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幼儿园区域评价的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7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幼儿园区域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幼儿园早期阅读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早期阅读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任阳中心幼儿园

一、课题背景

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阅读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适应性也越强。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更在乎启蒙阅读意识,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阅读的概念,即要看、要听、要读、通过养成性教育,有力的推动今后的学习。研究表明,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尽管他们不识字,但他们能够自己与书对话,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认真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习惯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抓好这个时期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顺利地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对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幼儿早期阅读水平,探讨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三、概念的界定

我们研究的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要附加文字作品的阅读材料,从幼儿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观察、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作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四、理论依据

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对大千世界非常好奇,总想知道它们之间存在的原因和之间的关系,说明这时期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近年来许多相关研究显示:3—8岁是孩子自主性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语言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文字将与孩子的思维能力相互串联并在生活中发生作用。他们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学习如何看待一张纸、一本书、一则新的知识,也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所见的世界,进而自我展现。

2、陈鹤琴的课程理论思想理论,陈鹤琴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论、方法论、目标论,十五条主张,十七条原则,四个教学步骤,五指教学内容等。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幼儿的发展差异,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并且有相应的材料提出和指导策略,通过互助式学习及过程评价,支持引导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

五、研究目标

1、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水平、需求与潜能。

2、梳理有效、多元的早期阅读活动形式与内容。

3、分析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六、研究内容

1、本园幼儿早期阅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以图画读物为主,有机结合看、听、说、玩、演、画等形式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形成初步的阅读习惯。

3、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指导,梳理指导策略,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七、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采用文献法和小组研讨法。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理解幼儿早期阅读

的意涵和结构因素,并对这一概念作出界定。与此同时,通过年级组研讨,了解本年龄段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以此修正和加深理解“界定”的概念。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交融的情景观察的调查方法,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发展的特点。

2、用理性思辨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构建3—6岁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策略。

3、采用行动反思法进行培养策略的实证性研究。

研究对象:3—6岁全体幼儿

研究时间:2007年9月——2011年6月

八、课题理论研究步骤

在课题实施初期,研究制定了一套问卷调查(见附页)

从这份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认为孩子的阅读水平比较低,喜欢听故事,但是不喜欢讲故事,表达能力欠缺,对阅读不是很感兴趣,大多数幼儿喜欢在家看电视,玩游戏,或者自由玩耍,只有42%的孩子喜欢看书,但是他们阅读的习惯不是很好,每周阅读五次以上的幼儿只占20%,能仔细观察画面上的角色和背景细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的不到10%,由此可见,在家庭阅读观上家长们普遍愿意让孩子提高阅读兴趣与能力,就是不知道如何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和指导孩子进行阅读。

之后,我们又在幼儿园各班让教师调查幼儿早期阅读的情况

班级 人数 不喜欢阅读 较喜欢阅读 喜欢阅读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小一班 48 17 36% 22 46% 9 18%

注:较喜欢阅读指不会正确翻书不理解阅读内容,喜欢阅读指能较好掌握阅读方法理解内容。 根据这些测试、调查让我们有了一个研究的方向,而后通过收集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使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反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我们把活动室光线充足的地方,用矮柜隔开,铺上地垫,放几个靠垫,作为阅读区,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儿提供与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有关的书籍:有故事书、自然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等方面的书,有的是幼儿熟悉的、有的是幼儿不熟悉的。我们幼儿园的图书种类也值得一提,除了故事书、儿歌书、工具书还有自制书。幼儿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自己构思制作图书画册,并将其放在书架上,闲时看一看也别有一番感觉。此外我们除了投放以上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读物,还提供了丰富的电子读物,比如各种音响磁带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生动直观的影视作品中更能帮助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高。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阅读的需要,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例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时,幼儿对桃花产生了兴趣,于是产生了主题:桃花是什么样的。我们通过发调查表,收集有关桃花的图片、图书、vcd,共同探索桃花的秘密。我们还根据主题开展得情况及时更换书籍,利用空间与幼儿共同商量、设计布置主题墙饰,创设了主题墙面与图书融为一体的阅读活动区域,扩大了阅读活动的范围,增强了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在心上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后,我们将故事画成大幅连环画,张贴在走廊里,幼儿在自由活动时经常走去看一看、讲一讲,在这种温暖、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的额阅读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开展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常规的好坏是早期阅读的先决条件,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幼儿终身受益,因而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善于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正确地拿书、翻书、看书,能按顺序专心地阅读,并坐姿正确,能够按照欣赏读、跟读、朗读的常规要求进行阅读,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要坚持一贯地抓,经常的提醒,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果。

三、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加强指导,增进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学会阅读

(一)了解幼儿在阅读区的活动特点和活动形式

我们要求各班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对幼儿的阅读形式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

独自阅读:表现为幼儿独自一人默默地看书或自言自语边讲边看,这种阅读情况表现在小班幼儿和个别特别喜爱图书阅读的幼儿身上居多。

同伴两两一起阅读:指两个人共同阅读一本图书,可共同翻阅,或一方翻阅一方讲述,或两人边看边讲。

小组阅读:指两个以上的幼儿共同阅读一本图书,边看边讲。这种阅读情况表现在大班幼儿身上居多。

师幼共同阅读:即教师和幼儿一起共同阅读一本图书,一般采用教师讲述,幼儿倾听的形式,亦可教师边讲述边提问。这种阅读形式一般用于新图书的阅读指导,教师可以给幼儿的阅读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二)指导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

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分组比赛等形式,教会幼儿阅读的有关技能和方法,不如:知道书有封面、内容和封底;阅读时逐页翻阅图书,先看左边再看右边。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再如,要轻轻地翻阅图书,不撕书不折纸;把书签放在原来的位置不动等。

进行开放性提问。把问题提得比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保证幼儿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幼儿已有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向幼儿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

开展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活动,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创编表演活动加深对幼儿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的印象。

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让幼儿体验阅读。

(一)在区域活动中发挥阅读的自主性。

自主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此,我园以此为切入点,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自主性区域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创造提供机会和条件,并通过有效的观察指导,使幼儿产生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在自身的水平上获得进一步提高。

1、设计早期阅读区域游戏,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

2、早期阅读活动与其他区角相结合,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设计具有不同难易层次的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满足幼儿不同水平的发展需要。

(二)童话剧的排演增强早期阅读的娱乐性

语言活动中我们倡导教师把学过的故事帮助幼儿表演出来,这样幼儿练习角色对话的同时,其他幼儿则可以跟着老师一道复述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学习使用不同的语气去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潜移默化地提高了阅读水平。

每年“六一”我们都组织幼儿排演大型的童话剧表演,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是童话剧表演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前提,这对幼儿的语言如丰富词汇、叙述事件、认识社会及对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他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另外一种阅读形式所带来的快乐。

五、重视家庭阅读,让幼儿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亲子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兴趣,习惯及能力的有力支持,是亲密亲子关系的催化剂,更是开发幼儿早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通过家园联系栏、自主活动、个别交流等不同方式,不定期地向家长介绍亲子阅读观,从而拓展幼儿阅读的范围和内容。

(二)、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宝贝创设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指导家长为宝贝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同时为了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自身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向家长推荐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听读启蒙法、讲述提问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等,让孩子感到阅读也是快乐的,进而引发他们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通过每学年对幼儿阅读水平进行观察测试,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后幼儿的阅读兴趣与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提高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使孩子们自己能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的趣味。

2、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大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

(1)获得了翻阅图书的经验,学习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方式和规则。

(2)掌握了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学会看画面人的表情、动作、背景以及串起来发生事件。

(3)对文字感兴趣,能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对应关系,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

3、通过研究,大大丰富了幼儿掌握的词汇量,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早期阅读的研究,提高了幼儿理解思考的能力,并对幼儿在记忆、思维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通过早期阅读活动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实施研究的核心,课题的研究探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我们通过教育科研,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研究水平。三年来,课题组坚持定期例会,学习理论,制作教具学具,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每位课题组成员写了数篇论文,

每年我们都要举行园内论文评比和案例设计评比,其中,苏醒老师的“润物细无声——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被常熟市年会论文录用。

十、课题研究后的一点思考

(一)对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再完善

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它是基本和相对稳定的,而非僵化、一成不变的。在阅读中,幼儿离不开听,离不开把感受到的音、图转化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而整个阅读教学中,看、听、说、认既是阅读教学活动目标的内涵,又是具体操作化的指导方法。我们在模式运用中,应以强调“理解至先”为基础,灵活交叉地使用多种指导方法,以适当调整活动过程来优化阅读教学活动结构,使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日趋完善。

(二)对教师素质的再提高

教师是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的教育素质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切实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教学素养对本课题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情感体验与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且幼儿早期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我们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入研究,使我们的工作更趋于科学、规范,为我们的幼教事业多作贡献。篇二:幼儿园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不少集体教学行为无序、自由,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活动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兴趣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比较严重;如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切“教师说了算”;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

(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

篇二:幼儿园结题报告

篇一:幼儿园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不少集体教学行为无序、自由,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活动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兴趣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比较严重;如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切“教师说了算”;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

(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为教师改善课堂面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行为实施策略: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辅助教学行为即展示教师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课堂管理行为,解决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以防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课题的界定:“苏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素质提高:是指指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乃至卓越的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园本研究:园本研究就是以本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在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查询;学习分析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2)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

(3)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1年8月)

(1)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及计划。

(3)边实践、边研究,研修结合,研训结合,定时进行阶段研讨,进行中期论证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并做好分析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06月)篇二:《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贾文芬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纲要如火如荼的实施,其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课程改革已成为转变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学习已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哈斯特(harste 1993)说:“教育一旦被看作是一种探究式的活动,就会产生一些重大改变。教育的中心将转向学生的学习,而教学

的任务则变成如何去支持探究活动的开展。”那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幼儿的探究兴趣,有机生成各项适合幼儿探究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并且从环境的创设、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指导、活动的评价等策略入手,不断促进幼儿探究性活动的开展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这一符合时代特征的课题,这是因为:

1、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要让幼儿学会学习,就必须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从幼儿开始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探究性学习倡导让幼儿走入生活,亲自操作、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由表达与表现。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幼儿的学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当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新《纲要》实施的关键,更是我们幼儿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

探究是幼儿学习的天性,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探究性学习活动关注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的解决,更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幼儿学习的创造性、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使幼儿的天性得以发展、生长,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幼儿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探索者,让他们从小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和知识。

3、促进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我们提出了《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这一符合时代要求的课题,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真正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我们的教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学,从而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积极调整优化教育活动策略,构建以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的特色课程,进一步丰富、提升办园内涵,实现幼儿园个性化发展筑就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的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学习活动必须成为儿童主动探索、自我思考、观察比较、提问讨论的过程,教师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他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2、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的研究表明,教育是以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为价值,把孩子培养成能在激烈变革的环境中自由地确立自己的位置,能同他人合作共事,善于终身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人。教师应努力为孩子创设心理宽松、民主的环境,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机会和舞台,及时给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进而形成有利于孩子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宽松的新的教育体系。

3、协作教学理论:个体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局限于动态的个体探索,而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运用恰当的组织策略,个体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孩子的内在的知识结构转化,同时让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提高孩子学习质量。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各种探究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策略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有利的支持,

幼儿园区域评价的结题报告

使幼儿学会学习。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探索适合幼儿园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组织指导、教师评价等活动策略,建构以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的园本课程体系。

2、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3、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之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真正成为幼儿探究性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4、探究出各项活动中适合幼儿主体性发挥、促进儿童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发展的活动策略,切实增强教师的教学机智,提高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研究内容

1、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2、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研究

3、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组织指导的策略研究4、幼儿探究性学习教师评价的策略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法研究来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教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调查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现状、教师教学行为策略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运用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参与研究,参与实践,边探索边实践,边修议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针对研究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5、案例研究: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课题,根据幼儿情况及自身个性,积极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开展课题研究展示活动,并在课题组内展开讨论、分析,把自己的实践按一定的格式编写成案例,为课题的研究与推广提供详实有力的第一手材料。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关于环境创设的策略:

1、创设一个平等、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乐于探究。

在探究性学习中,幼儿是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是相互作用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这种环境中。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学习。在各种活动中,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并进行活动。

孩子是通过动作与具体事物和感性形象接触,来感受信息,获得经验的。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尽量把学习内容物化为可以呈现的经验,尽量让学习材料传递更多的信息。这样教师在提供材料时,首先详细研究材料本身的涵盖量,充分了解材料对孩子的学习价值,让孩子在探索中,就能有效地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收获,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得以自由的发展。

如:在探索活动“车轮滚滚”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了图片、照片、各种车辆的模型、制作车辆的废旧材料等,在孩子们看看、说说、做做、玩玩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了解车子的名称、外形特征、用途等。我们在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车子方面遇到了困难,因为孩子毕竟还小,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看到一大堆操作材料,就失去了

方向。我们就发动家长,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车子。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不同的车子,有卡车、小汽车、公共汽车等,孩子们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当他们再次利用幼儿园提供的材料制作时,兴趣较高,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也就能较顺利地做出车子的样子了。在户外散步时,还让幼儿用带来的汽车玩具进行比赛,说说什么车开起来快,为什么等。他们在活动中大胆的交流,热烈的讨论,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探索的热情也更高了。活动时,孩子们表现得异常的投入、主动,他们在讨论中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动投入、无拘无束。

2、创设新奇、生动、适宜的物质环境,让幼儿主动探究。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强大的好奇心以及无所不及的兴趣是幼儿智慧的火花,也是促使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他们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而他们学习的内容又来源于他们自身的兴趣、生活和环境。为此,在环境创设上我们也以幼儿的兴趣为着眼点,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然后围绕探究活动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物质环境,有了对环境的兴趣,孩子们就会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融入其中。 例如:在进行学习活动《可爱的小脚丫》时,我带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操场、游泳池、草地、沙池等地方,让幼儿光着小脚丫在地面上走,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小脚丫自由地感知、探索、体验,以此来认识小脚丫的不同用途??他们不仅感知到了走在各种场地的不同感觉,也在愉快的体验中发现了小脚丫的这一触觉本领。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地放松自己,快乐的体验。活动中自由探索、自由交流、自主学习,建构了新知识,获得了新经验。

在环境创设上,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应遵循的原则:

(1)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原则

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逐步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就要教师引导幼儿带着热情、积极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让他们去自由探索、了解环境,幼儿才会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新的知识,才能突显环境的隐性价值。我们将环境创设和利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表现机会。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热情,教师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幼儿关于环境创设的意见和想法,与他们共同研究和制订环境创设计划,探究中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我们尽可能地做到幼儿能想的让他们去想,能做的让他们去做,使他们真正投入到环境创设与利用中来。

(2) 促进幼儿自我表现的原则

幼儿探究性学习强调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探究性学习热情的激发、探究兴趣的长久保持以及探究成果的巩同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上,我们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需求,为幼儿搭建适合其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幼儿展示、表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例如,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幼儿喜欢研究小动物,有的对交通工具着迷,还有的则对色彩艳丽的服装感兴趣。他们的不同兴趣点使他们的探究行动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对这些有着不同探究需要的幼儿给予个别关注、鼓励和支持,势必会影响他们探究性学习的情绪。因此,在实施幼儿探究性学习中,我园各班根据班级幼儿个体差异为幼儿灵活设置符合不同发展需要的活动区,有针对性地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创设多样化、动态化的环境,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3) 促进幼儿深层思考和探索的原则

幼儿对事物的思考和探究是由问题引发的,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在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它需要通过环境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到正确的答案。为此我们通过创设富于变化的环境来有效地诱发幼儿的探究行为。例如:幼儿在探究“水的秘密”过程中,教师灵活地设置一处“我的新发现”这样的主题墙,引导幼儿随时将自己发现的秘密记录下来并贴在主题墙上面,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完善主题墙上记录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

篇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结题报告

篇一:幼儿园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不少集体教学行为无序、自由,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活动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兴趣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比较严重;如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切“教师说了算”;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

(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为教师改善课堂面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行为实施策略: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辅助教学行为即展示教师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课堂管理行为,解决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以防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课题的界定:“苏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素质提高:是指指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乃至卓越的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园本研究:园本研究就是以本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在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查询;学习分析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2)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

(3)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1年8月)

(1)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及计划。

(3)边实践、边研究,研修结合,研训结合,定时进行阶段研讨,进行中期论证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并做好分析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06月)篇二:《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贾文芬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纲要如火如荼的实施,其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课程改革已成为转变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学习已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哈斯特(harste 1993)说:“教育一旦被看作是一种探究式的活动,就会产生一些重大改变。教育的中心将转向学生的学习,而教学

的任务则变成如何去支持探究活动的开展。”那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幼儿的探究兴趣,有机生成各项适合幼儿探究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并且从环境的创设、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指导、活动的评价等策略入手,不断促进幼儿探究性活动的开展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这一符合时代特征的课题,这是因为:

1、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要让幼儿学会学习,就必须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从幼儿开始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探究性学习倡导让幼儿走入生活,亲自操作、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由表达与表现。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幼儿的学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当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新《纲要》实施的关键,更是我们幼儿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

探究是幼儿学习的天性,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探究性学习活动关注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的解决,更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幼儿学习的创造性、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使幼儿的天性得以发展、生长,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幼儿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探索者,让他们从小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和知识。

3、促进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我们提出了《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这一符合时代要求的课题,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真正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我们的教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学,从而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积极调整优化教育活动策略,构建以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的特色课程,进一步丰富、提升办园内涵,实现幼儿园个性化发展筑就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的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学习活动必须成为儿童主动探索、自我思考、观察比较、提问讨论的过程,教师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他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2、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的研究表明,教育是以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为价值,把孩子培养成能在激烈变革的环境中自由地确立自己的位置,能同他人合作共事,善于终身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人。教师应努力为孩子创设心理宽松、民主的环境,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机会和舞台,及时给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进而形成有利于孩子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宽松的新的教育体系。

3、协作教学理论:个体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局限于动态的个体探索,而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运用恰当的组织策略,个体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孩子的内在的知识结构转化,同时让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提高孩子学习质量。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各种探究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策略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有利的支持,使幼儿学会学习。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探索适合幼儿园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组织指导、教师评价等活动策略,建构以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的园本课程体系。

2、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3、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之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真正成为幼儿探究性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4、探究出各项活动中适合幼儿主体性发挥、促进儿童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发展的活动策略,切实增强教师的教学机智,提高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1、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2、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研究

3、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组织指导的策略研究4、幼儿探究性学习教师评价的策略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法研究来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教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调查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现状、教师教学行为策略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运用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参与研究,参与实践,边探索边实践,边修议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针对研究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5、案例研究: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课题,根据幼儿情况及自身个性,积极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开展课题研究展示活动,并在课题组内展开讨论、分析,把自己的实践按一定的格式编写成案例,为课题的研究与推广提供详实有力的第一手材料。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关于环境创设的策略:

1、创设一个平等、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乐于探究。

在探究性学习中,幼儿是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是相互作用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这种环境中。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学习。在各种活动中,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并进行活动。

孩子是通过动作与具体事物和感性形象接触,来感受信息,获得经验的。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尽量把学习内容物化为可以呈现的经验,尽量让学习材料传递更多的信息。这样教师在提供材料时,首先详细研究材料本身的涵盖量,充分了解材料对孩子的学习价值,让孩子在探索中,就能有效地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收获,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得以自由的发展。

如:在探索活动“车轮滚滚”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了图片、照片、各种车辆的模型、制作车辆的废旧材料等,在孩子们看看、说说、做做、玩玩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了解车子的名称、外形特征、用途等。我们在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车子方面遇到了困难,因为孩子毕竟还小,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看到一大堆操作材料,就失去了方向。我们就发动家长,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车子。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不同的车子,有

卡车、小汽车、公共汽车等,孩子们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当他们再次利用幼儿园提供的材料制作时,兴趣较高,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也就能较顺利地做出车子的样子了。在户外散步时,还让幼儿用带来的汽车玩具进行比赛,说说什么车开起来快,为什么等。他们在活动中大胆的交流,热烈的讨论,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探索的热情也更高了。活动时,孩子们表现得异常的投入、主动,他们在讨论中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动投入、无拘无束。

2、创设新奇、生动、适宜的物质环境,让幼儿主动探究。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强大的好奇心以及无所不及的兴趣是幼儿智慧的火花,也是促使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他们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而他们学习的内容又来源于他们自身的兴趣、生活和环境。为此,在环境创设上我们也以幼儿的兴趣为着眼点,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然后围绕探究活动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物质环境,有了对环境的兴趣,孩子们就会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融入其中。 例如:在进行学习活动《可爱的小脚丫》时,我带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操场、游泳池、草地、沙池等地方,让幼儿光着小脚丫在地面上走,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小脚丫自由地感知、探索、体验,以此来认识小脚丫的不同用途??他们不仅感知到了走在各种场地的不同感觉,也在愉快的体验中发现了小脚丫的这一触觉本领。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地放松自己,快乐的体验。活动中自由探索、自由交流、自主学习,建构了新知识,获得了新经验。

在环境创设上,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应遵循的原则:

(1)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原则

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逐步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就要教师引导幼儿带着热情、积极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让他们去自由探索、了解环境,幼儿才会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新的知识,才能突显环境的隐性价值。我们将环境创设和利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表现机会。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热情,教师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幼儿关于环境创设的意见和想法,与他们共同研究和制订环境创设计划,探究中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我们尽可能地做到幼儿能想的让他们去想,能做的让他们去做,使他们真正投入到环境创设与利用中来。

(2) 促进幼儿自我表现的原则

幼儿探究性学习强调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探究性学习热情的激发、探究兴趣的长久保持以及探究成果的巩同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上,我们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需求,为幼儿搭建适合其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幼儿展示、表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例如,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幼儿喜欢研究小动物,有的对交通工具着迷,还有的则对色彩艳丽的服装感兴趣。他们的不同兴趣点使他们的探究行动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对这些有着不同探究需要的幼儿给予个别关注、鼓励和支持,势必会影响他们探究性学习的情绪。因此,在实施幼儿探究性学习中,我园各班根据班级幼儿个体差异为幼儿灵活设置符合不同发展需要的活动区,有针对性地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创设多样化、动态化的环境,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3) 促进幼儿深层思考和探索的原则

幼儿对事物的思考和探究是由问题引发的,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在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它需要通过环境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到正确的答案。为此我们通过创设富于变化的环境来有效地诱发幼儿的探究行为。例如:幼儿在探究“水的秘密”过程中,教师灵活地设置一处“我的新发现”这样的主题墙,引导幼儿随时将自己发现的秘密记录下来并贴在主题墙上面,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完善主题墙上记录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对主题墙上的内容进行经常性的观察和讨论,不断提出新问题,获得新发现、收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