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关于市场经济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4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摘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十方面的内容。

关键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

关于市场经济论文

发表的<这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核算>一文中说:“如果没有企业家对利润,地主对地租,资本家对利息和劳动者对工资的追求,那么整个市场机制就不可能成功地运转。”他的结论是: “问题仍然是二者必居其一,要么是社会主义,要么是市场经济。”[3]米塞斯之后的罗宾斯,哈耶克等人也持类似观点。他们认为:市场经济的制度归结为三条:⑴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⑵契约原则;⑶自我负责原则。这样,在多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那里,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与社会主义不可能公生共存。直到今天,坚持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观点的西方学者仍有人在.最近的例子是,北欧经济学家伊萨克森,汉密尔顿和吉尔法松在合著的<理解市场经济>一书中说:“所有权,就没有资本家;没有资本家,就没有市场经济。”此书很快被译成俄文等文字在前苏联东欧国家出版,并产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我国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探索 我国在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在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商品经济”等阶段的实践探索后,认识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关于市场经济,在我国理论界存在着多种解释,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把市场经济 看成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这是主流看法;另一类是把其看成为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了的一种经济运行形式。实际上这两种解释有共通之处。国内多数[4]学者一般都认为,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以市场为核心,以市场机制为纽带构件整个社会经济系统,通过市场把社会各经济主题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结构。因此,一方面,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种运行机制,它依靠市场机制来[5]推动社会经济运转,从而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我国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地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良种手段的长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国

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性的要求。 社会注意经济体制改革是集中解决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从而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是为了市场需要而产生,而是为了完成计划而生产,从而形成了一整套以产品经济为特征而构造起来的运行机制。而连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塑经济运行的新体制,这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一目标模式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法人主体化,产权关系商品化,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经济管理间接化,市场体系规范化,社会保障完善化,市场秩序法制化,交易行为国际化。这一目标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必将使社会主义经济更充满生机。

三.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十方面的内容。⑴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结构将会被调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所有制会逐渐形成与完善。新的所有制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体现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国有企业来实现的。就市场经济而言,国有经济不需要在每一个行业甚至企业占主导地位,只在少数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占有主导地位就可以了。公有经济只要控制住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就完全占有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取决于国有经济的效率和质量,而不仅仅是国有资产的数量。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应该上最有活力的。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说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会越来越多,单纯的公有制会逐渐减少,这是发展趋势。二是鼓

励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和法规规范下,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国家不可能事先规定其发展速度和比例,但可以用法律和税收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三是多种经济成分之间应该是长期并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公平竞争。⑵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各种所有制的企业都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界定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和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二是政企分开,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作用在于监督资产的运营和变动。三是积极探索市场 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何解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经营体制,从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⑶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个制度和市场体系;市场条件下,市场定价是价格制度的核心内容。但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负效应,按照价值规律,健全价格的监控机制也是必需的。发达的技术信息市场,有利于把科技成果通过中介组织,转变为现实力。发展和培育市场体系,还需要解决好市场交易的规则,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的建设,使市场能够有序地运行。⑷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正确处理计划,财政,金融三个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二是相应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利率,税率和汇率杠杆的作用。三是必须加强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⑸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二是竞争的原则。三是公平原则。⑹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竞争性经济,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反映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企业内部的优化组合。企业间的竞争以至破产,以及职工的养老退休、医疗等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

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逐步发展到全社会统一管理、统一支配。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农业全部进入市场,要重视小城镇建设,也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市场化的转移和使用。⑻ 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经济机制国外市场一体化,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因此,应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前提入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经济体制。要从国际通行的惯例、原则出发,加强管理,科学规

划,力求高效,从而站稳脚跟。⑼ 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教育体制在推进市场经济化的进程中,尤其是在如何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中,科技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⑽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备法律体系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和不足,要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要引导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宏观调空,更重要的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运用。 总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经济发展模式,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我国在思想上有所改进的同时在实践中也不断的探索。国有经济市场模式运行需要不断的改进,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方面需要大量的改革,也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稳步地进行必要的经济体

制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1]高放 李景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M]中国人民出版,2004年

[2]赵明义.科学社会主义[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3]白和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要问题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二版,三卷。[5]列宁选集

[M],第二版,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

篇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在新时期要坚持的发展方向,一个学期的学习,

各位老师们用通欲易懂的话语给我们讲解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等,在这里我想用本文来展现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

关键词:特色 文化 经济 政治

一个学期的中国特色社会理论学习,对中国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方式颇有深思,社会主义建设需以中国的国情,中国所具有的经济实力与中国的国际大背景为基础而作出决策,而决不能照搬外国经验,不切实际,不顾本身的限制条件强上硬上套理论,如此将使方向背离初衷,事与愿违。

究中国特色在中国建立的根源,能更有助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路程,中国的近代史以1840年鸦片战开端,清政治的积贫积弱在与近代化的英军作战中一败涂地,割地赔款求和,至此以后,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觉悟,开始思考我国落后的根源,起初的知识分子与开明的地主并未意识到制度上的问题。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军事武器上的巨大差距。继而在1860年由一批远见卓识的官僚发起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师夷长技以制夷”[1],希望通过仿制西洋军事武器,达到与西洋各国相等的地位,直至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使洋务运动初见端倪的成果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根基,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中国人民意识到单一模仿军事武器是不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而想根本改变需全方位的从社会制度、经济,教育等方面着手,从1895年的公车上书到1898年探索至失败的维新变法,正是对旧制度的一次全新的变革,终究归于失败的原因复杂,至此不加赘析,维新运动虽失败,但变法的理念已广为传播,也使当时清政府意识到不变法,现状是维持不了多久。1906年的废科举,预备立宪的举措,借此希望以挽救颓废的清政府,1911年的辛亥革命的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党武昌起义成功,使积贫积弱的清王朝终于走到尽头。

1927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是资产阶级为首的政党欲使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历史的实践证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党所运行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走不通的,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才在中国掀开了一页新的篇章。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搭建了有利的平台,从建国之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带领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摸索前进,在摸索发展的过程

中,一些错误的政策决定也伴随着中央的决策失误而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的十年动荡,是一场浩动。领导层对中国国情的错误估计,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的不实了解,导致做出了不切实际的行动,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人认真总结在新中国至当时中国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改革开发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是否意味着走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又是否是对社会主义的颠覆[2],在改革之初是一直萦绕在人民心头上的头要矛盾,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道路是否等同,如果首要基础问题没有搞清楚,那后序的认识与生产发展道路与做决策将失去根基。针对如此问题,邓小平同志以其远见卓识的眼光释疑了人民心头当的疑团。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每个国家走的道路当中必需要经过的一个市场阶段,市场经济不应该只是资本主义社会走资本主义道路国家的专有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国家也能以市场经济为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只是经济的一个形式,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而市场经济本身无关社会性质的问题,为了使自己的国家走向繁荣,走向昌盛,什么样的性质的国家,走任何形式道路的社会都可以实行最适合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形式,其是否有助于人民,关键是要看政权掌握在谁的手中,由中国共产党引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可以称之为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我的理解,我们不是像资本主义国家放任市场自由运行不管不顾,任由市场的运行,而我们所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由市场对大致的方向做出,而当市场可能出现偏差,可能出现偏差时,由政府宏观调控,防止避免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保证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维持市场物价稳定,防止出现暴涨暴跌,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控方式,市场应充分尊重其自主的调控,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的理解,但市场也有其自身的不足,自己的弊端,当出现不利于市场健康正常发展时,政府有必要采取一些必要手段去引导市场的正确的方向。“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结合起来”,这在改革开放之初是不可想象的,是之前在人们心中与资本主义挂钩的思想,不能不说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创举,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主体,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变稳固的前提下,建立起微观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很有必要与明智的决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更加尊重市场经济的本身原则,公平、公正,市场的运行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才能使它发挥出作用,中国政府需要在不违背市场运行规则的基础上坚持公平公正的引导中国市场经济,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之所以为特色,是因为即不是以前的国家如苏联东

欧的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资本主义,这是不正确的是我们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思想根据,立足中国国情,根据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中国人民的实际情况,在以往的失败与错误的经验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因而与之前的国家的社会主义迥然不同,它具有一些本身的特色,如是通过实践而不是纯理论确定的,是通过旧有理论模索出一些新的理论形成的,又是根据我们国家的民族特色而制定的具有民族特色,又是在新时代新国际背景下形成的,又具有时代特色,但在总的方向上是不变的,它坚持的还是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本质不变,形式可以是灵活运用,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的精髓因为经过改变的实现形式,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方法,更符合中国自身的情况,只有理论符合实际,才能使理论正确的运作下去,才能正确的道路上避免大的错误的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指引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鉴他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坎坷与挫折而总结出来的正确的道路。 大学本科时对课文中的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概念很模糊,对什么是必然王国没有一个清晰的脉落经过半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稍有改观,从老师的讲解中,隐约的理解了当今我们的发展与我们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主动的规划与改造左右着,人们对我们所处的环境的认识与理解正是通过我们的文化来表现,所以,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能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当中的地位与应用,“我们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需要深刻的去领会与理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在这条信念的引导下努力的做好我们的国家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即能服务和有利于经济和促进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因为文化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能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我们需要有一个我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的精神和灵魂

[3],只有通过文化上的培养教育与环境下的熏陶,才能让这种观念和体系为全中国人民普遍的理解,继而形成一个统一的目标,统一的理念, 思想的强大,理念上凝聚力量才能强大,这也是我们课堂上平常所说的民族精神,有统一的民族精神,“弘

场和培养民族精神”[4]才能干出一番大的事业来,在当今我们的社会中,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人价值观取向不一样,对一件事物认识也不一样,所做出的行为自然也就各不相同,但一些人的价值观的取向是有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比如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罔顾法律,弄虚作假,甚至违法犯罪,在此种种情况下,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就应该担当起重任,教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 邓小平文选 人民出版社 1995

[3] 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C].北京: 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7. [4] 傅新禾,廖红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探索[J].人民论坛,2010(35)

篇三: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论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探析

【摘要】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说是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民族的真正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经验教训等着手,着力探究经济发展现存问题以及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的对策。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原因经验 问题 对策

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巨大的改革和腾飞,从根本上来说来自于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这是一场前无古人的、最成功的体制转型,随后不断的体制创新强有力地增强了我国经济活力,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带来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治社会长期稳定,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30年,我国GDP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世界超过日本排名跃居第2位,过去的“穷社会主义”变成了世界强国,实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如今,中华民族正以此大好局面为契机,全国人民正在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进。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当我们回顾这段光辉的历史,不禁深有感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应当坚决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由此,中国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征程。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虽然仍然坚持计划经济的总体框架不变,但计划的方式方法要改变,计划要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市场调节尽管处于附属地位,但需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开始发挥作用,这在当时是很大的突破。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就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并且提出计划和市场的作用是覆盖全社会的。它突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计划主要是指导性计划,国家通过指导性计划引导市场;市场机制成为引导企业,从而调控经济运行的主要方式。

1992年,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将中国经济社会的迷茫与阴霾一扫而光,我国经济社会自此更为健康快速向前发展。随之而来的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突破。这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和飞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到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这一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发展之“本”,真正是在发展哲学上明确了党和政府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即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二、目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确立,体制的活力,带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产生了众多矛盾和问题。30年以来经济上数量扩张型的增长和发展方式转换的矛盾;快速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生态的矛盾;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公共部门的改革、发展滞后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等。可以肯定的是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总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但这些矛盾和问题也不得不引起重视,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无疑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导致最终经济社会改革的失败。为了很好地对这些问题做更深地理解,我们有必要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我个人的理解,主要原因归结如下:(1)我国的改革发展没有先例可循,是我国党和人民发挥自身的智慧走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目前这种发展的模式已经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与采纳。但是,也正是由于没有经验可循,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局部的方向偏差等问题,这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不断地在改革中实现改革,才能很好地解决以前不合适的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2)部分地方政府执行力不强,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受地方保护主义以及GDP崇拜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对上级政策阳奉阴违,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而很多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到了基层的实施阶段就变形。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多地方大搞政绩工程,劳民伤财,完全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政策核心思想。更有甚者,贪污腐败,很多惠民资金被层层截留,到民众手中已经是所剩无几。这不仅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3)西方文化的侵蚀加剧,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国家生产的商品似洪水般涌进,并以其高科技、高质量和品牌优势不断冲击国人抵抗诱惑的能力。同时,附着在其中的西方文化也大肆侵入。混杂其中的奢侈消费、攀比消费、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消极思想不断冲击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线。使得我国诸多优良传统思想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在与之交锋的过程处于劣势,逐渐丧失在部分国人中的精神高地。(4)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不论是一直以来的“台湾问题”、“中国威胁论”,还是西方领导人接见达赖喇嘛及干涉奥运圣火传递都表明西方国家始终把中国当作现实的或潜在的有力竞争者,他们不愿看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崛起,而是想办法阻挠或横加干涉。

三、 当前我国政府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我国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新理论,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任务。党的十七大深入总结了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系统阐述,在深入揭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新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方略和政策措施。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改革促发展,促产业转型,促科技创新,促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七大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完善和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十八大中,我国新一届的领导人对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深为重视,从多个角度对之提出了理论和实际上的解决措施。

在新的时期,一方面我们应该以形成更加完整和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另一方面,应该基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和党的十七大的精神,针对实际,冷静思考,解放思想,探索深化改革的方法措施,构建更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谋求形成一种既能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又能有效发挥政府职能;既能使市场活力最大地发挥,又能做到维护分配公正;既能依托经济自我运行,又能有效防范风险和维护经济稳定,即寻找一种利最大而弊最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个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想法和认识

以上几部分的梳理,让我们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这段时间对资料的学习梳理中,我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了一定的想法和认识,具体如下:

1、 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关键位置

现今的巨大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因此,要保证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就必须始终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在关键位置。只有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党才能保障和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加强政府官员执行力建设

有选择、分步骤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大力惩治腐败,提升政府形象及公信力;加强官员自身素质建设,完善公务员招考制度

3、大力探索传统文化及共产主义信仰的发展之路

要使传统文化及共产主义信仰得以传承和发展,必须真正显示出它们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它们的吸引力。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教育以及建立完善有效的道德机制是保证传统文化及共产主义信仰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从里面自己挑五个)

[1] 张剑荆:“北京共识”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

[2] 余东华:“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与经济转型[J].山东社会科学,2007(11).

[3] 庄俊举: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

(5).

[4] 曾光、詹绚伟:“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比较[J].改革,2005(2).

[5] 田春生:“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比较初探[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2).

[6] 崔之元: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l]胡锦涛.在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附].十大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②《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