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反问句 > 列表页

反问语气说话特别讨厌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7  分类: 反问句 手机版

篇一:反问句的语气最强烈

反问句的语气最强烈

使用反问句是为了加强句子的语气,肯定句用反问句式是为了加强否定的语气,否定句用反问句式是为了加强肯定的语气。如果同一个句子意思分别用肯定句式、否定句式、反问句式表达,语气的强弱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面的句子:

1. 要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是件不容易的事。

2. 要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件容易的事。

3. 要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是件容易的事吗?

1句为肯定句,2句为否定句,3句为反问句,只要仔细琢磨句子的意思及语气,不难看出这三句的语气强弱情况,反问句的语气强于肯定句、强于否定句,因此,同一个句子意思用反问句去表述,它的句子语气最强烈。

.

本文通过对强语气条件下“了、呢、的”开口度相应增大现象的考察、分析,指出它们具有强式的a套发音──la、na、da;其他多数的语气助词,以及叹词、象声词等,也都拥有a、e 两套基本对立的发音类型,以与强弱二分语气相适应。本文提出形成合音成分的四个条件及两个标帜,证明“啦=了+啊”、 “哪(呐)=呢+啊”等被广泛采用的“合音说”并不成立,应代之以强语气条件下的“了、呢”“变韵说”。本文还给出了a、e两套发音词的举要列表, 并就表文涉及到的“语言”界说、辞书编纂等问题谈了看法。

“了、呢、的”都是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极高频的语气助词。按照通行字词典工具书的标音,它们均读轻声,韵母是e,即:le、ne、de 。汉语拼音轻声e韵的国际音标是?,中、央元音。

从1999年2月到12月,笔者以语气助词“了、呢、的”为核心, 对有关字词的发音进行了随机的、旁听式的听辨考察(即一般未用方言调查中传统的例词问话式听辨考察),以使考察结果更客观,更符合语言实际。考察范围涉及电视、广播、会话、会议等日常接触到的普通话语音,尤其是普通话口语语音,(注:我们把普通话语音看成是活跃在普通人口头上的“雅音”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北京话语音。我们不认为普通话语音就等同于播音员发音或字词典注音及其简单相加,因为那样会把普通话语音弄成一个缺乏生命力的“标本”。另外,有关考察在文章正式发表前都将继续进行。)总时间超过100小时。 通过考察发现,这些字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开口度加大的变韵现象:“了、呢、的”的规律性,数量比相当高,分布面相当广,尤其在用法上、功能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存在价值──强化语气的表现力,因而可以认为,与其把这种业已改变了的音值仍归到[a]音位(以下音标标音统一用[a],一般叙述用拼音字母a)。借用汉语拼音的标音系统,可以把这种变韵类型称为“a化变韵”。

下面是一些比较常见的a化变韵的用例(采用较强语气):

(1)什么?你去过大队了(la)?──唵,去过了(la)。

(2)太小了(la),不要了(la)。

(3)再别做这种事了(la)!

(4)快别想了(la),她早嫁人了(la)。

(5)小张、小王他们呢(na)?他们也会打字呀!

(6)让他去吧,谁爱答理他呢(na)!

(7)孩子不可以没有爸爸的(da)。

(8)真的(da)?──真的(da),确实是真的(da)。

(注:“真的”,惯用词语,也可作“的”字结构看。“的”字结构经常处在语气的间歇点上,因而常是重音所在。)上面的例子中,除语气助词“了、呢、的”外,叹词“唵”是a 化变韵的“嗯”,词尾“─么”、时态助词“了”(注:通常把时态助词“了”记为“了[,1]”,把语气助词“了”记为“了[,2]”。)也都发生a化变韵。还有一些“了、呢、的”前后搭配使用、连用的例子, 在需要强化语气的表现力时,一般也需要a化变韵支持才能协调。如:

(9)还磨蹭呢(na)?别再磨蹭了(la)!

(10)不是去上班去了(la)吗?怎么又回来了(la)呢(na)?

(11)不用多说了(la),已经够明白的(da)了(la)。

当然,同样的句子,“了、呢、的”以及“唵”、“─么”等多数也可以仍说e韵(“唵”则说成“嗯”), 但那一般是用不带情绪的普通口气说出的。也就是说,a 化

反问语气说话特别讨厌

变韵有个条件限制──需要强化语气表现力的情况下才大量出现(在句中的一般会是焦点所在,有重音伴随)。

在考察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听他随口说的“了”明明是la,等你再问他发的是不是la音,他却会辩称发的是le音。显然他是在规避,怕别人说他发了错误的音。在观看体育节目的电视转播时,我们偶尔听到播音员激动地说:“进le!又进le一个球!”给人的感觉就不太自然。按辞书注音“了:le”发的音,为什么反而听着别扭?道理就在于,实际需要他发用来表达相对较强语气的la音的时候,他却依据辞书标准音选择了不太相称的le。下面是两段对话,从中不难看出问题所在:

(12)对话1──某甲跟某乙讲了一通道理,乙回话:“知道了。”甲怕乙没理解,再讲一遍,乙不耐烦地:“烦死了!不是说了知道了嘛,你别囉唆行不行!”──乙的第一轮迴话尚可视情形le、la取一,第二轮回话则无论如何也该用la,否则就会显得不太自然。

(13)对话2──妻子在外给丈夫打电话,有噪音, 大声说:“??还没出门呢???什么?听不清楚。??听见了。快来吧,晚了就赶不上了!??啊,书别忘了,桌子上的!”──不见面的大声对话一般需要a化变韵支持,需要加大开口度以强化语气的表现力, 否则难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一种自然语言的“语音──语法──语义”系统总是基本完整的表达系统;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使系统不完整,将必然导致表达方面的矛盾和缺陷。到目前为止,通行的字词典工具书均未给“了、呢、的”等注出la、na、da等音,强化的la、na、da语气不得不交给弱化的le、ne、de发音去完成,而矛盾和缺陷也便由此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a化变韵并不仅仅是“了、呢、的”几个字词的孤立的、 临时的语音流变现象,而是得到成批字词支持的、协同的、常规的语音互通现象。“了、呢、的”以外,下述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等都成双成对地拥有以e、a为韵腹的两套发音类型,且一般已在文字上分化开来。(注:在普通话语音系统里,在做韵腹时,一般处于类似互补状态,可宽泛地

认为它们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嗯”辞书注音ng、n (暂不讨论声调问题),音韵学地位当是en,与an相对。“冬─□:dong─duang”、 “嗵─□:tong─tuang”两条较为特殊。─ong的音韵学地位是─ueng,合口呼,e韵腹,恰好与─uang相对;duang、 tuang拟声用,有音无字。另外,ao与ou韵尾相同;ao韵里的o,音值是[u],《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写做o。具体标音及文字使用方面的一些情况, 请参看第四部分。

另有“嬷嬷─妈妈”的称谓以及语气副词“忒─太”等分别拥有以e、a为韵腹的两套发音类型,也很值得关注,但因解释起来比较麻烦,这里暂不列入。)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它们一般也是用来表达弱、强两种语气(或拟声)的。列举如次:

--------------------------------------------------------------------------------

语气助词

呃─啊:e─a 啵─吧:bo─ba 呗─□拜:bei─bai

嗬─哈:he─ha 嘞─唻:lei─lai 喽─哰:lou─lao

嚜─吗:me─ma

叹 词

哦─啊:o─a 欸─哎:ei─ai 嗯─唵:en─an

□欧─噢:ou─ao 嗬─哈:he─ha 嘿─咳: hei─hai

喂─□歪:wei─wai 嘢─呀:ye─ya 呦─哟:you─yao

欸哟─哎呀:eiyo─aiya 嗨(嘿)哟(呦)─嗨(咳)哟:heiyou─haiyao

象 声 词

嘣─□邦:beng─bang 嘚─嗒:de─da 噔─当:deng─dang

冬─□:dong─duang 咯─嘎ge─ga 嘙─ 啪:po─pa

砰─乓:peng ─pang 鼟─嘡 teng ─ tang嗵─□:tong─tuang

代 词

这(zhe)zhei─zhai 那(na)nei─nai 哪( na)nei─nai

词 尾

么─么:me─ma

--------------------------------------------------------------------------------

由此可见,“了、呢、的”等语气助词,还有上列叹词、象声词、代词等,可以依据其韵腹开口度的小或大,比较整齐地二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套发音:e套发音,弱式,表达相对较弱、较软的语气;a套发音,强式,表达相对较强、较硬的语气。

a套发音的“了、呢”与“啦、哪(呐)”关系很密切,也很复杂。本文第一、二部分暂时迴避这一问题,首先考察形诸文字一般就是写成“了、呢”的la、na(电视播音有时有字幕提示可供鉴别),连带讨论没有文字歧异的“的da”。对于形诸文字一般写成“啦、哪(呐)”的la、na,拟在第三部分专门讨论。“了、呢”的a套发音和“啦、 哪(呐)”的真正来源是两个关键问题,这两个关键问题解决好了,与此相关的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等的系列变韵问题当可迎刃而解。所以,本文不拟就枝节问题做过多过细的阐述,而是在第四部分以列表的方式把它们集中起来解释。至于声调变化,由于它跟句调相互牵连,一时不易说清,文中暂付阙如。

像“了、呢、的”这么常用的词的a 套发音频频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这是不违事实),有上举这么多的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成系列地采用两套发音(这是不违音理),然而却不见通行字词工具书对此有所揭示,也少见有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的、专门的探讨。如此情形,实际上是“言文脱节”的某种折射,也反映出汉语普通话口语研究、尤其是口语语气研究的滞后、疏略,以致“习焉不察”,形成偌大一个“盲区”。日语中有一个很有名也很有用的“こそあど”代词系列,早已为人所知;汉语有一个本应同样有名的“啊、吧、的、哈、了、吗、呢”等a套发音语气助词系列(强式),以及相对应的“呃、啵、的、 嗬、了、嚜、呢”等e套发音语气助词系列(弱式), 但却一直“深藏不露”。(注:关于“哈”的语气词用法,参看郭小武1997:158。另外,“了、呢、的”的e套发音比较常见, 与它们经常位于句子中间(尽管语法属性可有差异,参看注事实上,时态助词“了”与语气助词“了”,结构助词“的”与语气助词“的”存在隐含转换关系。如:“他又一次打破了世界记录。──世界记录被他又一次打破了。”“这是他买的苹果。──这苹果是他买的。”)不无关系,与它们声母的发音部位均在舌尖中或者也有生理上的关联。“呃、啵、嗬、嚜”e 套发音比较罕见,究其原因,除不具备上述“了、呢、的”的条件外,可能还由于:一,弱语气一般不需要这些语气助词帮助实现;二,这些e 套的语气助词有被相应的a套语气助词吞并、淹没的倾向(参看四之(一)、(二))如果此说不误,则其中的原因本身就很发人深思;最少可以提醒我们,仅仅依靠限定的字表、词表、句例进行语言调查,很可能遗漏许多只会在实际语言交流时才可能显现出来的重要的语言现象。当然,这里把问题提出来,主要目的仍是为了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充分关注和讨论。

下面是强弱两套发音语气助词系列的对照举例:

(14)冷得很啊,快披上衣服吧!│冷得很呃,披上衣服啵。

(15)他说的(da)!是他说的(da)!│他说的(de),我可没说。

(16)还没来哈(ha)?扣他工资!│还没来嗬(he)?再等会儿。

(17)吃了(la)吗?│吃了(le)嚜?

(18)哎?东西呢(na)?│欸?东西呢(ne)?

前面说到a化变韵类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数量比相当高, 分布面相当广,尤其在用法上、功能上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强化语气的表现力。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但它的通行面到底有多广,尚需大量语言事实的验证。下面即以“了、呢、的”为例,就此问题提供更多、也更具体一些的语言事实。虽然由于语音信号的易失性和语流音节的短暂性,笔者未能形成全面记录、严格统计的材料,但从下面的相对数据中,还是可以大致看出a

化变韵的一些重要特点。

(一)从总量看比例

0.作为语气助词的“了、呢、的”,无论a化与否, 口语中的出现频率比书面语都要高出许多,而相对百分比则相近:“了”约占70%,“呢”约占10%,“的”约占20%。

1.a套发音“了”与e套发音“了”在口语中都很常见,前者的出现频率比想像的要高:le约占40%弱,la约占40%强,20%左右未能确认。

2.a套发音“呢”与e套发音“呢”相对百分比:ne约占50%弱,na约占40%强,10%左右未能确认。

3.a套发音“的”与e套发音“的”相对百分比:de约占80%弱,da约占10%强,10%左右未能确认。

后三点是e、a两套发音所占到的相对份额。需要说明的是:有一定量的“了、呢、的”的韵母部分,不易分清到底是e还是a。(注:“了”的liao音、“呢”的ni音、“的”的di音等,此处忽略不计。不过,许多常住北京而带有方言口音的人,有“了:le─liao,呢:ne─ni,的:de─di”两套对立的发音,笔者从这种现象中受到了一定启发,尽管它们并非文中所讨论的开口度大小的问题。)这中间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它的开口度比e大、比a小,本身处在中间状态(如了:[ l?]);另一种是它的开口度起始小、收尾大,有拖音,有变化(如了: 。)

(二)从一般分布看倾向

1.口语音与读书音。口语音要比读书音a化多。即:说话越随意,a化越经常。

2.文化程度高低。文化程度低的要比文化程度高的a化多。 即:发音人的文化程度越低,a化越经常。

3.性别差异。男女a化情况没有明显差别。

4.年龄差异。幼小儿童和耄耋老人比中间年龄段的a化多。

5.方言因素。各方言a化情况不完全一样,笔者无力详加辨析, 只好付阙,以便在考察中尽量保持“普通话语音”的“纯度”。

6.说话语气强弱。说话语气强时比说话语气弱时a化多得多。

7.说话声音大小。说话声音大时比说话声音小时a化多。

8.说话速度快慢。说话速度慢时比说话速度快时a化多。

9.对话距离远近。对话距离远时比对话距离近时a化多一些。

考察所见,在各种依赖语言的表演艺术门类里,a 化出现最频繁的要数话剧。

(注:关于歌词中“了、的”的发音问题一向有liao、di、le、de两种主张,其实,现在一些比较喜欢自由发挥的歌手在拖长发音时也常采用la、da的吐字;发la、da 音可以达到强化表达的作用。 如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欢演唱的《温情永远》:“你太累了(la),也该歇歇了(la),还有爱在身边。”)话剧中冲突多,人物的强烈情感经常需要通过演员的强烈语气表现出来,加上一般需要大声说话来满足和震撼观众(听众),因而a化的“了、呢、 的”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这种情形,很像是在嘈杂的环境里说话,又像是重听的人说话,生怕别人听不清,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放慢音速,强化语气表现力。

篇二:反问句辨析

期末复习,一道练习题难住老师——要求辨认下面语段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剪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花钟》)

有人认为,语段中最后一句用的是反问,因为句子是无疑而问,答案就是,这种用花组成的“时钟”确实很有趣。但也有人觉得不像通常见的反问句,句子本身既不表示肯定,也不表示否定,而是把肯定和否定叠加在一起,不好直接判断说话者的真实意思。出现意见分歧,是由于我们对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全面所致。

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我们常常把反问句和陈述句联系起来,还用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方式进行训练。其实与反问句关系密切的是疑问句,可以说反问句就是疑问句,因为它们都带有疑问的语气,只是反问句是无疑而问,与一般的疑问句有所不同,疑问中有反诘,所以有人称它为反诘疑问句。

反问是无疑而问,答案就在疑问之中,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有时也用叹号。

疑问句主要四个类型,反问句是特殊的疑问句,因此,反问句也有相应的四个类别。四个类别的反问句虽说都有反问句特有的强调意味,但因其结构的不同,表达作用也有略有差异。

一、 是非式反问句

是非式反问句是由是非式疑问句演变而来的,其基本结构与是非式疑问句相同。这种反问句的特点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本来是肯定的意思却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本来是否定的意思却用肯定的形式来表达,强调意味正是通过这种特殊方式来实现的。这种强调,让人不得不认同说话人给出的答案。

反话正说,如:

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一夜的工作》)

“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句子本身是表肯定的,但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即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而且否定的意思特别强烈,实际为:绝对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正话反说,如: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我不能失信》)

句子本身是表否定的,但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你一直想去伯伯家,这是确定无疑的。

二、 特指式反问句

特指式反问句是由特指式疑问句演变而来的,其基本结构与特指式疑问句相同。这种反问句除了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而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泛化”,将原句中的“特指”变成“泛指”,也就是将句中疑问代词所指的某人、某事物变成任何人、任何事物,排除一切例外。这样,强调的意味更加强烈。如: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小珊迪》)

“谁”在这里指任何人,意思是任何人读了这个故事都会受感动,具有毋庸置疑的意味。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景阳冈》)

“什么”指任何事物,意思任何东西我都不怕。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蜜蜂》)

“怎么”在这里指任何方法,意思是蜜蜂根本没有任何办法看到遥远的家。

哪有这么大的伞!(《白杨》)

“哪“指任何地方,意思是,任何地方都没有这么大的伞。

三、 选择式反问句

选择式反问句是由选择式疑问句演变而来的,其基本结构与选择式疑问句相同。这种反问句让人对两种情况进行考量、权衡之后,同意说话人的给出的答案。强调的意味正是从这种权衡、考量中体现出来的。这种反问句具有一定的说理性,以复句的形式出现。

上车后我站了很久,到一个小站,好容易找到一个座位坐下来,可刚过了一站,有一老爷爷上车了,就站在我旁边。我是继续坐下去,还是站起来让他坐?

答案是明确的——让座,但是让与不让都有一定道理,如果直截了当地说应该让座,似乎有点不近人情。所以,反问句用“是??还是??”的形式引人思考权衡,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只有让座才是正确的选择。

四、 正反式反问句

正反式反问句是由正反式疑问句演变而来的,其基本结构与正反式疑问句相同。这种反问句实际上就是选择式反问句,只是结构上有一些差异,一个是复句,一个单句。这种反问句,说话人虽然希望读者同意他给出的答案,但显得比较委婉,没有咄咄逼人,毫无商量余地的意味。如:

临走的时候,罗伯特先生把查理叫到家里,说:“你是不是很喜欢这把刀?现在它是你的了。”(《好汉查理》)

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当然是,你是一定是喜欢这把刀的,但是这样说显得过于武断,而且有损听话者自尊,所以不用是非式反问句,就是为了增强委婉的意味。因为喜欢不喜欢是人们的心理倾向,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倾向,不宜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人。说话人既希望听者接收他给出的答案,又想表现得客气谦逊,所以用这种句式给人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

选择式和正反式反问句没有与之对应的陈述句,所以,理解时不能像是非式和特指式那样简单地用“肯定变否定”或“否定变肯定”的方法,必须根据上下文仔细体会揣摩,才能把握说话人的真实意思

篇三:反问疑问句

一、 反义疑问句(The Disjunctive Question)

即附加疑问句.它表示提问人的看法,没有把握,需要对方证实. 有时说话人还会用反问疑问句来加强陈述句的语气,并不要求对方回答。

反义疑问句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一个陈述句,后一部分是一个简短的疑问句,两部分的人称时态应保持一致.

1.陈述部分肯定式+疑问部分否定式

2.陈述部分否定式+疑问部分肯定式

They work hard, don’t they?

She was ill yesterday, wasn’t she?

You didn’t go, did you?

He can’t ride a bike, can he?

He is a student,isn't he?

[编辑本段]特殊的句型

请注意以下句型的反义疑问句的用法:

1.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I , everyone, everything, nobody 时,后面的疑问句应表示为:

I am a student, aren’t I ?

Everyone is in the classroom, aren’t they? (基本不用单数) Nobody will go, will they?

2. 否定

(1)当陈述部分有never,seldom, hardly,few,little,barely, scarcely, nothing 等否定词时,后面的疑问句则为肯定形式: There are few apples in the basket, are there?

He can hardly swim, can he?

They seldom come late, do they?

(2)当陈述部分含有否定意思的词是unhappy,dislike,unfriendly等含有否定词缀的派生词时,疑问部分要用否定形式.如:

He looks unhappy,doesn't he?他看上去不高兴,不是吗?

The girl dislikes history,doesn't she?这女孩不喜欢历史,不是吗?

3.think, believe, suppose, imagine, expect等动词后接宾语从句构成的主从复合句在构成反意疑问句时,视情况不同有两种不同的构成方式.

(1.)当主句的主语为第一人称时,其后的简短问句应与从句相一致.例如: I expect our English teacher will be back this weekend, won't she/he? We suppose you have finished the project, haven't you?

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动词后接的宾语从句的否定转移到主句时,其仍属否定句,故其后的简短问句应用肯定式,而非否定式.例如:

I don't believe that he can translate this book, can he?

We don't imagine the twins have arrived, have they?

此类句子的回答同"前否后肯"型反意疑问句一样,如上述后一个句子,若双胞胎已经到了,则回答为"Yes, they have.";若尚未到达,使用"No, they haven't.".

(2).当主句的主语为第二、三人称时,其后的简短问句则应与主句相一致(此时,否定只看主句,与从句无关...).例如:

Your sister supposes she needs no help, doesn't she?

You thought they could have completed the project, didn't you? They don't believe she's an engineer, do they?

She doesn't expect that we are coming so soon, does she?

(3)但如果主句的时态是过去时等等,疑问句应和主句的人称时态保持一致.

4. 陈述部分有had better,或其中的have表示“有”、完成时态 时,疑问句应用hadn’t等开头:

You’d better get up early, hadn’t you?

其他情况句中有have时疑问句应用don't等开头

5.当陈述部分是祈使句时,疑问句要根据语气来表达

Let’s go out for a walk, shall we? (当开头是Let‘s时,一定要用shall we.Let us也不行)

Let us go out for a walk, will you?

Let me help you,may I?

Turn on the radio, will you?

6 There be 句型中,反义疑问部分必须为 be 动词 + there

There are some apples in the basket, aren't there?

There isn't any milk left, is there?

7.当陈述部分有情态动词must,问句有4种情况:

(1)mustn't表示“禁止,不可”时,附加问句通常要用must. You mustn't stop your car here,must you?

你不能把车停在这地方,知道吗?

(2)must表示“有必要”时,附加问句通常要用needn't.

They must finish the work today,needn't they?

他们今天要完成这项工作,是吗?

(3)当must用来表示对现在的情况进行推测时,问句通常要根据must后面的动词采用相应的形式.

He must be good at english,isn't he?

他英语一定学得很好,是吗?

(4)当must+have done表示对过去的情况进行推测(一般句中有明确的过去时间状语),问句要根据陈述部分谓语的情况用“didn't+主语”或“wasn't/weren't+主语”;如果强调动作的完成(一般没有明确的过去时间状语),问句要用“haven't/hasn't+主语”.

She must have read the novel last week,didn't she?

她上星期一定读了这本小说,是吗?

You must have told her about it,haven't you?

你一定把这事告诉她了,是吗?

8.反意疑问句的回答用yes, no, 但是,回答意思相反,当陈述部分是否定形式时,回答要按事实.如:

They don’t work hard, do they? 他们不太努力工作,是吗?

Yes, they do. 不,他们工作努力./No, they don’t. 对, 他们工作不努力

[编辑本段]重点归纳

快速记忆表

陈述部分的谓语 疑问部分

I aren't I

Wish may +主语

no,nothing,nobody,never,

few, seldom, hardly, 肯定含义

rarely, little等否定

含义的词

ought to(肯定的) shouldn't/ oughtn't +主语

have to+v.(had to+v.) don't +主语(didn't +主语)

used to didn't +主语或 usedn't +主语

had better + v. hadn't you

would rather + v. wouldn't +主语

you'd like to + v. wouldn't +主语

must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感叹句中 be +主语

Neither?nor,

either?or 连接的根 据其实际逻辑意义而定

并列主语

指示代词或不定代词

everything,that, 主语用it

nothing,this

并列复合句 谓语根据邻近从句的谓语而定

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的

主从复合句 根据主句的谓语而定

think,believe,expect,

suppose,imagine等引导 与宾语从句相对应的从句

everybody,anyone,

somebody,nobody,no one 复数they, 单数he

情态动词dare或need need (dare ) +主语

dare, need 为实义动词 do +主语

省去主语的祈使句 will you?

Let's 开头的祈使句 Shall we?

Let us 开头的祈使句 Will you?

there be 相应的谓语动词+there(省略主语代词)

否定前缀不能视为否定词 仍用否定形式

must表"推测" 根据其推测的情况来确定反意疑问句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