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市边境旅游考察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30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业是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的新兴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xxxx市作为中国朝鲜族文化的发源地和吉林省重要的边境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成为旅游城市的条件。面对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深入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培育塑造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研究旅游发展思路,将发展旅游业作为xxxx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xxxx4年,为进一步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发展,xxxx市成立了xxxx民俗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下一步实现旅游强市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扩展旅游线路。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xxxx市研究设计了一日游线路方案,并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组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目前正在编制《xx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边境旅游方面,通过外事途径与朝方积极沟通,开通了会宁1日游、清津2日游、七宝山4日游等线路。其中,会宁1日游线路的交通方式采取中方旅游客车直接运行至会宁市,从而成为吉林省辖区内除珲春-罗先以外第一个开通国际旅游客运班线的边境县市。

(三)加强景区建设。近年来,xxxx市紧紧抓住地域、民俗、文化、历史等优势,不断加大景区建设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尹东柱故居、三合望江阁扩建完工,东盛涌镇仁化村海兰江民俗园正式对外开放,旅游服务中心项目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同时,xxxx市不断加快旅游景区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步伐,xxxx年以来,大成中学展览馆、琵岩山一松亭景区、xxxx地名起源之井泉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马蹄山旅游度假区、尹东柱故居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使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更加规范和标准化。

(四)强化宣传推介。近年来,xxxx市通过成功举办5届苹果梨花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各界朋友来xxxx市旅游观光,投资洽谈,欣赏苹果梨花特色景观,领略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同时,还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站等多种形式,加大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xxxx年至xxxx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59.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45亿元。

(五)加强行业管理。xxxx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力度,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xxxx市组建了旅游监察大队,通过提高标准化服务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建立旅游安全长效机制等有力措施,切实保障了全市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和环境的不断改善。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xxxx市旅游业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软环境、硬环境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一)旅游体制机制不健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xxxx市的旅游业发展刚刚起步,相比旅游业发达城市,相关政策还不完善,特别是扶持政策缺乏力度。投融资平台尚未搭建,旅游业发展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另外,xxxx市旅游资源虽然拥有区位、历史、文化优势,但招商引资力度还不够,旅游项目数量不多。

(二)旅游基础设施薄弱。xxxx市虽有不少旅游景点,但星级景点少,缺乏真正留得住人、留得下消费的,旅游收入缺乏支撑点。同时,现有住宿设施规模有限、缺乏特色,接待环境与服务质量一般;餐饮行业开发不足,缺乏高档次的就餐环境和设施;旅游购物设施数量少、档次低,品牌开发宣传的力度也较小。

(三)旅游服务和推介水平不高。目前,xxxx市缺乏外联能力强的旅行社,旅游线路开发层次低,旅游活动不丰富。近年来举办的梨花节、松茸节、啤酒节等旅游文化活动缺乏国内外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另外,全市大多数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行业培训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软环境建设、企业的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旅游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治理和规范。

三、相关建议

旅游业是低碳产业、无烟工业,是传统服务业中的主打产业。它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综合性的支柱产业。我们要紧紧抓住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深入实施的有利机遇,因势利导,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xxxx市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深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旅游业以其游客的广泛性,消费的多层次性逐渐成为县域经济中具有相当活力和生机的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城市软实力建设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资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城市人文气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软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我们要树立大旅游大发展理念,真正认识到旅游业是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抓旅游业也是抓经济发展,抓旅游业也是抓城市软实力建设。

(二)加快旅游规划设计步伐。规划作为开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旅游业布局、发展速度和效益。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把其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规划,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都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要加快推进《xx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编制步伐,重点打造和推介以xxxx地名起源之井泉、三合百年故居、龙山朝鲜族民俗文化村、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朝鲜族民俗文化广场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游,以尹东柱故居、大成中学旧址、琵岩山一松亭、间岛日本总领事馆遗址、瑞甸书塾旧址、明东学校、三一三反日义士陵、十五万日元夺取事件旧址、朱德海故居址、韩乐然展馆、百年沧桑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游,以赴朝旅游、三合望江阁、汗王山城遗址、清水山城遗址、船口山城遗址、养参峰山城遗址为重点的边境休闲游,以马蹄山旅游度假区、万亩果园、东方熊乐园、东盛涌镇海兰江民俗园、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生态乡村游等多条旅游线路,逐步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统领,分区和专项规划为支撑,项目规划为着力点,各级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协调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

(三)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当前xxxx市旅游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扶持。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对待和扶持。要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强政策扶持、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扶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业由部门单一管理向社会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形成通力合作、整体联动的格局,共同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力度。旅游业是一个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极强的经济产业。要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投入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大招商,争取大支持,带来大投入,换来大发展,努力提升我市旅游开发的档次和品位。我们要充分利用梨花节、松茸节等现有节庆活动平台,持续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提升旅游品牌效应。按照争取上级支持、吸引外来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的思路,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各类资本、企业依法投资xxxx市的旅游产业。要不断推动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跨地区、跨行业之间的联合,培育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带动全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五)加紧旅游景区升级步伐。要不断完善现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景区星级创建工作,具体要做到景区道路基本畅通、旅游交通指示牌和旅游标识基本完善、景区卫生间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满足游客需要、旅游安全和资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旅游商品方面,要充分利用松茸、苹果梨等地方特色产品,培育和塑造具有民俗、文化创意的品牌。同时,要加快发展有特色、高档次的旅游宾馆酒店、餐饮等配套设施,不断提高整体旅游服务水平,展示xxxx市的良好形象,使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有收获。

篇二:国内边境旅游研究进展

国内边境旅游研究评述?

谢泽氡1 李春燕2

(1绵阳师范学院历史与管理系 四川绵阳 621000,2 红河学院商学院 云南蒙自 661100)

摘 要:边境旅游在我国已有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现有的资料看,我国边境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边境旅游的发展历程;边境旅游的作用和意义;边境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边境旅游的案例研究;边境旅游规划和开发以及其它研究等。虽然我国的边境旅游近几年发展迅速,日益壮大,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整体研究水平不高,在研究的尺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值得深入。 关键词:边境旅游;发展;案例

边境旅游指人们通过边境口岸所进行的跨越国境的旅游活动[1]。根据我国1997年10月颁布的《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我国的边境旅游特指“经批准的旅行社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指定的口岸出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它既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旅游活动,也是国内旅游的延伸。本文拟对国内的边境旅游研究成果予以回顾,以期对研究的现状有个清楚的把握,为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1 边境旅游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边境旅游始于二十年前。1988年4月18日,辽宁丹东国际旅行社组织了第一批中国公民旅游团赴朝鲜新义州“一日游”的活动[2],边境旅游从此拉开了序幕。后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边境旅游迅速发展,先后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海南、云南和新疆8个边境省、区开展与俄罗斯、蒙古、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缅甸、老挝和越南8个毗邻国家的边境旅游,开通线路57条。大批的国内旅游者越过边境口岸购物、观光,使得这些原本安静的边境小城迅速繁荣起来,旅游业迅猛发展,成为边境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边境旅游发展到现在,旅游线路已向纵深发展,有的已延伸到对方国家首都,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出国旅游,如中越边境游可到河内,乃至胡志明市;中朝边境可到板门店,中俄边境游有的已到莫斯科;中缅边境游已到仰光。除中俄边境游外,其他边境游基本上是中国旅游者到对方国家的单向客流[3]。

边境旅游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活动,与政治意识形态、历史上的关系和交往、国家安全等密切相关。此外,国家的政策也直接影响到了边境旅游的发展。因此,我国的边境旅游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郑辽吉就谈到了中朝边境旅游多次因朝鲜方面原因而停滞不前,甚至倒退[2]。

2 发展边境旅游的作用和意义

姚素英在分析了边境旅游的特点和类型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边境旅游的作用和意义[4]。杨丽认为“边境旅游的发展不仅对繁荣边疆经济、巩固边疆地区的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国际经贸合作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3]”。张广瑞认为:“边境旅游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开发,活跃了当地的经济;提高了边境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稳定边疆,巩固国防”[5]。由于边境旅游对地方经济显著?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红河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07Y20395)。 作者简介:谢泽氡(1978- ),女,重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

李春燕(1978- ),女,云南个旧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的引导和拉动作用,胡锡茹认为它是旅游扶贫的有效模式之一[6],李玉虹和马勇也有类似的观点[7]。总的来说,学者们都认为发展边境旅游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3、边境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边境旅游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雷同性,主要包括一下几点:①旅游服务设施和水平低[2];②管理混乱,假货充斥市场[3];③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3,5];④旅游产品缺乏特色,赌博和色情服务夹杂其中?,甚至于还催生了贩毒、走私等违法行为[8]。对此,学者们也纷纷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有:①确定重点地区进行扶持,树立品牌形象[9,10];②加强管理[11],确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12];③放宽限制,简化出入境手续[3,13];④加强国际合作,“内联外拓”,确立大旅游观念[14]。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我国的边境旅游经过二十年的浮浮沉沉,虽然规模发展很快,但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我国目前的边境旅游定位主要是低端市场,满足普通大众出国的猎奇心,出入境的时间和空间都很有限,旅游模式也较单一,以大众观光加购物的“一日游”为主,即使过夜,也多为“两日游”;二是与我国开展边境旅游的国家基本上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开放的区域又属老少边穷地区,旅游商品有限,再加上假货充斥其间,因此旅游者的消费有限。因此,很多客观因素限制了我国边境旅游的发展.

4 边境旅游的案例研究

我国的边境旅游研究很大程度上都是以案例为基础,综观现有的文献,这些案例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东北、西南及西北的新疆。从涉及的省份来看,包括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边境旅游[15,16 ,17]、辽宁与朝鲜的边境旅游、广西与越南的边境旅游[18,19]、云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的边境旅游[3,5,6,8]、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边境旅游[20]和内蒙古的边境旅游[21]等。这些区域都是我国边境旅游蓬勃发展的地区。其中,关于广西与越南的案例研究最多,有11篇。这些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边境旅游的市场分析和战略决策、边境旅游发展的意义、条件、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5 边境旅游的规划和开发

目前关于边境旅游规划的文章较少,而且都集中在西部的案例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边境旅游发展的低层次。刘滨谊以新疆为例,研究了边境旅游规划的特性、原则和程序[22]。他指出“中国西部边境旅游规划具有协调性、前瞻性和引导性3大特性。西部边境旅游规划应遵循生态保护、特色化和深度化3大原则。文章最后提出了西部边境旅游规划的程序,并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以及和田地区的边境旅游规划为例,提出了进行边境旅游规划的具体措施。”

谢莉在分析了我国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的条件和优势后,提出了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的战略意义:有利于促进西部边境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实现“内联外拓”大战略[23]。杨洪认为目前西部边境旅游开发存在“思想观念滞后;旅游开发不够;旅游宣传不力;可进入性差;旅游设施与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的问题,对此,他提出了开发的措施:“树立全新的旅游观;制订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大力开发旅游人力资源[24]”。

王德根,陆林等[21]在分析了内蒙古边境旅游的市场结构后,结合内蒙古的实际,从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的开发、空间布局和组合,旅游形象,旅游促销等方面提出了内蒙古入境客源市场的开发战略,以期促进内蒙古边境旅游的发展。 ? 根据http://news.21cn.com/tupian/huabianpic/2005/01/05/1928933.shtml

http://lwship.cn/Criminal_Law/1203333592006.html

6 其它研究

包括①边境旅游的发展趋势研究。李缙认为边境旅游将向双向客流发展,商务考察将成为新的卖点[25];②边境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如陈桂秋[26]、苏波涛[27]等分析了中越边境旅游的驱动力。从宏观层面上看,中越边境旅游有三大驱动力:社会驱动力、政治驱动力和经济驱动力。③边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20,28,29]。④边境旅游的区域合作研究。戴光全和保继刚以傣族泼水节及其他节事为例,对云南西双版纳州跨境民族旅游节事的区域合作问题进行了西双版纳[30]。

7 结语

总体来看,我国边境旅游研究发展很快,取得来很多有价值的成果。表现在:

第一,研究的数量增长很快。从1994年张广瑞的《中国边境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开始,现在已经有研究文章近百篇。第二,研究向纵深发展。边境旅游的研究已经不限于宏观的理论研究了,开始偏重有关案例的实际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开始融入了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三,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从最初的边境旅游的发展、作用、意义等研究拓宽到了边境旅游的开发、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新的热点。

但我国的边境旅游研究的时间不长,只有十几年,整体水平不高,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这些问题包括:

第一,案例研究的尺度过大,缺乏跟踪研究。关于边境旅游的案例研究一直是热点,但这些研究多发表在一般期刊上,水平有限,鲜有核心期刊;研究的尺度往往过大,小则一个省,大则整个西部;即便是已有的案例研究也很少有跟踪研究,没有持续扩大研究的角度和深度。 第二,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总体上看,我国的边境旅游研究比较松散,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对国外的研究成果借鉴也不够,目前笔者在Cnki上还没有见到介绍国外的研究进展的文章。第三,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较单一等。在我国的边境旅游研究中,与地理学、经济学的结合比较紧密,而同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相邻学科的结合比较少。这在客观上降低了我国边境旅游研究的影响力和实用性。今后,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到边境旅游的研究中,进行跨学科研究,将是发展的一个趋势。此外,研究的领域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如边境旅游的社区参与、边境旅游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张广瑞.中国边境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1.

[2]郑辽吉.丹东市赴朝边境旅游发展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3):71-78.

[3]杨丽.边境旅游市场分析与开发战略[J].思想战线,2001,21(5):63-67.

[4]姚素英.试谈边境旅游及其作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3):16-21.

[5]张广瑞.关于云南省瑞丽畹町边境旅游情况的考察报告[J].旅游学刊,1994(4):26-30.

[6]胡锡茹.云南旅游扶贫的三种模式[J]. 经济问题探索,2003,(5):109-110.

[7]李玉虹,马勇.边境旅游在沿海地区旅游扶贫中的作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2):

[8]孙敏.昆曼公路:从云贵高原直达印度洋[J].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7,(7):94-107.

[9]黎奕福.发展边境的特色旅游品牌[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2):41-43.

[10]孙晓谦中俄边境地区旅游开发潜力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02,29(1):27-31.

[11]王超.中俄边境出入境旅游发展推进对策[J].科技与经济,2007,(1):27-28.

[12]陈桂秋.论中国发展边境旅游的战略意义[J].华东经济管理,2004,18(2):36-35.

[13]邓鹏.黑龙江省对俄边境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伯利亚研究,2002,29(1):23-26.

[14]刘来吉.西部边境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政策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1,(2):44-46.

[15]孙永刚.发展黑河中俄边境旅游新思路[J].边贸论坛,2001,(8):34-38.

[16]孙晓谦.关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旅游合作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5,(6):247-248.

[17]赵明.黑龙江中俄边境段旅游合作开发探讨[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04,20(4):99-104.

[18]杨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兴市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环北部湾地区边境旅游研究系列论文之

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5,(1):332-335.

[19][越南]陈廷武海.中越边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北部湾地区边境旅游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西南民族大学

学报(人文社会版),2005,(1):336-340.

[20]胡敏等.边境旅游可持续发展:以清河出境游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235-237.

[21]王德根,陆林等.我国边境省区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及开发战略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干旱区地

理,2004,27(4):615-621.

[22]刘滨谊,刘琴.西部边境旅游规划的特性、原则和程序——以新疆“四地州”边境旅游规划为例[J].北京林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40-44.

[23]谢莉.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J].热带地理,2005,25(2):181-184.

[24]杨洪等.我国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1,10(3):64-70.

[25]李缙.周边国家与新疆相邻边境旅游发展前景展望[J].新疆金融,2005,(6):9-12.

[26]陈桂秋.应对南博会机遇,构建广西部将旅游的新三角[J].世界地理研究,2004,13(1):81-86.

[27]苏波涛.中越边境旅游的驱动力与限制因素分析[A].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国际研讨会(西双版纳)会议论

文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76-182.

[28]赵毅,蔡洁.构建我国边境旅游和谐的主客关系[A].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国际研讨会(西双版纳)会议论文

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55-163.

[29]相阵迎,徐红罡.跨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研究[A].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国际研讨会(西双版纳)会议论文集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76-182.

[30]戴光全,保继刚.跨境民族旅游节事的区域合作与规划——云南西双版纳案例研究[A].社区旅游与边境旅

游国际研讨会(西双版纳)会议论文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94-207.

Review of the study on border tourism in China

Xie zedong1, Li chunyan2

(1 Department of history,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Mianyang, Sichuan, 621000;

2 Department of manage,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Yunnan, 661100)

Abstract: The border tourism had r development for 20 year in our country. Looking from the existing material that, border tourism research mainly concentrates in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Border tourism development; Border tourism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Border tourism existence qu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Case research; Border tourism plan and development and so on. Although border tourism has rapidly developed in our country for the last few years, also has obtained certain research results. But the whole research level is not high; in the research criterion, the content, the method and the method and so on many aspects is worth thoroughly.

Key words: Border tourism; Development; Case

篇三:临沧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临沧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3 信息来源:

市政协副主席陈新同志为组长的临沧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于6月中旬完成了对临翔、双江、耿马、沧源等四县(区)为重点的调查工作,并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一些较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临沧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期间临沧旅游产业取得一定成效

1、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21.21万人次,比“十五”时期的12.11万人次增长75.14% ;旅游外汇收入达1.28亿美元,比“十五”时期的0.72亿美元增长77.33%;接待国内旅游者1131.38万人次,比“十五”时期的385.89万人次增长193.19% ;国内旅游收入达37.77亿元,比“十五”时期的9.63亿元增长292.42% ;旅游总收入达47.1亿元,比“十五”时期的15.64亿元增长201.189%。

2、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推进沧源崖画谷旅游区、临沧茶文化风情园、滇缅铁路遗址园、旗山公园、云县工业旅游示范点、孟定农业旅游示范点、澜沧江百里长湖旅游区、凤庆石洞寺景区、永德仙根景区、南伞跨国溶洞旅游区、孟定洞景佛寺和双江勐库古茶谷旅游区等一批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组织实施了沧源翁丁、满坎,耿马芒团、芒抗、那拐,镇康白岩,凤庆安史,云县昔宜,临翔碗窑等11个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建设和14座旅游景观标识建设;推进孟定、凤山、勐来三个旅游小城镇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小城镇接待服务功能;在旅游干线和重点旅游景区新建和改造旅游厕所30座,建成旅游接待服务点15个、停车场5个。全市拥有A级景区2个、AA级景区4个、AAA级景区1个,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打造了“沧源佤族司岗里狂欢节”、“澜沧江啤酒狂欢节”、“耿马水文化旅游节”等一批旅游节庆品牌。初步开辟了以民族风情游、边境观光游、水电工业游、茶乡文化游等独具特色的旅游环线。开发了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服饰、手工编制品、食品等旅游商品。有10个标间以上的宾馆饭店130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3家、二星级饭店18家),日接待规模达14000多人;有国内旅行社8家,具有全国导游资格证的专业导游员200多人;有各类旅游娱乐场所450多个;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餐饮网点100多个;有旅游车船90多辆(艘),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近4万人。2009年,全市接待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4.4万人次和249.13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1.65% 和9.97%;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99亿元,同比增长7.27%,占全市GDP比重为6.2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9.5%。

3、旅游形象品牌得到确立。

立足临沧旅游资源的特色,通过分析比较优势,以打响叫强“世界佤乡·秘境临沧”旅游形象品牌为目标定位,先后组织编排和摄制了一批反映民族文化的歌舞和音像制品;组织创作了一批反映临沧特色的美术和摄影作品;开发了一批文化用品和民族工艺品;通过持续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旅游商品交易会、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等国内外节庆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宣传推介,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临沧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4、旅游行业服务日趋规范。

临沧旅游行业坚持变管理为服务的工作方针,以旅游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发展为目标,完善行业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依法治旅工作,成立临沧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餐饮协会, 加强对旅游企业的指导,推行旅游行业诚信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导游人员监管和教育培训、推行从业人员“双证”上岗,队伍素质、整体形象不断得到提高。

(二)临沧旅游产业发展经验和问题

临沧旅游虽然有一定发展,但离建成支柱产业和新兴目的地差距还很大,问题还很多。在推进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些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健全市县(区)旅游管理管门,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临沧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机遇,修定市、县(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临沧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临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临沧市旅游教育培训计划》及《临沧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对全市旅游产品开发进行科学布局,科学设定临沧未来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对临沧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总体布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重点项目、旅游地形象塑造、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交通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金筹措、旅游人才培养等进行了系统的策划规划,为培育和发展临沧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依托临沧旅游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资源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以“南部佤乡秘境旅游环线”为重点,着力推进以“世外沧源·世界佤乡”、茶文化风情园、沧源翁丁佤寨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旅游产品开发。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旅游经济是圆梦经济和“视点经济”,在竞争激烈、强手如林的旅游市场,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市场美誉度能够成为加快发展的捷径和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先机,我们以此为培育市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临沧文化旅游资源固有的差异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持之以恒地扛起“世界佤乡·秘境临沧”这杆旗帜,调动各种宣传载体,走南闯北,创新超越,赢得一定市场份额。

五是坚持素质提升。以临沧技校为基地,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导游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为提高人员素质,营造和谐、文明、平安旅游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分析“十一五”期间临沧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我们认为制约加快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旅游交通滞后。由于地理和经济的原因,临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旅游经济干线和景区公路等级较低,旅游环线路网不畅。从区内与周边通达性看,缺乏与周边保山、普洱、版纳、大理的旅游环线;从景区内部通达性看,旅游景区景点分散,旅游线路过长,景区之间缺乏合理的公路环线连接,此外,临沧机场等级较低,空中航线单一,尚未实现与省内、国内其他城市的直接通航。边境口岸出入境不够便利、顺畅。交通滞后是制约临沧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旅游投入不足。临沧是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地方财政对旅游投入支持能力极弱,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少、数量少、不稳定;旅游宣传经费不足,宣传手段单一,仍停留在区域旅游形象推广的初级阶段,旅游市场促销的力度明显不足。此外,临沧旅游企业总体实力不强,投融资能力弱,旅游投入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虽有厚重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因投入严重不足,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旅游景点数量少,规模小,开发建设粗放,层次低,配套差,文化特色不浓,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精品景点和主打产品。

三是市场主体弱小。临沧旅游市场培育相对滞后,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现已开发的旅游产品种类少、包装简陋,尚未形成供游客体验的成熟景点,缺乏核心产品;以佤文化、茶文化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与拓展,缺乏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与吃、住、行、游、购、娱相关联的旅行社、饭店、餐饮、娱乐等设施数量少,档次不够高、配套程度低,市场运作能力差,全市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商品、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等均未形成规模和龙头,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乏力。

四是旅游人才匮乏。临沧旅游企业总体上处于“少、小、弱、差”的状况,整体上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管理队伍总体上不适应现代旅游规划、管理、营销的需要,旅游教育培训力度不足,从业人员尚未完全接受专业技能知识培训,缺乏合格导游人才。旅游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对旅游人才的吸引能力相对较弱,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和企业专业人才匮乏。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数量偏少,队伍不稳定,旅游服务质量、旅游管理水平和接待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体制机制不顺。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还不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行业管理职能尚未理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旅游部门工作上存在着上下沟通难、横向联系难、产业扩张难等实际问题,旅游行业管理职能与产业发展不对称,旅游开发缺乏市场主体,资金整合难、融资难、招商难,旅游市场化水平低等问题的大量存在。

六是创新不足。加快旅游发展的观念不够新,办法不够多,推进旅游改革创新只是停留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发展旅游的认识需进一步统一,对外合作和市场开拓创新不够,对外招商引资手段不多,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方面的创新不够,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旅游、兴办旅游的鼓励措施不具体,效果不明显。

综上所述,临沧旅游产业尚处于抓建设、抓积累的打基础阶段,市场竞争力亟待提高,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夯实发展基础,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临沧旅游产业才能在全省旅游发展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差距,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措施,把培育建设临沧旅游产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战略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共识,推进发展。

二、临沧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机遇与挑战

一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产业振兴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二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实施,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等重大政策的施行,与发展旅游业密切关联。临沧是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阵地,与云南建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关系密切,是该目标实施过程中受益较大的区域之一,这为临沧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空前的历史机遇,也给临沧旅游发展在产品内容、质量及服务水平提高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是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实施,国民休闲计划和休假制度的进一步推行都将给我市旅游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加之临沧新家园行动计划的落实以及八条二级路和沧源机场建设,必将带来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地位的不断稳固,大大拓展了临沧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临沧“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的软环境建设,为开展“和谐旅游”、“平安旅游”和“文明旅游”提供了基础,必将为旅游招商引资、搭建投融资平

台带来机遇,创造条件。

四是旅游已成为大众消费热点,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未来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旅游需求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4000美元,2015年将达10000美元。经济社会将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旅游消费会成为大众化消费的重要内容,为旅游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必将成为推动临沧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发展优势

一是资源比较优势。临沧是多民族聚集地,各少数民族一起屯垦戌边、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折射出原始古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临沧佤族和拉祜族因至今保留着某些原始氏族制和部落制社会形态特征而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活标本”,具有边地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独特性与丰富性的显著特征。沧源佤族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学、艺术、歌舞、宗教、语言、服饰、饮食、娱乐、建筑等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临沧水电工业、江河、水域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临沧境内澜沧江流域上三座百万千瓦级大型电站的建设,形成了高峡百里长湖的壮丽水域风光,为临沧发展水电工业旅游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依托。临沧边境旅游资源神秘独特,沿边境一线拥有国门、界碑、跨境民族、边民互市点以及“一家属两国”、“一洞跨两国”、“一城连两国”、“一脚踏两国”等边境奇观,形成了临沧发展边境旅游的独特优势。临沧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云南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凤庆“滇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双江3000多年历史的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堪称世界之最。悠远的茶马古道,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孕育了风格独异、内含丰富的茶文化;临沧热带、亚热带雨林生态保存完好。位于中缅边境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地平线上的最后一片绿洲”和“动植物基因库”,是我国目前珍稀动植物种类较为齐全、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黄金口岸”孟定,生态景观优美、田园风(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市边境旅游考察报告)光秀丽,被誉为西南“绿色明珠”,具有典型的亚热带雨林风光特征。永德大雪山、临沧大雪山等众多高山、森林、峡谷、生态,景色别致,景观独特,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临沧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差异性及独特性,为临沧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依托。

二是区位战略优势。临沧是连接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金三角”北部相毗邻,国境线长达290.29公里,有孟定、南伞、勐懂三个国家级口岸、17条贸易通道及诸多的边民互市点。孟定与缅甸掸邦一、二特区隔河相望,沧源勐懂与缅甸佤联邦山水相连,南伞是进入秘境“金三角”之北大门,距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城仅9公里,是昆明沿边通往缅甸最便捷的陆上通道。特殊的区位条件使临沧在建设桥头堡战略和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

三是产业后发优势。临沧由于受交通、观念、开发水平、开发资金的制约,旅游业起步较晚,许多宝贵旅游资源尤其是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与传承。在云南旅游成功经验和本地资源开发滞后的条件下,临沧旅游可以充分发挥少走弯路、扬长避短,创新发展等后发优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