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哲学思想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3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浅谈尼采的哲学思想

浅谈尼采的哲学思想

或许这是一次走进哲学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我的一生!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我把尼采看作是一个自诩为“太阳”的狂者,一个看破一切,对任何人任何事“不屑一顾”的顽固的老头子。我觉得他是一个狂人,一个敢于以不同于他人的理解方式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表达自己思想的狂人。

他强调世界是有它们无意义的生成,因此,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由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所生成的世界而导致的人生的悲剧性,便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核心。

他的著作中很多地方后有权力意志的踪影。他说:哲学就是这种暴虐的冲动本身,就是最神圣的权力意志,“创造世界”的意志,探求第一原因的意志。他还把生命也联系进去,说“生命首先力求释放自身的力量——生命本身就是权力和意志”。尼采说“一切情绪都是强力意志的发展”。如果要这什么是强力意志?尼采就会答到:强力意志就是原始的情绪。情绪是意志的形式;而意志就是情绪。这好象有点循环解释的味道。他一会说意志是情绪,然而有时候又说是激情,感情等等。或许对于尼采而言,它们本质的基础都是强力意志。如果用希特勒的例子说明一下会好理解一点。希特勒等法西斯分子他们要权

力和强权,开始也是用很情绪的语言,激发人们的某种感情或激情。法西斯分子他们的行为为什么那么疯狂,我觉得用尼采的这种思想可以解释。人毕竟是很容易情绪化的动物。

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学说是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问强力意志本身是什么?答案是永恒轮回。永恒轮回这种说法使我不得不想到佛教中有一种六道轮回的思想。或许是他也有对人生悲剧性的认识而寻求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尼采自身对人生悲剧性的敏感和他从叔本华那里所感悟到的人生痛苦之悲切性,使他不得不寻求人生拯救的药方。科学的冷漠和道德的说教都无法让人真正从痛苦中解脱,而唯一能使人从痛苦的世界中解脱的只有幻想。尼采也在其中寻求人生的出路,寻求摆脱痛苦、战胜人生悲剧性的途径。于是他就以一个艺术家的方式看待世界和人世。尼采于是就想通过永恒轮回达到对生命的最高肯定。由于永恒轮回,人不仅获得了永恒的欢悦,也不得不承担起永恒的人生痛苦和悲剧。正是在小我融入大我的生命轮回中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尼采以宇宙生命赋予个人生存意义,要求个人站在宇宙的立场上来感受人生的快乐并在痛苦的抗争中求得快乐。

或许到这里我们只是有一点认识:尼采的哲学思想好象很简单,但是却又有一种能给人一点力量的东西。

这些或许是那些学者们对尼采的理解,然而我们也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本科生对既往的研究要有一种粗略的“肯定”辨证式的方法看待问题,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去肯定对自己有用而合理的东

西。首先要去虚心的接受合理的东西,然后才能辨证地看待问题。对于尼采的哲学思想,他要求我们首先肯定生活,生活中有痛苦也有欢乐,我们不能认为生活是悲剧的就否定生活的意义。对生活我们还是要有点激情的,人没有做事的那份激动和向往,就会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我们要有一种审美的态度去把握人生,笑对人生的一切悲剧,因为我们不能拒绝人生中时常有悲剧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保持一种平常的去面对人生。

在尼采看来,生命具有自我超越的本性,而这种本性主要体现在强者、优秀者身上。我们每个人不能成为最强的人,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人生的强者——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人,用我们自己的生命力来战胜人生的悲剧,直面永恒轮回的人生的痛苦,从而达到生命自身的美化和完善,升华自己的意志和人生。

就让我们去积极的生活吧!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篇二:尼采西方哲学史论文

上帝死了,做自己的上帝

如果西方的字典里尚且还有“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就不应该去指责尼采所说所做,即使这些都是为了推翻“自由,平等,博爱”。况且他只是在表达一些东西,而表达的这些东西却惊人的推翻了一切,这不正是它的惊奇和美妙所在吗? ——题记

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尤其是中国人,或许正因为这一点,中国人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尼采的眼中,哲学是对世界作出某种整体性的解释, 但这种解释实质上还是对生命意义的解释, 而不是对世界本质的揭示。所以尼采回归到的是对人性和生命意义的一种探讨,正如我们小时候会仰望着天空发出质询一样: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无法给自己一个定论,短短几十年的生命,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又光着身子回归到本源当中,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存在?我只是告诉自己,为了有意义而活着,可生命的意义又究竟在哪里呢?后来我又告诉自己,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而存在着,即便你死了,人类还不会消亡,你存在的意义就是能给后人带来点什么,或者仅仅是一个繁衍的工具,为了繁衍出更高级更具智慧去创造的人类而存在着。我不愿意去选择后者,去仅仅做一个平庸的人,我要给后人带来点什么,我要在我生命中书写着创造!

尼采在这点上阐释的更清楚,他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价值标准,任何的价值都是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最高价值就是权力意志。他认为把一切能够发挥个人内在生命力和本能、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能动性的东西当作善,与之相反的就是恶。这源于他一生不幸的命运和病弱的身体,这些逆境激起了他不屈的意志和对生的渴望,是在任何逆境中勇敢抬头发挥本性中所有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去面对,甚至于砸烂一种虚伪,去构建新的环境。(权力意志)

尼采认为人生而不平等,“人固不平等”。“有人生而为弱者,有人生而为强者,弱者构成了社会的大多数,而强者构成了极少数,人类社会是由极少数的杰出人物创造的,社会的发展是有杰出人物推动的。”尼采的强者和弱者是从心理气质来区分的,并不是从出身上说的。凡是有创造力、有激情的人都是强者,凡是生命萎靡,毫无创造力的人就是弱者,强者的生活是奋发有为,弱者的生活是堕落庸俗的。但人免不了俗,没人是尼采眼中的“超人”。所以他说“总而言之,我既是一个颓废者,也是其对立物。证明之一就是我对逆境总是本能的选择择优而适,而本来的颓废者却总是采取于己不利的方法??《瞧,那个人》”这让我想到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而之所以现在的人大多数是庸俗的人,颓废者,却不仅仅是因为他不能抵抗逆境,而是缺乏成为强者的信仰!

尼采诊断, 时代所患的病叫虚无主义。他预言, 一个虚无主义时代不可避免地会到来, 历时至少二百年。他给虚无主义下的定义是: 最高价值丧失了价值, 缺乏目标, 缺乏对“为何”的答案。在虚无主义笼罩下, 人类和个体的生存都失去了根据、目的、意义。这实际上就是信仰危机。他愤怒地指出:“真正的虚伪也极其罕见, 虚伪属于有强大信仰的时代,人们在被迫接受新信仰时内心不放弃旧的信仰, 现在人们却轻松地放弃和接受, 而且依然是诚实的。”他形容说: 现代生活就像一道急流, 人们拿着表思考, 吃饭时看着报纸, 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 人们不复沉思, 也害怕沉思, 不再有内心生活, 羞于宁静, 一旦静下来几乎要受良心的责备。勤劳———也就是拼命挣钱和花钱———成了惟一的美德。“现代

那种喧嚣的、耗尽时间的、愚蠢地自鸣得意的勤劳, 比任何别的东西更加使人变得‘没有信仰’。”现代人“只是带着一种迟钝的惊讶表情把他的存在在世上注了册”。并且他认为由于内在的贫困, 缺乏创造力, 现代人是“永远的饥饿者”, 急于填补亦即占有, 带着“一种挤入别人宴席的贪馋”, 徒劳地模仿一切伟大创造的时代, 搜集昔日文化的无数碎片以装饰自己, 现代文化就像是一件“披在冻馁裸体上的褴褛彩衣”。 而商业成了“文化的灵魂”, 记者取代天才, 报刊支配社会。人们只求当下性, 不再关心永恒。(信仰丢失的原因)

他说: “置身于生存整个奇特的不可靠性和多义性之中而不发问是可鄙的。”诚就是诚实, 不作假,不冒充有信仰, 也不人为地制造虚假的信仰。所谓彻底的虚无主义, 就是不只是不相信某一种信仰了, 比如说不相信上帝了,而是所有的信仰都不相信了。“对真理的信仰以怀疑一切迄今为止所信仰的真理为起点。”如果思考的结果仍然是什么也不相信, 那就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结论, 正视失去一切信仰的现实, 承担起无信仰、无意义的后果, “在无神的荒漠上跋涉”。尼采就是这样, 所以他自称是“欧洲第一个虚无主义者”。这就是他说的那200年虚无时代的到来。

在权力意志中,他认为时代是强者创造的,强者引领和制造着道德标准。所有一切原有的道德都是对人类本性的束缚,是弱者寻求平等的一种手段。但这并不是说去鼓励希特勒式的强者,他推崇的是亚历山大和拿破仑,一切观点的分析是要建立在他的生活经历当中。同他一样生活的悲催的人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一直消极的逃避下去,直至死亡,另一个就是积极勇敢的站出来面对,甚至去打破常规。尼采选的是后者,这正是我敬重的原因,也是我的选择!另外,尼采也不是说人性中仅仅剩有兽欲和恶欲,应该说人的本能欲望中是所有的善恶都具备的,包括追求欲,表现欲,创造欲,能动性等各个方面,他要求的是尊重人本能的想法,而不是

尼采哲学思想论文

任何一种极端的想法。当然他对善恶有自己的判断“什么是善呢?凡是能够增强我们力量感的东西都是善,凡是来自柔弱的东西都是恶”。

有人说,正是他的权力意志学说催生了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是纳粹的精神哲学,但他本人说在现象界背后, 究竟有没有一个不受我们的认识干扰的本体界? 在康德之后,哲学家们已经越来越达成共识: 不存在。世界只有一种存在方式, 即作为显现在意识中的东西———现象。(透视主义)这就是说,基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观点,在认知方面会产生极大的差异,并且把这种差异当做事实。对于尼采说的话也是一种现象,每个人的解读不同而已。况且他本人是对当时笼罩德国的民族主义持极其鲜明的反对立场, 自称是“最后一个反政治的德国人”, 并且一再指出: 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是民族心灵上的毒疮, 政治狂热使德国人精神堕落, 文化衰败。

那么,上帝死了,我们要真实的审视自己,寻找自己的信仰,找回自己的上帝,根据尼采的权力意志论积极的面对生活,这不正是我们在如今的社会中所需要的吗?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篇三:尼采论文

“上帝已死”,世人何去何从?

———简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前言:

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其实也不能算是“读完”,因为只是囫囵吞枣一目三行的浏览过去,其间很多话都不能理解。或许是对于基督教和西方哲学史了解太少的缘故,书中的意象于我并不甚明晰,读下来只觉晦涩难懂,难以琢磨。然而即便是这样一种尴尬的阅读状态,我仍然被尼采字里行间飞扬的文采所折服,他运用象征手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是一本启示录。尼采以此唤醒世人,激发人对“超人”的向往和追求。他试图教会人类飞翔,可惜懂他的人寥寥无几。就像尼采在扉页上说的那样:“这是一本给每个人而又不给任何人的书。”

需要说明的是,我本人对于尼采,至今也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深入研究其种种著作和哲学思想。因此本文仅仅是作一般的学术性讨论,出发点是好奇心与个人爱好,其间难免会有不当乃至幼稚之处,就请老师给予修正,我将不胜感激。

正文:

对许多人来说,尼采是一个神秘的、先知式的人物。他特立独行,思想诡异,仿佛是大隐隐于市的人。然而尼采的思想具有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它改造了许多西方思想文化遗产中的观念和价值——例如理性、自然、上帝、时间、宗教和德性。雅斯贝尔斯曾说尼采和恰克果给西方哲学带来的颤栗,而这种颤栗是难以估量的。弗洛伊德、雅斯贝尔斯、萨特都是深受尼采影响的大哲学家;而茨威格、肖伯纳、黑塞、里尔克、纪德这些世界闻名的文学家对尼采也有研究。

弗里德利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他生于普鲁土萨克森州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尼采自幼身体孱弱,但勤奋好学,极具语言和音乐天赋,且生就了特立独行的性格和浪漫主义的气质。尼采在古典语言方面的造诣极深,他上承古希腊苏格拉底哲学的张力和叔本华的意志学说,下开了整个二十世纪欧洲思想潮流。尼采因叔本华而叩响哲学大门,但他与叔本华却截然不同。叔本华是从生命意志(will to live)走向了虚无,而尼采却是把权力意志(will to power)塑造成超人。

现代哲学史上一般把尼采的哲学活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870年至 1876年,这段时间他主要在研究希腊悲剧和哲学,批判苏格拉底,而崇尚叔本华和瓦格纳;第二时期为1877一1882年,这是他超越叔本华和瓦格纳,向着怀疑主义突进的精神彷徨期;第三时期为1883—1889年,这时他的思想穿透了怀疑和虚无,重估一切价值,建立了以权力意志为核心的超人哲学。

尼采著作的论述范围之广、立意之深很少有人能够企及,而他那言若古井,意若飘风的文风更令人神往。他将哲学的深邃、诗歌的浪漫、音乐的震撼、心理学的精细和语言学的广博融为一体,独具风姿,自成一家。虽然尼采的思想有些许偏激,但其中仍有许多思想对世人有所启发,影响了几代人的哲学观念。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共分为4卷,在前两卷中查拉图斯特拉对听众谈话,是具有训导意义的情节,而后两卷则越来越富于表现力和艺术特征。其中包括插入的抒情情节,暗喻、滑稽模仿、嘲讽俯拾皆是,尤其是第四卷宛如一面镜子,活脱脱照见各色人物的丑姿百态。

(一)价值重估与超人学说

“上帝已死!”

查拉斯图特拉这样告诉人们。

对于西方世界来说,这句话不啻于惊天霹雳。捣毁上帝这个根深蒂固的“偶像”,这在传统理性主义笼罩下的世界来看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冒险。

在尼采看来,以道德观念为基础的欧洲文化是基督教观念的统治的产物。这些从基督教取得的诚实、服从命运、同情和怜悯弱者、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的观念扼杀每一个人所独特地拥有的生命力和原始的本能冲动,扼杀人的个性、自由和创造性,使人消沉颓废,麻木不仁。所以查拉图斯特拉才要说:“真不可想象啊!这个老年圣者优游于林下,竟然没有听到任何关于上帝已死的消息呢?”

因此才需要价值重估。这是摒弃教会统治的力量之源。价值重估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斗争精神、批判精神、毁灭精神。要怀疑一切,要重新衡量世间一切的事物的存在意义。

在“价值重估”的旗帜下,善恶与幸福的内容也受到了重新的界定。尼采说:“什么是善?凡是增强我们人类力量的东西,权力意志及本身都是善;什么是恶?凡是来自柔弱的东西都是恶;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力量增长和阻力被克服的感觉。”从一开始,尼采 “重估”的价值就深深地打上了“权力意志”的烙印,对“死”的见解也不例外,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道:“我把完美的死指给你们看,他对于生者是一种刺激和期待。”

萨特说:“上帝不存在是一个极端尴尬的事情,因为随着上帝的消失,一切能在理性天堂内找到价值的可能性都消失了,任何先天的价值都不再存在了,原因是没有一个无限的和十全十美的心灵去思索它了。”

——价值重估,是继“上帝之死”的又一回冒险。

何为“超人(overman)”?

超人是不是有着耶稣灵魂的恺撒?是不是拿破仑和歌德的结合?

超越力量的神圣和破坏力量的崇高似乎说明这一点。上帝诚然是理想人格的化身,然而超人却不是简单地取而代之。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么尼采将陷入自设的矛盾:上帝死了意味着“意志”从“神”回到了“人”,而纯粹作为崇拜对象的超人岂不是要将人还原成神?可是,尼采对神根本不屑一顾。即便是我们承认尼采的思想确实存在着矛盾,也不能认为他把超人“神化”,应该说超人更倾向于“人化”的生命。

因此,在我看来,超人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人格,更是一个生命本身不断超越、权力意志诉说生命力的过程,是自由的人的自由超越。超人的根本是权力意志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冲破了一切传统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的束缚。他们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是具有超群的智力、坚强的意志、绝对的自主性、高昂的激情的人。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是一种过渡,一种毁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在尼采看来,人应当走向“超人”。超人是未来,是理想,是目标;他将是超越自身者,克服者,战胜者;他是内省者,高贵者,创造者,人必须也必将达到超人。“人是动物与超人之间的一根绳索,”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正如查拉图斯特拉超越各种价值和真理一样,尼采认为人也是应该被超越的,抵达彼岸即意味着新的启程。超人不服务于某种理想,不崇尚上帝,不听凭独裁者和贪权者的权欲摆布,他不禁欲,也不囿于任何现行的哲学、道德和政治教条。

查拉图斯特拉急需为拥有血肉之躯和生存意志的人寻找自由,而且不是在彼岸寻找,要在尘世寻找;首先要有摆脱羁绊的自由,然后才有创造的自由。

超越者和超越本身,诚然无法为许多矛盾的事实辩护。查拉图斯特拉不得不赞颂人本身作为可以被超越的“过渡”者的伟大,又不得不站在超人的高度讥笑人是“可笑之物”、“痛苦的羞耻”,蔑视一切又有所保留。合理的解释是,造成痛苦的意识才能造就被超越的形象,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能够自我超越的可能。

(二)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

“The Will to Power”译为权力意志,或者强力意志。

在幸福岛上,查拉图斯特拉向人们高呼:“世界本身应当变成你们的理性,你们的形象,你们的意志,你们的爱。”可以想见,尼采这句话中的理性,其内涵已不再是古希腊哲学意义上的 “理性”,而是试图张扬的人的“权力意志”。传统的基督教精神宣称理性高于意志,人要克服意志,追求理性。而尼采看来,这是人格的颠倒,他要把颠倒的次序重新合目的地“颠倒”过来,把“意志”从“理性”那里解放出来,而不再是它的奴隶。

然而什么又是权力意志呢?

权力意志,可以形容为雄狮般的意志,按照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法,“雄狮的意志所希望的就是:饥饿、暴力、孤寂、无神。”胆怯与它格格不入,软弱更是与它话不投机。阻挡权力意志的一切事物,尤其是“神”,将被暴力驱逐。“弱者服务于强者,弱者的意志说服他这样做,”这种推导对强者同样有效。“所有的存在者都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中逞其所愿。”可见,“权力意志”是支配生活及人格的“活力”,是不知疲倦地创造的生命力。它向生命说话,向所有的存在者说话。

那么,新的价值标准在哪里?尼采认为生命本身即是价值标准——而那象征着“主人道德”的权力意志,则是标准中的标准。它头顶着“永恒轮回”的光环,流淌着“超人精神”的血液,滚动着“生命价值”的齿轮。以主人的理想取代奴隶的道德,以善于创造的超人代替收容颓废的上帝。正如查拉图斯特拉所说:“阐扬生命的意义而重建其尊严,恢复健全的自我而发挥其潜能。”

一言以蔽之:你就是你自己的主人!

尼采用权力意志勾画出一幅永恒轮回的世界图景,以排除基督教对某种绝对的、彼岸的目标的追求,而肯定现实的世界和人生。他认为这是对他的学说及其理论前提和结果的阐述,亦是其证明。他以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学说为佐证,认为权力意志不会永远停留于某种状态中,除了不断地流动、不断地变化本身以外,它没有任何永恒的东西。

在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当中,“人类”不是目的,“超人”才是目的。在欧洲的虚无主义杀死了西方文化中的上帝之后,人就必须自我超越,成为超人,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超人哲学。这便是尼采哲学的旨归。

尼采敏锐地感到,虚无主义已经站到欧洲的大门口,由苏格拉底和基督教统治的西方文明导致了悲观主义,而悲观主义又发展为虚无主义,这意味着人类的日益堕落和退化。真正创造性的文化一片凋零,市侩文化充斥一切场合,随之而来的是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被压抑和扼杀,人们处于一种麻木的、无目标、无标准的状态。于是,尼采呼唤像查拉斯图特拉这样的超人出现:“一切天神皆已死去;如今我们希望超人长生。”

就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现在,我教你们什么是超人!”

参考文献:

1.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钱春绮译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

3.李秘《查拉图斯特拉的政治哲学:超人的统治》,社会科学家2004年版

4.李珺平《悲观主义与达观主义》

5.尼采《权力意志》,张念东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6.陈鼓应《悲剧哲学家尼采》,三联书店1994年版

7.周国平《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