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诗句 > 列表页

人参,诗句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1  分类: 诗句 手机版

篇一:养生有关的诗词

养生有关的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谚语

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谚语

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谚语

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谚语

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谚语

生理卫生强身,心理卫生强心。―――谚语

要享福,常知足。―――谚语

饮食养生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春秋战国孔丘

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谚语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谚语

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明 万全

饥不暴食,渴不暴饮。―――谚语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圣济总录》宋官修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汤泡饭,嚼不烂。―――谚语

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素问玄机病原式》金元 刘完素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明郑宣

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谚语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清刘承干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膏梁厚味有损身体,粗茶淡饭延年益寿。―――谚语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谚语

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谚语

晚上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谚语

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养生四要》明 万全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唐 张湛

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随息居饮食谱》清王世雄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一天三顿粥,郎中朝我哭。 ―――谚语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谚语

药补不如食补。 ―――谚语

热饭冷茶泡,娘做郎中医不好―――谚语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谚语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谚语

甜言夺志、甜食坏龄 ―――谚语

吃馍喝凉水,瘦成干棒槌 ―――谚语

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 ―――谚语

少吃多餐,益寿延年 ―――谚语

暴食暴饮易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谚语

肉生火,油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谚语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谚语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谚语

饮食讲卫生,保你不生病。―――谚语

生活养生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指甲常剪,疾病不染 ―――谚语

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呻吟语》明吕坤

日光不照门,医生便上门。―――谚语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唐 张湛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唐 张湛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唐 张湛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谚语

按摩为养生之一术。―――《雨航杂录》明冯时可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谚语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谚语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屎。―――谚语

指甲常剪,疾病不染。―――谚语

烟酒不尝,身体必强。―――谚语

不染烟和酒,活到九十九 ―――谚语

烟酒不尝,身体必强 ―――谚语

捂捂盖盖脸皮黄,冻冻晒晒身体强。―――谚语

要想感冒少,常洗冷水澡。―――谚语

剃头洗脚,胜如吃药。―――谚语

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宝生要录》宋 蒲虔贯

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宝生要录》宋 蒲虔贯 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温病条辨》清吴瑭

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寿世青编》清尤乘

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呜前。―――《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

运动养生

运动运动,病魔难碰。―――谚语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谚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谚语

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谚语

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若要身体健,除非天天炼。―――谚语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谚语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谚语

跑跑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皮肉松。―――谚语

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谚语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圣济总录》宋官修

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修真秘要》明王蔡

枪不擦不亮,身不练不壮。―――谚语

运动运动,病魔难碰。―――谚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谚语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谚语

气血养生

气欲柔而不欲强,欲顺而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素问玄机原病式》金元 刘完素

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脾胃论》金元 李杲

养生之大者,乃在爱气,气从神而成,神从意而出。―――《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养气者,须从调息起手。―――《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精足则血足而发盛。―――《类经》明 张景岳

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落。―――《丁甘仁医案》丁甘仁

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血证论》清 唐容川 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存一息之不行。―――《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疫疹一得》清余师愚

长寿养生

篇二:长白山人参故事——寻找老把头

长白山人参故事

寻找老把头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过海来挖参。

路上丢了张禄弟,找不到兄弟不甘心。

三天吃了个蝲蝲蛄,你说伤心不伤心?

家中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

再有入山迷路者,我当做为引路神。

这首诗是当年老把头临死时,刻在长白山里古河岸边的一块巨石上的,流传数百年,山里人大部分都知道这个故事。

传说在很早以前,山东莱阳有个姓孙的,因家境贫寒,度日如年,生活无法维持,便离家进长白山挖参糊口。

长白山山高林密,野兽很多,别说是外乡人,就是山里人也不能轻易进山。这个姓孙的是山东人,进林子不久就麻达山了。一连十几日,带的干粮吃完啦,衣裳刮破了,腿也走酸了,劲也没啦。这一天,他爬到古河边,饿的实在不行了,趴在河边想找点吃的,找什么呢?他正在发愁,猛见从水里爬上岸一个蝲蝲蛄。姓孙的急忙抓在手里,“嘎吱嘎吱”地嚼起来,可这一只蝲蝲蛄怎么能填饱肚子呢?后来,渐渐不能动了,他知道自己回不去山东了,便在身旁的大石头上留下了诗句,望后人对他有个了解。后来,挖参人知道了这件事,便称他为放山人的老把头(注:老把头,把头是放山人推举的首领。具有丰富的放山经验和野外生存技能。山神老把头:放山人拜祭的,保佑平安挖到人参的神仙)。就在老把头死的第九个年头上,从山东来了一个姓石的小伙子,叫石哥,这年二十岁,这人也是莱阳的。临行,听说莱阳有个姓孙的来长白山已经八九年了,音信皆无,估计拿着大货(注:大货,品级高的野山参,如五匹叶、六匹叶)了,就想找这个老乡拉他一把。

石哥走了一山又一山,穿过一林又一林,这一天他来到古河边,想坐下来喝水吃干粮,一看石头上有字,才知道姓孙的死了。他想:都是山东莱阳的老乡,就决定顺着古河往上寻一寻尸体。于是,石哥沿古河走了有半里地,发现有一堆白骨,有的露在外边,有的被落叶埋了。他断定这骨头准是那个姓孙的。他急忙用手扒了些土,手扒出了血,好不容易把骨头埋了起来。然后,又插上三根草棍,磕了三个头,叫老把头保佑他平安无事。这就是后来传说的把头坟。

石哥离开把头坟,又走了一天多,还是一苗棒槌没看见,干粮也剩下不多了。他坐在一棵老桦树下歇息,忽听身旁有呻吟声。细一找,在草棵里躺了一个人。这人二十五六岁,大长脸,瘦得眼睛都眍䁖了,嘴唇直动弹,就是说不出话来。石哥明白,这人是麻达山饿的。他立刻给这人灌点水,又往嘴里送点干粮。渐渐,这人眼睛能动了,嘴唇哆嗦着,慢慢说清了他的身世。

原来,这人姓丁,叫丁七高。多巧也是山东莱阳的。因为进山二十多天没挖着人参,干粮吃完了,又麻达了山,饿倒在这深山老林里。丁七高十分感谢石哥救了他,又都是莱阳人,两人一商量,就在这深山老林里,插草为香,结为弟兄,不能同生但愿同死!丁七高比石哥大五岁,丁七高是哥哥,石哥是弟弟。哥俩有了伴,都很高兴,又继续去找棒槌。 谁知,他们运气不好,一连几天,不但没找到棒槌,而且遇上了连雨天,雨下起来没个完,下得大林子里雨雾不清,对面不见人,上哪去找路啊?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急,越急就越出不了大林子。麻达山了,一个人的干粮,两个人吃,也剩不多点了。

这一天突然晴了。石哥和丁七高来到一个大石柱子跟前,实在走不动了。他俩依靠着一棵大椴树干上,喘息着,望着这座大石砬子出神。

这座大石砬子可真高。高得不见山尖,雪白的云彩在山半腰游动,湛绿的松针被山风吹得摆来摆去,像在跳舞。砬子的下半坡,开着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山花。蝴蝶上下翻飞,人参雀不住鸣叫,一劲儿在喊:“王敢哥——梅妹妹凑火。"“梅妹妹凑火。”砬子根,杂草丛生,鲜嫩油绿,几只松鼠蹿着树枝,瞪着一双双小黑眼睛,盯着石哥和丁七高。

凡是放山的人都知道,像这样山高水清,草绿花红的地方,准有老山参,说不定还有棒槌精呢!按理说,两个人应在这放几棍,拿点值钱的大货回家。可饿到现在的程度,连平道都走不动了,哪还有本事爬砬子找山参?这时,石哥摸了摸腰里的口袋,说:“还有两块干粮了。”

丁七高说:“我看,干脆都吃了,肚子饱了,在这儿放一棍,说不定能拿着宝参。” 石哥苦笑了一下说:“这儿是个好地方,肯定能有人参,可我们麻达山了,就是拿着大货,出不去山,不是也白搭嘛!”

丁七高长叹了一声:“唉,看来只好等着死在山里了。那天你还不如不救我,不然我现在早见老把头了,再饿也觉不着了。现在还得遭二遍罪。唉??”

石哥看了看磕头大哥,说:“丁大哥,既然咱是磕头弟兄,这两块干粮你吃了吧。吃了后,在这放几棍,挖着大货想法出山回家;我死后,你把我埋了就行啦,回山东莱阳,人们问起你来,你就说我在东北挖了宝参,发了大财,娶妻生子,不回山东了,省得家乡人跟 着难过。”

丁七高一听,急忙说:“这,你为了救我,我再抛下你不管,让我怎么忍心呢!”“现在是不能两全其美啦。总不应该两个人都饿死在深山老林里吧。给!”石哥说着,从口袋掏出仅有的两块干粮,递给了丁七高。他渐渐倒在树下不动了。

丁七高心里很难过,把石哥顺了顺,找了一个桦树皮盖上脸,便扒土埋石哥。

别看山上土暄,可要埋一人,也得不少土,何况丁七高又没有家什。他扒了几下,费力不少,手指要磨破了,心想:干粮、棒槌全没用了,我也得死在这深山老林里。再说,他已经死了,埋不埋还不一样,干脆,我吃饱喝足,挖着大山货好想法回家。于是,丁七高不扒土了,把干粮全吃了,又喝了些水,肚子有了底,身上来了劲,拎起“索拨棍”就往石砬子后转去。

石哥赤条条的躺在地上不动了,这个善良的小伙子什么也不知道了。你说怪不,就在这时,隐约可见,砬子上有一苗老山参,一哆嗦,变成一位白胡子老人,手搭凉棚向四处望望,然后从砬子上飘然而下,老人家飘呀,飘呀,一直飘到了石哥身旁站住了。就见他从怀里掏出个棒槌籽儿,轻轻放进石哥的嘴里,不一会儿,石哥眨巴了两下眼皮,脸色由白变红,嘴唇微微颤动,长出一口气,他苏醒过来了。

这位老人见石哥苏醒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小伙子,起来吧,你没有死!” 石哥朦朦胧胧地坐起,四处看了看,又瞅瞅这位白发老人,渐渐明白了:一定是这位老人救了自己。于是,他急忙跪下给老人磕头:“谢谢老人家救了我!”

老人说:“你是莱阳人吧?咱们是同乡。

石哥一愣:“你怎么知道我是莱阳的呢?”

老人接着又说:“你姓石,叫石哥。”石哥点点头,更愣了。

这个老人又把石哥的家境、人口、出关的时间,进山的遭遇都说了,最后说:“你在古河岸边埋过一堆白骨,这个人很感谢你。这些年,一直受着风吹雨淋,日晒霜打,九年啦,一直盼望有个好心人能掩埋一下,可始终没碰上,多亏你,把他埋在了土下,还以草棍为香,叩头在地,所以他很感动,特意叫我替他谢谢你!”

石哥急忙说:“老人家,俺们都是闯关东的,抛家舍业,千山万水,可真难啊!长白山里埋葬了多少放山的穷苦人呀!遇事互相关照一下也是应该的嘛。

老人家又说:“好吧,你从这往东走一百步,那儿有几苗参,别看不起眼,可是大货,

挖着回家吧。"

石哥说:“老人家,就是有山参,我没吃的,又麻达山了,恐怕很难出山啊!”

老人说:“不怕,我给你几粒参籽儿,饿了你就放嘴一粒,一定能走出林子。挖完参,有只人参雀给你引路,跟着它走,就没错。”

石哥说:“我还有个磕头弟兄,叫丁七高,是我大哥,也不知死活?”

老人说:“他心眼不好使,你把干粮给他吃了,他却丢下你不管,只想发财还家。他爬砬子时摔到山涧里去了。”

石哥又问:“老人家,你怎么知道的?”

老人说:“是那个老把头告诉我的。”老人说着,一股白雾缠身飘飘升起,渐渐不见了。 石哥明白了:这一定是好心的老把头打发人参老人来救我的。他立刻跪下磕头,感谢人参老人,更感谢好心的老把头。石哥起来,肚子一点也不饿了,身上也有了劲儿,他把人参籽揣在怀里,拎着索拨棍一直往东走。走一步数一步,走到第一百步上,果真看见几苗人参,他挖出来用桦树皮包好。这时,真的飞来一只人参雀,还一个劲儿叫呢!

石哥跟着人参雀下了山。他卖了不少钱,回山东莱阳就讲起了老把头的故事,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了,凡是进山挖参的人,都敬老把头,还给他修了一座把头庙。

搜集整理者:梁之(张栋材)

篇三:参赛感言诗句

参赛选手发表感言

发言人:朱家小学6.1班 江艾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全体朱小人隆重集会,共同参与“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比赛活动。8个参赛班集体和13名个人选手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当代中小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精神风貌。 这是一次思想交汇与情感碰撞的盛宴,选手们感情真挚,饱含激情,打动了在场的评委老师和同学们,会场上时而悄无声息,时而掌声雷动,时而引来会心的微笑,选手和听众,在彼此的述说和聆听之间,感受着读书的快乐,更坚定了我们对书籍的无限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一句句情深的言辞,犹如一阵阵清风从心灵的湖面吹过,又仿佛一条条涓涓细流荡涤着灵魂。多么清爽、多么滋润!或许我们今天的讲稿还不够精彩,演讲技巧的把握还不够完全到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情感的表达。因为我们的心灵是真诚的。 比赛即将落下帷幕,但它给我们每一位参赛选手带来的影响去早已超过了比赛本身,在比赛中我们增进了同学之谊、师生之情;收获了知识智慧和读书的快乐!

最后,我仅代表所有参赛选手再次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这一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感谢所有指导老师、评委老师在台下默默地辛勤付出。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记住今天这个难忘的日子吧,让我们明年的今日再相会!篇二:参赛感言

参赛感言—李璇

9月到11月,2个多月的准备,记不得做了多少次的即兴演讲,记不得修改了多少遍定题演讲,记不得多少次和外教及中国老师们讨论思路~~~在这一次次中,我不断磨练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换来了这张去北京的通行证!

记得9月份刚接到外语系老师通知参加今年外研社英语演讲大赛培训的时候,心里真的很激动,因为在大一时,看到那年的选手在自己的学校举办的比赛中展现自己,在舞台上用英文感染每一个人,当时的我心里就在想要是自己也能站上这样的舞台该多好!没想到,一年后,自己梦想成真,不仅站上了外研社的舞台,并且这个舞台能为我延伸到北京!这是之前自己从未想过的!

关于这次的定题演讲,我已经不知道修改了有多少次,从最开始外教们的否定,到一步步启发我们,肯定我们,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不仅仅在于最后成稿的定题演讲,更重要的是从这中brainstorming中,我学习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会让我终身受益的。定题定稿之后,便开始了一遍遍的练习。之前一直对自己的发音颇有信心的我在这次的培训中发现并非如此,原来有许多单词的发音在外国人看来都是典型的中国人错误发音,当然这让我更加重视单词的音标与发音规则。而这些在我之前的英语学习中是常常被我忽略的! 其实对我最大的考验还是即兴演讲。短短10分钟的准备,2分钟的演讲,这对谁都是挑战!幸运的是这两个月来我们不断的练习,不断地孰能生巧,让我在最后的省赛舞台上发挥自如,用流利的英文,具有说服力的观点征服了评委,征服了观众。说到此,要十分感谢平常几位外教与中国老师对我们准备时间与观点提炼的严格要求,正是这样的要求让我比赛中能沉着应对!

与此同时,为了这次比赛,平日除了与老师们的培训之外,空余时间自己必须花大量精力做足功课。背单词,看新闻,积累语句,还同时得兼顾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毫无疑问,这2个多月来的学习生活,一个累字难以形容啊!不过这过程中的充实与收获却让我觉得这一切值得!!

即将到来的全国赛,虽然难免忐忑与紧张,但是对我来说,站上这个舞台,已经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拿到特等奖,进军北京,更是意外收获。此时的我,只需带着学习的心态,轻松上阵,相信北京之行我定能有更多的领悟与收获!

最后,我要感谢这次比赛培训的所有外教与我们可爱的中国老师,没有你们的辛苦,没

有的指点,没有学生的成绩,向你们表示真诚的感谢。thank you so much! 以及一路一直相互陪伴的几位搭档,我们一路走来,相互鼓励与支持,共同为我们的梦想目标而努力,如今我们各自都收获荣誉,相信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奖励。而这段时光定会成为我们大家难以忘怀的日子!

感谢有你们,你们的鼓励与支持

感谢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与付出,未来的学习生活,i will keep fighting~~~篇三:全国诗歌大赛获奖感言

全国诗歌大赛获奖感言

尊敬的领导、老师和朋友们:上午好!

我只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今天走上领奖台对自己无疑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在此,我向“金杞杯”全国诗歌大赛组委会的领导和各位评委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下面我主要谈谈这次创作《沁园春.金杞颂》的一些感受。

首先,感谢中共杞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莉、县政府副县长郭宝红等领导对此次诗歌大赛活动的大力支持。“金杞杯”全国诗歌大赛活动自今年二月一日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稿后,于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开封诗人、作家应河南省杞县县委宣传部之邀前往杞县专程采风。阳光灿烂,行云流水,陌上青青,柳笛声声...踏着春的节拍,步入了杞国的历史长河。杞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杞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周清怀先生紧紧围绕杞县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古迹典故、风景名胜、新人新事新气象、改革开放中的巨变等进行跟踪解读和播导,这次采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印象,对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次,感谢周清怀先生在采风中赠送了新近出版的历史著作《古代杞人的忧思》一书。通过认真学习,进一步了解了杞人忧天传说的文化内涵。杞人忧天传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一代又一代的“杞人”为了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积极进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部大作就是杞县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正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河南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新斌先生所言:此部大作“从这样一个典故、传说,论述出与之有关的历史、文化,也为我们从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原文化的丰满与厚重。”通过细致阅读学习《古代杞人的忧思》,深受启迪,使我对写好杞县文化充满了信心,于是《沁园春.金杞颂》这个春意盎然的名字在脑海油然而生。同时,在查阅《杞县(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人参,诗句)志》及其他有关杞文化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几经艺术加工、反复修改,虚心接受老师们的批评和建议,终于完成了这首《沁园春.金杞颂》诗词创作。我承认,我只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但这一生,注定诗歌就是我的生命,诗歌就是我的灵魂。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