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0  分类: 经验交流材料 手机版

篇一: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印染一次准确生产率,促进印染企业节能减排

一、企业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基础环境情况

(一)行业背景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是满足生活需求、扩大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劳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印染行业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印染过程中电、煤、油、汽等能源消耗高,占加工成本的30%以上,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平均达0.86吨标准煤,比其它行业平均0.42吨标准煤高出一倍多;印染过程中平均单位产品耗水量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倍,用水量占全部纺织工业用水的80%;印染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多,一般可达印染企业用水量的70%-90%,平均每染100米布产生的废水约为4吨,列制造业排放总量的第5位;印染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污染重,主要由助剂、染料、浆料等组成,COD一般为1200-1400mg/l,有的高达2000mg/l,经二级处理后仍难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印染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源、水资源消耗量及废水排放量,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大部分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印染工艺配方库管理,且生产执行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控,导致了产品质量不稳定、订单返工率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量无法精确控制,使得能源和水资源等浪费严重,染料/助剂用量无法精确控制,使助剂、染料和浆料形成的废水排放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二)政策环境

2010年8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010年印染、化纤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予以公告,全国共有201家印染企业列入该名单。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文件,加快推进纺织印染企业两化融合进程,实现纺织印染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三)公司定位

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长期致力于纺织印染行业印染图像处理、颜色控制、化学品配送、企业管理等方面的CAD/CAM、MES/ERP等信息化产品的开发、推广和服务,公司希望通过在纺织印染设备制造产业技术的持续提升,成为纺织印染行业的信息服务专业提供商。公司是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和中国软件出口工程企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浙江省科技厅认定的染整自动化系统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杭州市经济委员会认定的杭州市企业技术中心,杭州市科技局认定的杭州市专利试点企业,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会员单位。

我公司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促进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创新性优势,围绕“加快两化融合,促进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主题为传统纺织印染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一系列信息化服务和产品,主要包括:针对印花图形图像处理过程的变色龙设计分色CAD软件、激光成像制网系统、喷蜡直接制网系统、喷墨直接制网系统和高速数码印花机;针对染整颜色控制的全自动电脑调浆配液系统;针对染整化学品配送的染料助剂自动配送系统;针对印染企业管理的印染生产执行管理系统、纺织印染企业ERP系统。

公司产品结构图如下:

(四)公司制度化保障体系

1、我公司各类信息化产品的开发过程均严格遵循产品集成开发IPD流程,从概念、计划、开发、验证与发布等五大阶段对产品开发进行控制,信息化产品的生产通过ISO9001:2000进行管理。

2、公司对信息化产品的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为807万元、887万元和901万元,具有充分的资金保障。

3、公司拥有计算机软硬件、机械设计、电气设计、纺织染整等各领域科技人才共78人,为科研人员制定了完善的奖励制度。

4、公司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国内知名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二、企业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实际应用情况

我公司信息化服务和产品的用户遍及全国纺织印染企业,主要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5%,用户超过500家,国内纺织印染综合实力前十强企业都应用了开源公司产品,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公司产品出口至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巴基斯坦、伊朗、香港、加纳、尼日利亚、圭亚那、英国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主要用户包括:浙江富润印染有限公司、宁波申洲世通针织有限公司、湖州美欣达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华福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海城中新印染有限公司、山东孚日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魏联印染有限公司、山东嘉达纺织有限公司、济宁如意印染有限公司、北京铜牛针织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凤凰印染有限公司、深圳海润实业有限公司、佛山南方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开平奔达纺织有限公司、华纺股份有限公司、通州华润印染有限公司、淮北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大升(赤壁)印染有限公司、江苏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A Brunnschweiler & Company(英国)、PT.SRI REJEKI ISMAN(印尼)、GOLBAFT INDUSTRIAL GROUP(伊朗)等。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使应用我公司信息化服务和产品的纺织印染企业提高了产品品附加值,减少了印染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为清洁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应用企业的生产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显著提高了我国纺织印染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一)全自动电脑调浆配液系统应用情况

全自动电脑调浆配液系统将色彩空间理论、范例推理、色光-粘度数学模型、数据库、全闭环控制及精密称量技术应用于印花调浆、染色配液,可准确控制调浆关键工艺参数、快速自动调浆配液及残浆残液回用,实现节能减排。曾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

全自动电脑调浆配液系统已应用于国内高端纺织印染企业,如浙江富润印染有限公司、杭州华仑印染有限公司、新发纺织印染(绍兴)有限公司、南通纺织控股集团纺织染有限公司、青岛凤凰印染有限公司等。适应于酸性、分散、活性、涂料等染料。

全自动电脑调浆配液系统布臵图:

全自动电脑调浆配液系统功能特点:

1、产品具有完善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对生产过程中的订单、工艺配方、配浆量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保证了打样与生产的一致性,提高配方的附样率;具有自动改色功能,当发现实际产品与样品发生色差时,对工艺配方内参数进行自动运算,调制成新的工艺配方。

2、采用自主研发的分配系统及高精度计量装臵,中试和生产染化料取自同一储罐,实现自动称料,保证浆料配方的准确性和色光的重现性。

3、产品具有成本统计、分析管理功能,可按订单、物料、班组、机台、用户统计成本,实现生产成本的准确控制。

4、产品具有残浆/残液合并、回用功能,有效提高残浆利用率,减少染化料

篇二: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12——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2、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宝钢股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应用与实践

一、宝钢股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基础环境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目前热门的一个课题。很多企业也在此方面作了不少的探究与实践。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信息技术在这轮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工业化发展的效率与效果。现代工业化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大生产、大流通,各种生产要素的高度融合与协作。信息技术只有充分的与工业生产流程及企业管理活动结合,才有可能在其中发挥高效、优化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改善工业生产流程和管理活动,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传统上我国冶金企业能源系统普遍存在点多、面散,集中度不高,能源生产环节离散,能源管理多头的问题,在能源生产的整个流程以及能源管理的模式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宝钢股份作为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具备长流程制造工艺和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典型特征。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特别是在节能减排方面作了很多投入与研究。在企业发展理念层面,宝钢股份大力推行环境经营理念,坚持以绿色生产和绿色产品为导向,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和资源高效利用等基础工作,寻求开发与发展绿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色产业突破口,构建宝钢股份绿色经营体系。信息技术是实现宝钢环境经营的重要支撑手段,尤其是在系统性节能减排和完善优化生产经营方面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宝钢各级领导对信息化节能减排工作应用都极为重视,在制度上宝钢把环境经营作为2010-2015年规划期战略,作为引领宝钢未来发展、实现二次创业目标的驱动力。规划期内,宝钢的环境经营工作将渗透到价值链各环节。 在体制上,宝钢成立了环境经营委员会,各单元明确环境经营体系的责任部门,建立包含业绩考评在内的管理体系;明确信息化工作在内的环境经营分阶段目标。

钢铁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物排放大户,进一步开展以信息化与工业

化融合为主要特征的节能减排工作,将有力地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向深入发展。如何依托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做到增收降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宝钢股份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实际应用情况 宝钢股份在节能减排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环境友好”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过去相当一段时期,以改进装备和工艺为主要手段实现节能减排,如CDQ、TRT技术的推广;热装热送技术的普及;烧结脱硫工艺的广泛实施都代表了钢铁行业典型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这些节能减排技术的实现,对宝钢股份的节能降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这些技术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其局部性,属于装置级技术措施。为了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的水平,通过信息技术与工艺技术的融合,改进系统管理和优化物流、能流的平衡将是一个有效的技术路线,并已经在部分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宝钢股份能源管理中心就是典型的案例之一。我们认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有效融合将在未来为我们开拓更广泛的节能减排途径。宝钢股份近年来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方面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宝钢股份在主要制造单元大力推广能源管理系统(EMS)建设

截至目前,宝钢股份已建成的能源EMS系统包括:宝钢股份直属厂部(包括罗泾区域)、不锈钢事业部、特钢事业部;

宝钢股份自动环境监测监视和信息管理系统(已完成二期),该系统与正在建设中的宝山环境信息监测及管理系统实现实时数据(含图像)交换;

自主建成资源综合利用管理系统一期项目,对宝钢股份直属厂部炼钢厂内合金、废钢及全厂固废三类资源流程、流向、流量、质量实现规范、透明管理,便于发现短板,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

自主研发基于LCA的绿色钢铁全流程评价及决策支持系统项目,对一种材料生产、使用和生命终结(再利用或处置)等产品生命所有阶段的总排放量和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价(LCA),通过本项目分析企业内部节能减排潜力,为宝钢满足国家和地方节能减排任务提供决策支持;在LCA评价基础上,制定宝钢绿色产品标准,为宝钢环境经营提供技术支持;

正在规划实施宝钢股份能源中心(涵盖宝钢股份主要制造单元)(暂称宝钢

股份大能源中心)。

大力开展各类节能项目建设

三、信息技术在宝钢股份节能减排中的实践与效果

(一)宝钢股份能源系统概况和节能减排方面面临的形势

宝钢股份直属厂部能源系统包含各种煤、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天然气、氧氮氩等30余种,年总能耗1千多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耗总量庞大。而随着宝钢股份的产品结构日益精细化、高端化,单位能耗有上升趋势,总体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二)信息技术在宝钢股份大规模能源生产中的应用及节能减排的效果 宝钢股份直属厂部面积覆盖20余平方公里。宝钢股份的能源系统庞大而复杂,能源介质输配管网遍布全厂,线路长,输配要求高。不同能源介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能源的发生、供给、消耗全过程同步、不间断。系统调节复杂、平衡困难。这些特点要求对能源系统的管理必须是集中化、全局化和扁平化的。也必须借助信息化这个技术平台,才有可能达到最佳效果。

1、能源管理系统(EMS)技术的应用

宝钢股份能源系统运行是围绕能源中心展开的。宝钢股份的能源中心是以EMS能源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的,结合管理、生产组织、工艺调整一体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生产融合的典型案例。从上世纪80年代宝钢建设初期开始,能源的集中管理思想、大规模计算机控制应用及能源的最经济调配运行方式就为宝钢所采用,建立了一套以模拟仪表为主、管理模式以“自上而下”多级递阶思想为主的能源管理系统,在宝钢二期、三期及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项目中,能源中心思想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延续。新的能源设施不断被纳入能源中心,在系统性能和功能的扩展上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宝钢在能源集中管理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思路,在能源中心的建设和扩容改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宝钢股份通过建设能源中心,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能源管理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通过能源中心,能源调度在系统平衡和调整方面掌握了主导权,使能源系统的平衡调整更加及时、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大大提升了系统节能的能力。宝钢股份自建成能源管理中心以来,节能效果明显、管理更加科学,为宝钢股份持续降低能耗和提高产品竞争力做出贡献。因此,通过建设钢铁企业能源

管理中心,以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已成为钢铁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共识。

通过采用以EMS为基础的能源中心技术,宝钢股份在能源系统实现了: 优化管理模式、提高能源系统管理效率;

优化调度管理、实现系统节能和改善环境;

为建立客观的能源消耗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以燃气系统为例,宝钢股份燃气系统的发生源有高炉4座、转炉6座和焦炉6座及配套的回收净化设施,煤气柜8座,大型煤气加压站10座,煤气混合装置20套,管网总长超过100公里,煤气用户上百个。如此庞大的燃气系统,要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经济运行,提高副产煤气的综合利用水平,显然不可能各环节独立实现,而必须是靠信息技术,结合各个环节技术开发的总体集成。

系统监控与调节:开发基于分布式网络的集散控制系统,以通过高度的集中统一监控达到系统的动态平衡及安全运行;针对系统调节的关键点建立数学模型,开发燃气系统的自动调节技术和预测功能,适应转炉煤气系统频繁调节和高炉煤气系统大幅波动的特点,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经济运行与决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开发企业ERP级的能源数据仓库,为燃气的供需统计、平衡计划、指标管理等提供技术手段;研究多燃料复杂用户群下的燃气结构优化策略,为结构将日趋复杂的燃气系统平衡提供决策依据;对焦炉煤气系统的展开平衡建立科学的预测方法,以合理的分配煤气资源。

宝钢股份能源中心,实现了煤气等能源系统的分散控制、相互独立、集中管理的现代控制模式,借助信息化平台按照能级匹配的原则优化调度,以及基于数学模型的对现场设备的直接监控和操作指导;在此基础上将数据仓库技术应用到煤气等能介的统计结算、能耗分析、消耗预测等各环节中去,使燃气系统的经济运行和企业ERP能够有机结合。结合转炉煤气回收极限值分析方法,推算出目前生产条件下转炉煤气的回收极限,并定量化地提出提高转炉煤气回收率的具体措施;将煤气柜的机械构造和电气控制结合,简化了双柜运行的控制方式,使双柜能全自动运行,扩展了转炉煤气柜的回收能力;开发了转炉煤气用量自动调节技术,解决了转炉煤气间歇回收对连续使用的制约,提高了负能炼钢的技术水平。幅产煤气的回收使用,不但节约了大量的一次能源采购,而且减少了大量的废气

排放,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其它能源介质也有类似效果。根据对宝钢股份的初步分析,能源心的运行模式,可使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效率提高约五倍,能源系统日常管理成本减少100%,能源实时平衡能力增加一倍以上。近年来,着重加强EMS与数据仓库等方面的功能再挖掘,逐步实现能耗指标由实物量指标向价值量指标的转移。

2、宝钢股份环境自动监测、监视及管理系统建设、使用情况

“十一五”期间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这些是离不开环境监测、监控、及信息化工作的支撑服务和促进作用。

宝钢股份建设覆盖股份公司范围的环境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是继推进能源中心项目建设后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的又一重要工程,是宝钢股份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推进环境经营,自我加压,实现环境透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宝钢股份公司作为上海区域的大型用能企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不仅对宝钢股份自己、而且对上海都具有重要意义。

宝钢股份的环境自动监测、监视及管理系统涉及在线自动监测仪表、视频摄像监视装置、系统网络集成、基于Web的系统软件等技术。该系统要求建立集环保基础数据采集、监测、监视、分析、管理和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范围覆盖整个宝钢股份上海地区各制造单元和梅钢。环保信息与上海环保局共享。接受政府实时监测。

在线实时监控、超限预警、报警

实时掌握环境监测设备和环保处理设备运行情况、方便及时采取措施,并将污染排放降到最低。

分散数据实时收集和信息集中管理

针对环境监测子系统的分散设置和管理要求集中的特点, 建立总部信息中心级的环境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特点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

减少环境数据传递环节,优化流程

环境管理系统直接收集相关实时数据,可实现在信息流程优化,实现环保设备管理、运行管理、信息管理等。

提高环境污染异常的处理响应能力

篇三: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57——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

57、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做法和经验

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前4年下降了14.38%,但与20%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一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能耗不降反升,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据报道,今年一季度,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业加快增长,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降反升,上升了3.2%。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注定要在“十一五”收官之年进行一场攻坚战。

当前社会,高能耗、高污染是全球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的落实“十一五”规划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企业迫在眉睫。这些信息化企业把节能减排作为着力点,通过研究工业企业的技术、产品、工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技术、工艺、产品改造,促进企业节能,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节能减排的重点和难点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最后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同时目前也是制定“十二五”计划的关键时期,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我们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目前总的看来,节能减排工作有以下难点:

(一)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协调难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过去的发展模式是资源依赖型的粗犷式发展,传统重工业如火电、煤炭、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不仅碳排放量高,对资源生态环境破坏也较大,尤其是煤矿开采过程对水资源和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工业企业如何在自身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寻求平衡点,如何突破节能减排的技术难关,已成为工业企业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

(二)产业结构加大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在我国,尤其在山西及其它中西部地区,能耗过高一个主要原因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高。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较大,电力、煤炭、建材、化工四大行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占全部能耗的80%以上。这种产业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改变,进而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同时,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还在不断朝东西部地区转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西部地区实现节能减排的难度。

(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难

目前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但技术上可行且经济上合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在工业中还是在百姓生活中,这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实施和应用。这主要缘自三方面原因。一是体制上存在障碍。目前不少项目的建设和使用是两个单位,建设的不管使用,使用的不管建设,这为节能减排埋下了隐患。二是对企业节能减排没有“卡尺”。价格是硬的,节能减排是软的,这就是导致企业过于看重设备的价格,而将其能否节能减排放在了次要地位。三是节能减排是一种二次投资行为,企业关心的是怎样生产产品、提高质量,怎样销售产品,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把节能减排作为着力点,因此需要投资的节能减排技术往往无人问津。

(四)激励政策配套难

尽管国家鼓励在财税、价格、信贷等政策方面对投资环保项目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实施各项扶持措施。但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部分城市除财税政策跟不上节能减排的要求,银行贷款关心的也只是项目的还款能力,大多金融机构基本上没有信贷政策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识。

(五)信息化企业推广和“两化”真正融合难

作为传统的工业企业,虽然对自身的生产工艺可以很好把握,但是在进行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工作中,对新型的信息化手段和最新的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并不到位。很多时候会造成信息化不能与生产结合,从而导致了一个企业形成了两个系统 —-- 生产系统和信息化系统相互隔离,都不能尽其所用。而传统的信息化企业虽然可以很好的运用最高端的信息化技术,但是着重点却忽略了工业企业的自身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再加上对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不甚了解。造成了目前很多工业企业虽然进行了信息化,但没有明显效果。使信息化技术的推

广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在企业对信息化工作的推广中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虽然目前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而且困难重重,但我们也对完成国家给予的各项任务充满信心,并针对以上难点制订了工作目标:

(一)提高认识:节能减排同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

工业企业必须贯彻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在求发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制定相关的节能减排目标。加大工业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最大化,节能最大化。完成“生产、安全、节能、减排“四效合一。作为用信息化推进工业的企业也应加大技术研发、改造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着力解决节能减排瓶颈技术,降低企业产品能耗,大力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广应用到工业企业,从而调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二)创新举措:加大投入,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首先,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利用效率。

一方面,要把节能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企业的重要发展目标,帮助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增加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其次,帮助工业企业通过调整结构节能减排。

帮助高能耗企业要及早实现自我转型。为高能耗企业提供信息化手段,为企业的新发展方向、新项目的低能耗、低排放提供可靠地信息化手段。

第三,要通过加强管理实现节能减排。

同工业企业一同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把“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降低能耗的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工业企业和信息化企业各部门的具体负责人身上,明确责任。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企业通过准确掌握重点耗能单位实际用能情况、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及设备等,应用信息化系统对单位的主要用能设备、生产工艺、产品能效指标和用能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一方面满足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另一方面,促进企业节能,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四)加大信息化推广力度

为工业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大力推广“生产,安全,节能,减排”四效合一的概念,并帮助工业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四效合一。同时,为工业企业已有的不成熟的信息化设备和系统提供优化方案,帮助工业企业解决“一个企业,两个系统,互不兼容”的尴尬信息化状况。实现工业企业的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

三、罗克佳华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做的主要工作

罗克佳华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两化融合手段,直接促进节能减排的倡导者。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罗克佳华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把握住巨大的商业机会,自2003年成立后,一直坚持走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立足用物联网技术服务和推动新型工业化,创建了“生产、安全、节能、减排”四效合一的新技术模式,促进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实现了从OEM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型,初步形成了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面向基层、一级平台,数据运营、双向服务”的区域服务模式,企业实现了年225%持续高速增长。

罗克佳华利在过去五年中,作为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方案提供者和系统总承建商,基于信息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成功地在能源供应、煤矿开采、新型煤化工、环境监管、资金监管、能耗监管、物流管理、城市管理等不同领域实施部署了信息化系统,进而为客户从各个层面提升了管理效率,节能减排,降低了运营成本。具体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罗克佳华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项目概览

这里就环保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自来水公司机电综合节能改造工程、洗煤厂综合节能系统,火电厂脱硫优化系统、及信息化系统在煤矿行业的应用进行重点应用介绍,阐述两化融合对节能减排的重要促进作用。

(一)环境质量与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系统

——实现了过程监控和能耗排放的在线检测,既监结果又监工况,监调同步、整体优化、全面节能。

1、项目背景

针对我国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试点分析,罗克佳华率先推广实践自主研发的工业物联网技术,创立了“面向基层、一级平台”的区域节能减排解决方案。

从1995年起,各省陆续开始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采取先建设现场端监测系统,再建设后端监管平台的建设方式,存在着项目建设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现场端设备管理不细、品牌繁杂、运营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以至数据资源不能完全共享,造成“信息孤岛”,效果有限。

2006年,罗克佳华受环保局委托,承担了建设山西环境质量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任务,通过调研---试点---整体方案---基层实施方案---总体实施---运行维护等几个阶段,在基层实践罗克佳华工业物联网技术,自下至上,形成了面向基层的全省一级平台。

2、实施过程

在建设过程中,罗克佳华始终作为省环保局的技术支撑单位,提供零距离服务。省环保局和罗克佳华组成一个紧密联合体,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和实施计划。具体实施过程包括:前期调研、试点成功、方案制定、全面推广、后期督办、验收运维、售后服务。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