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金沙遗址考察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4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金沙博物馆考察报告

金沙博物馆考察报告

姓名:王雪莲 张露

学号:2012271428 2012271438

班级:14班

指导老师:袁园

金沙遗址是位于中书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一处商周时代遗址,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因为金沙遗址位于城市中已建设得比较成熟的地区,所以要建设它就必须考虑金沙遗址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以及在体现金沙文化的同时又融入城市环境,考察时我发现这点就现在建成来看完成的很不错。

按照考察要求我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概述:

交通流线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金沙遗址路2号,青羊大道227号,位于成都市城区西北,二三环路之间,交通便利 。金沙遗址博物馆离市中心天府广场仅五公里,交通便利,有许多公共交通方式可以直接抵达博物馆,还开辟有901路旅游观光专线,游客可从成都市旅游

集散中心直接前往博物馆。地铁2号线一品天下站距金沙遗址博物馆仅300米。

博物馆有三个入口,东门为主入口,南门和北门为次入口,馆内主要由三栋建筑,分别是遗址馆,陈列馆和剧院,我是从南门进入,通过全景图可以对其主要交通路线有简单了解。这次考察中我主要参观了遗迹馆和陈列馆,下面对其进行主要分析。

遗迹馆 遗迹馆呈半圆形,建筑面积7588平方米,高度19米,跨度63米。舒展平缓的弧形外观与室外清新纯净的景观环境逐渐过渡、融合,形成了连续的空间变化。馆内无立柱大空间的构造保证了祭祀遗迹的完整性,大跨度钢结构形式将建筑对文物本体的影响降到最低,可持续的建筑设计把文物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遗迹馆内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场所的发掘地,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遗迹场所。原生态展示的发掘现场、大型树根遗迹等既保持了历史遗存本体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也为刚刚走进金沙遗址的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在这里,观众一方面可以实地感受3000年前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宏大气派,另一方面又能身临其境,近距离观看考古发掘现场,了解考古发掘的工作原理。

以下是遗迹馆的参观流线图:

陈列馆

陈列馆围绕中庭布置展厅,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将展厅,公共空间,教育空间割裂的方式,而将独立展厅和开放式展区相结合。

金沙博物馆不仅仅是文物博物馆,更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主题博物馆,这种立意不仅把金沙博物馆正在进行时的时空概念扩展到了人文精神和理想世界的广阔层面,还激发了人们对金沙博物馆的关注与期待,方案设计不仅仅对文物内容展示,更重要的事寻找怎样的展示语言来塑造这个大气磅礴的视觉空间,使之成为不落俗套的现代一流博物馆。 陈列馆有三层组成,共有五个展厅,一个4D影院

二层参观路线

负一层参观路线

功能分区

就整个博物馆来讲,除了遗迹馆,陈列馆,为主要区域外还有“玉石之路”“乌木林”“太阳神鸟雕塑”“天宇广场”“西山水景广场”“金沙剧场”等文化景观做辅助区域,而就陈列馆

篇二:关于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的调研报告

关于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的调研报告 08建筑1班

1.区位

1.1地理位置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南边缘地带,成都市区的西部,地处成都市西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北纬30°40′,东经104°。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金沙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周边道路关系

东距市中心约5公里,其范围北达羊西线,东临同和路和青羊大道,西至三环路,南接清江中路和西路。陈列馆位于摸底河以北,河的南面为金沙村,北面为黄忠村。出校门赶96或者13路到金沙车站,下车后一直向后走,到了第二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向左拐,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金沙遗址的售票厅。买学生票40元进入

金沙遗址,一直向前走,过了摸

底河,就看到了陈列馆,途中还

可以见到遗迹馆。

2.历史沿革

金沙遗址是民工在开挖蜀风

花园大街工地的时候发现的,在

沉睡了3000年之后,遗址被发觉。2001年2月考古工作人员在遗址中清理出来了珍贵文物多大千余件,包括了金器、玉器、铜器、石器、象牙器,出土的象牙总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并确定金沙遗址是商末至西周时期古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鉴于大量的文物保护、研究问题,在此就地建立了金沙遗址主题公园式博物馆,更好的展示金沙遗址及出土文物。陈列馆展示了大部分的文物,起到了很大作用。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并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项目类型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原址建设起来的专题博物馆,与国内其他遗址博物馆有一定的特殊性,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城市中已经够建设得比较成熟的地区,而其他的遗址博物馆一般是远离城市的郊野遗址博物馆,可以着眼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积淀,营造天地洪荒、雄浑粗犷的气势氛围,金沙遗址博物馆解决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城市对文物的影响,同时又不阻碍城市的正常的生活,取得了资源的适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金沙遗址博物馆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和游客接待中心五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37895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28000多平方米,地下面积约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38000平方米,绿地率约70%,栽种的植被有银杏、水杉、桢南等古老树木。官方投资金额是3.89亿元。

陈列馆呈方形,建筑面积约162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一个下沉式建筑,地下一层,地上3层,南高北低。陈列馆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全钢结构建筑,它与遗迹馆的外形一方一圆,一起构成博物馆内的两个主体建筑,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其中采用了斜坡的方式赋予了陈列馆独特的建筑文化,喻示着金沙遗址从大地上冉冉升起。

4.交通流线

由陈列馆的南面入口进去,从左边上一段很高的台阶进入第一展厅“远古家园”, 面积约900平方米,位于二层西厅。整个第一展厅的流线是一条迂回的S 型,流线十分明确,且不易造成拥堵,又能很好的浏览展品。进入第一展厅直接进入眼帘的是关于远古时期的一幅半景画,模型和画面同时展现;在半景画前,4座类似吧台坐椅的机器颇为引人注意,这就是红外感应定向查询系统,只需要转动显示器,屏幕上的箭头便会在半景画上移动,点到某处时屏幕便会出现关于此处的视频资料;半景画的对面是击拍式多媒体互动系统,是博物馆采用的高科技设施,全国唯一,在多媒体系统左右还有各有一个展柜,里面是一些挖掘的动物骨骼,两个展柜和多媒体系统形成三面围和;在多媒体右前方,是一个斜坡,通往第二展厅;在斜坡处还有两棵朽木,造型独特。

第一展厅的特色点有如下几点。一,独特的入口设计,从最下面的台阶开始到入口,高度差差不多有六米;采用了大理石石材做为台阶和柱式的装饰,整个

墙面显得简洁、干净,给我感觉也很稳重;屋顶的灯光起到了引导的作用,略微的黄光一点点的向入口延伸而去;入口墙面很简单,整块的墙面中间整洁的开了一个洞,没多余的装饰,入口幽深的黑还和整个黄色的墙面,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入口的位置;台阶的最左边还有电梯,可以为腿脚不方便的人群提供方便。二,独特的地面设计,走在地上感觉十分轻盈。在整个展厅的中央有一块十余平方的钢化玻璃,透过玻璃可以清晰的看见下面挖掘时遗留的迹象,让人全方位的感受着金沙遗址的昌盛。整个展厅的地面有起有伏,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进出口处下沉,中央主题部分在一个水平面。三,灯光的处理,明暗的灯光变幻,半景画大量的白色灯光,玻璃地面下的散点灯光,文物陈列柜里一个个的小灯,直射着每个小型文物,黄色的灯光更显衬出每个文物的珍贵。逼真的半景画,充分考虑了视觉区,垂直和水平视角都很好的呈现在视野内。

进入第二展厅“王都剪影”, 面积约900平方米,位于二层东厅。直接映如眼帘是很大的一个地形模型,展示着金沙遗址的整体概况;第二展厅整体流线运用了一个马蹄形,靠着墙壁依次是,一个等人比例的作坊,砖窑,金器展示,玉器展示,陶器展示,还有一个3D动画,生动形象展现王都的手工业;最后出口处还有金沙墓葬文化展示。马蹄形流线的中间是一些大型陶器,木材和墓地的展示。马蹄型流线引导性良好,游客不易倒流。

第二展厅特色有如下几点。一,逼真的展示方式,模型、原址的从新塑造、3D动画。运用了沙盘展示了整个金沙遗址的全景,水晶做的陈列馆和遗迹馆被河分成了南北,相互呼应。泥塑的金沙手工作坊,还原的瓦窑,都清晰的向现在的我们展示着金沙文化,让我们深深感受着他们,把远古和现代的距离拉的很近。展厅出口的左边是一个3D动画展示,逼真的小人在展柜里惟妙惟肖的上演着金沙陶器、金器、玉器的详细制作过程,选材、造型、打磨,这一步步的制作都可以清晰的看见。在展示金沙墓葬文化时,几具白骨躺在墓地里,虽有点恐怖,但是更加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的情形。二,如同山峦一样的展台设计,一进入第二展区就能看到沙盘后面一座像山一样的东西,在它周围一圈是一些大的展区;还原

瓦窑的展台,抬高了地面差不多二十厘米,展区又依靠着墙角,如同另一座小山丘;顺着瓦窑,墙面上凸显出形似山峦的装饰,把依墙而建的其他几个展柜连接起来

通过电梯下到第三展厅,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进入第三展厅,走过一段很黑暗的走道,光明处是一个铜像的个人展区;走过铜人展区,向后是象牙的陈列区,很大的象牙封存在液态硅胶里面,泛着黄光;再向前就是一个圆形展区,和一个方形展区,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天园地方的观念;圆形展区的两边是被铁丝帷帐隔离的展区,里面的展品分别分成一块一块的,人们可以再里面穿梭。第三展厅采用了一个W 型的流线,先单独的一个铜人,再大型的象牙,大片的小型文物,游客可以自由的再各个展区参观,且不易重复。

第三展厅的特点有如下几点。一,飘渺的墙面设计。飘的不是幕布,而是由黑色铁丝编制成的铁网,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如此的设计,感觉十分新颖。触摸着铁网,感觉指尖的律动,凹凸的质感,听着铁丝网发出的声音,能由心的感觉到展厅给我们的神秘感。二,大小展柜相互的运用。在第三展厅里有三四米长的大展柜,也有七八十厘米长宽的小展柜,游客不会感到雷同和厌倦,每个文物也可以更好的展示在世人面前,而且每个展柜的灯光也都不同。大小展柜也区分了各个文物的重要性,普通的、重点的,游客很容易就辨认出来,比如大型的象牙和小型的石器,方便了游客的参观。

走出第三展厅,对面就是第四展厅“千载遗珍”, 设置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此厅荟萃金沙遗址最有特色约30件精品。正对第四展厅大门的就是“太阳神鸟”金饰,金饰放在了被抬高的一个红色的圆形展区中央,环绕着抬高的展台,四边墙面还有对这30多件特殊展品的介绍;在“太阳神鸟”金饰左上是金面具,在一个独特的角落闪着耀眼的光芒;圆形展台的其他三个角还陈列了一些金沙遗址的重要文物,每件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品。第四展区,采用圆形流线,整个展厅对称处理,圆心就是金沙遗址的标示“太阳神鸟”,正门刚好在中轴线上,游客可以直入展厅,再下展台环绕展厅参观,一个不漏的看完所有的展品。

第四展厅的特色点如下。一,为重要文物设立的展台,太阳神鸟所在的展台被抬高了三个台阶,地面铺设了红色地毯,在一个玻璃柱里面太阳神鸟金饰放在一个玻璃斜柱上面,焕出缕缕金光显得更加夺目。通过金饰的反光隐射到屋面,影像随着圆柱的转动缓缓转动着。屋面特殊的材料十分华丽,如含血的碧玉,一丝丝的红隐含在整块圆形的屋面内,似梦似幻,如星际间的浮云,圆柱里射出的一柱光线浮现在屋面,仿佛与天连通,把展台上的文物衬托的更加珍贵。二,详细的文物介绍,不仅有解说人员的解说,在展厅中还有专门设计的“记忆”过道,走下展台,有一面隔断的墙,墙面上挂满了关于展厅内文物的详细介绍,游客在里面听着解说人员的解说,看着文物的介绍,品味着文物的珍贵,展厅全方位的给游客感官和精神上的享受。

篇三:川西考察报告

一、简介

考察时间:2016.9.4—2016.9.17

考察路线:郴州-重庆-成都-色达-新都桥-稻城-亚丁村-新都桥-成都-郴州

二、考察主题

川西之行,艺术之旅,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设计修养 。

三、考察目的

考察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搞好社会考察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经历了无事可做的孩童时代,到学校里忙碌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考察就像一个链子连着学习和工作。考察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考察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考察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本次艺术考察,重点了解了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地域风格、建筑特点、装饰特色、人文特点等,通过考察,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更好的了解产品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考察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会习畅网通。

目录

宽窄巷子 …………………………………… 1

锦里…………………………………… 5

方所书店 …………………………………… 7

地震遗址 ………………………………… 9

桃坪羌寨 ………………………………… 10

甘堡藏寨 ………………………………… 11

色达五明佛学院 ………………………… 14

稻城亚丁 ………………………………… 20

设计草图 ………………………………… 25

考察总结………………………………… 28

考察第一站,我们到了成都,真的是受益匪浅,获取了不仅在视觉里的精华,更为我们做产品设计作了准备。

成都,简称蓉,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

1993年被国务院确

金沙遗址考察报告

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2015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26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

成都约在公元前5世纪筑城,西汉时已成为中国六大都市之一,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

宽窄巷子

我们在宾馆住了一晚后直奔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老成都的新名片,新成都的老客厅”。

吸引我的首先是宽窄巷子的院落格局,“青砖墙,四合院”,带入位于宽窄巷子八号的原生活体验馆-----30年代李延嗣的故居,向观众介绍清朝的吃住行等细节,成都的“慢生化”体现的淋漓尽致。

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整体空间风貌较为完整,延续了清代川西民居风格,街道在形制上属于北方胡同街巷,其主要特色为;“鱼脊骨”形的道路格局。这种格局形式便于街道居民自发式能管理,奠定了安静、悠闲的生活基调。

宽窄巷子由营房宿舍慢慢与川西民居融合为一,民居内苛具有川西风格的庭院形态也基本保留,建筑构件如窗扇、雀替垂花柱等从细节上再现了老成都的生活韵味。

宽窄巷子的街道空间尺度由两旁的建筑和院墙所界定,街巷宽度内宽巷子7米左右,窄巷子5米左右,而沿街建筑为1~2层,高度也在5~8米,这样形成的街道断面高宽比约为1:1。

拴马石位于窄巷子32号门头的老墙上,离地约1.2米。

已风化斑驳,是宽窄巷子仅存的三个拴马石之一。百年前

这里曾是北方满蒙八旗及家属的居住地,有骑马出行的习

惯。拴马石是北方文化在川西的符号性表现。

《砖》文化景观墙是井巷子中一条400米长的东西走向

的雕塑墙,是中国第一个以砖为载体的博物馆,一块块不同

历史断面的旧砖,经过艺术的创作,垒砌成台、城、壁、道、

碑、门等成都的历史文化片段,阐述着千年成都,演绎了百 年历史。文化墙的西段,从“宝墩遗城、金沙竹泥”到“羊子土宽窄巷子的沿街传统特色立面保存基本完好,其中以院门的形式最为丰富。坯、秦筑城廓”,再从“汉砖遗风、唐建罗城”到“宋砖古道、明

末毁城”。展示了成都的沧桑历史 每家每户的大门呈现出不同风格、不同材料、不同朝向、不同尺度,有屋宇式、

石库门等。加上黑灰墙与小青瓦做的窗花,整个街道的主调呈现出清代的特征。

建筑作为空间的表皮,是空间历史感的外部表象,通过这些实体界面的强化,让历史街区重塑出空间的时间厚度。

久负盛名的茶文化,独具特色的掏耳朵,长长的大烟斗,贯穿古街,宽窄巷

子的古生活或隐或现。

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宽宽的窄巷子,

窄窄的宽巷子,老成都新生活的缩影,浓浓的生活气息,成就了宽窄巷子的迷人。

全球关注的濒危动物大熊猫是仅产于中国的稀有“活化石”动物。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和甘孜4市州12个县。它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集体表决,北京时间12日下午3时38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票通过,入选世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