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宋朝的经济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6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中国经济史_论文_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陈寅格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一个时代。而所谓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活动及其形成的分配关系。宋朝的财政问题,特别是其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探究。

本文旨在对两宋的财政收支与其平衡问题进行初步的论述和探讨,大致从两宋财政的整体概貌、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宋朝的财政概况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王朝之一,经济和赋税制度都较前朝有了很大的发展。宋朝的军事力量虽弱小,但民间的财富却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盛世。然至宋朝中后期,地方税制混乱,“古有剥削之法,本朝皆备”。与此同时,地方财政却日益困窘,乃至成为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讨宋朝的财政概况,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与思考。一是财政机构。两宋的财政机构包括中央计司(三司、户部) 及其它相关机构,如司农寺等,以及地方财政机构,如漕司与州军机构等。二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包括田赋、代役钱、人丁税、禁榷制度、工商税等、杂税、以及介于市场经营与赋税之间的科率与和买和籴等。三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包括军费、官吏禀给、皇室开支、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其它行政开支,如祭祀、工程、赈济等。此外,还应包括与国家财政运作密切相关、并常常作为国家财政重要收入项目的货币制度的方面。

宋朝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其财政状况的变化过程,可将之简单归为以下几个阶段:

1.立国之初与全盛时期

纵观古代财政发展史,不难发现,宋代在财政管理制度上高度集权。而从北宋初年开始,这种制度就奠定了其基础。由于唐代、五代藩镇割据,宋代从立国之初便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财权。表现有:财权集中于中央,中央财权集中于三司;宋朝皇帝亲自参与重要财政制度的制定并经常过问财计盈亏等。

而从这一时期的财政收支状况看,宋初至真宗时期,很少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仁宗、英宗时期,入不敷出的情况较多。财政上由盈余到亏空的转变,本质原因在于支出的增加。尽管此时期收入基本上也是持续增加的,但是支出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收入。而支出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冗费,包括冗兵、冗官、祭祀以及皇室冗费等。

2.元丰改制与熙宁变法时期

若何扭转财政危机是这一年间的重要议题。对此,司马光持克服、改变冗费局面的观点,而王安石偏

于以理财为核心的新法,其中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增收法,以及保甲保马将兵法、市易法等节支法。然而,王安石新法并没有达到其预期,财政收入的增加也十分有限。 在神宗的这一时期,军事行动较为频繁,尤其是主动出击的情况较多,而这最终导致削减军费计划的泡汤。 同期,财政制度上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化:三司被户部所取代,并且财政进一步集权化了。

3.北宋衰亡时期

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在这一时期趋于尖锐,最终被金军所迫。毋庸置疑,其财政趋于混乱,加之统治阶级的腐败,爆发了财政危机。

政治斗争加以财政状况,使得被废除的新法重新得到推行,但其内容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后成为了蔡京的理财新法,以继续推行熙丰时期的聚财敛财法、变更盐茶法、变更钱币法为主。同时,在财赋分配上重中央、轻地方的思想趋于明显;归属朝廷、直接由皇帝本人支配的钱物都增加了。然而,一定程度的横征暴敛现象也日益严重。最终,由于统治集团彻底的腐败,北宋政权被推翻了。

4.南宋“中兴”时期

仅就这一时期而言,南宋“中兴”时期的财政状况有所好转。南宋在重新建立财政制度的阶段,采取了包括征调折帛钱和月桩钱、推行经界法等在内的各种措施,并且随之建立了一些新的体制,使得财政上出现了暂时性的调整,倾向于好转,但在收支上依然较为紧张,并且为危机的到来埋下了一定的隐患,比如地方财政举步维艰、赋税苛重等等。

5.南宋衰亡时期。

有的时候,历史真像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和议后,得到恢复的社会生产与高额赋税使得财资变得较为充盈,继而就迎来了开禧北伐,以及其失败后军事、财政的全线崩溃。宋朝长期利用赋税等手段对人民进行搜刮的后果在这一期间充分暴露出来。

二、宋朝的财政收入

宋朝的收入结构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项:田赋、禁榷收入、代役税、人丁税、工商税、官田收入等。但本文重点在于对两宋的财政收支问题进行分析,因此,为了更直观、更清晰、更明确地对宋朝的财政收入进行简要的阐述,下文将以宋代不同阶段所采用的不同的财政收入情况为切入点,而非粗略地以宋朝的收入结构为框架进行分析。

北宋初年的财政收入情况。对战败割据者财富的瓜分、农业生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北宋初年的财政收入。但是,囿于支出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收入,为了满足支费需求,宋政府利用了许多增加收入的方法。

一是唐末五代时期的重额赋税,基本被保留了下来。

同时,北宋推行了超越前代的禁榷条法,扩大了禁榷所获得的收入。例如,下图中所展示的三类禁榷收入(单位:万贯)

从中不难看出,禁榷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平衡了当时已经初显严重性的冗官、冗兵问题。

三是在赋税方面,有“寅吃卯粮”的嫌疑。

熙丰年间的财政收入情况。为了扭转财政上的被动局面,王安石新法的实施,在财政上增加了收入。一是每年散敛青苗钱所得息钱。例如,所得的息钱在熙宁六年时约为292万。二是免役宽剩钱,这是给财政带来的各项增收中最大的一项。例如,熙宁九年的宽剩额为3926865贯硕匹两。三是市易钱和免行钱,每年不过百万缗。四是田赋增收,但这并没有实际的增加。其它一些在之前提到的方法不是难以用数字表示、就是并未实际施行。

新法失败后,为了维持财计平衡,新的收入手段主要有以下几项:出卖度牒(熙宁初至八年九月,共出卖89000,折计钱11570000贯);增铸钱币;设场买卖蜀茶;进行禁榷;增加官盐销售数量等。

北宋末年的财政收入情况。北宋末年由蔡京掌管财权。在此阶段,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以下途径:

一是继续推行熙丰新法。蔡京展开了市易活动,新推行了方田均税法。这种收入方法虽然进一步剥削了贫下百姓,但对田赋收入的增加是有限的,只在局部地区和有限时间段内有所增加。二是包括禁榷法、盐钞法在内的盐茶新法。在这期间,“一县岁额有三五万缗”,甚至在政和五、六两年,京师盐课收入达到四千万贯,这是有宋以来岁课最高数字。三是钱币法。钱币法初行时,对财政产生了许多好处。例如,崇宁三年,通过铸钱的一变可得330万贯助户部财计。然而私铸难禁、物价上涨,后果使得国家的财赋收支受到了负面影响。

南宋“中兴”时期的财政收入情况。这一阶段财政的核心问题是筹集资金,以满足战争所需要。因而出现了征调折帛钱和月桩钱(据载,月桩钱每年征额约为400万缗)、征调经制钱和总制钱(征额各年间变化较大,大致每年合计约2000万缗)、推行经界法(增加了田赋收入)、搜刮川蜀财务等情况。加上其他临时应急性财政措施、加强财政管理,最终基本使财政收入满足了军需供给。

南宋末年财政收入情况。到了这一时期,财政情况、特别是财政收入情况已濒临崩溃的局面。例如,东南地区地方财计在熙丰时代后已经陷入困窘,到中兴时期难于维持,而前期的“寅吃卯粮”的严重弊端在此期得到了彻底展现。预借问题广泛流行并且十分猖獗,财政收入出现了严重问题。同时,禁榷收入难以复加,又给财政收入情况雪上加霜,最终导致了整体南宋财政的崩溃。

三、宋朝的财政支出

总体说来,两宋的财政支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军费支出、官俸支出、岁币支出、农田水利支出、皇室支出以及其他的一些支出。

1.军费支出

早在宋朝财政的全盛阶段,冗费的局面就已经逐渐形成了。而冗兵是冗费问题的第一要素。有资料表明,在无战争时,军费支出约占全部财政支出的50%;而战争来临时,军费支出甚至能够达到70%及以上。在整个宋朝的历史中,不难发现,冗兵的存在与连续的百姓暴乱、边境忧患是分不开的,宋朝也因此成为军费最多而兵力最弱的一个朝代。由于宋朝的兵力大多集中在京师并且由国家来支付,这进一步加重了军费开支的负担。

仅在宋朝前期,常备军人数迅速增长的情况的数据可在下图中得到直观的反映(单位:万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兵员数量,加上部队驻扎的区域的经济发展往往不及江浙地区,无疑致使军费开支十分巨大。而熙丰时期的大量战争,进一步加大了在军费上的开支。例如,在西部战争中,仅元丰5年上半年,宋廷即支拨了合计七百万贯两的财赋。此外,由于边境并不平静,朝廷每年仍以数十万贯石匹两的财赋作为军备。到了蔡京掌权的时期,扩大了对夏、辽的战争,无疑又一次大大增加了军事开支。

到了南宋的开禧北伐时期,庞大的军费开支给宋朝的财政支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例如,为筹集军费,宋廷增发了楮币,而战争停止后,过多的楮币发行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官俸支出

两宋年间,官吏数目十分庞大、并且支出浩繁。巨额的官俸支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官员人数众多。例如,宝元年间官吏达13445人,宣和年间官吏更达30000余人,而到了庆元年间,已达到40000人。二是官员兼俸多。三是官员品级繁杂。四是官员俸禄数额多、名目杂。这些都造成了巨大的官俸支出。

冗官也是冗费中非常突出的一个方面,早在太宗统治时期就已存在,真宗时期成为一患,到徽宗时则达到高峰——选人、小使臣以上的官吏就已接近了五万人。同时,此时期实行的兼职兼俸制度,以及多滥赏横赐,使得俸禄制度趋于混乱。

两宋用于官吏开支的综合性记载较少。但是,从一些对于部分开支的记载中,我们就能够管中窥豹。例如,据载,北宋中期全宋官吏俸钱一项,岁共支出277万余贯。而官员俸钱之外的支给,其总数换算成钱后还不会少于俸钱数。到南宋时期,官员俸禄明显减少。

3.岁币支出

宋朝和邻国的战争大多是以失败告终。甚至在有些时候,即使宋朝处于优势地位,但由于统治者的昏庸,往往也会赔款求和。例如公元1004年的“澶渊之盟”中协定,宋朝每年向辽国贡岁币银10万两,绢24万匹;公元1042年增加至岁币20万两,绢30万匹。

仅就数量来看,岁币在全宋岁出中只占几十分之一。但是这也是宋朝政权无能的表现,并且由于年年都有岁币问题,因而还是占宋朝财政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4.农田水利与治河支出

两宋政权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治河问题十分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治理黄河。例如,宋仁天圣五年,为治理黄河,发丁夫38000人、卒21000人。二是水利事业,如修浚蔡河、疏浚五丈河、疏导汴河等。三是漕运事业。由于每年运往京师的粮食、金帛等成倍地增长,宋朝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来维护漕运河道的畅通。例如,运河上漕运船只曾达到6000艘,并且全部费用由官府来供给。

虽然在总体开支中比例较小,农田水利支出对宋朝财政支出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比如,宋仁天圣五年的黄河治理,共计费缗钱50万。但是总体来说,两宋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主要靠当地百姓出钱集资,官府则主要起到推动组织的作用,或者有时提供贷款。

5.皇室支出

囿于宋朝的整体国力与财政问题,皇室支出较前代而言不算很多。皇室支出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日常支出、宫殿修缮和陵墓修建、祭祀费用、宗室费用。宋朝皇室支出的具体数字没有留下具体的统计数字,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相关数据中得到一些大致结论。例如,宋初,后宫妃嫔不到200人,宦官不到数十人;至徽宗时,宫女上万人,宦官数千人。又者,神宗时,嫁一公主,费用高达70万缗钱。同时期,在苏杭设立制造局供皇室消费。

6.其它支出

其它支出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祭祀支出;文化教育支出(宋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例如,各地区进京应考的考生路费均由国家供给);救灾恤民支出;官工商业支出;公共工程支出等。这些支出所占比例不多。

篇二:两宋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学专业论文

一、两宋社会经济发展

二、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发展。

2、宋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3、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水平较高。

4、国家的不统一给各国贸易(国际贸易)创造了空间。

5、宋王朝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6、宋代思想文化高度繁荣。

三、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农业

(1)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

(2)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出现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秧马;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

(3)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手工业

(1)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2)铁、铜等金属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3)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

3、商业

(1)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4、两税和徭役:

两税:第一,宋两税以土地为征收对象,不复与资产发生关系。同时规定夏税征钱,秋税征粟米,仍分两季交纳。

第二,宋代除了两税外,复有属于人口税性质的“身丁钱米”,征钱或粮,只限男丁,且仅行于南方地区。除此还存在法定徭役。

第三,宋代也按资产(包括各种动产和不动产)定户,不过这种定户与征收两税并无关系,而是作为征发徭役轻重的根据。从上三点看,宋的两税实际上是田赋,和唐基本上属于资产税和田赋性质的两税已截然不同。

徭役:宋代的徭役是自差役进为雇役,雇役又返为差役,差役又发展为主役。

5、土地制度

1.土地私有制大发展。

其主要表现有四。一是土地买卖盛行。二是土地兼并大发展。三是私田数量大大超过官田。四是出现了明确为土地兼并辩护的言论。

2.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

3.土地所有权的日益集中与土地经营的日趋分散。

4.官田的私田化。

6、货币流通情况

(1)是纸币的出现,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上,中国是最早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纸币的国家。最早产生的纸币,是北宋时期的“会子”。宋朝发行的纸币,有“会子”、“关子”、“交子”,金国还有“交钞”纸币。 、

(2)宋朝铸造的货币,在辽、夏、金的市场上,都可以流通使用

(3)官僚、地主为了增加剥削收入,政府为了从百姓手中得到更多的收入,解决财政赤字,便在发放高利贷上搞了许多五花八门的形式。像初期的高利贷、茶叶预贷、赊买、南宋的官钱和地租高利贷等,政府想尽办法盘剥老百姓。 7、海外贸易

(1)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2)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3)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

8、经济地理

四、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重心完全南移:在古代史上,我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到南宋时期,江南经济已完全超过北方,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2、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少数民族政权受汉族文化的吸引,一些政治家主动采取汉化政策,吸收内地先进的制度和文化;边地各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族人民向边疆地区的迁移等,都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

3、商品经济活跃:北宋东京、南宋临安是商业大都会,商业活动不受限制;农村集市逐渐形成市镇;北宋东京市内出现了“瓦子”,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以雄州、霸州边地榷场贸易为典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边地贸易固定化、制度化。

4、海外贸易发达:北宋在广州等地设“市舶司”管理外贸;南宋鼓励外商来华,设蕃坊,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外税成为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价

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型阶段的两宋,其商品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虽然当时主导性的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但宋代商品经济无疑呈现出划时代的发展变化:坊市制度的打破,商业大都市的形成,草市、墟市的繁盛与经济型市镇的崛起,商业活动的活跃,坊郭户籍的出现,社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税比重的增大,都表明当时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封建国家惠商政策的实行以及宋代经济观念的转变和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宋代的社会生产有迅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的发展水平都显著提高。这不仅表现为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生产规模的全面扩大和产量的增加,表现为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商业的繁荣,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技术上的全面进步,专业化分工的高度发展,商品生产和货币关系渗透到各个领域,商业性城镇的大量涌现,全国性商业网络的初步形成。总之,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其内部的各个部门,既逐步分化、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完整的体系。所以,宋代的社会生产同唐代相比,不仅在量的方面有明显的、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在质的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成为战国秦汉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随着汉族对北方民族影响的增强,北方民族也开始被纳入这个新的社会生产体系之中。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漫长过程也完成于这个时期。在宋朝特别是南宋的统治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的浙西平原,社会生产高度发展,经济极其繁荣,不仅在中国经济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明显地居于前列。在南宋和金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北方经济的萎缩形成鲜明的对比,南方和北方在经济上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所以,就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而言,经济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这个经济格局的变化,在中国经济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就在全国的经济重心移到南方的同时,北方的经济格局在金代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就这一局部地区而言,经济的重心由中原移向华北平原。从此,中原地区彻底失去了上千年来在经济上的中心地位,华北平原在经济上的地位日趋重要。这一变化不仅为以后在统一的政权下南方和北方经济差距的逐步缩小准备了条件,而且为北京成为统一国家的政治中心奠定了初步的经济基础。

在两宋的这些转变,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或几个朝代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的范围。它们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经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把自秦汉至清末的经济发展划分为发展与成熟两个阶段的话,那两宋时期就是后一个阶段的开端。其主要标志是,以农业为主、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及其相应的制度保证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从对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已经接近甚至几乎达到了古代的技术条件所能允许的最高水平。宋、金以后的数百年,直到清末,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在宋代达到的新高。

篇三:宋元超关于经济的论文

广州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姓 名:宋 元 超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叶成敏 职称 副教授 考生单位 广东中山大学 邮 编510300电话 15015426296 专业名称 会计(本科)提交日期主考单位重 广东中山大学

2011年11月 11 日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广东中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会计2010级 宋元超

指导老师:叶成敏

摘 要: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指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等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盈利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理目标的前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为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者和债权人必须关注的。本文通过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构建,探讨具体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利润; 财务分析 ; 盈利

为了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实现企业的目标;也为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企业经营者正视现有力量,挖掘企业潜力提供决策依据,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比较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企业只有具有良好获利能力,才能良性循环,不断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一、企业盈利能力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

盈利能力又称获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保证;也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还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1、盈利能力对企业的重要性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各项收益数据反映着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表现了经理人员工作业绩的大小。用已达到的盈利能力指标与标准、基期、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他企业相比较,则可以衡量经理人员工作业绩的优劣。 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盈利能力是企业各环节经营活动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通过对盈利能力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收益水平。

2、盈利能力对投资者的重要性

对于投资人和潜在投资人而言,在市场经济下,投资人往往会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财务状况、营远能力更重要。投资人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润,因为对于信用相同或相近的几个企业,人们总是将资金投向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投资人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润率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投资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紧密相关的。此外,企业盈利能力增加还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人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人

3、盈利能力对企业债权人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对长期债务而言。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举债时,债权人势必审查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偿债能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企业则盈利能力。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债权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4、企业盈利能力对政府的重要性

对于政府机构来讲,政府通过考察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能够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其对社会的贡献能力。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则意味着实现利润越多,对政府税收贡献越大,政府就能有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各项公益事业,更好地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二、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及分析方法

盈利能力的相关分析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等,以及股份公司税后利润分析指标,如每股利润、每股股利和市盈率。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可从企业盈利能力一般分析和股份公司税后利润分析两方面来研究。

(一)企业盈利能力一般分析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

1、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销售收入净额达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中,职工为社会劳动新创价值所占的份额。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100%

该项比率越高,表明企业为社会新创价值越多,贡献越大,也反映企业在增产的同时,为企业多创造了利润,实现了增产增收。

2、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与获得的收益之间关系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耗费所取得的收益越高、这是一个能直接反映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效益的指标。企业生产销售的增加和费用开支的节约,都能使这一比率提高。

3、总资产利润率

总资产利润率,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即过去所说的资金利润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量/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为年初资产总额与年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此项比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益越好,整个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4、资本金利润率和权益利润率

(1)资本金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总额与资本金总额的比率,是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

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本金的利用效果越好,反之,则说明资本金的利用效果不佳。

企业资本金是所有者投入的主权资金,资本金利润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权益,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当企业以资本金为基础,吸收一部分负债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时,资本金利润率就会因财务杠杆原理的利用而得到提高,提高的利润部分,虽然不是资本金直接带(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宋朝的经济论文)来的,但也可视为资本金有效利用的结果。它还表明企业经营者精明能干,善于利用他人资金,为本企业增加盈利。反之,如果负债资金利息太高,使资本

金利润率降低,则应视为财务杠杆原理利用不善的表现。

这里需要指出,资本金利润率指标中的资本金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但是用来作为实现利润的垫支资本中还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留用利润(保留盈余),这些也都属于所有者权益。为了反映全部垫支资本的使用效益并满足投资者对盈利信息的关心,更有必要计算权益利润率。

(2)权益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率。它是反映股东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权益利润=利润总额/平均股东权益×100%

股东权益是股东对企业净资产所拥有的权益,净资产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股东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平均股东权益为年初股东权益额与年末股东权益额的平均数。

该项比率越高,表明股东投资的收益水平越高,获利能力越强。反之,则收益水平不高,获利能力不强。

权益利润率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包含了总资产和净权益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按利润总额计算的)销售收入利润率这三个指标所反映的内容。各指标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股东权益利润率=利润总额/平均股东权益=(总资产/平均股东权益)×(销售收入/总资产)×(利润总额/销售收入)

为了反映投资者可以获得的利润,上述资本金利润率和股东权益利润率指标中的利润额,也可按税后利润计算。 (二)股份公司税后利润分析

股份公司税后利润分析所用的指标很多,主要有每股利润、每股股利和市盈率。

1、每股利润

股份公司中的每股利润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该指标中的利润是利润总额扣除应缴所得税的税后利润,如果发行了优先股还要扣除优先股应分的股利,然后除以流通股数,即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其计算公式

普通股每股利润=(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流通股数

2、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企业股利总额与流通股数的比率。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