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曲阜考察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29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曲阜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学院:美术学院

学号:201202241

专业:12级美术学

姓名:李广宝

考察日期:2013.10.08~2013.10.12考察报告 山东,一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过“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和

孔子、孟子、颜子、子思四大圣人,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孔子是中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继往开来”的孟子,继承并发扬

儒家学说,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孔子文化,我们来到了孔子的故乡曲阜孔庙进行了实地考察。 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

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

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

河和范本。孔庙面积之大,时间之久,气魄之雄伟,保存之完好,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称为世

界建筑史之奇迹“唯一的孤例”,不仅是儒家文化载体,更是一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化艺术

殿堂。

孔庙,作为中国的礼制建筑,有着自己的结构与礼制。在历史的长河中,各地各级的孔

庙逐渐的分为礼制性庙宇和非礼制性庙宇,但凡列入国家祭典的孔庙都是礼制庙宇,孔子后

代的家庙、孔子活动过的地方所建的纪念性庙宇、以及书院内的祭祀庙宇等是非礼制庙宇。

所谓礼制庙宇,就是由国家的力量予以倡导和推行,它的建筑模式、体量、色调以及祭祀的

内容、等级等等,都必须遵循国家认可的规范和准则。在孔庙系列中,太学国庙和曲阜祖庙

处于最高等级,而府之庙学又高于县之庙学,但同为孔庙,无论级别高低,其精神如一,在建筑构成和祭祀活动上大体都依循一套共同遵守的原则。 从建筑上说,绝大多数孔庙都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尊经阁、明

伦堂、敬一亭、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建筑布局大多是中轴分明,左右对称。 从门的结构中,我们看到了对称中的美。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里一直被奉为正统思想,并曾影响了朝鲜、日本、越

南等许多国家。为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学的推重,历史上曾有12位皇帝亲临曲阜致祭,

并将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学大师172人配祀孔庙。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孔庙历

经两千多年历朝各代近百次增修扩建。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孔庙南北长约10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占地140000平方米,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

右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殿、庑、阁、堂、亭、门、

坊等建筑共466间,门坊54座,古树名木1250株,碑碣1000余幢。曲阜孔庙与北京故宫、

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庙内古树

庙内存有汉以来历代碑刻1000余块,碑刻中有汉碑和汉代刻字二十余块,是中国保存汉

代碑刻最多的地方。碑刻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

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孔

庙碑刻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珍贵史料,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其中著名的就是永乐、洪武、成化、弘治四大碑刻啦。 永乐碑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所立,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重修曲阜孔庙,朱棣便亲

自写下了这幢御制孔子庙碑文,赞扬孔子“参天地、赞化育、明王道、正彝伦,使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得以尽其份”。命有司维修孔庙,“撤其旧而新之”。以期“作

我士类、世有才贤,佐我大明,於万斯年”。同时炫耀朱元璋尊孔之盛举。洪武碑立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是朱元璋“为祀岳、镇、海、渎,免祀杂神,专

崇孔子”之御碑。碑文道:“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以正,永

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又说:“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其政治用意,不言而喻。成化碑,明宪宗御制重修孔子庙碑。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立,龟趺螭首,碑文说“天

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艺开太平者也”,“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制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弘治碑立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因碑文中有“金元入主中国,纲常扫地之时”

一语,招惹清乾隆皇帝不悦,遂将碑亭拆掉,只剩龟趺孤碑了。这四幢碑均用正楷书写,结

体方整,书法见劲,展现着汉字的独特魅力,因而它们也备受中外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篇二:山东考察报告赴山东考察学习报告

彭凤舞 山东地处山东半岛,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文化底蕴深厚,按照人们常说的

“一山一水一圣人”来评价半岛文化(也叫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地位是绝不为

过的。不难看出旅游资源是山东最具特色和优势的资源之一,所有旅游景点几乎是人文杰作

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不仅为山东旅游曾色添彩,更使山东旅游得到了提升。

“一山”是指泰山。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泰山压

顶不弯腰”,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到“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泰山在齐鲁文化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自然景观雄伟

壮丽,还因为泰山本身是用中华文化堆积的一个文化的大山。穿过秦汉始建的岱庙、越中天

门、逛天街、看玉皇极顶对联:“地到无边天做岸,山登绝顶人为峰!”一路攀登,体会风光,

体会文化内涵,感受历史,感受一览众山小的雄伟壮观。真可谓人生如登山!“一水”是指黄

河。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身处黄河之岸感觉这里就像是黄河的归宿

和依托。“一圣人”,是指孔子。尤其做足做大了“三孔”是山东旅游业中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的典型。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

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三孔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济南市。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位于鲁中西部,是我国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

的中心城市,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之一。济南是山东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我们参观了趵突泉公园,“天下第一泉”

美誉的趵突泉分三股而淌,泉边有宋代建筑“泺源堂”,明代建筑“观澜亭”等众多古迹,公

园外的泉城广场,“山、泉、湖、城、河”的特点十分明显,凸现了泉城特色和文化内涵。 泰安市。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是一座著名的文化旅

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1545米,为“五岳之首”, 自尧舜至秦汉,

直至明清,延绵几千年,泰山都是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佛道两家、文人名士纷至沓来,

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青岛市。青岛作为著名的海滨城市,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多项荣誉称号,秉承“打造优美环境、构建宜人之居”的理念,城市个

性突出、山海优美、环境整洁、功能完善,“山、海、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

到之处,无不让我们叹为观止,难以用笔墨形容。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依靠其独

特的地域、港口、海洋等天然优势,而主要得益于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多年来,

青岛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构建支柱产业与大工业体系;倾力服务,扶优促强;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注重职业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长

寿”企业家;通过建设企业文化 扩充城市文化内涵,树立青岛新形象等措施,走出了一条以产业立市、以“工业品牌”

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之路。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这只“看得见

的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政府的引导与推动,造就了企

业与经济的大发展。把青岛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并获得“企业家满

意奖”;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两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

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二、所受启发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边走边学边总结是我们此次考察学习的宗旨。考察

学习虽然没有学术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但是我们每位教师通过和不同地区的人们进行沟通,

了解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民情,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次难得的考察学习机会,

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确实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必将对于日后工作学习起到

较大的推动作用。这次考察学习活动,也是重视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次创新的作法,是

新形势下倡导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是有利于提升司法队伍建

设的一次新尝试。考察过程中心灵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同时认识到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知

识量信息量的贫乏,视野的狭窄,认识 事物的模糊肤浅,解决问题的教条刻板。我们将以这次考察学习为契机,用学到的新知

识和新观点去指导工作实践,为党的法治事业努力创新,勤奋工作,再做新的更大的贡。 曲阜市凫村调研报告

村落介绍 概况:凫村历史悠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约公

元前372—289年)的诞生地。孟子出生于曲阜市小雪街道凫村,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他继承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文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孟子的母亲被世人称为“伟大的母亲”,三迁择邻,短机教子,孟子休妻,孟母去齐,白

马河传说等历史典故,表现了人们对孟子及其母亲的敬仰。 凫村作为孟子诞生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村落,因“亚圣”孟子的母亲在白马河畔

洗衣,见凫鸟落于水,视为吉祥物,故取名为凫村。“孟子故里”坐落在村内东西大街路北,

西靠白马河,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孟子故里”东有木质牌坊1

座。洞牌坊向西经石板路约150米,是“孟子故宅”。“故宅”建有围墙、正殿、东院。建筑

风格采用古式四梁八柱,木雕斗拱、陇瓦、滴水。做工精细,栩栩如生,能跟孔府、孔庙的

古建筑相媲美。“孟母林”坐落于“孟子故里”东侧,占地900余亩,是战国时期延续至今的

一处氏族墓群和人造园林,林与马鞍山连接在一起,是林在山岗,山在林中。位于曲阜城南26里东凫村偏西,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孟子故里”坊和孟子

故宅正殿各一座。殿西一池,名“孟母池”。池西为南北流向的小河,名白马河。河桥为18

块清末及民国初年的碑石铺成,西15丈处有“孟母井”。此处传为孟子故居,因村西近坟茔,

孟子幼时常嬉游墓间,孟母说“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即今邹城市西庙户营,后

又迁学宫附近,终于教子成才。孟母林在孟子故里以东不远处,为孟轲父母合葬地。后世人认为,孟轲成名,“母以三迁

之教,历天下后世推原所自功莫大焉”,所以林地称为“孟母林”。孟子以后,其后世子孙亦

结冢葬此。此林地面积为578亩,外围石墙,林内有松、柏、桧、斛各种树木13000余株。

孟母墓在孟母林内西北角,墓坡高两丈四尺,周围四丈五尺,前人供案、石鼎、石瓶等。原

来还有石碑,上刻“亚圣孟母端范宣献夫人墓”,今碑在享殿后。孟母仉氏,以“三迁”、“断

机”教子著称于世,曾被后人尊为“母教一人”。此外,孟母墓西北有孟子之弟孟仲子墓,再

西北有孟氏第四十五代中兴祖孟宁墓。 交通:104国道从村中偏东部穿过,通有曲阜1路公交车和邹城到曲阜的c609城际公交。

村西南有一火车站,凫村车站,隶属济南铁路局济南铁路分局管辖。现为四等站。客运:办

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系工业站,位于兖石铁路9.950 公里处,有到发线12股,交接线4股,站修、待机、牵出线各1股;旅客站台2座。兖

州矿区煤车在此站办理与铁路的交接作业。原设计为二等站,因大东章集结的煤车仍由兖州

站进入兖石铁路,故凫村站编组场尚未使用。 调研记录

村落街道与整体布局

凫村,隶属于曲阜市小雪街道办事处管辖,现有三个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分别是北凫

村、南凫村和东凫村。凫村历史悠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约公元

前372—289年)的诞生地。凫村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村落,因“亚圣”孟子的母亲在白马

河畔洗衣,见凫鸟落于水,视为吉祥物,故取名为凫村。古时凫村位于现今所在地西方的沙

岗地带,因对水源等的需求向东迁移,形成了现在的三个村聚集的格局。 凫村平面图孟子故里 “孟子故里”坐落在村内东西大街路北,西靠白马河,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孟子故里”东有木质牌坊1座。洞牌坊向西经石板路约150米,是

“孟子故宅”,也就是孟子的老家。“故宅”建有围墙、正殿、东院。建筑风格采用古式四梁

八柱,木雕斗拱、陇瓦、滴水。做工精细,栩栩如生,能跟孔府、孔庙的古建筑相媲美。“孟子故宅”的正殿中央摆放着孟母与孟父的造像,殿内两侧摆放着 孟子与孟宁的造像。据当地老人讲,殿内的造像是 文化大革命后根据日本记载的人物样貌修建而成 的。而传闻中孟子诞生的屋子已被用于摆放“孟母 教子展览”。该展览详细展示了孟子的一生和在此之中孟母的卓越贡献,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孟子故宅正殿 “孟子故里”牌坊 孟母林 “孟子故里”牌坊及“孟子故宅”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现在见到的都是人们后来修缮的。

“孟母林”坐落于“孟子故里”东 侧,占地900余亩,是战国时期延续至今 的一处氏族墓群和人造园林,林与马鞍山 ①连接在一起,是林在山岗,山在林中。孟 母林为孟轲父母合葬地,孟子并未葬在此 处。后世人认为,孟轲成名,“母以三迁之教,历天下后世推原所自功莫大焉”,所以林

地称为“孟母林”。孟子以后,其后世子孙亦结冢葬此。此林地面积为578亩,外围石墙,林

内有松、柏、桧、斛各种树木13000余株。孟母墓在孟母林内西北角,墓坡高两丈四尺,周

围四丈五尺,前人供案、石鼎、石瓶等。原来还有石碑,上刻“亚圣孟母端范宣献夫人墓”,

今碑在享殿后。②现在的石碑是后人捐资修缮的,并立有功德碑。此外,孟母墓西北有孟子

弟孟仲子墓,再西北有孟氏第四十五代中兴祖孟宁墓。

当地人认为此地

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有他曾晚上在孟母林中守林,后来有时在家里睡不着觉便去林里睡,反能一夜好眠。而且这林子里的树和外(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曲阜考察报告)面有些许差异。一般的榆树是先结榆钱后出叶,而孟母林里的榆树是先出叶后结榆钱。这些现象都被认为是福地的

象征。

孟母林内有一座马鞍山,山上有一处汉墓,但为防止被盗用钢筋进行了封缮。此外还有两座小庙,据当地人讲庙是宋代的建筑。历经风雨洗礼及无人重视已破败不堪。庙内损

毁严重,有多处划痕和一块被截断的石碑。马鞍山小庙 1 马鞍山小庙 2孟氏族谱

凫村人大多姓孟,当地有“天下住着两户半人家,孔孟一家,张天师(即玉皇大帝)一

家,皇帝半家”的说法。《孟氏家谱》说: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孟氏按行

辈起孟氏家谱行辈名始于明代,直到现在。孔孟颜曾四大圣系共用同一族谱,而在华夏大地,

有且只有这四姓有所谓的“通天家谱”。孟氏族谱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

谱,只作“外孟”处理。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平时孟氏

族人见面,总要询问对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辈的?”,就是指系何字派。还有的问“多

大的?”“几世的”,就是指系孟轲的多少代孙。如对方回答不上来,不仅自己感到羞愧,而

切也会被对方耻笑为数典忘祖。因此,孟氏族人对此都十分重视。 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鲁国的开

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 因

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

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

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孟姓出自山东。另外,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卫国,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

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王父

字为氏而姓了孟,这样推溯起来,其始祖同样是周文王。换句话说,这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

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与康叔是周

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姓人士统统是一家。 《孟子世家谱》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

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9代的繁

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42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

篇四:艺术采风考察报告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14年9月20日——2014年9月25日 考察地点:曲阜、泰安、临沂、台儿庄、徐州、连云港、淮安

篇二:曲阜孔庙的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学院:美术学院

学号:201202241

专业:12级美术学

姓名:李广宝

考察日期:2013.10.08~2013.10.12

考察报告

山东,一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过“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和孔子、孟子、颜子、子思四大圣人,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继往开来”的孟子,继承并发扬儒家学说,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孔子文化,我们来到了孔子的故乡曲阜孔庙进行了实地考察。

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孔庙面积之大,时间之久,气魄之雄伟,保存之完好,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之奇迹“唯一的孤例”,不仅是儒家文化载体,更是一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化艺术殿堂。

孔庙,作为中国的礼制建筑,有着自己的结构与礼制。在历史的长河中,各地各级的孔庙逐渐的分为礼制性庙宇和非礼制性庙宇,但凡列入国家祭典的孔庙都是礼制庙宇,孔子后代的家庙、孔子活动过的地方所建的纪念性庙宇、以及书院内的祭祀庙宇等是非礼制庙宇。所谓礼制庙宇,就是由国家的力量予以倡导和推行,它的建筑模式、体量、色调以及祭祀的内容、等级等等,都必须遵循国家认可的规范和准则。在孔庙系列中,太学国庙和曲阜祖庙处于最高等级,而府之庙学又高于县之庙学,但同为孔庙,无论级别高低,其精神如一,在

建筑构成和祭祀活动上大体都依循一套共同遵守的原则。

从建筑上说,绝大多数孔庙都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尊经阁、明伦堂、敬一亭、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建筑布局大多是中轴分明,左右对称。

从门的结构中,我们看到了对称中的美。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里一直被奉为正统思想,并曾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许多国家。为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学的推重,历史上曾有12位皇帝亲临曲阜致祭,并将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学大师172人配祀孔庙。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孔庙历经两千多年历朝各代近百次增修扩建。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孔庙南

北长约10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占地140000平方米,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殿、庑、阁、堂、亭、门、坊等建筑共466间,门坊54座,古树名木1250株,碑碣1000余幢。曲阜孔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庙内古树

庙内存有汉以来历代碑刻1000余块,碑刻中有汉碑和汉代刻字二十余块,是中国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碑刻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孔庙碑刻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珍贵史料,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其中著名的就是永乐、洪武、成化、弘治四大碑刻啦。

永乐碑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所立,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重修曲阜孔庙,朱棣便亲自写下了这幢御制孔子庙碑文,赞扬孔子“参天地、赞化育、明王道、正彝伦,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得以尽其份”。命有司维修孔庙,“撤其旧而新之”。以期“作我士类、世有才贤,佐我大明,於万斯年”。同时炫耀朱元璋尊孔之盛举。

洪武碑立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是朱元璋“为祀岳、镇、海、渎,免祀杂神,专崇孔子”之御碑。碑文道:“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以正,永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又说:“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其政治用意,不言而喻。

成化碑,明宪宗御制重修孔子庙碑。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立,龟趺螭首,碑文说“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艺开太平者也”,“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制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

弘治碑立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因碑文中有“金元入主中国,纲常扫地之时”一语,招惹清乾隆皇帝不悦,遂将碑亭拆掉,只剩龟趺孤碑了。这四幢碑均用正楷书写,结体方整,书法见劲,展现着汉字的独特魅力,因而它们也备受中外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篇三:孔庙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学院:美术学院

学号:201202241

专业:12级美术学

姓名:李广宝

考察日期:2013.10.08~2013.10.12考察报告 山东,一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过“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和

孔子、孟子、颜子、子思四大圣人,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孔子是中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继往开来”的孟子,继承并发扬

儒家学说,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孔子文化,我们来到了孔子的故乡曲阜孔庙进行了实地考察。 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

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

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

河和范本。孔庙面积之大,时间之久,气魄之雄伟,保存之完好,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称为世

界建筑史之奇迹“唯一的孤例”,不仅是儒家文化载体,更是一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化艺术

殿堂。

孔庙,作为中国的礼制建筑,有着自己的结构与礼制。在历史的长河中,各地各级的孔

庙逐渐的分为礼制性庙宇和非礼制性庙宇,但凡列入国家祭典的孔庙都是礼制庙宇,孔子后

代的家庙、孔子活动过的地方所建的纪念性庙宇、以及书院内的祭祀庙宇等是非礼制庙宇。

所谓礼制庙宇,就是由国家的力量予以倡导和推行,它的建筑模式、体量、色调以及祭祀的

内容、等级等等,都必须遵循国家认可的规范和准则。在孔庙系列中,太学国庙和曲阜祖庙

处于最高等级,而府之庙学又高于县之庙学,但同为孔庙,无论级别高低,其精神如一,在建筑构成和祭祀活动上大体都依循一套共同遵守的原则。 从建筑上说,绝大多数孔庙都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尊经阁、明

伦堂、敬一亭、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建筑布局大多是中轴分明,左右对称。 从门的结构中,我们看到了对称中的美。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里一直被奉为正统思想,并曾影响了朝鲜、日本、越

南等许多国家。为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学的推重,历史上曾有12位皇帝亲临曲阜致祭,

并将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学大师172人配祀孔庙。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孔庙历

经两千多年历朝各代近百次增修扩建。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孔庙南北长约10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占地140000平方米,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

右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殿、庑、阁、堂、亭、门、

坊等建筑共466间,门坊54座,古树名木1250株,碑碣1000余幢。曲阜孔庙与北京故宫、

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庙内古树

庙内存有汉以来历代碑刻1000余块,碑刻中有汉碑和汉代刻字二十余块,是中国保存汉

代碑刻最多的地方。碑刻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

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孔

庙碑刻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珍贵史料,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其中著名的就是永乐、洪武、成化、弘治四大碑刻啦。 永乐碑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所立,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重修曲阜孔庙,朱棣便亲

自写下了这幢御制孔子庙碑文,赞扬孔子“参天地、赞化育、明王道、正彝伦,使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得以尽其份”。命有司维修孔庙,“撤其旧而新之”。以期“作

我士类、世有才贤,佐我大明,於万斯年”。同时炫耀朱元璋尊孔之盛举。洪武碑立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是朱元璋“为祀岳、镇、海、渎,免祀杂神,专

崇孔子”之御碑。碑文道:“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以正,永

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又说:“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其政治用意,不言而喻。成化碑,明宪宗御制重修孔子庙碑。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立,龟趺螭首,碑文说“天

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艺开太平者也”,“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制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弘治碑立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因碑文中有“金元入主中国,纲常扫地之时”

一语,招惹清乾隆皇帝不悦,遂将碑亭拆掉,只剩龟趺孤碑了。这四幢碑均用正楷书写,结

体方整,书法见劲,展现着汉字的独特魅力,因而它们也备受中外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篇二:孔庙调查报告孔子,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除了中学教科书里《论语》那句耳闻能熟的“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的句子,更大的原因在于一直惊讶,一个文人给后人乃至中国数千年文化、

政治所带来的不可忽略的影响。在中国,从我们开始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承受着儒

家文化带给我们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却根深蒂固的影响,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接受

并照章效法于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当初立庙祭祀不仅为寄托哀思,还出于对孔子学术思想、人格

魅力的崇拜。孔庙从最初的祭祀庙堂,到儒术独尊的先师神坛,再到庙学合一的教化圣地,

形成了府学、州学、县学、学宫、书院、贡院等合为一体的建筑,除了个别具有家庙性质之

外,大部分孔庙几乎都是庙学结合的综合体。孔庙文化教育内涵也体现在各式的 孔庙古建筑。 山东曲阜的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闻名于世,是真正的孔氏家族

的祖庙,可谓独一无二。在全中国还有一座孔庙,那便是鲜为人知的杭州孔庙了。 2008年,坐落于杭州西湖吴山脚下、极具江南园林特色的杭州孔庙又重现于人们的面前,

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与婉约的园林融为一体,尤其彩画之精美,面积之大,

江南绝无仅有,成为杭州孔庙之精华。从孔庙彩画这个极具中国代表性传统文化的视角,作

为实施新课标教学的一个切入点,引导初中学生开展彩画艺术赏析,从而去领略中国传统文

化的精髓,使学生在寻找和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文学修养和艺术涵养的双丰收。这也是学

校利用杭州这座历史名城丰富的社会资源,对学 生进行美术地方资源教学的一次有益探索。 孔庙彩画,系于木构表面的色彩装饰画,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国建筑

装饰艺术中特有的一种方法,也是建筑艺术加工方面特别卓越的成就之无论是在中国的各类教科书还是各类文献资料上,对山东曲阜的孔庙记载往往 在当地居民中,大部分都了解孔庙,不知道的仅仅占当地居民调查人数的

7.7%;而在外地游客的调查中发现,不知道的人数占外地游客调查人数的38.9%。 通过上述的调查数据可以直接看出,大部分人,无论是当地的居民还是外来的游客,对孔庙的还是有一定了解。但是,显然,

这一知识在居民中有更高的普及度。由此我们了解到:通过当地政府对孔庙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使当地居民深受孔子文化直

接影响,对孔庙文化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反观孔子文化在游客中的普及度,却远远不够。

很多人来到孔庙只是扮演匆匆过客的角色,没有真正的去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如我们在

杭州的调查中发现,虽然有些人去过孔庙,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杭州孔庙的唯一性,仅仅

以为它是和其他许许多多挂有孔子画像的庙宇类似罢了。

在对杭州孔庙当下的保护情况好坏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8.4%的民众认为目前孔庙的

保护做的不错,有16.1%的民众认为保护工作不到位,认为有待改进篇三:文 物 考 察 报 告文 物 考 察 报 告

考察时间:4月19日——4月22日考察地点:北京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

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明清两代皆为皇家宫廷,前后沿用五百多

年。

进去之后,最先来到的是御花园。御花园并不是很大,园中古柏参天,名花荟萃,假山

上怪石嶙峋,亭台小阁置于假山上。故宫中只有此处栽植树木花草,这样做据说是为了防止

刺客潜入。

我们延中轴线从北向南走,过坤宁门,就是坤宁宫了。坤宁宫与乾清宫相对,乾清宫代

表阳性,坤宁宫则代表阴性,因此这里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到了清朝,这里还作为皇帝大

婚的场所。

再往前走是交泰殿。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

康泰美满”之意。清朝,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方玉玺都有专门的用途。再往前走是乾清宫。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

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嘉靖年间的“壬寅

宫变”和天启初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清代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代顺

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

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

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

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以坤宁宫、

交泰殿、乾清宫为中心,是故宫内廷的主要建筑,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富有生活气

息。从乾清宫再往前走便是三大殿:保和殿、中和殿和太和殿。三大殿是故宫最重要的建筑

了。外朝就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的,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保和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保和殿匾额“皇建有

极”匾,为乾隆御笔,典出箕子《洪范》“皇建其有极”。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

拜的地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

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匾额“允执

厥中”匾,为乾隆御笔,典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殿内有沥粉

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建极绥猷”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

宝座。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

大的木构殿宇。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

士的殿试。

出太和殿我们返向北走,来到了钟表馆。钟表馆中陈列着许多近代西方各国向清朝朝觐的钟表,这些钟表大多做成佛教物品造型,很多钟表以动物为底座,有大象、骏马,其

上是钟表的主题。钟表全身多饰以金银之物和宝石之属,看上去完全不是日用品,而更像是

珍宝。钟表全是西方的产品,但却看不出当时西方科技之精,不知是不是当时的西洋来使为

了迎合天朝上国皇帝的自大心理而有意为之。 出钟表馆,我们来到了养性殿。这里是乾隆皇帝退位后的居住地,因此这里的建筑不是

特别的庄重,而是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调。养性殿附近,还有清代宫廷戏曲陈列馆。

陈列馆内,上自戏曲剧本,下至各种戏曲道具,应有尽有。京剧形成于清朝,乾隆时有四大

徽班进京,慈禧太后又酷爱京剧,皇宫正是它的摇篮。戏曲陈列馆正是京剧成长的一个见证。随后,我们又来到了故宫的西侧,这里大多是后妃的居所。这里有储秀宫,应是清朝秀

女暂居之地。长春宫是慈禧太后居所,因其位于故宫西侧,故而慈禧太后又被称为“西太后”。

故宫西侧的建筑大多数是大同小异,这与后宫诸嫔妃的地位相似。 故宫的中心部分三大殿,地势较其他地方显得很高,这里有没有花草树木,所以在夏天

会很热,而到了冬天,有因地势高经常有北风光顾,所以我认为故宫从整体上来说是不适合

人类居住的。它的建筑布局虽然体现了皇家的威严气派,但却缺少了作为生活区的舒适。故

宫北面就是景山公园和北海公园,它的西边是中南海,这些地方在清朝是作为皇家避暑地的。

封建专制政权的劳民伤财,可见一斑。 第二站:雍和宫

20日早上约九点,我们来到了雍和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

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

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雍和宫是当时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现

在的雍和宫仍然是一座香火极盛的喇嘛庙,过雍和宫大门昭泰门,内两侧是钟鼓楼,鼓楼旁有一口重八吨的昔日熬腊八粥的大铜锅,

十分引人注目。往北,有八角碑亭,内有乾隆御制碑文,陈述雍和宫宫改庙的历史渊源,以

汉、藏、满、蒙四种文字书写,分颗于左右碑,正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两碑亭之间,便是雍和门,上悬乾隆皇帝手书“雍和门”大匾,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山门、

天王殿。殿内正中坐着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的弥勒菩萨塑像,大殿两侧,东西相对而立的是

泥金彩塑四大天王。弥勒塑像后面,是护法神将韦驮。 出雍和宫大殿,是永佑殿,出永佑殿,便到法轮殿。法轮殿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殿

内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端坐一尊高6.1米的铜制佛像,面带微笑,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

宗喀巴大师。出法轮殿,便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万福阁内巍然矗立一尊迈达拉佛

(弥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宽8米,是由六世达赖喇嘛的进贡礼品,用整棵

名贵的白檀香木雕成。

在雍和宫西侧的佛堂内,供奉有许多藏传佛教的佛像。那些佛像和内地佛教造像有很大

的不同,佛像反应的是西藏和尼泊尔地区的人物特征,佛像旁还伴有大象、蛇等动物,有些

佛像更像所谓的“妖魔鬼怪”,这应该和藏传佛教的形成有关,藏传佛教吸收了很多苯教的风

格。佛堂内还供奉有乾隆皇帝念经做佛事的一尊造像,清朝皇帝信仰藏传佛教者甚多,不知

和其宗教民族政策有无关系。雍和宫内有许多喇嘛,他们大都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皮肤呈现古铜色,看上去不像汉

族人,这些人应该是从青藏地区过来的僧众吧。我看他们都在很认真的念藏语佛经,真的很

虔诚。雍和宫是我见过的最真实、最令我肃然起敬的香火最盛的寺庙。第四站:北京孔庙

孔庙为祭祀孔子之地。元朝时,统治者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地位达到鼎

盛。北京的孔庙正是这一时期新建的。 北京孔庙是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1302年(元大德六年)建,大德十年

建成。孔庙虽然经过历代重修,但其结构基本上仍然保存元代风格。门内院落共有三进,中

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 孔庙主体建筑是大成殿,上有康熙皇帝手书匾额“万世师表”。在我们进殿参观前,导游

要求我们摘下帽子,否则就是不尊重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殿内正中供

奉着孔子画像及其神牌位,主位两侧分立有颜回、孔伋和曾参、孟轲四大弟子的配享牌位。

此外于东西两边还置有十二位哲人的牌位,如仲田、朱熹等人。大成殿前右侧,有石刻十三

经,还有元明清三代进士名录碑,应该是鼓励西侧国子监读书的学子们。 第五站:国子监

国子监位于孔庙西,紧邻孔庙。我们由孔庙西侧的持敬们进入国子监,“持敬”就是要求

国子监的学子有监入庙时要心怀敬意。随后我们来到了太学门(二门),太学门大门颜色是黑

色,而不是传统的红色,导游讲解说这正符合墨水的颜色。 走过太学门,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

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

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据说这边是龙门,

以前只有状元方可由此进入,“鲤鱼跳龙门”,所以我们都是跳着进去的。 往前走是国子监辟雍,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辟雍是和珅设计的,整体无梁,结构

十分巧妙。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

的重视。六堂,是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

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雍”字犯雍正皇帝年号讳,此处

不知为何仍用以为名。

辟雍后有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第

六站:圆明园遗址公园

2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外的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是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的统称,是清代行宫式御园,

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0月18日-19日,三千多名侵略

者闯入院内,把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

壁,供游人凭吊。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

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由于圆明园面积十分广大,所以我们只参观了很少一部分景点。进园后,单见园中鲜花

盛开,杨柳依依,池水清澈,一片生机。只是,山水花草之外却两人心痛。圆明园层屡遭洗

劫,园中已无一处保留完整的建筑,唯一一处说得上尚存的是一座残桥,石拱桥的桥身已剩

下几片石板,当年的气势已荡然无存。随后,我们来到了大水法及其附近。这里原来都是西

洋建筑,著名的24兽首就位于海澜堂。我们还见到了一个像佛塔一样的东西,原来是园内为

喷泉供水的水塔的塔基。塔基虽早已被破坏,但残留的基座仍有三四米高,可见当时的盛大

规模。随后,我来到了福海。福海水域面积很大,四周植树很多,但不见了当年的各式建筑,

显得颇为冷清。

第七站:八达岭长城

21日早上,我们由北京德胜门出发,坐车前往八达岭。八达岭位于延庆县,车行约一个

半小时,我们看见了长城,目的地到了。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

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

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我们由北门锁钥进入长城内,刚登城楼垛口便见一尊大炮立在地上。据说射程有一千米,

但不知在群山笼罩的八达岭是否有效。这天刚好下雨,长城上显得有些湿,但并不滑,路面

上也没有积水,台阶上流下来的水都顺着流出城墙外了。登上敌楼,举目远眺,但见此处长

城南北风光迥然不同。以南是一马平川,以北则是崇山峻岭,当天下着小雨,山上云雾缭绕,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