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龙门石窖考察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20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报告

篇一: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1.主要思想;通过观看数几个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更加对书法的感悟

2.考查对象;历史博物馆出图文物 古建筑 碑刻石,

3.关键词;历史文物陈列 古建筑群 碑林刻石林立 瓦当雕刻 书法艺术审美

4.时间;2011年3月21日

5.地点;兵马俑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 碑林秦砖汉瓦博物馆龙门石窟

今年因写生考察之故与本系本专业同学同去陕西,河南。其间,入住于二星级酒店,往返八天,考察博物馆,文化遗址等有着深厚中原文化的“艺术大餐”;虽有劳顿奔波之苦,上山下山之险,饮食文化和住宿环境之异,但仍被西安古都的之古之博之奇和河南的洛阳石窟之惊之伟,唯有以叹,不往此行!

首先去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佣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造。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佣装束千人千态,据了解最高1.96米,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色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在兵马俑的面部设计上,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特征,兵马佣大多数是单眼皮的,话说秦始皇是单眼皮的,所以他认为单眼皮的人就是好看,这也体现了当时朝代审美观,都是以皇帝为标准。侧面说明了王权的集中!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三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一号坑最大,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三号成平面凹形。1975年开始挖掘,并建造展览大厅,每天吸引着近万名中外游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共有4个,其中佣皆仿真人、真马制成。从服饰、排列位置可以分为将军、军吏、材官、射士、骁士、伍卒等,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此外,陵旁还出土两组铜车马佣,雕镂精致,金壁辉煌。1976年在一号坑的遗址上修建了博物馆,馆内复原了兵马俑坑千军万马的威武阵势。1978年前法国希拉克总统参观后说:“ 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佣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 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佣不算到中国!”这些不由又让我们想到天之骄子——秦始皇。还有他为我们留下的长城。

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老社会文明的发展情况,与我而言,只后悔历史知之甚少.从史前(最早的蓝天人),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选2000余件珍贵文物,分为“历史文物陈列”、“石刻艺术”、“碑林”三个部分,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的多姿多彩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天下六国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以及显示秦汉奋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物,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式金,银器和唐三彩,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老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从最早的石器,铜器,历代陶佣,历代陶瓷器,唐代墓葬壁画,汉代铜镜,金银玉器,历代货币)整个展馆,一路走来,如果走过时间隧道,领略先民的精神、物质生活及追求,更惊叹他们的智慧,勤劳,对艺术的追求,这些都已成为今天历史的结晶,更亲身感受到什么叫“流连忘返”。。。。。。 碑林博物馆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孔庙、碑林和石刻艺术。以石碑雕刻艺术为主,在石碑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了历史中的不少文人骚客文章真迹的雕刻。

历千万沧桑,载古都辉煌,孔庙留青砖碧瓦,碑林聚百宝之藏。

西安碑林,佣碑林三千,溯长河一脉,书法真草隶篆,史通汉魏隋唐;读经史万卷,守文明一方,濡沫华夏精神,陶冶民族风尚;塑八方石刻,开一片圣土,萃四海名家,起一座殿堂,代有妙笔,各擅胜场,文化源远,艺术流长。它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下闻名,秀出东方。在这里,可以感知荣耀与责任,可以懂得珍爱与弘扬,孔庙旧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多为明清建筑。进入博物馆,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斗拱繁复、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其南是照壁,其北是泮池;进入棂星门,便可看到处于中轴线上举架平缓、出詹深邃、朴素稳健的戟门;穿过戟门,则是东西两边和相互对称的6座碑亭。整个建筑群在参天古柏衬映之下,分外古朴典雅。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经历代整修充实,现有大型碑室7座,碑廊6座,碑亭7座,收藏从汉至今历代碑石、墓志3000多件,展出1000余件。这里碑石如林,名家荟萃,书法名碑有汉《曹全碑》、前秦《广武将军碑》,以及秦李斯、汉蔡扈、晋王羲之、隋智永、唐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怀素等书法大师的杰作。碑林藏有大量古代石刻文献资料,如唐《开成石经》,114石列联成屏,共刻65万余字;唐玄宗作序、书写并注释的《石台孝经》,形制独特;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不空和尚碑》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此外,碑林还保留了大量古代石刻图案,其文化内涵丰厚,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

接着我们有同行秦砖汉瓦博物馆,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藏自西周至明清各个时代、各种纹饰的瓦当和古砖2600个版别3000余块。博物馆共分为六大展区,展品以秦汉瓦当为主,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出土的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以及山东、河北、四川、内蒙古出土的各种纹饰的瓦当,秦砖汉瓦其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颇高。瓦当文化始于周而造极秦汉,大体经过半瓦到圆瓦、由阴刻到浮雕、由素面到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由图案到铭文这样一些递进。它是文字、文学、美学、书法、雕塑、装潢、建筑等多门类综合共蕴的艺术。内容涉及自然,生态、神话、图腾、历史、宫廷、宫署、陵寝、地名、吉语、民俗、姓氏等等,反映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美学、政治内容和历史文化。古代工匠在瓦当这一普通的建筑构件上,在那小小的半圆形、圆形空间内;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艺术世界。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创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瓦当艺术。其画像之精美,图案之瑰丽,文字之隽秀,备受世人珍视。瓦当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会引发人们对那个遥远而陌生的秦汉盛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抑或就是凝聚在这秦汉瓦当中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它们拥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因而能超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至今仍使人们感到惊讶和钦佩。瓦当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它的图案、文字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分期断代的重要实物资料。古代工匠通过瓦当上的各种动植物图像、几何图案和文字等纹饰,来美化建筑,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穿越时空的精美的瓦当艺术。瓦当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会引发人们对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古代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抑或是凝聚在这瓦当纹饰中的古代无名工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它们拥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因而能超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至今仍使我们感到震惊和钦佩。

告别西安的路途,我们全体来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这座历史古城、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历代王朝竞相建都的地方,此刻就在脚下,心里有些激动,憧憬着每一处的所见所闻。而观后心里则多了一丝感慨:千年古都,不知饱受了多少历史创伤龙门石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不是能用语言所表达的宏伟壮观了。一个个庄严肃穆、举止各异的佛像,刻在山石上,场面很令人难忘。龙门距洛阳市南约12公里,伊河从中间流过,北魏时开始营造石窟,相继开凿四百多年。据考证现有石窟1352个,佛龛750多个,佛塔40多座,佛像10万多尊,碑刻题记3600多品。唐高宗时建成的奉先寺,是龙门规模最大,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大量的碑刻题记,更是研究古代书法的宝贵实物资料,也是洛阳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龙门石窟确实为我国佛教艺术的宝库。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卢舍那大佛,爬上长长的石阶,不经意间抬头一瞥中的那份震撼,让你不得不驻足仰视,

那丰腴秀美的脸庞,夺人心魄的眼睛,雍容大度的气派,让每个第一次站到它面前的人,都会觉得时间在这一刻凝滞了。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卢舍那以凌傲长空的气派端坐在这里,这颗顶着螺形发髻的巨大头颅,已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乃至东方文明的象征。这是一座东方的雅典娜。中国的蒙娜丽莎,它那神秘的,若有所思的微笑,如同一个能包容所有外来文化的民族的坦然的微笑,这就是盛唐气象!尽管在方圆一公里的山上分布着许多的石窟佛像,但是,我停留时间最长的还是在卢舍那大佛前,在游人如织的台阶边上,仰视中发现那双夺人心魄的眼睛总在注视着你,这是因为在佛像眼睛里镶上了琉璃,感叹古代人的智慧!

只是,赞叹之后,无法不深思。石窟已经开始风化,再古老的文明终究也是敌不过时间的侵蚀吗?何况,还有不懂珍惜的人们的破坏和加速催化。石窟的佛像们,命运将会如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保护不周,窟中的佛像大多在近代被西方人盗走,据导游说,有不少头像目前保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还有一部分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砸毁,当然还有受到风化的摧残。即便如此,就现存的一些完整佛像来看,这批雕塑的艺术价值是相当惊人的,线条清晰,面目雍容,体现了北魏、唐朝时期佛像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次考察看到那么多宏伟的古建筑群体,连廓庭院,刻石参差错落,典雅凝重,气势雄伟 ,是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以此引导我们去领略由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特别是碑林博物馆的碑刻书法和龙门石窟中的造像记对我印象颇深。

勤礼碑

始平公造像碑林中李斯的《峄山碑》,李阳冰的《三坟记》,《熹平石经》;褚遂良的《圣教序》,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颜真卿的《多宝塔》《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柳公权《玄秘塔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王羲之《姨母帖》,张旭草书《断千字文》。。。。。。从大量的唐代碑刻可以感受到整个唐朝书法灿烂的艺术文化,技术高超的工匠把碑文刻的细致精美,把书法中的章法表现的和谐尽善尽美,布局和谐,都保存完好。从碑中不难看出当时书法家的艺术气息。有的碑额碑侧有花纹等做装饰更能显示当时对美的追求,像《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碑感浑厚,沉稳较朴拙敦厚两种不同造型的代表作,字体端庄雄厚,楷法严整,合乎字样规范也是我曾经迷恋不舍的字体。还有那些行草书刻的更为细致,草书起伏连绵,变化多端,甚至枯笔都能表现出来。汉代八分隶书《曹全碑》可谓是秀美的代表,字体娟秀畅美,字法准确。碑林收藏南北朝时期的的墓志,基本上属于南北朝时期。在碑林收藏的墓志除了可以印证这一史实外,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展示了那时书法的演变历程。在节法界,常以北碑,即魏碑作为从隶书体向楷书体过渡的十种特殊书体。所谓魏碑,通常是指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的碑刻。由于北魏时期的碑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胜于其他各朝,故以“魏碑”冠名。魏碑的书法上承汉隶,下启唐楷。书体隶、楷兼备,与北方刚劲矫健的民族特点非常吻合。故而人们常用“古朴拙雅、雄峻坚实、意态奇特、精神飞动、血肉丰美”来赞美魏碑书法。碑林收藏的墓志,可以说是魏碑节法的高度浓缩,堪称“魏碑大全这些都是临写这些”还有洛阳龙门造像二十品中的《始平公造像》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笔画折处重顿方勒,又是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牛橛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其体势峻体势峻拔方整,用笔精进挺峭,横画起笔多作侧锋斜入,捺画波势锐利,点成三角,垂笔亦作悬针之状,转折处重顿,具有凌厉果断,爽朗峻拔之风。其字形趋扁,结体茂密而左右舒展,神态宽博旷达,意境高古,情趣活跃,在北魏楷书中属精品力作。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书法是我国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而且还是艺术的精髓。不管是陶瓷,还是瓦当雕刻,都对中国

书法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探索发现继承和发扬。当然最直接的是在考察中不免发现很多碑刻经过时间而斑驳脱落的残迹,尽管可以看到印刷质量很好的帖,但在临习时要突破这些视觉障碍,理性的分析,才能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临习与思考才能看到和领悟到书法真正实质和内涵。

后记;

西安的文化还是保存的比较好的。直来直去,不管怎么走都不会迷路的街市;环城的古城墙;钟楼、鼓楼、大小雁塔??虽不是要考察的景点,但我觉得也是去到西安必去之地。还有井然有序的交通,实在是让人十分舒服的一个地方。当然这是一个承载几千年历史的古都的两大省——陕西省和河南省!这是一个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地区!这是一个可以让你最真感受时光隧道的原始之地!我们到达了课本历史书的世界,在那我们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里的历史没有人可以去改变,此行之后,我们只能在自己心底的史书上很好的写上几笔!对我本身的专业也有了一份心悸的感觉,记下每一份感动的美好!

遂成此篇!参考资料

《曹全碑》

《广武将军碑》

《开成石经》

《石台孝经》

《不空和尚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勤礼碑》

《始平公造像》

《圣教序》

《多宝塔》《颜勤礼碑》《颜家庙碑》

《道因法师碑》

《峄山碑》

《三坟记》

《熹平石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断千字文》

《祭侄文稿》《争座位帖》

《姨母帖》

《玄秘塔碑》

《广艺舟双楫》

《牛橛造像》篇二:洛阳考察报告

关于洛阳景区的考察报告

考察目的:了解景点的起源,文化内涵意义

考察地点介绍:龙门石窟,白马寺,天子驾六,。洛阳博物馆

考查内容,过程,结束

考察收获,体会和建议: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

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由来。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 莲花洞

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2]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

篇二:洛阳考察报告

关于洛阳景区的考察报告

考察目的:了解景点的起源,文化内涵意义

考察地点介绍:龙门石窟,白马寺,天子驾六,。洛阳博物馆

考查内容,过程,结束

考察收获,体会和建议: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由来。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 莲花洞

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

艺术的顶峰。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2]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天子驾六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中心的东周王城广场,东周王城遗址区的东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近年来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

,“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陈列展览 辅助展出的有东周王城概况,首次全面介绍50年考古重大成就;东周王陵的发现与探索,向您展示

龙门石窖考察报告

鲜为人知的王陵秘密;美轮美奂的东周瑰宝,细致体现青铜时代晚期的金属之美……

最令世人瞩目的是唯一一 辆“驾六”的发现,以直观清 晰的形式印证了古文献中“天 子驾六”的记述,这也是世界 上唯一一处原址展示的“天子 驾六” 。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09年3月,位于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整个建筑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长230米、宽140米。展馆设计突出人性化,专门设计了公众互动区、公众休闲区以及文物收藏、研究等。其功能设施包括1个基本陈列和7个专题陈列,常设展品约1.5万件,内部设计有完善的公众互动区和休闲区以及文物收藏、研究及修复区等。

2011年4月1日,洛阳博物馆新馆开馆并对外试开放。 基本陈列陈展主题为《河洛文明》,通过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5大篇章,全方

位、多角度展示了河洛文化的形成与演进轨迹,展出文物2000多件;专题展览分为《洛阳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宫廷文物馆》《古代石刻馆》和《书画馆》6大专题。主楼一层、二层还设有壁画展临时展览和多种类型的机动展览。

河洛文明 洛阳博物馆新馆的展示功能主要分基本陈展、专题展和临时展览三部分,位于一楼的基本陈展厅名为“河洛文明”,展厅将通过文物、图片、文字、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让您充分领略洛阳十三朝历史的辉煌。

篇三:外出考察报告范文5篇

外出考察报告范文5篇

外出考察,既可开拓视野,吸取新鲜空气,换换脑筋;又可拿来 他山之石 ,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工作。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出考察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外出考察报告范文篇一:外出考察报告]

很难的学校这次组织外出考察,主要目的是要我们更了解民族文化,对我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的认识有所提高。对我们的毕业创做有很大的帮助。主要考察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儒教文化。无论是那种文化,都有很艺术价值,无论从绘画,书法,历史和人文等等,都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就像有人问永乐宫壁画和清明上河图有什么区别。我个人认为其实很简单,永乐宫壁画绘画艺术高,因为它的造型,和色彩和人物的神态都达到了及至,而清明上河图它的历史价值高,因为它反映的是真实社会生活,不像永乐宫的壁画反映的只是神话不是显示。

由此麦积山石窟与龙门石窟也是如此,不过有不同与永乐宫的壁画和清明上河图。它门有着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是佛教文化的留传,但在表现方式上却不相同,一个是泥塑艺术,一个是石雕艺术。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分布广泛,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城东南45公里处,秦岭山脉西端,因其外观"如民间积麦之状"而得名。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417年),以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十几个朝代,都在这里进行了营建。麦积山现存大小窟龛194个,54个位于南崖,140个分布在西崖,除少数窟龛内已空外,共保存了从公元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约1500年间的泥塑、石雕7200多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洞窟窟内的艺术内容,及其所反映的思想主题并社会历史背景之后,作为一点补充,也是合理的逻辑推理:麦积山第127窟作为当时在特殊情形下为乙弗后所建的洞窟,特殊的题材与来源,还有特殊的画工成份等,这些必将对麦积山同时代及其后的石窟艺术产生深刻之影响,也就是说与乙弗后有关的社会历史在麦积山的活动,无疑会对麦积山石窟艺术活动带来一些新的现象和因素,也是学者们所较为共同一致的认识,而这些新

内容的源头又是与中原洛阳长安等地密不可分,特别是对这些地区的现存石窟等佛教造像艺术的全面考察,以及相关文献画史资料等的记载,和对于一些当时著名画家的考察,联系到麦积山西魏及其以后石窟艺术的发展特征,或许为我们研究麦积山石窟的发展变化及其在佛教石窟艺术研究中的地位等相关课题意义重大。

无论从那个角度去欣赏,都有他伟大文化,就雕塑而言也是有很高的价值,造型和色彩的结合,比例与形体结合,都代表着不同时期人们欣赏观念。同时也留漏出古人内心对神的美化。

其次我们也知道,佛教艺术,特别是佛教壁画或绘画艺术,发展到西魏时期,仍处在初期阶段,并没有完全成熟。特别是在表现大型经变画方面,基本上仍停留在探索偿试阶段。如在较早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以及麦积山,基本上西魏及其之前的题材以本生、佛传、因缘故事,千佛、说法图、尊像画主为,且均表现得较为原始而简单,同时又有一部分仍与西域中亚一带的佛教造像风格有相承之关系。即使在以壁画著称的敦煌莫高窟,大型成熟的经变画也是晚到初唐时期才大量表现于洞窟,隋代的经变画均为小幅或并不完全成熟。在绘画风格上,窟壁画的技法十分成熟,经营得当,无论是在整体还是局部的表现,均处理得和谐而统一。在着色上也显得丰富多彩又不失相互照应之美。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历时400余年雕凿不绝。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龙门石窟还有宾阳洞、古阳洞、药方洞等著名洞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堪称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

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石窟中佛教造像要遵从教义的规范,使形象与人间保持距离,具有一定的神性。诸如"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使人望而起敬,但又不能冷若冰霜,需有人间气息才觉得可亲可信,介于人神之间最有魅力。"神"气太足使人觉得可敬不可亲,难以引起共鸣。"人"间气太浓,又会冲淡佛教的严肃性,使人一望便觉得似曾相识,无遐想的余地。南北朝及唐代大多数成功之作,恰在神与人之间,所以颇具魅力。如龙门奉先寺,凿建于唐高宗时代,是龙门石窟造像中规模最大,整体设计最为严密,艺术水平最高的一处造像。

这精美的石雕艺术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唐代的艺术水平,然而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外敌入侵内部军阀混战,这伟大的艺术宝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横祸,看那被盗一空的石洞、被残忍地砍掉脑袋胳膊的哭泣的石像,每一个游人是不是心中都在流血?

龙门石窟艺术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特别是雕刻、绘画、书法、建筑、服饰、乐舞、图案纹样以及时代社会风尚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就历史而言麦积山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就绘画而言也可以堪称一决。

我们假想如果没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很难想象这写艺术宝贝还能流传给我们吗?因此佛教文化的传播才使我们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流传给我们。

经历了风风雨雨他们流传了下来,试想象还有多少艺术珍品被破坏,而这些珍品也面邻这威胁完好的,永远的保护将是我们面临的重点。

如今这些都失去了它们本身的宗教价值,但却留下了带有很深时代烙印的丰富的艺术形象,使我们以致于子孙后代都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通过我们的这次外出考察课,对我们古代伟大的艺术珍品观光和欣赏,对我们的艺术欣赏观和审美观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对石窟艺术更加的了解,不仅仅从中学习到,雕刻美,书法美,绘画美,图案美等等。以后的创作中也回有所感悟 ,将明间艺术与我们的作品相结合,这样我们的作品才有品位。

[外出考察报告范文篇二: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4月28日下午至4月29日,第一考察学习小组一行9人在副校长李宏生同志的带领下,先后到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高职院校,就学校升格高职后在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等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考察学习,并参观了相关高校的校园及实验实训基地。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感受

第一考察学习小组本次共考察参观了3所院校,其中高职院1所、高职校2所,考察的内容主要有高职校的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系部管理模式、内部分配制度等,较之这三所院校的硬件设施、内部管理等,我校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一定差距外,而与徐州经贸高职校、徐州财经高职校差别不大。这三所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基本上都采用了系部二级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至各个系部,各行政处室主要做好服务、协调、督查等工作,各系部职责明确、责权分明,整个学校严格按照制订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运行。

我校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校科二级管理模式,经过长期运行和不断改进后,我校在校科二级管理上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各处室、专业科的岗位职责明确,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齐全,各部门在党总支、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部门工作,确保了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速高效运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再上新台阶。

由中职升格高职校后,学校在办学理念、育人规格、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必须发生质的变化;搬迁新校区后,学校的办学规模急速扩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的

实际,为此,对学校的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我们全体学习成员的共识。

二、具体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系部岗位职责、考核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

这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工作量较大,工作过程繁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于今年已组织人员多次到外地的高职院校考察学习,对校内机构设置、岗位职数等框架也已基本明了,因而可以组织一班人马,结合学校实际对现有管理手册修订完善,明确各系部的岗位职责,健全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学校搬迁新校区后,就可立即向高职校系部管理模式过渡,在以后运行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根据学校实际再加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2、对职能处室和系部负责人配备要精干。

实行系部二级管理,学校要给予各系部一定程度上的权利,包括人、财、物;但各系部不得单独设立帐户,所有收入必须交入学校大帐,统一支出。系部负责人的权限相对大了,而相应承担的责任也应加大,必须全面负责系部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系部负责人的能力要强,工作方法要灵活,凝聚力要高,但大局意识、服从意识更要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服务、协调、监督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这样,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职能处室与各系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推动学校工作快速发展。

3、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进入新校区后,在校学生人数、班级数急剧增加,有可能会出现一位老师担任1个及以上班级班主任的情况,而对班主任的考核必须强化,奖惩力度要加大。此外,还可借鉴其他高职校的模式,即从校外聘用大学生担任辅导员,每人负责2-3个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