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云南丽江考察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4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丽江考察报告

[x x 学校 ]

丽江古城考察报告

——艺术设计系

专班

业:[ 景 观 设 计 ] 级:[ 景 观 一 班 ]

学生姓名:[xxxx] 学 号:[ ]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3年7月7日

目录

一、设计背景 ........................................................1二、设计概念 ........................................................1 三、设计元素 ........................................................3 1、水 2、街 3、桥 4、民居 四、周边环境1、黑龙潭2、五凤楼3、束河古镇 五、周边交通道路系统 六、内部交通道路系统 七、绿化系统分析 八、总体设计分析 九、分项分析1、木府 2、古城大水车 3、四方街4、福国寺5、玉龙雪山 ................................................................................................................ ........................................................ ..........................................................................................................................................................................................................................................................................................................................................(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云南丽江考察报告).............................................................................................................................................................................................................................................................................................................................................................................................................................................................................................................................. 3 3 4 5 6 6 6 7 7 8 8 8 10 10 10 11 12 13

一、设计背景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纳西、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二、设计概念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纳西、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

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

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

三、设计元素 1、水

以水为核心的丽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水元素的大量引入,使丽江古城无法按照“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制度的建成,而采取一种较为自由的城市空间格局。城中无方整的道路网,也没有严谨的城市轴线。

2、街

古城中的古街是古城建筑的特色之一,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篇二:云南考察报告4000字

彩云之南,梦之向往

——记云南考察实践报告

(一) 考察地点:云南

(二) 考察时间:2010.8.15~2010.8.29

(三) 考察摘要

学校以考察的形式,组织我们去了云南。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耳朵

了解到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立体的云南。美是自然而然,由内而外自由

散发的。云南的美在于它的淳朴与宁静,它没有远离尘嚣,却让人有了

恍如隔世之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对我们设计的重要作用,如

何巧妙地在我们冰冷的设计中渗入有温度的名族文化及其所蕴含的民

族情感。这是我们考察的主要目的。

考察内容

4.1 考察路线

昆明——大理——香格里拉——丽江——大理——昆明

【丽江】

一、地理位置及民族风情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

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

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

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

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

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

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

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

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 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

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

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

流动的

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二、丽江风景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

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

石上花纹图案自然 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

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

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

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

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

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

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

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

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

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

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

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

展的重要史料。

三、丽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一)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二)丽江古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三)丽江古城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具有

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

态,民居建筑较之官府衙署、寺庙殿堂等

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

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丽江古城民居

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

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

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

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四)丽江古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

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五)丽江古城包容著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

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己

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 的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

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

民族文

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四、文化遗产价值

(1)古街

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

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

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

益彰。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

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

和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梯形小

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2)古桥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

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

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大石桥为古城

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

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

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

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

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

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3)木府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

“略备于元,盛于明”。历经战乱动荡,

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

物院。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

坐西

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

(4)福国寺五凤楼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潭公园北

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

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

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

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4)白沙民居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大理】

一、简介

古城大理(现大理城)简称榆

城,是1982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

我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

一,也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区之

一,位于南诏和大理国都城遗址的

东部,始建于明朝洪武15年(公

元1382年),历代屡经修建。大

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重要文物古迹。大理风景区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

篇三:云南考察报告

专业考察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

时 间:

指导老师:

学 生:

学 号:

地 点:

考察内容: 一. 昆明

四季如春是昆明最大的特色。少有的气候特征使得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 、“花城”。

(关于昆明的美景)

世博园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是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园区整体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大观园。

滇池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km,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滇池形似弦月,南北长39km,东西宽13.5km,平均宽度约8km。湖岸线长约200km;湖面面积300k㎡,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m,平均深度5m,蓄水量15.7亿,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km。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翠湖

翠湖位于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352亩。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有亭、台、回廊、曲桥等建筑,其建筑精致玲珑,亭阁均有匾对,歌咏园中的景观。 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北与纪念赛滇池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东坊临金马山而名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二. 丽江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城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其深厚文化底蕴也同样影响到了它的建筑特点,受汉族影响,其建筑特点既有本民族气息,又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的民居类型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代表性建筑有木府,五凤楼和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一、 古街

古街是古城建筑的特色之一,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二、 古桥

众多古桥交织错落 ,构成了复杂的交通网络。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三、 代表性建筑

古城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例如木府、福国寺五凤楼和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

(纳西族披星戴月)

纳西族是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 “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

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肓。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

纳西族服饰的文化功能 :

1、满足生存需要的保护性功能

2、顺应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功能

3、确定社会角色的区别性功能

4、恪守礼仪伦常的规范性功能

( 紧紧围绕人生四大礼仪(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及其他伦理纲常规范的服饰制度,既是传统礼仪的一种物化形式,也是俗尚伦常特殊的外化标签。)

5、美化身体生活的保护性功能

三. 大理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

(照壁)

白族人家建房时,首先在朝东建一堵墙壁,让早晨的阳光最先照耀在这堵墙壁上,给全家带来幸福与吉祥,于是人们将这堵墙称为“照壁”,也称为“风水壁”。

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因此,照壁在白族民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古城和喜洲为代表的典型的白族民居,吸收了中原汉式民居以庭院为中心的组合方式,结合本地区气候、本民族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创造了“三坊一照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