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答辩 > 列表页

中央电大论文答辩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0  分类: 论文答辩 手机版

篇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论文答辩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和开放教育试点_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试论音乐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员姓名:赵咏梅 学号041031322

入学时间2004 年春 季

指导老师李根芹 职称

试点学校

江阴电大 讲师

试论音乐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赵咏梅

内容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二、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储备,三、加强情感的体验与培养,四、激发创作的兴趣和热情,五、注重设置教学情境,激发音乐想象和创造实践。

关键词:创新教育情感体验激发创作创设情境

《素质教育在美国》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中国的学生每年能够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奖项,但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却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初等教育被批评得“一塌糊涂”,但美国却并不因此而在基础科研或高科技方面落后。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在起点领先,却在终点落后了? 作者黄全愈博士认为,中国孩子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不足,而问题主要在基础教育阶段。黄说,我国的基础教育有两个误区,一是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二是认为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做研究,把打基础和做研究分割开来,总以为只有有了丰富的基础后才能培养研究能力。而实际上创造力、发散思维、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就像种子一样,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一颗种子在其发育阶段没有得到适当的护理,没有得到适当的施肥灌溉,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这颗种子就会发育不良。如果这颗发育不良的种子长到一定程度,甚至已经基本定型,才移到良好的环境中,虽然也可以成材,但至少较难成为参天的栋梁之才。如果我们不给孩子提供培养创造力的环境,结果只能造成孩子容易和老师的思维方式趋同。 作为教育工作者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散思维、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等等的能力,也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何才能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1、给学生创设自由交往的空间

传统的“秧田型”座位组合,学生的活动交往往往由于空间位置的限制被局限于较小的范围。因此,我首先想方法让呆板的课堂教学空间组织形式活起来,根据

教学环节的需要有时改变为适合讨论的马蹄形,有时改变为适合表演的半圆形,有时改变为适合做游戏的大口字形,随着熟悉的音乐,学生就如小音符在尽情地跳跃,他们时时会展现自己最美的风采:端正的坐姿、可爱的笑脸、美妙的童声、优美的舞姿??自由交往的空间既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又培养了学生敢于思考、敢于竞争、敢于创造的精神。

2、留给学生自由交往的时间

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我把个人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会学并学会。如在教授《小白船》时,首先给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然后让学生分组说一说初步的感受,读一读节奏,画一画美丽的夜景和旋律线,找一找自己觉得较难的地方,比一比哪组学得最好。接着进行班级交流,进行集体学习,再分组讨论,如:怎样来唱?怎样来演???最后,推荐小组表演,热情而自然的舞蹈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最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交往能力、自信心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发展。

3、改变评价的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以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等。

在课堂上,我以“OK行动”取代了传统的考试,让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状况下,轻松愉快地在“OK行动”中完成音乐知识的测试任务。测试就是自我展示,是否OK,大家来举手。每个学生都可以挑选自己拿手的节目来展示,一次不行,可以二次、三次??直到大家OK!每节音乐课,我一定留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报名,自由选择进行自我展示。另外,我还告诉学生:如果你学习态度很好,也可以得到OK,你的学习意志很让大家佩服,还可以得到OK,你音乐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很主动积极,再可以得到OK??每两个星期比赛一次,看谁的OK最多。伴随着“OK行动”,评价要求做到了因人而异,音乐课中学生少了负担,多了兴趣,少了自卑,多了自信,少了压抑,多了创新。

二、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储备。

当前,虽然我国音乐基础新课程标准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但不能把“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因为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是绝难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二者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音乐知识的掌握,有助于音乐技能的形成,而形成音乐技能又是以一定的音乐审美为前提的。音乐审美能力往往制约着掌握音乐知识以及形成音乐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灵活性和巩固程度。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审美。让学生在体验、发现、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形成兴趣爱好,发展思维品质,从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指导、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因为我想创新其实也是对已学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运用和进一步强化,必要的知识储备与技能积累是创新的基础,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或技术成果基础上的,音乐创新也不例外。例如,只有具备了节奏、节拍的基本概念和击打能力,才能为歌曲伴奏,只有分析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如:小动物的动作、鸣叫,交通工具鸣号的长短等),才能得心应手地将它们运用到音乐创作中。

三、加强情感的体验与培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小学音乐教学应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经常采用欣赏、律动等方法让学生多听、多想、多说、多做,加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正确感知和理解,并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比如我在教学生学唱歌曲《爱劳动》时,先让学生听音乐,让他们感受整首乐曲的情绪,领悟到“团结友爱、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生动地描绘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最后让学生戴上头饰结合即兴表演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画一幅画来表现音乐的意境,体会音乐的情感。艺术是相通的,绘画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事,让学生听完曲子后,依据曲子描绘的意境,创作画面,帮助理解歌曲的内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占绝对的优势,可以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各自对音乐的不同情感体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欣赏《小燕子》为例,这一课的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并区分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性理解“柔和舒展”与“坚定有力”两种音乐情绪有一定困难,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用听音乐画旋律线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通过听和画,学生把“柔和舒展”的旋律画成了“~~~~”,把“坚定有力”的旋律画成了“————”,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段,使学生从感性认

识上升到了理性理解的高度,从而达到了教学效果。又如,在欣赏《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我要求学生把听到的春天和想到的春天画出来,学生就纷纷用各种各样的颜色作画,并说,“这里是春天,有许多小黄鹂在欢叫;这里是春天,有许多小朋友在跳舞、在歌唱。”这时,每一个音符,每一条旋律,每一句歌词在学生们的手中都变成了看得见的画面,使他们更容易、更充分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

四、激发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生动有趣地唱游、律动、游戏、自编旋律、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1、创编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在课堂上我经常穿插节奏创作,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比如,我设计了节奏问答、节奏接

中央电大论文答辩

龙、节奏重组等游戏。在此基础上,我还鼓励学生为创作的节奏配上语言,或者让学生围绕主题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拍着节奏说一句话。如我拍“清晨我去|上学校|”,学生就边拍节奏说“见到老师|敬个 礼|,见到 同学|问声 好|,太阳 公公|咪咪 笑|,小草 弯腰|把手招|”等等。

除此之外,我还请学生在学会一首歌曲后,编一编节奏,要求把拍手、拍腿、跺脚配在一起为歌曲伴奏;或自己选择喜欢的打击乐器敲打自己创编的节奏,一边唱一边伴奏。每次学生都是兴致盎然地投入创作,这样既进行了节奏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语言创作能力。

2、创编歌词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兴趣做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诱发引导孩子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所有儿童的自然生活情境中都能观察到此类行为:儿童会自发地重复某些歌曲中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或者将一个突发的奇特想法取代原有的歌词唱到某首歌曲中去,或者将歌曲填上新词嬉唱交谈,相互取笑,或者独自反复欣赏自己填词的歌曲而自得其乐。

篇二:电大论文答辩

篇三:电大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

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

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六)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

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七)要讲文明礼貌

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此外,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