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列表页

特色学校传承民族文化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05  分类: 可行性报告 手机版

篇一:关于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教育的调研报告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教育的调研报告

作者:周二才 贺春花

来源:《学园》2015年第02期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泸水县民族中学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传承教育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93-01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传承教育十分必要,特别是对青少年,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下面就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 学校开展传承教育的现状

我校始建于1986年,位于云南省泸水县大兴地镇灯笼坝,是一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勤工俭学特色和体育运动特色的省级文明学校。学校开设了民族政策常识课,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知道党和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运用民族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树立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但这还远远不够,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不仅仅是音乐、舞蹈,还有民俗、语言、文字等方面。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上不够重视

经过访谈,很多教师、学生并不了解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所在,这也导致思想上的懈怠和不重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传承本地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已经濒临灭亡,我们要想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就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一种民族自豪感,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

2.组织活动单一

为了有效保护怒江州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努力,2006年,傈僳族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傈僳族崇尚唱歌对调,在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

篇二:学校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

湘西民族文化是以湘西土家族、苗族为主所创造的民族文化,是湘西发展的特色文化。如今,土家族的摆手舞和茅古斯舞、苗族的特色苗语和跳香等湘西民族特色文化正在寻求传承发展之路,它们在湘西青少年一代的身上也鲜有踪迹。青少年作为民族的未来,不了解民族文化,又谈何继承与发展文化呢?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湘西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才显得格外迫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知道学校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犹记得第一次接触“摆手舞”是在高一,当时全校举办“摆手舞”比赛,同学们都感到很新奇,热情高涨。我才第一次觉得自己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我是湘西土家族苗族中的一员。后来,上了大学,学习了《民间文学》,才发现湘西还有很多民族特色文化:西普兰卡的传说、土家族的茅古斯、苗族土家族的特色服饰、油粑粑米豆腐等特色小吃??

如果学校没有进行“摆手舞”比赛,没有进行《民间文学》的课堂学习,我会了解到这些民族特色文化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在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学校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传承教育方法如下:

第一,举办湘西民族特色文化专业讲座。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比如齐跳摆手舞,学习民族手工技艺。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传承民族文化意识。

第三,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实地考察土司文化,或者对民族文化传承人零距离接触,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深入了解到民族文化的“根”。

以上就是我对学校进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篇三: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研究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有少数民族55个, 9120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部国土的64%。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浩瀚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沉浮、繁华、沧桑,留给了我们一份厚重的、珍贵的财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早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理论。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要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当作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时代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很多家长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大部分学生对祖国的优秀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就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来说,每个节日本身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可如今的孩子却只知道 “圣诞节”,不知道“端午节”“重阳节”; 就民族传统艺术,如书法、剪纸艺术,也不为大家所重视,更尤甚者一些民间特有的工艺产品正面临失传的边缘。 因此,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要用实际的行动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根基,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科学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研究”的课题。

(二)、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调研后了解,在民族文化进学校的研究方面,?贵州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从2002年10月起,贵州省民委、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在全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全贵州省中小学特别是民族地区中小学认真执行《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作为素质教育内容,培养民族文化的专门人才。目前贵州已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在全省民族地区1500多所中小学开展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创办了23所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全省有近70万名学生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和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民族民间文化进

校园给当地发展所注入了蓬勃的活力。除此上海、南京等少数几个大城市的几所学校也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这些探索和实践都为我校开展好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和行动上的保证。

经过调研我们还发现基础教育阶段在重视民族文化教育中还存着以下一些偏差:

1、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由于对民族文化面临的危机缺乏认识,加之受普通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的压力,对民族文化进入学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不足。缺乏长期、完整的计划,没有明确具体考核、评估要求,处于随意状态,也没有较成型的教材。不少学校将民族文化教育单独列为一项内容,使其游离于儿童的生活和其他课程,跟着浪头赶,实行一阵风的运动式的教育。

2、 沉湎历史 偏重知识

有的教师简单地将民族文化等同于传统文化,将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变成了历史课。一味地讲解,记忆。对本民族文化过分褒扬,没有将本民族文化置于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中综合考察、客观评价,回避本民族文化的缺点。有些学校不注重民族精神内涵的把握。只是让孩子掌握大量的民族文化知识和学习某些民间工艺,而不注意让孩子把握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从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

3、模仿继承 忽视创新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在组织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时,机械地利用历史材料而不加以改造,依教材讲,按惯例教,或者有些学校根本不考虑本地的文化资源和本校的实际条件,模仿其他学校、其他教师的做法生搬硬套。其二是要求学生被动学习多,而让学生主动创新少。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背诵历史材料,机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文化活动,学习民间艺术时一味追求“原汁原味”。这种过分让儿童遵循文化传统而不注意创新的做法,影响了儿童的创造潜能和文化创新意识的萌发。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以民族文化资源为核心,以学科课程教学和德育活动为载体,探索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民族文化的新路,积极实施校本课程研究,开发“走进民族村,体验民俗情”的德育校本课程和“学习民间艺术,开展民间游戏”的体艺校本课程。通过多种途径,持之以恒地在学生中大力开展传承民族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素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事理,融会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又起着传递和深化文化的作用。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我国民族文化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异彩纷呈,但近20年来,民族民间文化面临冲击,失传的状况令人触目惊心。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我校进行《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族文化的建设》课题的研究,拓展教育渠道,充实和丰富民族教育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形成综合的民族教育网络。帮助学生客观地科学地认识民族文化。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历史风貌、民情民俗、民族艺术、民间工艺等知识,在理解祖国民族文化的精髓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从而传承民族文化,升华民族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秉承学校百年民族教育历史

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穆源民族学校坐落于镇江市回民聚集区,曾是国内最早创办的回民学堂,对推动回民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百年来,我校坚持“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办学思想。 “五四时期”开展“己未星期演讲会”到“办工人识字班” 穆源师生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对民众进行爱国精神的教育;抗战前夕,全校师生上街游行示威、贴标语宣传抗日。青年教师沙名鹿(回族)发起组织穆源儿童剧社,编演抗日剧目,唤起民众的抗日激情。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开展民族戏曲、民族音乐、民族工艺、民族知识问答等一系列活动使广大师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穆源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坚信:在这样一所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学校里,加强民族文化建设不仅是可行的而且研究的成果具有可推行性。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罗雪梅校长连续三届被评为镇江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曾主持过市级课题《品德课程活动化体系的构建研究》,并成功结题。本课题组中,还有一位市级骨干教师和4位区级骨干教师,参与了学校多个科研课题的研究,能为课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课题组还有多名一线教师,均在班主任工作、学科课堂教学上颇有见地,有的特别善于反思、总结,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本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35岁,最低具有大专学历,都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且都属于精力旺盛、专业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正值从事教科研工作的黄金阶段。从能力上看,每个人各有所长,在各级各类活动、竞赛中屡获殊荣,他们之间的团结协作定能互相取长补短,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四、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民族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带有该民族特点、反映该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通常是指精神文化方面,主要包括语言、、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侧重点是民族精神、艺术、风俗、节日、体育等方面的内容。

2、学校教育相关领域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表述:

少先队活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亿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艺术:艺术课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地艺术的历史、文化意蕴,感受其特色,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体育:中华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极其丰富灿烂的体育文化,各地区、各民族中都流传着特有的体育传统,它来源于各民族生产、生活环境,淳朴自然、贴近生活,是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语文教育必须担负起建构民族精神家园的责任。语文教学不论是内容、目的,还是过程,都深深地渗透了民族的文化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语文课堂是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师要根据民族文化特点、民族精神的内涵传授知识,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五、课题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以校园文化营造民族特色教育氛围

学校将运用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努力构建新校区的整体规划,从学校建筑文化、仿古文化墙、走廊民族风情园和教室文化等方面入手,形成校园文化系统。使新校区环境在精致高雅的格调中凸现出民风、民俗、民族特色,让学生置身于其间,充分感受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魅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以学科教学作为民族教育主渠道

学校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积极探索学科与民族文化的整合新路,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将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落实在语文、艺术、体育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语文学科结合神话、寓言、古诗等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艺术学科充分挖掘民族民间工艺和民族音乐,包括剪纸、泥塑、国画书法、民歌民谣、民族舞蹈等民族艺术;体育学科充分利用中国的民间游戏与玩具、传

统体育运动项目,开展“民间游戏”、“民间玩具”的开发与研究,努力探索阳光运动的趣味性、多样化。

3、以实践活动开辟民族教育主阵地

学校将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于贯穿到学校少先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体验节庆文化,培育民族情感”节庆活动,深入开展汉族六大传统节日活动(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组织队员节日由来、节日风俗、节日活动、节日诗歌、节日故事等方面开展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理念。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队员了解民风民俗,确立“一班一民族、一班一民俗”的研究主题,让学生增强民族打团结的情感体,深化对各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4、 以校本课程深化民族特色教育成果

积极实施民族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深入挖掘穆源百年校史的深厚积淀和新校区建设时的民族元素,编写“我爱穆源”德育校本课程;同时结合开展的各项活动,从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走进民族村,体验民俗情”和“学习民间艺术,开展民间游戏”的体艺校本课程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历史风貌、民情民俗,学习民族艺术、民间工艺等等,走出一条民族文化育人的特色之路。

六、研究内容的分解及子课题安排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民族文化环境

如何优化具有民族特色的育人环境,创设民族文化的教育氛围,使其成为学校优质教育得以实现的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又具个性的发展。

2、用好古典教材,弘扬民族精神

研究如何运用好指引语文教材中的古典教材,品味和积累,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通过阅读经典、阅读文化、阅读精神,使学生博学、睿智。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弘扬中华优秀民族劲升。

3、在少先队活动中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走

特色学校传承民族文化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报告

进民族村,体验民俗情”专题民族教育研究

5、将传统游戏项目引入体育课堂

6、在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七、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走访家庭,调查学习、家长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为课题提供背景材料。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