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复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试大纲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2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考研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要点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1、它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它侧重从运动变化的形态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范畴、原理以至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并依据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论。

(5)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方法:

(1)要把“史”和“论”结合起来,通过“史”的研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的理解,并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同它所处的历史环境结合起来加以考察,而且要结合当代的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3)采取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既要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又要逻辑地把握其内在联系,探究它的发展规律

(4)坚持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既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批判的本质,又要把握其实事求是的精髓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1、意义:

(1)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 (2)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3)有助于正确地开展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斗争 (4)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水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物质前提:18世纪中期以工具机的发明和使用为起点的工业革命使得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技术质的飞跃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历史实践把唯物主义的发展推到更高阶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客观依据

2、阶级基础: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资产阶级,同时也创造了无产阶级,作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他们之间始终存在着阶级对立和斗争,随着无产阶级不断的斗争实践,工人已提出自己独立的政治要求,这就需要用科学理论去指导他们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创立的

3、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成果是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这些成果不仅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

1

而且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然科学提供的事实去说明自然界的过程,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显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据之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1)它所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以经济学的形式对劳动作为主体活动的创造能力的肯定

(2)古典经济学家们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分工问题

(3)古典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对立状况进行了经济上的分析

2【法】圣西门、傅里叶; 【英】欧文)

(1)他们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

2

3

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时期的运用、验证和发展

一、《资本论》

为深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基本规律,以便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理论武器,1843-1883年马克思历时40年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所获得的巨大科学成果《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5

而且也是包含有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的伟大著作,可以说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百

科全书 1、《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验证以及丰富与发展的表现: (1)论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篇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101

新课号:PHI-0-100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开课学期:春季

周学时: 2 学分:2

先修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一、基本目的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精神实质,学习、借鉴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经验。特别注重两个方面:一是突出发掘马克思哲学源头,重新理解马克思,真正看清马克思哲学创新的思想底蕴、精神实质与当代价值、现代意义;二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全球化与中国化的时代潮头,为建构新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作哲学奠基。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历史规律、历史经验。

第一阶段,即“第一个五十年”,大体是1844—189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为教学内容的第一篇或第一单元,包括四个时期:第一,青年马克思哲学创新铺垫期,——青年马克思的理论来源、三大理想、三大转变;第二,1843—1848年,早年马克思哲学创新关键期;第三,1848—1871年,中年马克思哲学创新深化;第四,1872—1883年,晚年马克思哲学创新升华期、恩格期著作,尤其是晚年的《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自然辩证法》、后期书信,应结合以马克思为主的哲学创新来理解。

第二阶段,即“第二个五十年”,约1895—194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次生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为主要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为东西两大潮头,重点突出列宁哲学三部曲:《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认识论、《哲学笔记》中的辩证法、列宁最后著作中的社会主义观;对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等人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作出新的反思。

上海师范大学复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试大纲

第三阶段,即“第三个五十年”,约1945—199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再生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主流形态;苏东剧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曲折的历史教训;世界之交,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新走向与新问题。

三、教学方式

四个要点:“问题引入,原著铺路,还原历史,面对当代”。“问题引入”,就是开门见山地提出当代现实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尖锐问题,以及同学们先入为主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迷惑,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和本来面目究意是什么样”的问题,激发大家在课内、课外自己读原著。“还原历史”,我们力图突破原来苏联模式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哲学简单化的理解,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面对当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代,为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作出哲学奠基。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卷本),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赵家祥、聂锦芳、张立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五、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考察、写读书报告,期末闭卷考试

篇三:上师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整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与智慧:哲学在词源中是“爱智慧”的意思.

2.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3.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4.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就词意而言,哲学一词最初是来自古希腊。 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是爱智慧的意思。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 但是了解词意并不是等于揭示了哲学的科学含义。

宗教、科学、哲学

宗教所依靠的是信仰,它们产生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亦即对宇宙的真实存在和终极奥秘以及包括人自己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归宿和实在性的关怀或牵挂,因而宗教的对象是具有永恒无限之特征的超验的和理想性的存在,对于这样的对象是不可能通过认识来把握的,所以只能是信仰。

哲学居于宗教与科学之间:一方面它象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因而从根子上总是诉诸理性;另一方面它又象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永远无限的智慧世界。

科学是人类认识能力的产物,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它们的对象通常是具体、有限和现实的,并且能够形成具有一定的普遍必然性的知识。

哲学的优越之处与局限性

科学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问题,而宗教缺少理性的清晰明确和普遍适宜的特点。

哲学既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它的对象就一定是永恒无限的东西,那实际上是我们的认识能力难以启及的。结果,哲学既缺少宗教单纯诉诸信仰的便利条件,同时又无法达到科学知识所特有的确定性。

品味黑格尔的比喻

? “庙里的神” ——哲学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

? “厮杀的战场” ——哲学派别之间的批判性

? “花蕾、花朵和果实” ——哲学在批判中“扬弃”

? “密涅瓦的猫头鹰” ——一种反思的智慧

? “消化与生理学” ——学习哲学的目的

? “同一句格言” ——哲学需要生活体验

? “动物听音乐” ——形成哲学智慧的艰难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 整个世界 → 一般规律

具体科学 → 部分世界 → 特殊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是以世界万物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因此,它与具体科学是不同的。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材料,通过各门科学研究成果去总结世界观方法论方面的认识,又以所得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去指导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

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中某一领域、某一层次、某一方面的特殊问题及其规律,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只适用于自己的特殊需要。

它们二者关系应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表明:

那种认为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企图用哲学囊括和代替具体科学的认识是错误的。相反,任何企图否认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观点和做法,也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概括地说: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比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状态怎么样?有没有规律? 等等,这些都属于世界观问题。

世界观包括人生观

?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比如,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人在世界当中怎么看待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看法,是受不同的世界观支配的。

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

? 世界观作为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就表现为方法论。

? 当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

题。

综上所述:

世界观是人人具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所以,哲学不等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世界观。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化

世界观

哲学

系统化

二、哲学的基本特点

? 哲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 哲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 哲学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 哲学具有民族性

? 哲学具有阶级性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它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它划分 了可知论与 不可知论。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分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 ?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 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哲学,都是唯物主义。 ? 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第一性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

?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之外,所谓独立于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古今中外,哲学领域出现的哲学派别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但从围绕哲学基本问题

展开的斗争看,最基本的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式,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

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 唯心主义则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两种基本形式。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

?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 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

?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 但也有极少数的哲学家,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

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互相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同时也只有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贯彻到底。

为什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

? 具体说有以下三大理由:

? 首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 其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

?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

(二)哲学基本派别的发展形态

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史的二个对子

? 哲学一词最初是来自古希腊的,

? 哲学也是从古希腊开始发生的。

米利都学派的朴素唯物论

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做成的。”

阿那克西曼德说:“万物的元质是无限。”

阿那克西美尼说:“构成万物基质的是气。”

米利都学派是典型的朴素唯物主义

1. 坚持了物质第一性;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2. 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3.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毕达哥拉斯数的唯心论

毕达哥拉斯认为: 数的比例关系构成了宇宙的普遍秩序。

毕达哥拉斯,或者是他的弟子的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命题,即直角两夹边的平方的和等于另一边的平方,即弦的平方。

数学与神学的结合开始于毕达哥拉斯,而且数学在他的思想中乃是与一种“特殊形式”的神秘主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毕达哥拉斯说“万物都是数”。

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万物的本原。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论辩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出身于雅典,是一个著名的智者,他向青年们教授哲学,述而不作,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因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而受审判,并于公元前399年被判死刑,时年约七十岁。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

(1)心灵的转向,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

(2)灵魂不灭说

(3)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4)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柏拉图的理念论

(1)理念论

(2)认识论

(3)政治思想

(4)伦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他将科学定义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马恩选集》V3-P59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卡尔·马克思 (1818—1883)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