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虎丘考察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05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苏州考察报告

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5月

考察地点:北京、苏州、上海

考察目的:公共艺术主要通过参观各城市规划馆、城市规划、博物馆藏品、古代园林设计、现代公园广场设计了解现代建筑、古代建筑、以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规划、策划原理,通过这些认识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 苏州博物馆给我的印象就是在光和水的处理上很到位,当然还有中国古园林建筑的窗。

一、 灵动的光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

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

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

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

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

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

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

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

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

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

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

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

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

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

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二、 精致的景 苏州博物馆把苏州园林借鉴了江南圆领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一个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贝聿铭先生在此展现得更加为妙,光影结合虚实并用尤为巧妙。

此外凡是有休息之处都有大块的落地玻璃,窗外翠竹成荫,老树虬枝,池鱼游曳,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三、 恬静的水

在中国园林中,水是最为活跃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水体景观的成败,最终会影响整个园林的成败。我国造园学者陈从周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凡是成功的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在苏州博物馆里更可以看到平静之水的魔力。

小结:这是我们到苏州的第一站,苏州给我的第一映像真的很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不是吹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是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和虎丘。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虎丘,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

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

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

大、严整、堂皇、浓丽

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

小巧、自由、精致、淡

雅、写意见长。由于后

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

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

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

境、创作思想、建筑技

巧、人文内容上,也大

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

“写意”手法。

篇二:考察报告苏州

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5月

考察地点:北京、苏州、上海

一、 灵动的光

物 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

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此外凡是有休息之处都有大块的落地玻璃,窗外翠竹成荫,老树虬枝,池鱼游曳,可谓

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三、 恬静的水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

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

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

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是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和

虎丘。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

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

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

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

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

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

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装饰华丽精美。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虎丘,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

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

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

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

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 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

“写意”手法。 篇二:上海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1年10月10日至2011年10月15日 考察地点:上海、苏州

考察目的: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开发设计思维 这一次的外出考察是前往上海、苏州两地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工作,除了观赏上海

外滩美景与苏州传统的园林以外,进一步是了解每处考察点从房子构架到空间布置的设计方

式与设计理念。而我们这次前去就是奔着这样一个目的去参观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去。

上海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千姿百态的高楼,耸立在我的眼前,

感觉每一座高楼都富有他们各自的生命气息,上海的外滩的夜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

美不胜收,即便用相机拍下那先所谓美的画面,也无法体会上海外滩夜景真实夜景,这里是

上海的标志,是时尚化的代表。外滩1号到18号与新天地的欧式建筑与,古老的欧式风格,

罗马柱,细致的雕工,一层层的小阁楼,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20年代初期的英租借区的上海,

所有的历史都在这里永久保存。正是因为它如此的与城市的不同,吸引全世界的人愿意留在

上海发展与生活。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海的去过的几个考察地点,除了上海的外滩与新天地的建筑让人看了瞠目结舌以外,

还有有一条富有里历史意义的路,同样也富有特殊的设计在里面,这就是上海的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是上海的城市标志之一,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购物、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雅、文化层次高、

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步行商业街。南京路商业街特点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

功能为一体,这种综合性的步行街是我第一见过的。 南京路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各种风格的建筑,而且建筑物高低错落, 广

场设计:

① 世纪广场:位于南京路以南、湖北路以东、九江路以北、福建路以西,东侧安置了一

座时鸣钟,这是为纪念中国和瑞士建交50周年,瑞士人民赠送给上海人民的礼物,到正点,

时钟会响起中国民歌旋律的钟声。广场东侧有管理用房、led大屏幕、旱喷泉、停车场等

设施。从步行街进入世纪广场,空间豁然开朗,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又为游人提供了开阔的

绿化休闲场所。世纪广场也是演出、商品展示、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交通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开设一条观光旅游线路,采用无污染的电动车,外观模仿30~40年代

的有轨电车,给游人提供了方便。走累了不妨坐坐光观车游览整条步行街。同样路障、信号

灯、标志 为配合南京路步行街的交通组织,沿线设置了许多新颖的路障、信号灯及标志,保

障交通安全。 景观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小品、街道家具、灯杆的尺

度与人、建筑的尺度相协调,为游人创造一个舒适、悠闲的购物环境。如“金带”贯穿于整条步行街,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是步行街的灵魂。它作为步行街的休闲停留空间与

其两侧的步行空间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 南京路步行街建成近两年,百年南京路重新焕发出青春。每天游客如织,商店营业额不

断攀高,确实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效益的丰收。全国各地建设商业街的热情也十分

高涨。我认为由于南京路的殖民统治和租界划分,形成街坊较小、路网较密的城市格局,所

以只要适当拓宽与之平行的相邻道路,即可取代其车行功能,解决交通问题。加之其紧邻人

民广场地铁枢纽站,保证了客流交通便捷的需求,步行街改建的客观条件较为成熟。目前我

国的步行街建设,多属“后天”改造情况,我认为应从客观环境出发,因地制宜,而不应盲

目地追随“步行街热”这股建设潮流。

【田子坊文化】

要说“上海新天地”在20世纪初期是外国人殖民范围,因此有着浓厚的欧式风格建筑气

息,所以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来此消费与餐饮。但到看到“田子坊”的建筑,这整条街都带

着中国20世纪初期红墙黛瓦的建筑群时,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同样吸引这众多的外国游客前

来。也许田子坊这样一个富有上海典型的小弄,让你一踏进田子坊,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那

热气腾腾的上海味道,这也许就是吸引游客前来吧。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

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1998年底,著自陈逸飞、尔冬强等著名艺术家在这里利用

废弃的小仓库、小面厂、澡堂等打造成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后,这里如同被艺术重新点睛,焕

发出新的格调与气质,这也才有今天的田子坊繁荣

【田子坊的布局】

后来设计师们巧妙利用弄堂内建筑结构,开设了艺术画廊,民俗酒吧,咖啡馆。小小的一条弄堂里,中国传统 与异域风情此起彼伏,又有相 得益彰。秋日凉爽的下午, 阳光透过顶棚的斜射在幽暗的店堂内,调制一杯创意鸡尾 酒,斜躺在老式藤椅上,门外青砖红墙古朴凝重弄堂门顶 的浮雕浸透了岁月的 斑驳,一时间,恍若身处时空间隙, 怡然忘我。

在泰康路420米长的马路两旁,人们可以看到清朝时期的乡村民居,也有新式里弄、西班牙建筑风格和英国式 城堡建筑,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20多种形态, 类型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上海鲜见,浓缩了上海从小渔村 到开埠后五方杂陈中西交融的市井风貌。 最值得骄傲的是,这里的原有建筑丝毫未被损坏,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上海里弄特色,相当一部分民宅稳扎于 其中,从小在这里出生的居民照样过着自己平实的日子。 这里不仅有建筑,更有生活,纠结缠绕在石库门上面的电 线、弄堂里排满的自行车、阳

台上迎风招展的毛巾拖把、

吱吱作响的木楼梯、还有穿着很上海的里弄人家,其实,

这些也正是让老外游客真正追逐的元素:原汁原味的上 海气味。

田子坊又绝对不是只呈现上海单纯的旧,令人们心动的,还有许多活色生香的新。在弯弯曲曲的深巷里,藏着 无数令人眼前一亮的时尚宝贝: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 的老外及华人在这里开了200多家艺术工作室及时尚小店。赴苏州、长沙学习考察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市汉办畅勇首先要感谢市委组织部、市融入办、市两型办精心组织了这次学习培训班,给了我们一个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学习提高的机会。下面,我把这次

学习的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学员们作个汇报。这次培训时间为期8天,虽然时间不长,但一路走来,感受很深、收获很大。

在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典园林,让我们感受到了东方威尼斯的魅力,一种文

化的沉淀,一种城市的厚重,一种时空的流转,让人遐想联翩。在长沙,橘子洲头,一代伟人、共和国开创者毛泽东的雕塑矗立在湘江岸边,眺望东方,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语荡气回肠,让人踌躇满志。 此情此景,让我们感慨万千。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昔日的姑苏古城,用了仅仅30年的时间,以占全国不到0.1%的土地、0.7%的人口,创

造了超过全国2%的gdp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全国1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和到账外资,

一举成为全国的排头兵,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大城市。“一座东方水城,让世界读了2500年;

一个现代工业园,用10年时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利剑;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

济的版图;她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文明的对接。”这四句话对苏州进行了最形象的概括。 昔人的湘城,再也不是原来的只有八一路、五一路等几条主干道的旧城,而是长株潭环

线交通对接,大城市群框架拉开,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山水洲城”。一张大手笔、宽视野、

高水平的“两型社会”规划蓝图,将长沙打造成区域性绿色技术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聚

集地、现代服务业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

的排头兵,走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一路走来,心情极不平静。所到之地,我为之震撼。我为之触动。我深感焦虑。一种实现孝感跨越式发展、以超常速度迎头赶上的紧迫感、责任感,无时无刻不在脑海

中显现。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园也可以建设成为这样美好,成为湖北版图上一颗璀

璨的明珠,一个后起而勃发的现代山水园林新城。“事,在于人为”。当前,我们学习苏州、

长沙,消化和吸收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去思考,去对比,去作为,更显尤为重要。下面,分三个方面汇报学习体会。

一、苏州给外地人印象是什么?苏州给我们的印象是从进入苏州的那一刻开始的。 先看交通。苏州常住人口630万人,外来务工人员近600万人, 苏州经济发达,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72万辆,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其中市区私人汽

车保有量已超过24万辆,按市区户籍人口计算,平均不到10人就有一辆私家车。繁华地段

三层立交,但城市没有出现大的拥堵现象,车辆运行较为流畅。道路上我们看到的人也不多,

城市空间格局拉得比较开,机动车道、公交车道、绿化分隔带、人行道等,特别注重生活性

道路的人性化设计,走在路上,干净宽敞,花香扑鼻。

再看城市。整体、大气、简洁、便捷的城市空间,把整个苏州城包围在水乡园林之中,

生活在苏州的居民,步行5分钟就可到达一处广场或绿地。苏州园林、古城小巷、历史街区

与现代化的新区(新苏州、洋苏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唐代诗人张居的一首“姑苏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千年古寺保护完好,当年的意境却荡然无存。

寒山寺已经处在苏州老城区和新城区的中间了,已经和这个城市连为一体了。如今姑苏城“内”

寒山寺,寒山寺由城外走到了城内,苏州的发展由封闭走向了开放,走向了世界。 还看文化。这个城市的文化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除了古园林建筑群落之外,苏州的

道路名称都是历史上留下来,基本没有改变。苏州生活性街道中没有尺度巨大的高楼,没有

富丽堂皇的店铺,追求一种精致、优雅、富含生活气息的氛围。建筑造型注意提取传统元素

符号,店铺外“立面色彩”质朴、淡雅,人行道通过铺装、绿化、小品等设置,营造出引人

“驻足停留”的空间。苏式茶楼、 婉约派诗词书画(车站站点都挂有)、苏州评弹、双面刺绣、桃木雕塑等代表苏州传统文

化的元素,不但得以保存,而且焕发勃勃生机。今日的苏州,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融为一体,

内化到从政、从商、从学的苏州人心里,成为发展的软实力。 最后看经济。我们走在大街小巷,感受不到像内地那样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一切显得

宁静而有序。已步入工业化后期的苏州,大拆大建成为历史,多为成熟的小区(园区),旧城

经过改造,老社区宜居环境得到改善。不经意中我们会发现到,这里银行多,除常见的银行

外,英国渣打银行、巴黎国际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台湾彰化银行、合作金库银行这些我们

少有听说的外资银行进驻苏州,说明它的经济外向度高,资金流比较活跃。这里老外多,在

开发区内进口商品超市、日式料理、韩国烤肉、欧美咖啡厅(如星巴克)、台湾酒巴、日韩沐

浴等随处可见,为外国人服务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里大牌多,世界500强的企业,在苏

州投资有185个,在开发区内我们到处可以看到这些企业的标牌。 从走马观光,到听教授学者的讲座,对苏州的认识也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城市、

交通、文化、经济、环境这些给一个外地人最直观的感受,其背后内在的“一种理念、一种

人文、一种价值观”的因素,更值得我们去探究。我开始对这个城市那肃然起敬。我在想,

因诸多客观条件的原因,苏州的发展模式不可以简单复制的话,那么主观人为的因素,可不

可以借鉴吸收,为我所用呢?

二、苏州经验让我们学什么? 苏州经验的内容很多,这里不可能一一枚举。在发展的理念上,概括想来是“1234”。 第一,始终把握一个方向。那就是不管东西南北中,咬定经济发展不放松。苏州那个地

方不管搞什么活动,学什么东西,最后一定落脚到经济发展上,以经济发展为主线,全面推

动社会进步。他们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的社会主义没有前途,富裕的社会主义才

能走向新生。最近这五年,苏州老百姓的收入以16%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因此,在当地,

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第二,坚持两条发展主线。一是它的开发区经济,二是它的县域经济。苏州的经济总量

这么大,但苏州市里面只占了不到40%,60%以上都是下面5个县级市的。很多领导到苏州调

研了半天,最后一句话:苏州不大,下面5个县不小。苏州经济发展,关键是下面有一群“小

老虎”。

第三,创造了“三件法宝”。我们研究那个地方,首先要研究那个地方的干部和老百姓的

精神状态。苏州领导总结说,苏州有三个“宝”,全部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个“宝”是

开发区的亲商理念。那个地方从书记、市长到老百姓,对外来投资者都采取了宽容、保护的

态度,亲商氛围很浓,这是招商引资很重要的一条!招商引资不是书记、市长两个人的事情,

是全社会的事情,当全社会都解放思想,对外来投资者都采取一种宽容、保护的态度,才能

招到商、招好商。他们的招商引资有六句话:尊商、引商、留商、便商、安商、富商,就是

篇三:苏州考察报告 (800字)

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5月

考察地点:北京、苏州、上海

考察目的:公共艺术主要通过参观各城市规划馆、城市规划、博物馆藏品、古代园林设计、现代公园广场设计了解现代建筑、古代建筑、以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规划、策划原理,通过这些认识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 苏州博物馆给我的印象就是在光和水的处理上很到位,当然还有中国古园林建筑的窗。一、 灵动的光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

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

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

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

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

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

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

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

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

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

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

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

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

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

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二、 精致的景 苏州博物馆把苏州园林借鉴了江南圆领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一个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贝聿铭先生在此展现得更加为妙,光影结合虚实并用尤为巧妙。

此外凡是有休息之处都有大块的落地玻璃,窗外翠竹成荫,老树虬枝,池鱼游曳,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三、 恬静的水

在中国园林中,水是最为活跃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水体景观的成败,最终会影响整个园林的成败。我国造园学者陈从周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凡是成功的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在苏州博物馆里更可以看到平静之水的魔力。

小结:这是我们到苏州的第一站,苏州给我的第一映像真的很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不是吹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是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和虎丘。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虎丘,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

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

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

大、严整、堂皇、浓丽

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

小巧、自由、精致、淡

雅、写意见长。由于后

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

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

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

境、创作思想、建筑技

巧、人文内容上,也大

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

“写意”手法。

苏州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其特征是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加以人工的布置提炼,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富有自然情趣的意境,这便是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自然风景式园林”。从园林艺术的匠心方面而言,有以下特点:

一:“巧”

中国园林艺术之“巧”,主要是结构、造型、空间的处理上,讲究整体与布局、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灵活多变,和谐一致,无论是小范围内的私家园林,还是大范围内的自然风景区,都必须作到“景到随机”,“得景随形”,即通过对园林的自然风景区,建筑布局和园林整体氛围的考察设计,在每个景上都能创造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形象来,依据这些特点要求,配置各种组园要素,自由组合,灵活多变,错落有致。苏州园林的小景布置上更见“巧”的匠心独具。尤其突出的是,中国园林对空间处理的“巧”表现更佳,在中国园林中赏玩游乐,决非轴线变动,多半是在曲折变幻的道路回廊,景点中穿插运行,给人造成戏剧性变化,幻觉和空间审美意识的兴奋。

二:“宜”

“宜”不仅是指情于景,物于境相宜,而且还指人处于任何一种审美心理都能从园林的布局中觉察出这种布局组合的和谐美,显然,它与“巧”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园林建筑的理论史上,一直讲求,“精在体宜”、“格式随宜”、“各有所宜”。这些“宜”,其中心点还在于人的审美感觉上,人于园中,觉若画中,这是“宜”才是一种审美境界。

三:“精”

中国园林艺术之“精”体现在从整体到布局的涵咏中不因时代、心境的变迁而有一种缺乏感,相反,在任何时代、任何心境下,置身于园林中都能够发觉出结构上的精心,装饰上的景致,设置上的精巧。这样,就不可能有堆砌、炫弄的矫揉,气造成的景致,无论是视觉感受,还是触觉,还是听觉,给人造成总有不同以为的亲切感,造园艺术家所要竭思殚虑的追求目标。

四:“雅”

雅的意味是从园林的格调、境界上而言的。中国园林艺术对雅的追求表现在很多方面: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言要“幽雅”;从建筑的造型、装饰、细部处理上应“雅致”;从色泽、景物的视觉感受上讲,要“淡雅”;从整个园林的综合效果而言要“高雅”。这些雅的意味很大程度上要求的是含蓄,要使人工景点涵融到大自然中去,造成曲径通幽的氛围,即使是画梁雕栋,也不追求严厉华新,总是使色泽与周围景观相映。其实,这也是中国民居与园林都具有的特色,要求从整体形象到细部装饰都应简朴而有风韵。另外,就园林艺术中所用材料及色彩而言,都讲求充分发挥组园要素自身所具有的质美,不求雕饰而追求庸雅的俗味。一

般都以白粉墙、雅朴味,欣赏层次上达到高雅淡泊的境界。

金鸡湖景区

登上吴中胜地虎丘山朝东远眺,只见一泓碧波在阳光下闪现着迷人的光彩,这就是位于苏州东部的金鸡湖。传说有金鸡落于湖中船上而得名,湖面面积10768亩,水深平均2.5至3米,为一浅小湖泊,有河道与周围水系相通。比杭州西湖大一点八平方公里的金鸡湖,原先只是万倾太湖的一个支脉。目前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公园。

区域功能

金鸡湖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以游憩活动为主的大型城市湖泊公园,并作为苏州市未

来现代化城市景观的重要体现。

与此同时一方面需要表现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

涵,

另外一方面帮助其实现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的目标。

他的区域功能分区有:文化会展区、时尚购物区、休闲美食区、城市观光区、中央水景区。金鸡湖景区的优点

·

创造各种不同用途、大小不一的开放空间。

·将岸线空间与已建成的环境融合起来,

精心处理开放空间和建筑地区交界的边缘线,使之富有变化,以创造一个充满趣味的空间和生动的湖滨环境。

·将商业和公共建筑融入重要的开放间区域,以带动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 ·在开放空间系统中提供各种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场所。

·针对每个不同的小区塑造特色,同时在视觉及建筑语汇上,保持一定程度的连贯性。 ·限制开放空间中的车流量至最低程度,提倡利用公交车到公共公园和水边.尽量减少自用车流量。

·所有街道的朝向面向金鸡湖,使每个住户皆有良好的视野。 ·留心水质改善的最新科技,从生态的角度改善金鸡湖水质。

设计原理

金鸡湖的设计原理是通过采用最少的景观设计元素,来提升人们对于天然景观元素的感受,而不是像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一样,用各类丰富的景观元素在狭小的空间中表达主旨。设计当中鼓励使用本地出产的材料,如花岗岩和木材,并通过传统的技术进行加工。对本土材料的选择主要是为了与苏州旧城相呼应,对苏州旧城所具有的风格、材质以及色彩用一种国际化的现代手法进行诠释。金鸡湖设计中所采用的技术要求为中国的景观设计设立了一个全新的标准,目前国内很多地区的公共空间设计也以此来做衡量与评估。在金鸡湖的景观设计中,细部设计都非常简洁,而且易于维护、保养与建设。植栽设计也尽可能采用乡土品种,并结

合色彩和季相的变化进行植栽设计。通过对天空、水体以及开放空间的巧妙构图,使放空间的重要性与总体的开阔感都得到了加强。

景观设计涉及到的设计方向非常之广.从节庆广场到亲水步道,从滨水大型步道到地形起伏的景观公园,以及繁茂的樟树林.包罗万象,变化繁多。这些公园与开放空间将会以全年度昼夜开放的形式面向公众,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设计不同的特色与主题,在设计当中同时考虑了景观的安全性与易维护性的因素。互动性的喷泉设计提供了人们更多的亲水机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向来很注重公共开放空间元素,金鸡湖岸的大量公共场所再次激发起人们对于土地的热爱。每个周末,来自苏州旧城区与上海地区(距金鸡湖只需一个小时的车程)的人们蜂拥而至,在此享受周末的休闲时光。

金鸡湖的雕塑节点安全警示措施

景观雕塑是环境景观设计手法之一。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环境景观都是采用景观雕塑设计手法。有许多环境景观主体就是景观雕塑,并且又景观雕塑来定名这个环境。所以景观雕塑在

环境景观设计中起着特殊而积极的作用。

世界上许多优秀景观雕塑成为城市标志和象征的载

体。金鸡湖的景区的雕塑很多有现代的也有各种融合于景的雕塑。

金鸡湖安全警示措施

安全警示措施应该简介明了,一目了然。金鸡湖的安全警示标志也格外的突出,湖旁边有大量的标示牌。还有在湖周围有一圈黄色的灯,以防晚上光线昏暗时候的安全。还有有很多有灯光效果的。在晚上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结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考察我通过

虎丘考察报告

亲身体验和观察,认识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此次考察,不仅拓展了我的专业视野,学到了许多关于建筑和视觉的知识,对建筑的结构、园林的造型和传统元素的运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特此感谢老师,

谢谢大学三年来的教导,

老师您辛苦了,

祝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姓名:

指导老师: 学号:

11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