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6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4.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特点,表现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2)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这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实践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的经验材料。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

5.简述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第一,劳动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改造自然的自觉活动。第二,劳动必须创造并使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主要是劳动工具。第三,劳动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是以人类自身为主体改造整个世界并创造人化世界。第四,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具有多维性,包括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即真、善、美的统一。

6.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第一,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第二,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第三,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7.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答:(1)国体亦称国家的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它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2)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政体是阶级统治的具体形式,所以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

8.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答:(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也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9.简述人的价值?

答:(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

(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10.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关系?

答:(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即强调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有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三层含义:第一,世界的统一性。所谓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即构成世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现象之间有无一致性、共性,或说世界有无一个共同的本原。凡承认世界有统一性,即承认世界有一个共同本原的哲学属于一元论。绝大多数哲学,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哲学上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凡否认世界有统一性,即否认世界有一个共同本原,而将精神与物质并列为世界本原的哲学属于二元论。只有少数不彻底的唯心

主义哲学属于二元论。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世界统一性的物质性。所有的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但其中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是某种精神或说将精神作为世界本原,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或说将物质作为世界本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即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世界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但旧唯物主义往往将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从而使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变为单一性。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解决了哲学物质观与具体科学物质结构理论、具体物质实物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唯物论与辨证法的高度统一,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即在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一元论。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已经被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所证明:第一,天体科学的发展证明,各种天体与人类居住的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第二,生命科学的发展证明,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一样都是物质现象。第三,社会科学的发展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界统一的基础也是物质。第四,哲学发展的成果,提供了科学的物质概念和以个别证明一般的辩证逻辑,使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得以被彻底的证明。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是我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既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到底都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唯一现实世界,那么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也无论身居何位、从事何种工作、遇到何种情况,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坚定不移地从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严格按照运动变化着的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遵循世界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而不能有任何的主观附加和主观随意性。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既是我们从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得出的根本经验,也是我们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根本结论。

11.论述试述质量互变规律其意义

质量互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理论上,我们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既要反对只讲量变,否定质变作用与意义的庸俗进化论和右倾机会主义,又要反对只讲质变,否定量变作用与意义的激变论和左倾冒险主义。在现实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将我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方面,要懂得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决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脚踏实地、扎实苦干,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进行长期的积累。另一方面,当现代化建设经过足够的积累,面临质的飞跃时,又要敢于抓住机遇,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跃上新台阶。只有这两方面辩证结合,有机统一,才能早日将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1. 试述辨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答:(1)辩证否定观即唯物辩证法关于否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中肯定与否定辩证关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否定观。主要内容是:第一,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来自外力的否定,而是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矛盾推动下实现的合乎规律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这种自我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第二,辩证否定是扬弃。一方面,辩证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的环节。由于辩证的否定实现了矛盾的转化,实现了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所以它既标志着旧事物的灭亡,又标志着新事物的产生,是新旧事物相区别的界限,体现了发展中的非连续性。另一方面,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一事物被否定不是旧事物变成了空无,也不是新事物凭空出现,而是旧事物通过否定转化为新事物,是新事

物产生于旧事物的母腹之中,成长于旧事物的基础之上,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以改造过的形式存在于新事物之中。因此,辩证的否定既.能说明旧事物到哪里去,也能说明新事物从哪里来,是新旧事物相联系的环节,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总之,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作为二者的统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辩证否定观是唯一科学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包括对本民族的和外来的文化,对我们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等等,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既不能只讲肯定,也不能只讲否定,反对任何不加分析地绝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复古主义”、“全盘西化”之类的形而上学片面性和绝对性。

12.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的意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唯物辩证法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共性的认识,再用一般、共性的认识指导对其他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这正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正常秩序,不如此,人类认识就不能得到丰富和接近真理。第二,就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而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理早毛主席同志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DXP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

13.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1)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指,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即是否为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

(2)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实质上就是判定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真理的这一本性要求能够作为真理检验标准的必须是能够将主观与客观相联系、相沟通、相比较的环节,因此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都不能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唯有社会实践才能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连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同人,的主观认识相联系,是一定认识指导下的活动,另一方面又同客观对象相联系,是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一方面通过实践人们认识了客观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人的认识又转化为客观现实。简单地说,认识指导实践,如果实践成功,得到了预想的结果,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正确的,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

(3)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可靠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承认这点就是承认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可知论,否则就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或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过程性、局限性,即实践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有些认识由于实践本身的局限性当前还无法检验,还要有待于实践的发展才能检验,有些认识虽然当前实践能够检验或实践已经进行了。检验,这种检验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认识与实践的发展,实践检验也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承认这点就是承认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否则就会导致形而上学和思想僵化。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告诉我们,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现代迷信和思想僵化。

14.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首先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第四,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2)懂得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既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对社会发展的消极阻碍作用,做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第二,既然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完全同步、完全平衡的,那么我们就要有充分的信心创造高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第三,既然社会意识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那么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尊重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重视精神生产(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各领域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人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特别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答:(1)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

(2)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这要求我们: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个人也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主张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贡献与满足的统一。只讲对社会的贡献而不讲个人合理需要的满足,或只讲个人需要的满足而不肯为社会做贡献,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理解。

(3)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除了相统一、相一致的一面外,也有不一致、相冲突的一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旧社会所无可比拟的条件和可能,另一方面,初级阶段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尚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为社会做奉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当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尤其提倡个人价值自觉地服从社会价值,有时甚至还要牺牲个人价值,去维护和实现社会价值。

毛泽东思想概论:

1.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毛主席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

(3)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2.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篇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1】题 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第【2】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第【3】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第【4】题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第【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第【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第【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第【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第【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第【10】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第【11】题 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第【12】题 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第【13】题 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第【14】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 D.开放性

第【15】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篇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不同点:

1. 研究对象不同:

马克思:整个物质世界。

具体科学: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

2. 揭示的东西不同:

马克思: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具体科学: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

关系:

A: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B:密切联系的:

B1:马克思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就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B2: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二、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 物质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不存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 运动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无脱离的物质运动,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三、 意识的能动作用:

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也称为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c:意识活动的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四、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意义: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原理,是坚持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

*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共性),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五、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⑵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认识课题,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说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连接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 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对立统一规律:

1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事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和把握它们的关键。 3矛盾分析法即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点和根本分歧。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4.肯定思维与存在具有统一性的是可知论观点;反之为不可知论

5.辩证法所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问题

6.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其实只是:唯心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9.把金木水火土看成万物本原的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

10.万物存在吾心中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

1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4.时间、空间是指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1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

16.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物的纯粹的抽象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7.观念的都恭喜不是外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这一说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8.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9.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是:世界统一与物质原理

20.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这说明: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

2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以事物的共性为前提的

22.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

2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24.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2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

26.我国现代化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的理论依据是: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27.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28.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越了度的范围

29.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0.事物矛盾的精髓是: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关系

31.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根据和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

32.系统科学产生的意义在于它: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33.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34.属于因果关系的是: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

35.可能性是指:预示事物的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1. 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一般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 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这种观点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5. 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 矛盾是指: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7. 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8.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9. 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是:生产关系

10.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11. 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强制功能

12.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封建社会

13. 1894年11月,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

1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5. 1920年8月,中国最早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是:上海小组

16. 毛泽东阐述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理论的著作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矛盾

18. 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是:依靠苏联的援助

19. 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共同纲领》确定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20. 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新时期的是:中共七

届二中全会

21. 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2. 毛泽东的思想的精髓是:事实就是

23. “什么事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根本任务的问题

24. 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实际依据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 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

2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28.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30. 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集体主义

31.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32. 社会主义各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33. 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34.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35. “三讲”中的核心是:讲政治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间的关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世界的本源问题

3.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无运动寓于其中

4.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5.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指:矛盾规律

6.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自身的转化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

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8. 阶段现象:是一个历史范畴

9.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0. 社会革命的根本目标是:发展生产力

1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2.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半封建

13. 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

14. 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李大钊

15. 造成近代中国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16. 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护国战争的失败

17. 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的是:党的建设

18.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经济纲领中规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保护

1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20.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1. 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22. 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是《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23. 邓小平理论中,反复强调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4.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6. 邓小平理论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