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初中数学作业订正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4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订正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订正的有效性

摘 要:学生作业订正质量不高,影响了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学生的作业订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如何提高作业订正质量,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科学教学实际作了一些阐述。

关键词:科学教学;作业订正质量;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做作业、教师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拓展。其实学生订正作业、教师二次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再续,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加固和补充。目前作业订正的低效甚至无效从某种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师本人课堂教学效果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而让学生订正作业中的错误,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是教师批改作业的根本目的。如何使我们的大量付出获得相应的价值,做到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作业订正”。多数教师虽然认识到“作业订正”在提高质量、培养能力中的重要作用,但苦于找不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教学者从本人的教学实际出发,充分阐述了“作业订正”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并从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讲评等方面具体描述了教师关注作业订正的策略实施及其效果。

二、作业订正过程中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教师不合理的作业布置影响订正质量

1、作业量过大

在平时的教学实际中,有许多教师认为作业布置得越多越好,那样能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作业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其实,不合理的作业布置不但起不到预想的效果有时反而适得其反。

实践证明,大量的作业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当一个人对一件事产生厌烦心理的时候,他对此事就没有兴趣,这就促使他用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完成“老

篇二:如何培养学生订正作业小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订正作业小课题结题报告

本课题于2011年三月立项,经过两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改正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了,各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现就课题做出总结。

一、如何培养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

(一)研究现状

现在很多老师都比较注重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学生及学生家长都重视听课和完成作业,往往都容易忽视订正作业这一环节。订正作业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查漏补缺,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小学数学组以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为研究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前阶段的研究,我校教师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1、更改了现有的作业评价体系:2、更改了作业布置模式;3、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加强课后反思。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教学,教会学生知识,大多数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上。我们认为,如果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负责任,养成对作业中所产生的错误及时订正的好习惯,会达到对当前教学效果增值的目的。从长远来说,好习惯养成了,会让他们的后续发展更为顺利。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已逐渐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课题上,我认为我们忽略了对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研究:订正作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讲, 只需一句话, 教育就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

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在学校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自主互助新教学模式下,我们小学数学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的研究。及时订正作业是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预防和矫治学生 “学习误差”积累的必要手段。及时订正作业是课外作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订正作业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培养这些习惯,从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发展学生心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学生在校内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了多少,能应用多少,往往是通过作业来反馈、衡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巩固,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数学作业情况来看,一方面作业的内容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练习的综合性、开放性更强。另一方面学生作业中错误的现象也增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每天订正的作业也多了。仔细审视当前学生数学作业的订正情况,及时订正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指当天订正当天清。第二层指及时有效地订正,区别于那种“为了订正而订正”、“不及时订正”、“反复订正”的现象。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道练习题,学生在平时练习做过了,批改后教师也讲评过了,做错的同学也订正过了,但当类似的练习再次出现时,许多学生仍会出现与第一次练习时一模一样的错误。分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学生作业订正效果不佳相关。

二、概念的界定

作业订正是学生在老师作业批改后,对自己所做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改正,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影响学生课余生活的时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

生所学知识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效率是指对时间的利用率,学习效率高的人不会让每一分钟闲过,不会总犹犹豫豫,这道题该不该做?这个难点该不该问?这个知识讲过没有?只有效率高,才能在有限的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要想效率高必须做到:1、要精神高度集中,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把精力集中在本子上、笔上,全身心投入进去。第二、就是有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才能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作业订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减少错误累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及时订正:一是从时间上来说,得到批改后的作业,在他的第一时间改错,就叫及时订正。第二从学生能力来说,只要他把经过努力能订正的订正了,就叫及时订正。第三从学习态度的角度来说,如果他发现自己不懂的知识,能想各种办法主动去解决的,那更是叫及时订正作业。

习惯:人的行为倾向,一种稳定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上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三、研究的依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订正,在关注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在作业订正中所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人类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和技能,必须自己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学会反思。作业订正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能力及作业订正的有效性放在重要地位。

1、有效性理论

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不论“效”的大小如何,“效”之代价多少,均须以该活动结果,作为客体是否符合活动主题需要的依据。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

性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收益可看做学习的结果,安全可看做学习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衡量学生有效性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2、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其核心是对人知的认知。元认知实质上是描述了人类自我意识在认识调解上的一种功能,活动对象是认知过程。所以说他核心意义是人知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有三点十分关键:第一,元认知是一种认知活动或者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包括两个成分,

1、认识、了解、理解、分析等,2、这是一种监控活动,管理性活动。第二、这种活动的对象

初中数学作业订正结题报告

是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而不是知识本身,第三、认识的对象不是别人的学习活动,而是自己的。不是一般的学习活动,而是特殊的具体的学习活动。我们可以通俗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结果的再认识,是对原来形成的认知结构的认知体验,进行元认知调控、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不断重复这种认知活动的一种认知活动。

3、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二胎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能独一的完成任务,但在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完成这些任务。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最近发展区主要是智力而言,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各个方面都存在最近发展区。教师应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通过联系薄、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等。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明确努力目标,获得动力。不断完善自己。加速自己的发展。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对象

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促使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觉纠错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达到“不犯同样的错误”的目的,促进数学成绩的

提高。

2.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减少或避免重复机械的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的内容:1、分析学生的订正作业现状与不及时订正作业的各种原因。

2、讨论并制定出及时订正作业的要求。

3、寻找各种提高学生数学作业订正有效性的措施,培养过程中分层进行,持续观察各类型学生的行为,并做好记录。

研究方法:1、运用代币制原理,进行正面强化。

2、分年级段研究,1-2年级为低段年级,三四年级为中段年级,五六年级为高段年级。

3、自然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对象: 小学1—6年级学生、

五、实施研究措施

(1)进行课题申请、论证,

(2)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研究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做好前测工作。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实验尾声,进行实验后测,检验实验成果。

六、研究结果

在实施培养学生订正作业习惯的小课题中,给老师的执教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先说教师行为的一些变化。原来老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及时返还给学生,学生能否改错全凭学生自愿。学生能主动改错,老师心里当然很高兴。不能改错或不去改错也不会去深究。现在老师会给孩子提出明确的改错要求,会检查学生的改错结果。对于没有能按时完成改错的学生,会找寻原因,然后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在每次批改作业时,会有意识地查看前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这样在教师的坚持下,学生订正作业错题的行为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再说学生行为的一些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部分的学生有了自觉改错的习惯。他们养成了得到作业本后,先看老师的批改意见,发现有错及时改正。学习成绩本身比较差得学生改错困难极大,偶尔不能完成改错是自然的事。适当降低对他们的改错要求,只要能把力所能及的那部分题完成了就算过关,不要给这部分学生太大的心里压力。

最后说说教学效果的变化。因为老师和学生每天都注重检查自己的教和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要小看这样每天改正一两道错题,久而久之,每天都尽量地没有存留问题,所以带来了教学效果的可喜变化。上期我校数学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我们片区的五校联考中,各个年级基本是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不要以为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订正错题的习惯,就可以一劳永逸。事实证明,如果过一段时间,老师不在这方面提要求,学生的这个习惯会慢慢弱化的。所以小课题实验虽然告一段落,但对学生订正错题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结束,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七、研究结论

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呢?

首先,要分析学生不及时订正的原因:1.不会订正,知识点不懂;2.忘记订正,或没时间;3.不想订正,反正老师未作要求,不检查。

篇三:初中数学作业订正中的隐性问题及对策探讨

初中数学作业订正中的隐性问题及对策探讨

萧山区临浦镇中 欧阳军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现象一】某班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开始点将了:?你、你、你还有你,带着作业本到办公室订正作业。?学生来到办公室找了个小天地似乎开始了埋头苦战,。十几分钟后,老师:?订正好了没有???没有。??怎么搞的,一个小题订正这么久了还没有订正好啊?!?收上来一看,有的同学没订正,有的同学的答案和原来的错误答案一模一样,压根就没有订正。

【现象二】午休时间,某班数学老师放弃休息时间批改完作业,叫来课代表:?把作业发下去,叫他们快点订正完,然后交上来!?教师站在办公室里聊天,学生借班级里答对同学的答案来抄着订正。几分钟后,都订正好了。教师开始了第二次批改,对了,对了,对了,很快都批完了,OK!下次作业或考试,原来错的地方还是照错!

【现象三】某办公室几个数学教师聚在一起。?现在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越来越低了,你看都强调了好几遍的地方还要做错,像没订正一样。??答案都写在黑板上了,作业交上来还是有人做错,真是没有办法了!??真是一点都不会变通。只不过将题目由‘选择正确的’改为‘选择错误的’的,学生又做错了,会不会是他们没订正,根本不知道正确答案?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此三个来自身边的教学现象,反映了同一个问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业订正存在着一些隐性问题。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作业批改和作业订正上。可教师讲过多遍订正过多遍的地方有的学生该错的地方还是照错,并没有因为教师的批改订正而掌握相关知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不求甚解”型。只抄答案,不理解过程。他们看到答案,就好像懂了,知道怎么做了,答案抄好完成老师的任务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其实他们并没有懂得其中的解题思路,并没有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下次还是照错。

二是“张冠李戴”型。乱订正,表面上似乎都订正好了,蓝笔字变成了红笔字,题目下方写得密密麻麻,都是碍于老师要上交或检查作业的任务,最终采取滥竽充数、张冠李戴、鱼目混珠的办法,乱答一气,求得一时不被批评,而作业势必是错误连连、答非所问、“残”不忍睹。

三是“拖延应付”式。有不少学生忽视订正作业的重要性,拿到作业本后根本不关注自己作业的对错,对老师检查订正式,就采用拖延的办法,应付了事,大多不会主动订正,就算订正也捡些容易的订正一下做个样子。

四是“投机取巧”式。教师指导订正的方法不恰当,部分教师已走入一个误区,第二次批改的目的只专注于看到红笔字,把红叉叉变成红钩钩,只要看到学生作业上有红笔字就好,至于学生答案怎么得来的,对正确知识有没有掌握,一概不问,有的教师甚至干脆不去检查学生的订正情况;

五是“知识遗忘”型。学生订正好了,扔在抽屉里万事大吉,再也不去过问,答案是答案,与学生与知识毫无关系,教师也从此完全忘记曾有过这么一个问题。

本人对2014年10月一次数学作业订正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作业订正情况调查表(45人)

作业不订正原因调查表(27人)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部分订正或不订正人数占总人数60%。而部分订正或不订正的原因很多。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订正,无从下手;还有一小部分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更多的则是偷懒不想订正,这占不订正总人数的51.9%。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是反馈有效教学和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参照,是引导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因此,做好作业的布置(批改)、评价和订正尤为重要。但纵观当下数学教学,有些老师对作业的把握并不得要领,只停留于布置繁多,设计花哨,批改勤快,但评价单一,订正较差,结果导致“学生做得痛苦,教师改得辛苦”,吃力不讨好,收效甚微。订正作业是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是预防和矫治学生的学习误差积累的必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孔子云:“过,则勿惮改。”“错误”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是在不断地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的,是在不断地纠错订正作业中成长成熟的,订正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平台。学生作业订正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们在改进自身教学的同时,更要改善学生作业订正的方式,体现出作业订正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教师作业订正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观念,找出作业订正中问题的症结

所在,对症下药,有效解决问题;同时也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复订正,减轻课业负担,“减负增效”是目的,更是措施,需要我们通过行动去落实。

二、隐性问题的概念及特点

1、隐性问题的界定

隐性问题是指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含而不露、有待发掘但可能会不定时发作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不会轻易被发现,是一些令人不容易察觉的事,大家都习以为常,就像一个死角,大家每天都看见,都已经习惯了,觉得有这"死角"也并不是什么问题,但这"死角"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只是人们没有去进行探究。

2、隐性问题的特点

(1)隐蔽性。教师按时讲作业,学生按时上课,按时摆出订正作业的姿态,似乎也在认真订正作业,有的甚至摆出作业已经订正好的姿态,教师看到红叉叉已经变成了红钩钩,表面上师生之间关于这一板块的学习进行得既圆满而又全面,实质是学生只抄答案或乱订正或不订正,作业仍然是作业,知识仍然是知识,学生仍然是学生,这三者之间从未真正融合,这一问题一直隐性存在,从未消失过。如果这类问题不及时解决,轻则使学生的某块知识没有学到位,重则导致学生的成绩直线下降,甚至使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2)动态性。学生作为隐性问题的载体,在教学发展的过程,其知识构成与思维方式在不但地发展变化,这些隐性问题也会因学生所学知识的不同而不断发展变化,经常在作业订正中不自觉地、无意识地、隐性地呈现出来,隐性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问题解决的策略也不断发展变化,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3)直接性。隐性问题与学生与作业同在,只要面对学生及其作业,教师就直接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课堂教学、小组活动还是课后的个别辅导,随时随地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解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人类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财富和技能,必须自己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学会反思。”作业订正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及作业订正的有效性,放在重要的地位。

1、有效性理论。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不论效之大小如何、效之代价多少,均须以该活动作为客体是否符合活动主体需要为依据。

2、元认知理论。我们可以通俗认为元认知就是认知结果的再认知,是对原来形成的认知结构经过元认知体验,进行元认知调控,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不断重复这种认知活动的一种认知活动。

3、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业订正中的变式拓展,把抓实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4、建构主义理论。本课题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作业订正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它最好的效果是与协商过程结合起来。

5、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本课题的教学活动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课堂中有一种相互接受的气氛,围绕着作业订正中隐性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生将订正作业和解决订正中的隐性问题看成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教师的角色根据需要不断变化。

四、作业订正的对策探讨

(一)制定策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订正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订正习惯,特制定以下策略:

1、晓之以理,树立“订正比作业更重要”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们要从思想入手,让学生了解订正作业的重要性,树立“订正比作业更重要”的思想。为了避免学生为了不订正而去抄作业等现象,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减轻压力,明白作业做错是非常正常的;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订正作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多关注错误背后的原因,并能让学生理解把不明白、不清楚、不仔细的地方弄懂和改进的重要意义。

2、严之有法,制定“调动学生订正积极性”的制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对老师反馈下来的信息不及时处理,错误的信息在头脑里较长时间地停留,错误的知识就会对以后的学习有抑制作用,产生负迁移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影响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认知,因此,应该制定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障作业的订正顺利进行。。

①及时订正评价优惠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发出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了调动学生作业订正的积极性,出台“及时订正优惠制”:每次作业批改完成后,全对的

同学打上“A”,其他同学的成绩都空着,只要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正,作业仍然可得“A”,期末总评成绩可以根据“A”的多寡适当加分。

②作业跟踪订正制。为了促使学生养成及时订正的习惯,对那些学习习惯差的同学,采用“一对一”“一帮一”的方式敦促他们及时订正。

③积分制度。为了激励学生主动来找本人个别辅导,本人制定了一套积分计划,改变了作业本的评分机制。家庭作业本人要求学生每天订正,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机制,如果有一次不订正,那么在期末总评时,平时成绩就会扣去1分。对于课堂作业,按照错误以及订正情况,给出A、B、C三个等级,分别给出加分3分、2分、1分,如果不订正就没有分加,这种加分算入期末总评成绩。这样的双重机制,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受用的,对他们起到了约束作用。

3、动之以情,引导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完成订正

(1)巧用符号,避免红“×”。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非常醒目的“×”对学生的错误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又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巧用符号,将“×”变为“?”“↓”“。”等一些特殊符号,并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可以避免“×”带给学生的消极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例如“。”表明错误,如果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错字或别字,教师可用上一个小圆圈提醒学生赶快更正。“?”表明遗漏,教师批改时可在遗漏处打上一个小问号,通知学生及时补救。

其实,符号的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自由选择,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巧用第等,奖励先进。优秀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能力发展均衡的好学生。这类学生的作业质量往往是比较高的,具体表现在字迹工整,书面整洁,正确率高。对于“实力雄厚”的他们来说,“A”已不能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需要“锦上添花”。这时,教师要毫不吝惜“A☆”,让大红的“A☆”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促使其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例如现在本人所带班级的班长,从小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每次看到他拿着我打了“A☆”本子边跳边喊着“耶!”,并用手指作出胜利的姿势,本人惊诧于教师的一个小小的精神奖励,竟能给学生带来如此大的快乐。更值得一提的是,此后的作业,小班长的字写得更令人赏心悦目了,正确率也更高了。“A☆”的功劳可真不小啊!作业中的进步生,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作业正确率明显提高,二是作业字迹明显端正,三是两者兼有。面对这些现象,教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