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体验式德育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28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

司春艳 发布于 2012-04-16 22:59 浏览 25 次 淄川区淄博第二十六中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同时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就曾经开展“大容量作文”的课题实验。2007年3月,我校开展了在淄博市教研室“体验式作文”大课题下的子课题“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课题研究。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淄博市教研室针对传统观点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体验式作文教学改革方案”。由目前中考作文的形式决定,应试作文成为许多学校作文课堂上唯一的训练形式。教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更有甚者, “以不变应万变”的训练方式也流行开来。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致使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言之无物,废话、假话、套话盛行。写作教学失去了原有的生命活力,作文成了只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工具,以至于违背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性的需要。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作文课授课方式单一,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甚至处于几年前的停滞状态。学生写作热情更是偏低。在此背景上,结合市教研室的课题,我们提出“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子课题研究。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改变教师敷衍塞责,为上课而上课或指导过细、过多,甚至包办、代替的现状,在教师中树立开放的、融合的、全局的、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形成一种主动改革、自发研究的教科研氛围。

②改变枯燥无味、选材单一、穷于应付的学生作文现状,积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真正使学生写出血肉丰满、情感灵动的好作文来。

③提倡“我手写我心”,作文不再是东拼西凑,断章取义,生拉硬套的产物,而是学生个性在生活中得到体现的反映,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④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示范、学生复述;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现状。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⑤改变单一的作文写作形式,跳出“话题作文”等应试作文的框架,使作文形式变得多样起来。

二、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一)为开展课题研究搭建科研平台,为教师创造引入“源头活水”。

1、 物质上创造条件。

学校给老师订阅了一定数量的、种类的教育报刊、理论专著,订购了足够

的教学参考资料,并且配备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每个教室内都配有电脑、电视、幻灯机、录音机等;每位实验教师都配备电脑等??这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老师们的研究工作。

2、 精神上予以鼓励。

我校自从建校以来,就十分注重教师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与研究,创造机会搭建教师的自身发展平台。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观看全国创新作文示范教学录像;组织教师到兄弟单位学习人家作文教学的宝贵经验;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两级教科研活动等等。我们组织教师到山东邹平学习“随笔化作文“的宝贵经验,并且与我校“体验式作文”子课题有机融合;派教师分批次到高阳中学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派教师代表到杜郎口中学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等。尽管学校资金缺乏,我们还是尽最大努力支持语文组的科研工作。

3、 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我们在《教师考评细则》中明确规定,凡是教师论文获奖,指导学生发表作文,指导学生作文获奖,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等,视等级给予精神的和物质上的奖励,从而调动教师教

科研的积极性。

(二) 观念上进行更新。

开题不久,我们就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同时制定课题实验计划。老师们认识到,体验式作文教学思路的提出,既是对长期应试作文教学的颠覆,也是对作文教学新秩序的建构。它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回到了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它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作文,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获得体验,学生必须参与生活,主动经历和体验。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善于给学生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打开他们的心门,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富于个性的文章。对开展课题研究来说,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得不到转变,领会不了课题理念,这样研究必定会失败。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决定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上下功夫。

(三)制度上进行完善。

1、实验教师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我们立足于课本来制定自己的教研计划,因为课本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尤其是我们所忽略了的“写作*综合性学习”。现在,各位教师重新对此重视起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商议,决定从每个年级的课本中选择两到三例“写作*综合性学习”来作为自己的重点的教学内容:

六年级:①我爱我家 ②感受自然

七年级:①我也追“星” ②感受体育

八年级:①到民间采风去 ②寻觅秋天的踪迹

③好读书,读好书

九年级:①雨的诉说 ②人间自有真情在

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查阅资料。然后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交流各自对写作专题的深刻认识。这时教师再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从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在列出写作提纲后誊写成文。

虽然“体验”无处不在,但我们并不去刻意地、过分呆板地追求关于“体验”的花巧方式,而是注重于涓涓细流般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2、多种形式活跃作文课。

每周两节的作文课实在有限,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想在短短的两节课中得到提高似乎不太可能。我们利用班级墙报、黑板报、壁报栏等形式,为学生开辟展示文采的园地;把“读书笔记”作为另一展示文采的工具,不仅提倡“读’,更要求“写”。

我校还结合国庆节期间举行的学生军训开展了一次以“军训这五天”为话题的作文竞赛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初赛,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同年级教师进行初评,每班选定十名学生参加复赛。这十名学生都已经选拔出来,并且准备一个月的时间,在期中考试之后举行复赛。届时,将选拔一、二、三等奖,对获奖学生个人、获奖班级进行表彰奖励。

同时,积极配合“语文报杯”学生作文大赛和淄川区教研室开展的“初三学生作文竞赛”活动。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教研活动记录突出对“体验式作文”理论的学习。

我校规定,语文教师的教研活动记录以课题研究理论为主,利用每一点空间来实现对这一课题的贯彻实行。

4、要求每位教师必写下水作文。

为了使教师更好的指导学生作文,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自己先写下水作文。

三、我们的研究方向。

(一)关于子课题研究的一些设想。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国内外的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情智作文”,“快乐作文”,“情境作文”,“乡土作文”等。这些理论的提出,是教师尊重学

生个体发展的充分体现。但是,不论哪一种形式的教学理论研究都脱离不开“生活”这个创作的根本源泉。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也认同这一点。当然,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学生写作的目的还是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老师,作文没有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相对陈旧,没有把作文看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就无从谈到关注学生的需要。

本研究课题“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与其他研究课题相比,同样强调生活的必要,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设计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要求。我们提倡将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对生活进行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理解,而不是只凭主观想象进行生搬硬造。这种感受和理解可以是直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的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各类媒体进行间接观察。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开阔习作思路。提倡表达真挚细腻的情感,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使学生个性在作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更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主观体验。提倡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生动的记录下来。并且,这种生活体验还可以由教师事先设计好活动方案,并付之实践,注重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取向,思维方法的培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写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形成能力的同时学生个性随之灵动。

研究的依据即“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我们认为“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研究目标是多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可以创设作文氛围,尽量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使写作贴近学生的实际,实现“生活与作文的一体化”,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增长见识,增加体验,言之有物又有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还可以跨学科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尽最大限度的挖掘生活资源,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张扬个性。

(二)我们主要的研究内容。

①作文氛围的创设,内容的开放。让生活成为灵感的源泉,让作文成为生活的缩影,多方面联系,系统思考,使作文教学在深度、广度上做到既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②体验式作文生活素材、资源的研究。此研究内容在界限上与其他子课题研究有相融之处在所难免。

③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不应该将作文与思想教育割裂开来,语文教师上好作文课的同时也应该扮演“引路者”的角色。

④作文方法的研究。我们将根据学生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多形式的操作方法,带给学生以全新的写作快乐。

(三)研究过程的设计。

第一阶段(2007、3——2007、7)方案相成阶段。由学校召开课题小组成立会议,制定相关措施,各实验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

第二阶段(2007、8——2007、12)课题实施阶段。各实验教师将课题研究带入自己的作文教学课堂,以生活融入作文,以个性促进发展,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2008、1—2008、7)深化研究阶段。将研究内容上升到理论层次,摸索作文课型,教师间相互展示,评比,交流,合作。

第四阶段(2008、8——2008、12)总结展示阶段。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

进行总结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评选优秀成果,使所有课题组成员教学理论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研究上的一些创新。

创造是写作的生命,体验式作文教学首先立足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它是一种以写作为落脚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但是,由我们农村中学的资金水平限定,由学生家庭实际情况限定,很难开展较大范围的体验活动。于是,我们决定改变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来开展课题研究。

1、化“大体验”为“小体验”。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将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镜头缩写在室内进行。

例如我们开展的“室内品作文”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我们制定了“品茶”“品月”“品家乡菜”“品同桌”等的“品”活动系列。这样,所观察探讨的范围缩小之后,学生同样能够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避免了主观想象和闭门造车。下面是学生在“品”系列作文“品茶”的作文片段:

遥想在当年明媚的阳光下,它们于山间枝头随着柔风轻盈快乐地舞蹈。自从得到一只纤手的青睐后,噩梦便开始了。几番炮制,原本光鲜碧嫩的躯体变得干瘪丑陋。而今,它们又被抛入一只细长的玻璃杯中。还没等呻吟几声,滚烫的开水就劈头盖脸地打在身上。它们在水中痛苦地翻腾着,身体被一点一点地拉长扯宽。绿色的血液从肌肤间慢慢渗出来,将折磨自己的沸水渲染成生命的绿。

渐渐地,仿佛血液已流尽,再也没有了奋力挣扎的念头。水的力量使每一片倔强的茶叶变得柔软起来。它们有的慢慢浮到水面上去透一口气,有的悠悠落到杯底去享受片刻的安闲。一分钟的沉默后,就有源于生命的茶香飘散出来,拂过鼻尖,钻进内心深处,让你萌生出一种先品为快的欲望。

作品灵动明净,语言悠然形象,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与学生课余生活紧密结合。

农村孩子有城市孩子不能比的自然条件,他们时刻与美丽温柔的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在承担学业的同时还会承担一定的体力劳动——跟随家长到山坡地里进行或种或收的劳动,这为孩子叙写农村生活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我们曾经就此开展过“农村劳动”系列作为,学生大都写的生机盎然。

3、与学校活动遥相呼应。

开展一次体验式作文的活动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生还要有正常的学习活动。怎样更好、更节约的利用学生时间呢?我们学校每次举办的课外活动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了用武之地。

演讲比赛、诗文朗诵会、辩论赛、黑板报比赛,甚至军训活动、实践基地活动都是我们体验活动的好素材。

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动员全体学生参与进去,既高了他们自身的写作水平,也使得他们积极性得到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四、我们的研究成果。

1、开展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理念。

实际上我们原有的作文训练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在闭门造车。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老师们的视野开阔了。他们在关注学生习作(特别是习作分数)的同时,更关注了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做到了课题伊始提出的“关注学生写作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观察、阅读、搜集信息等各种方法,是否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写作过程,是否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是否对写作充满兴趣和信心??”

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多篇教研论文。司春艳老师的作文课堂教学实录还在《语文教学与研究 读写天地》发表。

2、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

赵英杰同学的作文在第二届“语文报杯”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淄川区举行的作文评比活动中,我校三名学生获得一等奖,两名学生获得二等奖。学生习作多次在《创新天地》发表,作品《月牙船》发表在《读写天地》上。

3、成功开办“山行”文学社,为学生写作搭建平台。

共出版两辑社刊,发表学生作文百十篇。

4、开通“淄博第二十六中学语文组”的博客,作文师生发表作品的平台。

五、研究所得的启示。

1、个性化的作文需要个性化的老师。学生的个性来源于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影响学生个性的生成。

2、学生作文回归生活的时刻,是其作文闪烁最动人光辉的时刻。

3、实施课题教研,教研、教学相得益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写作水平和学生写作的素质。

4、积极倡导教师写作下水作文,是解决学生盲目审题、胡写乱编的根本途径。

六、一些困惑。

1、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仍然感到理论支持不足。仅凭实验方案中提供的一些理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仿佛有些底气不足。

2、课题操作性尚待完善。整个体验的过程有些漫长,有时会很难把握一个“度”。

3、有活动大于写作的嫌疑。往往是准备一两个星期的实践活动,最后的写作活动却显得并不重要了,似乎违背了开题伊始的“作文教学”初衷。

总结两年多来的课题实践活动,我们付出了劳动,也收获了珍珠。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将继续为更好的改进作文教学而努力。套用一句屈原的话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暂时结题,却并不等于“体验式作文”就离教学而去。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之路将无限延伸下去!

淄博第二十六中学语文组

执笔人:司春艳

篇二:“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 (2500字)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

司春艳 发布于 2012-04-16 22:59 浏览 25 次 淄川区淄博第二十六中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同时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就曾经开展“大容量作文”的课题实验。2007年3月,我校开展了在淄博市教研室“体验式作文”大课题下的子课题“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课题研究。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淄博市教研室针对传统观点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体验式作文教学改革方案”。由目前中考作文的形式决定,应试作文成为许多学校作文课堂上唯一的训练形式。教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更有甚者, “以不变应万变”的训练方式也流行开来。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致使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言之无物,废话、假话、套话盛行。写作教学失去了原有的生命活力,作文成了只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工具,以至于违背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性的需要。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作文课授课方式单一,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甚至处于几年前的停滞状态。学生写作热情更是偏低。在此背景上,结合市教研室的课题,我们提出“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子课题研究。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改变教师敷衍塞责,为上课而上课或指导过细、过多,甚至包办、代替的现状,在教师中树立开放的、融合的、全局的、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形成一种主动改革、自发研究的教科研氛围。

②改变枯燥无味、选材单一、穷于应付的学生作文现状,积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真正使学生写出血肉丰满、情感灵动的好作文来。

③提倡“我手写我心”,作文不再是东拼西凑,断章取义,生拉硬套的产物,而是学生个性在生活中得到体现的反映,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④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示范、学生复述;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现状。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⑤改变单一的作文写作形式,跳出“话题作文”等应试作文的框架,使作文形式变得多样起来。

二、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一)为开展课题研究搭建科研平台,为教师创造引入“源头活水”。

1、 物质上创造条件。

学校给老师订阅了一定数量的、种类的教育报刊、理论专著,订购了足够

的教学参考资料,并且配备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每个教室内都配有电脑、电视、幻灯机、录音机等;每位实验教师都配备电脑等??这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老师们的研究工作。

2、 精神上予以鼓励。

我校自从建校以来,就十分注重教师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与研究,创造机会搭建教师的自身发展平台。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观看全国创新作文示范教学录像;组织教师到兄弟单位学习人家作文教学的宝贵经验;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两级教科研活动等等。我们组织教师到山东邹平学习“随笔化作文“的宝贵经验,并且与我校“体验式作文”子课题有机融合;派教师分批次到高阳中学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派教师代表到杜郎口中学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等。尽管学校资金缺乏,我们还是尽最大努力支持语文组的科研工作。

3、 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我们在《教师考评细则》中明确规定,凡是教师论文获奖,指导学生发表作文,指导学生作文获奖,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等,视等级给予精神的和物质上的奖励,从而调动教师教科

研的积极性。

(二) 观念上进行更新。

开题不久,我们就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同时制定课题实验计划。老师们认识到,体验式作文教学思路的提出,既是对长期应试作文教学的颠覆,也是对作文教学新秩序的建构。它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回到了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它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作文,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获得体验,学生必须参与生活,主动经历和体验。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善于给学生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打开他们的心门,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富于个性的文章。对开展课题研究来说,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得不到转变,领会不了课题理念,这样研究必定会失败。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决定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上下功夫。

(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体验式德育结题报告)

(三)制度上进行完善。

1、实验教师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我们立足于课本来制定自己的教研计划,因为课本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尤其是我们所忽略了的“写作*综合性学习”。现在,各位教师重新对此重视起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商议,决定从每个年级的课本中选择两到三例“写作*综合性学习”来作为自己的重点的教学内容: 六年级:①我爱我家 ②感受自然

七年级:①我也追“星” ②感受体育

八年级:①到民间采风去 ②寻觅秋天的踪迹

③好读书,读好书

九年级:①雨的诉说 ②人间自有真情在

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查阅资料。然后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交流各自对写作专题的深刻认识。这时教师再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从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在列出写作提纲后誊写成文。 虽然“体验”无处不在,但我们并不去刻意地、过分呆板地追求关于“体验”的花巧方式,而是注重于涓涓细流般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2、多种形式活跃作文课。

每周两节的作文课实在有限,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想在短短的两节课中得到提高似乎不太可能。我们利用班级墙报、黑板报、壁报栏等形式,为学生开辟展示文采的园地;把“读书笔记”作为另一展示文采的工具,不仅提倡“读’,更要求“写”。

我校还结合国庆节期间举行的学生军训开展了一次以“军训这五天”为话题的作文竞赛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初赛,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同年级教师进行初评,每班选定十名学生参加复赛。这十名学生都已经选拔出来,并且准备一个月的时间,在期中考试之后举行复赛。届时,将选拔一、二、三等奖,对获奖学生个人、获奖班级进行表彰奖励。

同时,积极配合“语文报杯”学生作文大赛和淄川区教研室开展的“初三学生作文竞赛”活动。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教研活动记录突出对“体验式作文”理论的学习。

我校规定,语文教师的教研活动记录以课题研究理论为主,利用每一点空间来实现对这一课题的贯彻实行。

4、要求每位教师必写下水作文。

为了使教师更好的指导学生作文,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自己先写下水作文。

三、我们的研究方向。

(一)关于子课题研究的一些设想。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国内外的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情智作文”,“快乐作文”,“情境作文”,“乡土作文”等。这些理论的提出,是教师尊重学生个

体发展的充分体现。但是,不论哪一种形式的教学理论研究都脱离不开“生活”这个创作的根本源泉。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也认同这一点。当然,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学生写作的目的还是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老师,作文没有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相对陈旧,没有把作文看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就无从谈到关注学生的需要。

本研究课题“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与其他研究课题相比,同样强调生活的必要,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设计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要求。我们提倡将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对生活进行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理解,而不是只凭主观想象进行生搬硬造。这种感受和理解可以是直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的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各类媒体进行间接观察。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开阔习作思路。提倡表达真挚细腻的情感,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使学生个性在作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更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主观体验。提倡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生动的记录下来。并且,这种生活体验还可以由教师事先设计好活动方案,并付之实践,注重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取向,思维方法的培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写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形成能力的同时学生个性随之灵动。

研究的依据即“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我们认为“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研究目标是多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可以创设作文氛围,尽量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使写作贴近学生的实际,实现“生活与作文的一体化”,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增长见识,增加体验,言之有物又有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还可以跨学科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尽最大限度的挖掘生活资源,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张扬个性。

(二)我们主要的研究内容。

①作文氛围的创设,内容的开放。让生活成为灵感的源泉,让作文成为生活的缩影,多方面联系,系统思考,使作文教学在深度、广度上做到既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②体验式作文生活素材、资源的研究。此研究内容在界限上与其他子课题研究有相融之处在所难免。

③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不应该将作文与思想教育割裂开来,语文教师上好作文课的同时也应该扮演“引路者”的角色。

④作文方法的研究。我们将根据学生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多形式的操作方法,带给学生以全新的写作快乐。

(三)研究过程的设计。

第一阶段(2007、3——2007、7)方案相成阶段。由学校召开课题小组成立会议,制定相关措施,各实验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

第二阶段(2007、8——2007、12)课题实施阶段。各实验教师将课题研究带入自己的作文教学课堂,以生活融入作文,以个性促进发展,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2008、1—2008、7)深化研究阶段。将研究内容上升到理论层次,摸索作文课型,教师间相互展示,评比,交流,合作。

第四阶段(2008、8——2008、12)总结展示阶段。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评选优秀成果,使所有课题组成员教学理论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研究上的一些创新。

创造是写作的生命,体验式作文教学首先立足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它是一种以写作为落脚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但是,由我们农村中学的资金水平限定,由学生家庭实际情况限定,很难开展较大范围的体验活动。于是,我们决定改变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来开展课题研究。

1、化“大体验”为“小体验”。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将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镜头缩写在室内进行。

例如我们开展的“室内品作文”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我们制定了“品茶”“品月”“品家乡菜”“品同桌”等的“品”活动系列。这样,所观察探讨的范围缩小之后,学生同样能够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避免了主观想象和闭门造车。下面是学生在“品”系列作文“品茶”的作文片段:

遥想在当年明媚的阳光下,它们于山间枝头随着柔风轻盈快乐地舞蹈。自从得到一只纤手的青睐后,噩梦便开始了。几番炮制,原本光鲜碧嫩的躯体变得干瘪丑陋。而今,它们又被抛入一只细长的玻璃杯中。还没等呻吟几声,滚烫的开水就劈头盖脸地打在身上。它们在水中痛苦地翻腾着,身体被一点一点地拉长扯宽。绿色的血液从肌肤间慢慢渗出来,将折磨自己的沸水渲染成生命的绿。

渐渐地,仿佛血液已流尽,再也没有了奋力挣扎的念头。水的力量使每一片倔强的茶叶变得柔软起来。它们有的慢慢浮到水面上去透一口气,有的悠悠落到杯底去享受片刻的安闲。一分钟的沉默后,就有源于生命的茶香飘散出来,拂过鼻尖,钻进内心深处,让你萌生出一种先品为快的欲望。

作品灵动明净,语言悠然形象,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与学生课余生活紧密结合。

农村孩子有城市孩子不能比的自然条件,他们时刻与美丽温柔的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在承担学业的同时还会承担一定的体力劳动——跟随家长到山坡地里进行或种或收的劳动,这为孩子叙写农村生活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我们曾经就此开展过“农村劳动”系列作为,学生大都写的生机盎然。

3、与学校活动遥相呼应。

开展一次体验式作文的活动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生还要有正常的学习活动。怎样更好、更节约的利用学生时间呢?我们学校每次举办的课外活动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了用武之地。 演讲比赛、诗文朗诵会、辩论赛、黑板报比赛,甚至军训活动、实践基地活动都是我们体验活动的好素材。

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动员全体学生参与进去,既高了他们自身的写作水平,也使得他们积极性得到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四、我们的研究成果。

1、开展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理念。

实际上我们原有的作文训练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在闭门造车。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老师们的视野开阔了。他们在关注学生习作(特别是习作分数)的同时,更关注了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做到了课题伊始提出的“关注学生写作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观察、阅读、搜集信息等各种方法,是否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写作过程,是否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是否对写作充满兴趣和信心??”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多篇教研论文。司春艳老师的作文课堂教学实录还在《语文教学与研究 读写天地》发表。

2、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

赵英杰同学的作文在第二届“语文报杯”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淄川区举行的作文评比活动中,我校三名学生获得一等奖,两名学生获得二等奖。学生习作多次在《创新天地》发表,

作品《月牙船》发表在《读写天地》上。

3、成功开办“山行”文学社,为学生写作搭建平台。

共出版两辑社刊,发表学生作文百十篇。

4、开通“淄博第二十六中学语文组”的博客,作文师生发表作品的平台。

五、研究所得的启示。

1、个性化的作文需要个性化的老师。学生的个性来源于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影响学生个性的生成。

2、学生作文回归生活的时刻,是其作文闪烁最动人光辉的时刻。

3、实施课题教研,教研、教学相得益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写作水平和学生写作的素质。

4、积极倡导教师写作下水作文,是解决学生盲目审题、胡写乱编的根本途径。

六、一些困惑。

1、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仍然感到理论支持不足。仅凭实验方案中提供的一些理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仿佛有些底气不足。

2、课题操作性尚待完善。整个体验的过程有些漫长,有时会很难把握一个“度”。

3、有活动大于写作的嫌疑。往往是准备一两个星期的实践活动,最后的写作活动却显得并不重要了,似乎违背了开题伊始的“作文教学”初衷。

总结两年多来的课题实践活动,我们付出了劳动,也收获了珍珠。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将继续为更好的改进作文教学而努力。套用一句屈原的话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暂时结题,却并不等于“体验式作文”就离教学而去。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之路将无限延伸下去!

淄博第二十六中学语文组

执笔人:司春艳

篇三:体验性学习 结题报告

《体验性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体验学习与接受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旨在发展学习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体验学习不仅对学习者的感性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适应了时代对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对体验性学习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是由于对它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我校教师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其特征和适用范围以及操作策略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例如:

1. 对体验性学习的“泛化”倾向

一些教师认为体验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所以,课堂上只给学生留出了时间和空间,不管学生有无体验或感受;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体验学习就是联系实际,只要活动内容与实际生活有联系,不管学生经历了怎样的活动,就是体验性学习。以上两点对于体验性学习的认识,我们认为都是片面的,不客观的。

2.只关注体验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内心的体验过程

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追求体验活动的形式,存在着为了体验而体验,忙于走形式,贴上体验性活动的标签,其实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体验,不仅失去了体验的意义,而且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的教学活动是在向体验性学习这一方向走,就是学生体验过后缺乏理智的、有价值的思考,教师对学生体验过程缺乏适时的点拨和引导,急于让学生表达体验的结果,忽视了自主体验和内化体验两个重要环节。体验学习的目标并不是体验活动本身,学生在行为体验基础上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才是体验学习的最高境界。

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追求体验的趋同化

有人说,100个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个体,对待事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体验也具有个性化特点,它与学生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然而,一些教师习惯于课堂教学的统一性,期望通过一次体验,学生就能达到预期效果,或是以教师个人的或者部分学生体验、经验代替所有学生的体验,甚至强迫所有学生接受某一种认识,认同他人的、自己尚未体验的经验。

在以往的听课和研读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发现: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体验性的学习活动,目标也很明确。但是对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性的思考缺少全面的预设。课堂上总是担心学生想多了,思考多了就偏了,造成很多时候,学生本身没有体验到,却强迫性地让学生接受某一种认识,认同自己还没有体验到的经验。如果在经验的总结上尚且如此,那么又如何谈得上把经验提升成为所有学生都认同的教育经典呢?

我们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关键就在于教师们对体验性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从课堂教学层面看,很多教师缺乏具体的操作手段。因此,我们决定对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开展研究,从而指导教师们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体验性学习的实效性,深化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体验性学习源于西方,进入学校学科领域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就已出现过,当时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就提出“经验学习”的课题。当时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强调“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建筑在对学习者有意义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之上”。这种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研究体验性学习的理论支持。

体验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体验性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对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体验式学习有五大特征,即活动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激发兴趣、实践感受、体验内化和强化反馈。在学生亲历之前,教师需要提供情景材料并引发学习者的个体需要,产生学习动机;实践感受阶段是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感悟或体验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内化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互相启迪。在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引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感悟和体验;反馈评价是学生体验活动的重要部分,它决定着学生体验的方向和价值,起着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评价应贯穿整个体验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体验过程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学生交流评议,引导学生将亲历进行归纳、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2.山东枣庄市文化路小学在体验性学习研究方面,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即触境生情——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体验;美术交流——实现体验与合作的整合知识应用,获得做美术,用美术的体验。

3.辽宁省进修学院通过研究,他们也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一般策略,即在情境中体验——激发学习欲望;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受美术源于生活;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体验——感受创造美术;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感受应用价值;在成功愉悦中体验——增强学习信心。他们认为在在初中美术中,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再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美术思想方法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取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从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们教师更加深入地掌握体验性学习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体验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教学策略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但同时可以看到,他们提出的教学策略还是是宏观的、方向性的,缺乏对操作策略中的问题和偏差进行深入反思,缺乏具体对策,这正是我们要具体研究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一)《基础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具体目标中提到“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发展水平与规律,教学过程中,我

们应当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充分体验,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多元智能参与学习,使学生获得对美术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二)《美术新课程标准》

《美术新课程标准》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感知到表象、记忆、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觉、知觉、表象是概念、思维的重要基础,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亲身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没有切身的体验,就谈不上建立表象,必将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倡导体验性学习。

三、课题的概念界定:

(一)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二)体验性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而确定的教学途径和方式。

四、研究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

2、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对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提炼、整理,教学方法上既要继承传统,还要把现代艺术的美渗透其中,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3、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衔接,既抓课内方法,又强调课外实践活动。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实施主体是我校全体美术教师和部分学生,其根本目标是通过体验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具体分解为:

1.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美术活动之中,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深入感悟所学内容;

2.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商,促进美术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3.通过体验式学习,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此习惯成为定式;

4.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会做事的能力与品质。

(二)研究内容

1、自主体验性学习在认知美术双基中的功能;

2.自主体验性学习在提高审美能力中的作用;

3.自主体验性学习在发展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与层次;

4.自主体验性学习在学生人格素质发展中的功能; 5. 自主体验性学习的形式、方法和规律。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和动态,以便从他人的研究中获得理论和方法的启示,更好得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2.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三个年级共6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3.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5.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问题,再进一步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

几年来,我们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体验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实践成果和新课程教育理念,组织课例研究,采取了典型课例设计——教学实践——总结反思——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研究策略,并定期交流研究经验和体会,保障了研究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特征

为了让每一位课题组教师能对体验性学习这一策略有着较深入的理解,丰富教师们的关于体验性策略的相关知识。在课题研究的初期阶段,我们组织了多次理论学习。并且定于双周二的下午为课题研究活动时间。我们先后集体学习了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对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以及由首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下专题课例研究》“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综述”。通过检索文献,使教师们掌握了体验性学习的五大特征,即活动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知道了体验性学习的四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实践感受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和强化反馈阶段,初步了解了各阶段的课堂操作策略。

除了学习专业的关于体验性教学策略的文献之外,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同时加强课题组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提升。这样的学习,有助于老师们专业素养的提高,为更好的参与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不断的自身学习,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仅仅局限于自己学校这样小的团队中是不行的,向各校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我们除了采取请进来,还让课题实验教师走出去。三年来我们先后选派老师外出学习。外出学习的老师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写成文章,供老师们一起学习。这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有效解决了教师们的认识问题,加深了对体验性学习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体验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为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典型引路,尝试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在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采取了以点带面的研究方式。聘请教科室的郭老师为指导教师,选择一线教师作为课题组的骨干成员,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我们把课题组又分成了低、中、高三个研究小组,分学段进行研究。各个小组根据研究计划,围绕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这一研究内容,确定要研究的典型课例,小组备课——说课——上课,总结反思,从而开展了系列研究活动。

(三)综合比较,全面分析,寻求影响体验性学习实效的因素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抓典型课例研究之外,还录制了实验教师的教学实录,收集了教师们的许多教学课例。为了提高体验性学习的实效性,课题组对课堂实录和课例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全面分析,初步找到了影响体验性学习实效的因素。

1.影响因素之一: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今天的课堂上被老师们大量的采用,通过对大量的课堂教学和课例进行观察,研讨反思,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种情况就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想给课堂贴上一个创设情境的标签,而忽略情境的具体作用。一些情境和课堂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也没有具体的意义,可有可无。失去了情境本身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创设情境的时间过长,联系的无关内容过多,占用了课堂上主体上课的时间,使课堂上40分钟的课堂效率不能充分的利用。再有就是有些教师虽然精心创设了情境,学生也感兴趣,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提升,学生认识上没有收获。

2.影响因素之二:情趣的激发

体验性学习离不开操作、实践,因此学生是否喜欢进入学习体验很重要。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去学,才可能在学习中激发创新意识,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导激发学生的的学生兴趣。

3.影响因素之三: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也是美术课的重要环节,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思维的火花不断的迸发。反之,则会阻碍课堂教学的进展,形成低效的课堂。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起到及时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及时明确学习的方向,学会进行有效的反思,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是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所以,我们通过不同的案例发现,一些评价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体验性学习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一些不注意引导学生课堂评价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体验性学习时,学生显得盲从,积极性不是很高,相对效率也较低。

八、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在几年的研究过程中,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具体分析如下:

(一)通过研究,总结出了设计体验系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