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关于梯田的经济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30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梯田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的 SWOT 分析及发展策略

卢双珍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摘 要] 根据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

的机遇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哈尼梯田湿地相应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 哈尼梯田湿地 生态旅游 SWOT分析 发展策略;元阳 云南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之间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地区,哈尼梯田湿地是以哈尼族为主体的各兄弟民族的梯田湿地的统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哈尼梯田湿地的集中分布区,而最有代表性的是红河州元阳县的哈尼梯田湿地。近年来,元阳哈尼梯田湿地蜚声海内外,其生态旅游红红火火。那么,其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如何,又面临什么机会和威胁?今后采取哪些发展策略?笔者使用SWOT 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探讨。

一、元阳哈尼梯田湿地及其生态旅游发展情况

元阳县面积2189.88km2,人口37.15 万,世居哈尼、彝、傣、苗、瑶、壮、汉七种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国家级特困县。县内从西至东走向的观音山山系,属哀牢山山脉的南延部分。观音山以北为元江水系,以南为藤条江水系,均属红河流域。为了有效保护观音山的森林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其涵养水源的功能,1994 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县内地势陡峻,无平川,最高海拔2939.6m,最低海拔144m,相对高差2795.6m,立体气候明显。在这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哈尼族等民族在1300 多年的岁月中,利用因地就势、顺其自然的造田技艺,通过数代人坚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开垦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哈尼梯田湿地。在元阳的15个乡镇都有哈尼梯田湿地分布,达2.40 万多hm2,特别是坝达、多依树、老虎嘴和麻栗寨各片区的梯田连片面积均达0.07 万多hm2。目前已开发的有坝达、多依树和老虎嘴三大景区。这三大景区就是“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的核心区所在地。据元阳县旅游局统计,1997 年,接待中外游客不到1 万人次,旅游收入不足100 万元;2000 年,接待7 万余人次,旅游收入不到1000 万元;2003 年,接待11 万人次,旅游收入近5000 万元;2005 年,接待24.01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930.42 万元,2006 年,接待31.03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65亿元。元阳县旅游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二、SWOT 分析原理

1.SWOT 分析简介

SWOT 是英文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个单词的缩写。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可分为两部分:一是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二是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SWOT 分析法是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明确其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本着使优势和机会最大化,以及使劣势和威胁最小化的原则,制定出相应发展策略的一种态势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应用了系统分析思想,且具有综合性强、突出关键、易于操作等优点,因而成为企业、政府等在制定其发展策略时应用得十分广泛而又相当有效的分析工具。

2.SWOT 分析步骤

SWOT 分析步骤一般包括:

(1)分析各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整理出影响研究对象发展的各种内部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和外部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

(2)构造SWOT 矩阵。将各种因素按照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类,再根据各类因素中各个因素的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进行列表,即可构造成SWOT 矩阵。

(3)制定发展策略。制定出研究对象的优势与机会匹配的SO策略、劣势与机会匹配的WO 策略、优势与威胁匹配的ST 策略,以及劣势与威胁匹配的WT 策略(见表1)。

表1 发展策略

三、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的SWOT 分析

1.优势分析

(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S1)。元阳县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如原始茂密的森林、绮丽多姿的云海、宏伟壮观的梯田、别具一格的蘑菇房、奇异秀丽的山川、神秘独特的风土人情、质朴古老的民族文化、幽美奇特的岩石溶洞等,但以云海、梯田、蘑菇房

三大景观最为闻名遐迩。

(2)国内外知名度很高(S2)。自元阳县开展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以来,特别是2000年红河州把“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并且在2004 年6~7 月苏州举行的第2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列入中国世界遗产申报预备名单以来,更进一步扩大了哈尼梯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的知名度越来越大。

2.劣势分析

(1)经济贫困(W1)。元阳县是国家级特困县,所以县财政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富民工程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哈尼梯田文化保护、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市场整治等工作,而造成路况不太好、景区建设粗放、旅游区贫困面大、保护区举步维艰、哈尼梯田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旅游市场有些混乱等状况,还满足不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要求。

(2)旅游收益分配不合理(W2)。从目前哈尼梯田生态旅游收入分配情况来看,主要的获利者是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的服务行业,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当地村民得到惠利较少。自然保护区职工待遇还很差,处于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当地人民还相当贫穷。

(3)哈尼梯田文化正在消失(W3)。随着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市场经济与传统经济、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在三大景区均发现,有的人家把蘑菇房改造成了钢筋水泥房或砖瓦房;多数哈尼族农家青年男女,为了脱贫致富,离开了梯田、离开了大山,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从事梯田耕种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追逐现代生活方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能熟通哈尼梯田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哈尼梯田文化正在消失!

(4)旅游研究工作开展不够(W4)。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如何在开发过程中有效保护遗产是值得加以认真研究的问题。但是,元阳县在保护与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够,主要表现在:对人类遗产保护与开发论证不够、哈尼梯田生态旅游功能分区不太合理、没有建立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监测体系、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等方面。

3.机遇分析

(1)国际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O1)。生态旅游被看作是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品,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已形成生态旅游的热潮,特

别是云南由于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而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

(2)开展生态旅游的政策(O2)。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及云南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将云南建成亚洲最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红河州和元阳县提出了“把哈尼梯田打造成世界生态旅游精品”的构想,从国家到省、州、县都出台了发展生态旅游的相关政策,这就为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创造了很好的政策环境。

(3)生态旅游的成功经验(O3)。至今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许多生态旅游的成功范例,如非洲肯尼亚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美国国家黄石公园生态旅游、瑞士自然和文化生态旅游、尼泊尔山地生态旅游、我国湖南张家界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我国四川九寨沟生态旅游、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等,这些成功的生态旅游经验都是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可以借鉴的。

(4)丰富的智力和技术资源(O4)。近年来,我国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都开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旅游研究经验,形成了一些适用于生态旅游的理论和技术,为合理利用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智力和技术资源都是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可以利用的。

4.威胁分析

(1)外来文化的冲击(T1)。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碰撞激烈,并进而改变旅游区人民传统的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宗教观和政治观。外来文化的冲击,必然会使民族传统文化发生渐变,失去其原有的传统文化特质,从而降低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和魅力。

(2)其他景区吸引力的增强(T2)。随着云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昆明、西双版纳、大理、丽江、迪庆、德宏等旅游地区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这给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3)游客旅游需求的增加(T3)。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消费方式不断升级,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的传统旅游方式逐渐变为以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方式,特别是体验旅游更受人们的青睐。

四、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1.发展策略构架

为了实现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针

对不同的SWOT 状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提高其核心竞争

力。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间的匹配发展策略(见表2)。

表2 SWOT匹配发展策略

2.发展策略分析

(1)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美好环境(策略1)。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所以,元阳县要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无害环境管理、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和环境友好消费,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经济循环型社会服务,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提高环保意识,保护资源环境(策略2)。元阳县要抓好企业、当地村民和游人的环保意识教育工作。首先,要让企业在项目建设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项目建设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项目建成运行后,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其经营权。其次,采取边发展、边治理、边宣传教育手段,让当地村民逐步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使其在生态旅游中受益,这样才能把保护环境变成他们的主动行为。最后,使用宣教中心、科学解说牌、导游图册、导游解说等向游人介绍生态环境和文明旅游的知识,使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生态环境有害的,正确的行为是什么。只有环保意识提高了,才能促进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3)兴办旅游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策略3)。元阳县应根据国际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结合自己实际,制定并出台《元阳县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放宽生态旅游市场的准入条件,除政府投资外,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和吸引县内外国有、私营、个体等经济投放元阳县生态旅游业,内引外联推动县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元阳县生态旅游业中,应以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为突破口,加大投资,建设规范的旅游市场,提高生态旅游质量,突出哈尼梯田文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色,把元阳建成“哈尼梯田湿地景观摄影”、“哈尼梯田湿地体验旅游”、“哈尼梯田文化研究”等基地,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精品,带动全县经济的发展。

(4)建立补偿机制,实现协调发展(策略4)。自然保护区是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生态屏障和物质基础,哈尼梯田文化是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载体。只有通过建立“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才能平衡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者、传承者与政府、企业、游客之间的利益关系,使政府、企业、游客增强发展生态旅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当地村民,从生态旅游发展中受益,协调好生态旅游的管理者、经营者、享受者、保护者、传承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代间公平和代际公平,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5)挖掘文化内涵,确保文化传承(策略5)。任何民族文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即地方性和民族性,因而也就具有不可移植性。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其他地方仿制和模拟一些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并非完全不可能,但这种仿制品由于脱离了历史和环境,无论怎样精益求精,都难以完全再现其原有的环境和气氛,其文化氛围的削弱,必导致其价值大大降低。所以,元阳县在做好民族文化保存的同时,应做好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工作,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服饰、艺术、技艺等文化精品,把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精品呈现在游客面前,这才是吸引游客的文化魅力所在。只有挖掘出民族文化精品,让当地村民从开展民族文化的旅游活动受益,当地民族的男女老少才会主动投身到民族文化发展的事业中来,才能真正做到民族文化的传承。

(4)加强研究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策略6)。为了发展好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业,应聘请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咨询机构、管理部门等的技术和管理专家,成立高级智囊团,向其咨询和让其讲授生态旅游开发的知识和经验,并让其参与到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建

设中来,帮助做好人类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论证、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分区、建立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监测体系、旅游产品高层次开发等研究工作。这样,才能利用专家智能,通过群策群力探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避免重

蹈他人失败的覆辙,让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路子。

参考文献:

[1]王清华: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生态农业[M]. 昆明: 云南

大学出版社, 1999

[2]骆静珊:云南景区景点导游[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6

[3]刀鸿凭:元阳旅游业实现大发展. 红河日报[N], 2006-06-

05

[4]张恩诚:元阳:创新发展正当时[EB/OL]. http://www.xbkfb.

com/news/html/1108.html, 2007

[5]邱国栋. 企业的资源与范围[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6]吴贺新:现代咨询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0

[7]王秉安: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0

[8]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9]卢双珍: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哈尼梯田旅游发展探析——以

云南元阳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 生态经济, 2006(5)

[10]喻庆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17(2)

[11]喻庆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探

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25)

[12]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13]邵晓慧:南岳衡山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497)

[14]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篇二:发展经济学论文

浅谈影响我国城乡收

入差距的原因

所 在 系 : 经济贸易学院专 业 名 称 : 经济学 学 生 姓 名:何淦 学 号:201043030

目录

摘要 ............................................ II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 1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 2

2.1劳动生产率差异 ................................................................................................................ 2

2.2人均物质资本占有量差异 ................................................................................................ 2

2.3农民非农收入 .................................................................................................................... 2

2.4 经济对外依赖程度 ........................................................................................................... 2

2.5 经济发展水平 ................................................................................................................... 2

2.6,城市化发展水平 ............................................................................................................. 3

2.7教育发展水平 .................................................................................................................... 3

3. 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

关于梯田的经济论文

.. 3

3.1积极实现制度创新 ............................................................................................................ 3

3.2 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4

3.3 注意扭转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4

3.4 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 ....................................................................................................... 5

3.5 加大二次分配农业倾向程度 ........................................................................................... 5

3.6 提农产品出口和农业吸引外资竞争力 ........................................................................... 5

参考文献 ......................................... 6

浅谈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

—以河南省为例

摘要

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和对外贸易指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逐步增大趋势,农村金融发展指标的影响力虽然递减但仍为正。根据研究结果,分别从加强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角度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收入来源/城乡收入差距/政策建议/经济发展

从趋势上来看,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在1984 年降到最低点,这主要得益于1978 年开始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的农村改革。此后,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扩大,直到1995 年政府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城乡收入差距才有所缩小。但是1997 年以后,城乡收入差距又进一步扩大。到2003 年,城乡实际人均收入比已经达到3. 23I 1。由于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各种福利性补贴无法统计,如教育、住房、医疗以及公共用品上的消费,实际收入被低估;而如果农民收入中扣除不可交易的实物性收入,以及要用于第二年再生产的生产资料,其收入可能被高估。2003 年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做出了一个迄今为止最高的判断,认为收入差距应为6I 1,世界最高!。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为准确认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们可以从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和相对差额两方面来进行分析。从我国城乡居人均收入的绝对差额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持续加大的走势。

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相对差额,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来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呈现阶段性的变动。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较快缩小趋势;1986~199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逐步扩大趋势;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从1997年起中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年下滑,城乡收入差距又逐步扩大,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突破3,达到3.11,此后城乡收入比呈现逐步扩大走势,2008年这一比值升至3.31。

总体而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扩大―再度缩小―扩大的变化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比值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享有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更大。来自世界银行的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为1.5左右,我国的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世界各国的水平,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这种差距仍有继续扩大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距的存在并进一步扩大?

城乡差距过大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面对当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和为实现我国“城乡统筹”战略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均衡。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2.1劳动生产率差异

农业部门由于受到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较缓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就不可能很快 造成农业劳动部门和非农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越大.城乡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将导致城乡收人的差距。

2.2人均物质资本占有量差异

用城乡居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进行表示.马斌等认为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影响的作用。

2.3农民非农收入

统计数据显示.农民非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例由1985年的9.68%增加到2010年的41.78%。随着国家关于农民进城政策的完善,此比例还会继续提高,由此看来,非农收入对于增加农民纯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

2.4 经济对外依赖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FDI对安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早期发展阶段.FDI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可以为FDI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

2.5 经济发展水平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是人均GDP.当经济发展处于低级发展阶段时.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步提高:当经济发展处于高级发展阶段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反而降低,这就是著名的到“U”型理论用排除物价因素的真实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

篇三:新修水平梯田前期减产、不增产原因及改良措施论文

新修水平梯田前期减产、不增产原因及改良措施

修整水平梯田是山区坡耕地改造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山区及广大丘陵雨养农业区保持水土、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战略性措施。但新修水平梯田、尤其是大规模机械平田,在当年甚至2~3年表现不增产甚至减产,原因何在?笔者根据生产实际,在多年实践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宽城满族自治县新修水平梯田及生产现状

宽城满族自治县属于燕山山脉中段的浅山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的局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平整土地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一直没有停顿,到2010年底,全县水平梯田达到8.7万亩,县乡村农民直接经济投入0.9万元/hm2左右,新修水平梯田成为农业生产最大的投资项目。生产实践中,新修水平梯田前1~2年,甚至3~4年土壤肥力难以提高,增产效果不佳,甚至减产。据调查,新修水平梯田当年粮食产量一般要比不整前减产30%左右,个别地块、个别年份达到50%以上,主要表现为全田,尤其是起土区域作物幼苗弱、黄化、矮化、白化,不发棵,植株细弱不健壮或出现“小老苗”现象,以后随着耕种年限的延长,生产能力逐年增强,3~4年后开始表现增产,个别农户由于耕作措施不当,施肥水平低,管理不科学,5~8年仍有增产效果不明显现象,当然,也有当年不减产,1~2年就表现明显增产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