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反问句 > 列表页

含有反问的诗句赏析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06  分类: 反问句 手机版

篇一: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

古诗词根据内容可大体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诗、咏怀诗、送别诗、咏史诗、羁旅行役诗、讽喻诗、闺怨诗、哲理诗。

1、写景抒情类。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鉴赏古代诗词: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

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读懂诗歌的主要途径:从题目入手、从作者及时代入手(知人论世)、从试题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结合诗歌的类别(见上文)、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推断。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思想感情】喜悦、忧愁、悲苦、孤苦、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哀怨、激愤、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愉悦、沉痛、哀伤、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等。

四字语: 忧国伤时、思乡怀人、相思之情、报国之情、坚守节操之情、乐观向上之情、悠然自得之情、忧国忧民之情、怀才不遇之情、仕途失意之情、壮志难酬之情、孤独郁闷之情、闲适愉悦之情。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诗歌鉴赏答题简易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形象意义)。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描绘画面+氛围特点+思想感情。

(5)、品味关键词句:字的含义+句中意思手法+表达作用、思想感情(句意+文中作用情感+表达效果)。

(6)、赏析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揭示手法+手法在句中体现+分析表达作用(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句分析特色+思想感情。

(9)、分析构思:概述诗句内容+揭示诗句联系+思想感情。

(10)、分析典故:点明典故出处+说明典故的作用+分析表达效果。

(11)、诗论评析:明确涵义+表明观点+阐述理由。

(12)、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附: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含有反问的诗句赏析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常见题型的回答要点。

1、语言的考查。(多是分析“诗眼”的题目)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析:这种问题是就整首诗而言,因此记住常用术语就可无往而不胜。如:用语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返璞归真;凝练简洁,绚丽多彩;委婉含蓄,清静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注意:答题时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才能少扣分。

(2)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或找出用得最传神的实词(虚词)并分析其好处。

解析:答题步骤——先找出此词,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其表面和深层含义(即这个词描绘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现了什么画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感受。“效果”常用评价语可参见上文的解析,譬如:运用动词、形容词的作用或效果是准确、生动、贴切;数量词、副词往往是起强调或使文气更贯通的作用;叠词往往是增强语言韵律感或强调作用;颜色词可以渲染气氛,增加画面感、色彩感,表达心情。

(3)诗中的某个字(句)为什么用得好。(同上,只是略去第一步)

(4)诗中的某字换成别的字好不好。(属比较异同类题,同上,稍有区别,一定要答出“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

(5)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一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二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如开头则统领全诗,结尾则总括全诗,贯穿全诗则是全诗情线物线。

2、形象(意象)或意境的考查。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请具体分析。(这是从整体上考)

解析:艺术形象主要有——豪放洒脱,忧国忧民、青衫泪湿,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隐士,爱惜人才,儿女情长,为国戍边的征人,四处漂泊的游子,品行正直、高洁的志士等。回答时,第一步,从上挑选一个(如果找不到,请自己概括),这是概述;然后结合诗句挑出描写形象的词语具体解说即可。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题时,先找出有关诗句,接着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再结合主旨分析究竟比喻或象征了什么形象。

(2)此诗写了哪些意象(景物),构成了什么意境?具体分析意境是怎样构成的。

解析:第一问简单,从诗句中找出即可,注意找完整,不能抄诗句。第二问,请积累意境常用词——雄浑壮阔,高远辽阔,雄浑壮丽,宏阔苍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冷寂荒凉,清冷寥落;恬静优美,幽美宁谧,自然和谐,细腻朦胧;热烈高亢,繁丽奇幻,绚丽热烈等。

第三问的格式是此诗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渲染了什么环境气氛,映衬了什么心情,此三方面缺一不可。

3、写作或者表达技巧(特色)的考查。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1)问:此诗或某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有时问的委婉一点,如,此诗或某两句是怎样表现形象或感情的?此时,一定要答手法)

(2)答此类题请牢记常用术语: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对比、用典、欲扬先抑、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有层次感)、白描等。

4、思想内容(情感或主旨)的考查。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1)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揭示了什么主旨?

解析:这是从整体问答的题目,内容可结合诗句具体回答,答案在诗中。只要记住常见的主旨或情感,一般都会有话可说。譬如: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或穷兵黩武、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郁闷、壮志难酬的感伤、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等),思乡怀人(羁旅行愁、思念亲友、边关思人、闺中怀人、宫中哀怨),生活杂感(对自然的热爱、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怀古伤今或怀古伤人的情怀、青春易逝的感伤、仕途失意的苦闷),长亭送别(依依惜别的深情、离别的惆怅、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等)。

(2)其他设问方式:此诗的内容(或主旨),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

解析:先肯定一种说法,接着分析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什么情感,产生了什么效果。这样回答,很完整,失分的几率小。

(3)分析诗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作者情感的作用。

解析:先答写了什么景物,接着答怎样写的,再答表达了什么情感,最后答有什么效果.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有没有答题技巧

篇二: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方法

近年来,诗词赏析题已成为许多省市中考语文出题的最爱。做这类试题,考生除了真正熟练掌握诗歌的内涵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现把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2014上海市(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

7."可怜 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

6.(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7.(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014年四川凉山州六、诗歌鉴赏(共6分)

2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

答:

六、诗歌鉴赏(共6分)

21、(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前后分析各2分,共4分。)2014南充市13.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13.(6分)

(1)(3分)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1分)、物是人非之感(1分) 和孤独寂寞之情(1分)。

(2)(3分)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2014四川省宜宾市(三)古诗文阅读(15分)

Ⅰ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7题。(5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6.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17、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1分)

(2)赏析:

(三)古诗文阅读

16、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17、(1)争、啄。(2)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2014年十堰市(二)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

24.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 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二)(4分)23.(2分)荒凉的秋景 苍凉悲壮(每空1分,意对即可) 24.(2分)B2014年孝感市(一)古诗词鉴赏

8.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篇三: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共十五首)

一、七年级上

(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五言律诗,内容上属于怀乡思亲之作。 2、解择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 次:停泊 ②客路青出外 客路:旅途③乡书何处达 乡书:家书

3、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答:“阔”和“悬”用得好。“阔”字表现出“潮平”。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阔”和“悬”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4、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风恰到好处,波澜中央孤帆高悬,更显江面壮阔!

5、 古人评论“风正一帆悬”这句诗的妙处时,说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从全诗看,这句诗表现了哪些大景?

答: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受到人们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出自然的理趣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

8、诗中用“客路”“行舟”“归雁”“乡书”等意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表达了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思家归乡的急切心情。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C、颈联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述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为线索,山寺北贾亭西),最后到白沙堤(绿杨阴里白沙堤)终。以“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全诗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尾联)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诗人描写中选择最能表现早春特色的景物春水、早莺、新燕、乱花、浅草。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出的画面。

答:莺是春的歌手,它们争着抢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它们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非常精美,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可以从炼字、修辞、情感等方面赏析)

答: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其中“争”与“啄”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莺以人的动作,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5、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提。至于白沙提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从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6、“水面初平云脚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描绘了一幅春水初涨,湖水才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的画面。 7、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二、八年级上

(三).【望 岳】(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具体说,“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绵延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

2、写近望中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这首诗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

答:一个“钟”字说明大自然仿佛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赋予参天矗立的山以生命力,生动有力地写出了泰山的秀美无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高耸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 4、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示的画面。

答: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千古绝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1)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2)这句诗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登高是传统习惯,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请你写

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答:(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请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D)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诗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四).【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他和

2、 王维在诗中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征蓬出

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征蓬”“ 归雁”都给人以漂泊不定之感,“汉塞”“ 胡天”又使人想到历史的遥远与塞外的浩阔苍凉。 3、“征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漂泊的“蓬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答: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5、本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答:(1)“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2)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 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6、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远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侯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美,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五).【渡荆门送别】(李白·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示出的画面

答: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尽”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尽”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1)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2)“下”,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形象奇伟,想象奇特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

(六).【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宋)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诗歌以“夕阳迟”和“欲暮时”点明登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悲在何处?

答:主旨是悲。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己悲: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4、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 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5、从时空跨度上叙事状态,抒写了一个王国之臣心中强烈的愤懑和万般的无奈的诗句是: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6、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悲融为一体。 7、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夕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惆怅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限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8、说说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这句话的理解。

答:此联情景交融,“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且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老木苍波”既是眼前实景,登楼凭吊古人,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又隐含无限的伤悲,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9、诗的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其中“风霜”一词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三、八年级下

(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 ,后四句高昂乐观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他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句子(词语)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2)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事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这两句诗生动形象的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情感由先前的伤感转为慷慨激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

5、请再写出一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哲理一致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标题中的“乐天”是指白居易。首联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颔联采用引用典故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归来后看到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前两联追述身世经历,表达出对时光流逝、世事难测、人生易老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回到故乡听着幽幽笛声而勾起对旧友的怀念。 C、颈联写诗人对待世事变迁、仕宦沉浮的达观态度。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赠诗的题意。

(八).【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句中的“东风” 指火烧赤壁。“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含有 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或因素) 之意。 2、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此句的含义)

答: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诗发议论感

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赤壁》这首咏史绝句,立意新奇,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意在说明要想建树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人物也一样无能为力。

4、周瑜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人物,你知道这个人物的哪些故事?

答:周瑜打黄盖;火攻曹军战船;周瑜辞降;巧用蒋干骗曹操。 5、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支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答: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命运—大) 6、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7、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D)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九).【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答: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体现了他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的精神。

2、这首诗的颔联主要用了对偶和 比喻 的修辞手法

2、“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被誉为“史诗上的绝唱”,试对该句进行赏析。

答:这两句诗中的“惶恐”、“零丁”一语双关,对仗工整,自然天成,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

这两句诗不但表现了诗人出众的才华,而且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忠贞爱国的情怀。 3、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采用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请再写出一句你喜欢的古诗词中表达对崇高人生理想追求的名句。

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

答:上句写自己寒窗苦读,进入仕途;下句写烽烟四起,艰苦抗元。

6、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经”为经书(“儒家经典”或“读书做官”之意)。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处于危亡之际的国家比喻为被风吹散的柳絮,把个人命运比喻为水中雨打的浮萍。尾联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心底强烈的爱国情感。 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用形象的比喻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十).【水调歌头】(苏轼·北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天 ,下片问 月 ,归根到底是在抒发对 人生 的感慨。 2、本次采用借月抒怀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答:借“月有阴晴圆缺”抒发对“人有悲欢离合”的感受,融情入景,感人至深。

4、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词人,你认为这首词哪里体现了词人豪放洒脱的风格,试简要分析。(可结合具体词句从意境、思想感情、语言等方面来谈)

答:(1)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在中秋之夜大醉后,举杯问月,这样的中秋明月什么时候才有?起笔突兀,气势非凡,显示了苏轼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2)“我欲乘风归去”句,词人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一轮圆圆明月,思想感情如长了翅膀

一般,天上人间自由飞翔,这种“飞天入月”的想象极为丰富奇特,显示了他浪漫不羁的情怀。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从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到“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旷达,从政治失意,兄弟离别的惆怅到共享明月的超然达观,这种积极乐观的思想,表现了苏轼的豪放。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词人从个人的恩怨离恨中超脱出来,表达了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这种乐观旷达思想感情体现了他的豪放风格。

6、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里通常具有的意义。

答:(1)月光皎洁如洗,可以借此以表现清静悠闲或孤独寂寞的心情。例如: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可以借月亮寄托对故乡、对亲人朋友的相思与挂念之情。例如: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情感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似”。 8、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答:表达了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答: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9、请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子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10、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