军队;

四是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不向特别行政区派管理人员,特别行政区的领导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可以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五是外交权属于中央政府,特别行政区可以以中国的特别行政区的名义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篇三:邓小平理论试题库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B)

A、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C、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D、“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

2、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D)

A、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C)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中,是在(C)

A、1987年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 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5、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B)

A、酝酿产生阶段 B、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C、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D、不断创新与发展阶段

6、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的标志是(C)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C、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

B、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是(A C D)

A、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 D、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E、全面、准确地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A C D E)

A、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是一个(A、B、E)

A、比较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B、开放、创新的理论体系C、指导当代世界发展的创新性理论体系

D、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E、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4、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A、B、E)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E、“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廉洁奉公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B)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廉洁奉公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C)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走群众路线

4、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B)

A、解放与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C、确立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D、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高度重视(A)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C、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6、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始终保持(A)

A、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D、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7、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是为了(B)

A、中华民族的独立 B、最广大人民的利益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执政党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的形势下,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是(A B C)

A、推进现代化建设B、完成祖国统一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D、反对霸权主义E、反对恐怖主义

2、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A C D E)

A、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 A B C D )

A、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B、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C、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D、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E、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A B C )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B、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D、核心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E、基础在走群众路线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 A B C )

A、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D、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的认识 E、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关系的认识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D)

A、唯物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是(D)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B)

A、古田会议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A)

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2年党的十二大 D、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C)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思想路线 D、工作作风

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C)

A、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B、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C、强调解放思想 D、强调与时俱进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A)

A、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B、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C、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D、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二、多项选择题:

1、解放思想就是(B C D)

A、 使手段与目的相符合B、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C、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D、实事求是 E、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 B C D E)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C、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3、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 A B C D E )

A、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B、不大大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B、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D、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C、 E、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 A B C D )

A、哲学基础 B、根本立场和方法 C、灵魂和精髓D、强大生命力所在E、区别于其他理论学说的根本标志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 A B C D E )

A、 尊重群众 B、尊重实践C、确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神

D、处理好主观预想与实际需要、实际可能的关系 E、注重调查研究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是: (B)

A.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B.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C.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D.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 )的基础地位(D)

A. 共同富裕 B. 消灭剥削C. 消除两极分化 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C)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B. 改革开放问题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

4.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是: (A)

A. 互为条件 B. 互相独立 C. 前者是过程,后者为基础 D. 互相排斥

5.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D)

A. 实行公有制 B. 实行按劳分配C.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D. 生产力高度发达

6、社会主义时期,解放生产力要通过( )这一根本途径实现(D)

A. 社会革命 B. 政治斗争C.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D. 社会主义改革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 提高人民的收入 D. 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体现在( )这一根本目标上(B)

A. 人民群中摆脱贫困 B. 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按劳分配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由( )决定(C)

A.阶级矛盾 B.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C.社会需求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先富”和“后富”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过去(B D E)

A. 已经搞清楚 B. 没有完全搞清楚 C. 什么也不清楚 D. 不是完全清醒的 E. 处于摸索之中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B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E.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提出(A B C D E)

A.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B.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D.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E.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4.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 B C D )

A. 同等富裕 B. 同步富裕C. 两极分化D. 平均发展E.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5.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 A B D E )

A. 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B.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 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D. 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E. 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 A C )

A. 前者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后者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

B. 前者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后者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前者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后者不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D. 前者搞计划经济,后者搞市场经济

E. 前者有国有企业,后者没有国有企业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B)

A. 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B. 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C. 中国的资源状况D. 中国的人口状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

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 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 走向社会主义的阶段D.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3.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 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B. 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 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D.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B)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

A. 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B.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

6.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A)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 坚持自力更生不动摇

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

A. 基本路线B. 基本纲领 C. 基本方针D. 基本原则

8.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D)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B)

A. 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 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发展生产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D. 实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产品经济的过渡

二、多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A B C D E)

A. 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B.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C. 这是有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 它的历史任务是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E. 它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少需要一百年

2.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改革是( A B C D E )

A.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 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C.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D. 解放生产力 E.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的保证作用主要是(A B C D)

A. 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 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 保证有一个共同的意志

D. 保证有统一的行动 E. 保证现代化建设一帆风顺

4.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 A B C D E )

A. 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B. 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 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D. 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E.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的( A B C D )

A. 社会性质B. 社会发展水平C. 社会发展程度D. 社会发展阶段E. 社会发展模式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A B C )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E.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

7.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 A B C D E )

A.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B. 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D.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E.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 B E )

A. 改革是动力 B. 发展是目的 C. 发展是手段D. 稳定是目的E. 稳定是前提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D)

A. 各地区均衡发展B. 各地区非均衡发展C. 由西向东梯次推进 D. 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D)的关系

A. 改造自然与保护耕地 B. 发展资源与利用资源

C. 治理环境与预防疾病传染 D.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3.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战略重点之一是( A )

A. 把科技教育放在第一位B. 把发展支柱产业放在首位

C. 把发展制造业放在首位 D. 把发展金融和保险业放在首位

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C)

A. 由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B. 由扩大再生产向简单再生产转变

C.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D. 由集约型向粗放性转变

5.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D)

A. 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B. 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C. 扩大基层自主权D. 发展科技教育

6.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 D)

A. 农业现代化B. 工业现代化C. 国防现代化 D. 科学技术现代化

7.社会主义经济一切活动的核心问题是(B)

A. 扩大资金积累 B. 提高经济效益 C. 调整产业结构 D. 健全科学管理

8.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