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探究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2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报告负责人: 刘焕政

课题组其他成员:王洪海张樱 臧珍华孔凡华于夕莲 时间:2013年11月

一、课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英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共同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一段时间来,有些师生把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认为把小组成员的桌子摆在一起,3-5学生凑在一起轰轰烈烈地说一说就算合作学习了,很明显达不到合作目的,影响了合作学习效率的发挥。这种无效合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组不够合理。有的教师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特点分组而是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有的小组可能全是学习优秀的,有的可能是一些差生,不进行合理搭配,不仅使小组成员之间无法进行好帮差活动,也使小组之间无法平衡学习和竞争。

(二)学生合作意识差,无合作的内在需求。其主要表现:有的学生“以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只关注自己,不倾听,不配合,甚至出言伤人,引发矛盾;有的优秀学生看不起差生,有的学生依赖优生,“搭车”现象突出;有的过于喧哗,组间干扰,合作质量差。

(三)学生不知合作之法,缺少合作的基本能力。其主要表现:有的一说合作,组员便七嘴八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知用什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有的不能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便插嘴,抢着说;有的不能相互督促、纠错、补充;有的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仍是个人意见,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以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四)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自由松散。其主要表现:组长由教师临时指定,未明确组长的职责,也未明确组员的分工与职责,更没有根据学习成绩和个性特点分层分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责任不明确各行其事,合作难以有效进行。

(五)评价体系不健全,其主要表现: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构建缺乏整体性认识,对究竟什么是合作小组的关键,各有说法,但笔者认为情景化议题的设计是推动有效合作的关键,是合作交流的基石。

二、课题的界定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来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互动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投入,个性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小组合作,注重交流,把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为合作学习的主要材料,构建开放包容又有活力的小组合作机制。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基础不同,注重评价的多元与互动,探索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

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进行情感交流,融洽关系,共创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的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解决措施

(一)科学合理分组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就近组合: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学生无需离开自己的座位跑到其它地方去,浪费时间和花费不必要的精力,因此,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异质分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为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组。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 协调

小组成员间的关系, 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和谐交流,检查和评价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以保证小组活动卓有成效,同时向教师反馈本组完成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二)选择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贯穿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何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习环境条件合理安排合作学习时机,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

(三) 创设情景,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有效合作的基石。实施该策略是针对“学生合作意识差,无合作的内在需求”而采取的策略。其操作要求如下:

1.让学生懂得“发展来自于合作,”合作是现代人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既知己知彼,善待自己,又善待别人,扬长补短,只有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小组学习的效益。

2.自我教育,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可结合班队会,组织以“合作”为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搜集、讲述有关合作的格言、典故和切身事例等,谈谈合作活动带来的良好效果,进行自我教育,深刻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3.自我体验,树立合作意识。可设计一些须经过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或游戏,也可把合作的理念渗到日常生活中,如:分角色进行英语对话,或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两两问答对话,相互补充或延伸新的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由“心中有自己”向“心中有他人”转变,由为自己争光向为小组、为集体争光转变,树立合作意识,增添合作的内在需求。尤其是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只有在浓厚的氛围下交流和交际才能更好的运用它。

(四)指导合作方法,掌握合作技能。

掌握合作之法与合作之能是有效合作的保证。刚开始,学生不会合作是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怎样通过小组有效合作去学习和运用英语。 其操作要求如下:

1.提供标准音与学生的自读领悟相结合,让学生构建合作学习之法。如:

自学奠基法。模仿录音机或者优秀的学生读一读,不会读或其它不能理解的地方请教一下,与他人对话交流。

辅导个体法。小组群体帮助组员个体,组内的1号2号同学多帮帮3号4号同学,也可以2号教会3号,3号再教4号,这样原来受帮的同学通过帮别人,使自己对英语的掌握和运用有所提高。(1-4号同学是按照当时小组成员的英语学习成绩划分的。)

同伙教学法。组员个体互教互学,互相提问共同提高。

组际交流法。不仅小组成员内部交流,而且组与组之间也可以交流,使交流的范围扩大。例如:小组内部问答:A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B My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 小组交流完,其它组可延伸问答: -What’s Liu Mei’s favorite subject?- Her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

(五)健全机制,明确分工,相互检查相互促进。

健全合作学习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与职责是有效合作的基础。而相互检查又会更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反馈矫正和巩固提高。其操作要求是:

1.制定组长产生的办法。如组员推选法(1组4个学生很容易选好自己的组长)

2.确定组内角色(岗位),制定角色的职责,明确分工。如:

组长:主持小组的学习,协调学习进程,督促组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与形成的学习成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首席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组员可以轮流汇报)

3.检查分口头检查和笔头检查。只要学生倾听,口头出现的错误容易检查出来,而动笔写的往往认为自己对了而不能自己检查出来,更说明了相互检查的必要性。(六)研究和建立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探究结题报告)更应侧重于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本人采取了“具体要求,小组评价,鼓励开口,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发言精彩,小组秩序好,就能得到Good的评价,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Very good的评价,小组评价,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执行效果。当然,对于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本人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对于一些羞于开口的学生我

建议他们先跟着别人说练,准备充分了,自信心也就增强了,发言中遇到问题,可以容许本组同学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示意。对于小组合作不佳的情况,我通过小组的评价来调控,当学生得到小组集体评价的分数时,就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小组,一个“整体”,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对于个别经常行为异常的学生,我不断提醒,及时告诫,对于优胜的小组长要给予额外的奖励,促进小组成员的进一步合作。如个别学生不能有效与人合作,则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当我发现个别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自己完成任务就行而不帮助组内其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时,我不是批评而是鼓励他们积极帮助困难学生,并教育他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其他同学水平提高了,自己会提高得更快,“水涨船高”的道理自然为他们所接受,并且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对于合作学习的课堂喧哗,我首先让所有小组活动停下来,小声告诉和提醒学生要小声说话,然后再重新活动,有时用手势、眼神提醒,有时对活动优秀且把噪声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的小组提供附加分。对于小组个别学生“搭车”现象,本人要求小组长给每个成员承担一部分责任,并为之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对每个成员的合作进行评价。这样,可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五、取得的成效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上学期开始进行该课题研究以来,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我校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明显的变化,进而课堂教学获得了可喜的成效。

在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在期末考试中,当时全街道5处初中我校取得第2名的好成绩。有多名学生在中心校和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比赛获奖。课题组全体老师在中心校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中皆获得一二等奖。撰写的论文获省、潍坊和诸城市级奖。

通过一个阶段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英语成绩明显提高了:优秀学生更加突出,中等学生普遍提高,后进生有了可喜的转变,厌学的学生逐渐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尤其是学生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合作,增进学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

篇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结题报告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研究的

研究报告

关键词 小四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结题 报告

摘要小学语文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认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都在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问题。基础教育肩负着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跨历史性的里程碑意义。对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能够接受,但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有很多具体细节的问题,教师们难以摆脱“灌加练、教教材”的轨迹。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与他人的合作、发现和感悟,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进行分工合作,即“合作探究”,旨在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学会合作、利用各种信息,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是注重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的关键。

2、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以讲授结合提问、讨论、练习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虽然改变了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还是“问答式”,在热闹的问答中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接受多于发现,被动优于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创新”的火花更是无法迸发,教师仍旧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传授者。

3、《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各科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我校教师也纷纷尝试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但是现在各个学校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却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的进行探究,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策略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这已成为目前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了《小学四年缴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合作探究’》这一微型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

二 课题界定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积极探索,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的需要;

2是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需要;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是推进学校品质发展的需要。

四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群体动力”理论认为: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3、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指出:在教学中,只有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热烈讨论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团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主要是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有促进功能。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德国教育家禄贝尔主张尊重儿童的“自动”,他极力主张要通过有组织的游戏和活动来发展儿童的“天性”,使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用活动的体验去取代“说教”与“静听”的教学方式。我们的教育主张学生在快乐、活泼、生动、自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赋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机会,从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智商情商的发展。

6、《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我国早被推崇,古有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指出了互帮互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表明了学习他人,借鉴他人的开放性学习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深刻说明了集体智慧的重大作用。所以,“合作探究学习”如果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语文教学,就会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五 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1)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

①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②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③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④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

⑤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重复调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③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③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4)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拟通过几下措施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①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②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

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⑤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2、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主要是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拟从几下几方面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进行研究:

①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②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间的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慢慢敢说、会说,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地完整地说。

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也尝试用语言作出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的异议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多给机会学生尝试归纳总结,那怕归纳到一点点,教师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并继续给予引导。

3、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措施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进行研究

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拟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尽量让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②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1、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探究新知。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1)、学生扎实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2)、营造轻松愉快语文环境,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创新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5)、 引导学生互评与自评,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在小结中巩固与提高

5.自我反思法: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一边教学,一边反思,教学与反思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反思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当中,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因此,反思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成为教师实现自我超越的方式。

(二)研究的原则

“小组合作探究的研究”力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摒弃与时代要求相悖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寻求更适应于素质教育,适合于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正确态度和能力,使全体学生能互相帮助,团结协作,集体力量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在这样的研究要求和前提下,研究“小组合作探究”,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即人本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建构主义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性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以人的发展、以人的生命活动为本的思想。

这里的“以人为本”的人,不仅仅是指教育的对象—— 学生,也包括教育者本身—— 教师。人本性原则要求,教育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除了让他们工作、学习知识以外,更应该让他们对自我的自信心、对自我的定位、对人生的态度、对事情的判断、对人际交往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了解,有所发展。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身心智慧、情感与人格。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人性进步、个性发展的教育。

2.发展性原则:

这次以课程改革为主的教育革命,其目的总是以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为主要

篇三: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考、表达、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地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经,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技能、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学习、更新观念、小组编排、方法训练、意识培养、合作时机、教师角色”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标》指出:“有效的理化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理化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区域,都起来注重合作探究精神,过去那种个人式的独创,也许不再是这个时代创造方式的主流,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起来越成有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3、“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中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

(1)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理化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2)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

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必须嘎然而止。这样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有效的目的。

3)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农村中学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教师严重缺员。用原来的四十五分钟教师说学生记的“满堂灌”,一个教师再顶不下4--6个班每班3--4节课的超强度工作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于2006年6月正式申请区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立项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理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实验与研究的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体系,并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交流性学习品质为宗旨,以学生认识、情感、技能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考、表达、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地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经,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技能、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

1)有效性的构建与运用小组合作知识;

2)进一步完善学生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

3)小组合作中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

4)进一步形成、改变与完善学生学习态度、价值观;

5)合作技能的形成、熟练;

6)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关键词;

1)小组;一般是4--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成员应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力求合作有效。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相对于“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这样学习小组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即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学习品质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突出每个各体的作用,各人承担明确的职责,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任务,相互信任促进,相互扶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责任,促进所有学生有效沟通,同时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艺术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题界定

1)研究对象,初中学生,这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讨论意识,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开展。

2)以理化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现行的理化教材及日常生活素材为主要内容,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过程,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活动,使学习者在合作中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3)广泛搜集日常生活素材,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达到使每个学生学习与能力不断进步的目标。

(二)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在理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有效性则能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青少年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容。学生只有在不断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才能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

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科学地分析合作学习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适用性,在农村中学班级学生数足的情况下如何编排小组,避免形式主义小组合作,实现小组合作有效性。

(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念,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

(3)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4)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高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2、研究内容

(1)有效编排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筛选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征

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初中理化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献身品质方面的作用。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

即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做法,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6)研究改变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即教师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形成,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四、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五、实施过程及一些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这个课题许多中外教育专家、学者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如何在远离城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农村中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课题研究方案,让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农村中学取得一定成果,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运用。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校教科室的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一)目标统一,内容细化

我们这个课题在校级课题研究基础上申报了区级课题,并作为区级“十一、五”立项课题。2006年六月份区级课题立项后,经过专家关注指导,使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少走了许多弯路。所以我们不断补充充实课题研究方案,并再请专家给予指导,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研究计划

经过讨论和研究,我们制定出详细子课题研究目标、完成任务、达到什么效果等,由专人负责,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细化、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二)实施研究,不断总结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有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