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诗句 > 列表页

关于恭王府的诗句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9  分类: 诗句 手机版

篇一:今非昔比的恭王府_2

今非昔比的恭王府

京城北京有着太多的名胜古迹。无论你在北京居住还是去北京游览,都很难逛遍所有地方。但有几处景点是你不能不去看看和感受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故宫的王气、长城的霸气、颐和园的秀气、十三陵的财气以及恭王府的福气。前几个不用多说,一座王府居然能与皇宫齐名于世倒是罕见的。所以,说北京的景点就不得不说说这恭王府。恭王府很大,由南面的府邸和北面的花园两部分组成。过去我曾经去过王府的花园(1988年试开放,1996年对外开放),那时的府邸部分还在腾退和修整没有开放。2008年恭王府修缮完工对社会整体开放后我一直没有去过,直到这次春节期间才去看了看。看过已基本恢复了清末时期面貌的恭王府,感觉像又进了一次历史的隧道,恭王府所反映的历史和所承载的文化实在太多,这里要想全面介绍几乎很难,只能选择几个点泛泛说说。我觉得恭王府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位置好。这可不是一般的好,可以说恭王府在京城的位置仅次于皇宫。京城内有两块风水宝地,或曰两条龙脉,一个是紫禁城所在的三海(即中南海和北海),另一个就是当年满洲八旗之首正黄旗的领地所在什刹海。紫禁城是皇家禁地,所以什刹海成为当年王公贵族首选之地。一时豪宅名园、名刹寺院纷纷聚集。这从现在这里保存下来的的人文古迹、名胜建筑为京城之最就可以看出它当年的显贵。而恭王府地处什刹海前海西街,紧邻皇宫,前方是北海,左边是前海,后面是后海,是什刹海”蟠龙水”环抱着的绝佳位置。

二,地位高。它曾经的主人不仅个个是皇亲国戚,还都是权倾一时的赫赫人物。它的第一个名字叫“和第”,因为它的开发商就是它的主人-乾隆皇帝的宠臣、大贪官和珅(当然他没有想到会倒手)。和珅虽不是什么亲王,但却是皇上的亲家和权倾朝野的军机大臣。加上他喜欢显摆的做派和贪官作风,他的府邸必然是“群贤”毕至之地,连皇上都时不时来慰问一下。可见这座府邸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很高的地位。这个开头很重要,因为正是这位和大人才带旺了今天的恭王府。记得我以前去看王府花园时根本没几个人,印象就是似曾相识大观园。后来随着和珅电视形象和野史的广泛传播,恭王府立马火起来了,恭王府宣传的重点也从红楼梦转到了和大人。现在这里每天游人如织,不论恭亲王,都知和大人。嘉庆四年(1799年)太上皇归天的第二天,嘉庆帝就罢了和珅的官,抄了他的家,就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和珅被“赐令自尽”后,宅子的西边宅邸马上给了皇上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于是府邸有了它的第二个名字叫“庆王府”。但公主当时还是被恩准住在东边半座宅第中。到了咸丰元年(1851年),这所宅邸迎来了它的第三位主人,也是中国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咸丰帝的胞弟恭亲王,所以它就有了现在的名字“恭王府”。到此这所府邸已经四朝,换了三个主人,从公主府到郡王府,再到亲王府,地位逐步提高。可以说,除了皇宫还没有哪所王府有它如此显赫的地位。

三,份量重。某种意义上它是仅次于皇位的礼物。乾隆帝爱屋及乌将小女儿固伦公主和孝指婚给和珅的独子丰绅殷德(这名字也是皇上赐的)后,可以想象和绅这位亲家是如何得意。因为和孝是乾隆帝65岁时的老来女,深受宠爱,13岁就破格封为公主(不是皇后生的只能是格格),与亲王一个级别,还说和孝要是个皇子就接他的班。可见固伦公主在乾隆帝心里的份量不亚于皇位了。难怪和珅不惜老命“逾制”提高豪宅水平,搞出一个独树一帜的公主府与官员宅邸混搭一起的大礼物来迎娶儿媳妇。当然这位儿媳妇还是起作用的,在处理和珅时一没有

株连九族(岂不连皇上都包括),连小妹夫的爵位也没有剥夺,再就是皇帝哥哥看妹的面赐了条白绫保了和珅一个全尸。第二位主庆王永璘则是一位把这座府邸看得比皇位还要重的主。据说当年几位皇子在讨论皇位问题时,只有这位主对皇位不上心,只要求将来当上皇帝的哥哥能够将和珅的这座府邸给他,后来嘉庆即位果然将和府作为礼物送给了他这位与皇位无争的好弟弟,因此他也就得了一个不爱江山爱和府的名声。与此相反,后来的府邸主人恭亲王却是个争皇位但失之交臂,只得到府邸这个礼物的倒霉蛋。当年这位皇六子文武兼备,哪方面都压过他的皇四子哥哥,但最后道光帝还是将皇帝位给了他那看起来很老实的四哥。他四哥咸丰帝按照先皇帝遗诏在封他为恭亲王的同时,把这座府邸作为安慰奖送给了他。由此可见这座王府不一般的份量。

四,规模大。恭王府规模宏大,在京城王府中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现在看到的王府占地有6万平方米,包括府邸和花园,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是京城所有王府中最讲究和最气派的,也是目前唯一保存得最完整的。实际上恭王府的规模是逐渐扩大的。乾隆四十一年(1776),红得发紫的和珅开始盖这座豪宅时正好赶上与皇上结了亲家,就借此扩建规模和提高档次,把豪宅的东边盖成公主府(古时东宫为大),西边则作为自己的宅邸。和珅本来就在建紫禁城的宁寿宫时当过监工,公私兼顾,就顺便把宁寿宫的样子拿来稍微改改搞了一个仿制品。造园也模仿了宁寿宫。最有特点的是将花园与居所分开的那座后罩楼,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届满即盈”的意思,总长有165米,这都是违反规定的“逾制”之处。皇上可以拿别人的(如苏州园林),但臣子是不能学皇上的,这也成了后来皇上赐死他的死罪之一。其实和珅不仅模仿能力强(模仿皇上笔迹算一绝-这个可以),说话也了得(出口成章,如可以随时接上皇上的诗句,还会四种语言),加上靓仔一个,不红才怪。庆郡王永璘本来就对这座誉满京城的豪宅神往已久,加上和珅是逾制按郡王府标准盖的,所以他入住后基本保持了府邸原有格局,没有改建,舒舒服服地在这里度过了22年。随着恭亲王的进驻,这座府邸进入了它最辉煌的年代。恭亲王奕訢是一个对近代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没有他则没有后来的慈禧,因支持洋务运动以“鬼子六”著称。对这样身份显赫的人物必然要有更高档次的豪宅相配,于是恭王府进行了扩建。除保持府邸原来东中西三路基本布局外,首先是增加了门脸和房屋数量,达到了亲王府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及左右有配殿的标准。然后是重建花园,仅保留了和珅时期的少许建筑,也以东中西三路进行布局,将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合一体,形成一个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改建后的花园不仅扩大了,也更精美了,难怪一些学者看了就说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这座花园现在已经成为今天园林设计和建筑的一个典范。

五,主人悲。恭王府虽然外表富丽堂皇,有着尊贵地位,但是住过这所豪宅的主人却无一例外没有好的结局。和大人的下场就不用多说了,倒是他究竟贪了多少谁也说不清,从两亿两白银到八亿两白银甚至更多不等,总之史上最大贪官这顶帽子他是戴定了。值得一提的是他儿子和媳妇,他死后儿子丰绅殷德受牵连,胆战心惊,度日如年,36岁就郁郁而终,只留下“功名事业俱泡影,埋骨何须墓志铭”的名句。儿媳和孝公主更令人嘘唏,想当年也是皇上的掌上明珠,下嫁后也曾训斥过和家父子所为,无奈家遭巨变,中年又丧夫,独守空闺,坎坷一生。庆郡王永璘倒是个性情平和、不关心政治的人,即使这样嘉庆帝也始终没有放松对他的提防和管束,这主要是囿于他的皇子身份,恐怕他也是不得已一辈子躲在他这半座院子里,而他生前始终也没有等到他向往的整座院子。直到他死后三年

多整座府邸才全部归到他名下,但很快又因为子孙们犯事被皇上收走了。至于皇位争霸战的落败者恭亲王,从政近五十年,更是几起几落。先是争位失败,刚提拔为亲王又因为生母鸣冤叫屈而挨整。他曾经与慈禧叔嫂合作发动辛酉政变,一时大权在握,风光无限,后来又因为主张开放政策与太后政见不同以工作不积极被打倒。罢官赋闲在家十年,等到东山再起,年迈体衰,没干几年就走了。还好太后还是记着他这位前领导人的功劳,不仅和皇上亲临吊唁,又追封又表彰,还让他的嫡孙溥伟世袭亲王爵位,成为恭王府的新主人。这位小恭王倒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清王朝灭亡后,他积极活动筹集复辟经费,几乎卖掉了包括恭王府在内的所有财产。最后复辟不成,逃到长春后在潦倒中死去,恭亲王名号也就不存于世了。

看恭王府更象看清朝史。虽然恭亲王走了,清王朝没了,这座自建成起历经清代乾隆到宣统7个皇帝的王府建筑却依然存在,但它也早已今非昔比,往日繁华成梦境,昨日富贵似浮云。然而它毕竟历经沧桑,目睹了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整个历史进程,难怪有人评价它是: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里面有几进院落和曲曲折折的花园小径,游览时最好是先看看导游图,否则时间都浪费在找路上了(有导游例外)。总的游览路线是先看府邸后看花园。现在的门票是40元。具体地点是北京西城区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

恭王府左前方是什刹海的前海

北海北门,乘坐公交车13路、42路、90路、107路、111路、118路、204路、609路、612路、623路、701路在此站下车,这个路口往西北就是前海西街

这是前海西街,往前走300米就是恭王府

恭王府入口处

宫门前的空地现在是售票处

这个是新立的

参观检票入口

导游图。不可不看

恭王府的正门进来

有头宫门、二宫门和三宫门

乐道堂是恭亲王奕訢起居之所,据说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和和孝固伦公主也曾经住过

嘉乐堂是王府的神殿,信的是萨满教

通向后罩楼

后罩楼俗称“99间半”,实际上有108间房。这里曾经作过公安部的宿舍

后罩楼墙壁有夹层,夹层内即可以藏宝,据说是和珅的藏宝之处

佛楼外面的转经筒

“锡晋斋”原名“庆宜堂”,俗称楠木房,是恭王府的主建筑

配殿

王府中的狭长的甬道

锡晋斋在府邸西边,这是正门,影壁上有“中正仁和”四个字

天香庭院走廊

“锡晋斋”,模仿了紫禁城的宁寿宫

锡晋斋院子也是模仿宁寿宫的

“多福轩”是恭亲王的客厅,里面的“福”字很多。院子里这个古藤萝据说已生长200多年,所以此院又被称为“藤萝院”。“多福轩”为咸丰皇帝所题,是恭亲王从原来住处拿来的

真是习武之处,据说和珅得势时这里驻兵超过一千

恭王府充满“福”文化

恭王府花园的左边入口

此亭据说是仿慈禧的帽子,传说而已

小山到处都是太湖石

“蝠池”水不多

湖心亭景观

湖心亭

方塘水榭

篇二:传统诗词写作2015-12-30(1)

2015年第三版 《传统诗词写作法》目录 作者简介 4 (一) 出版信息 6 增订再版说明6 押 韵 46 拗 救 49 诗词音律与声气运行之关系 49 (四)填词 50 词有句式自由 十六字令)随感55 2007年版反馈信息 8 吟诗答对 13 本书创作之由来及始末14 本书六大特点 15 (二) 绪论 16 诗词是汉语四声音律的体现。19 现代?格律书?误编之由来:19 长沙岳麓出版,诗词教材误编之甚者(一)20 一三五不论,有其音律的自然法则26 诗词写作法的程序和意义 26 中华文字的组合功能 27 (三) 诗词,对联的基本要素与要求 29 汉字四声的平仄及应用 29 (水调歌头) 的各种领晤 32 附告塾学之规 34 诗词句型的一般规律 36 楹联与诗联之别38 律诗?合掌?论 38 原有启蒙《韵对屑玉》一书,也是《声律启蒙》42 诗有两人连句之举 43 诗词、对联、新名词之我见 44 词牌如曲谱 56 词作格式57 (沁园春)声调定格 58 填词方法59 格律诗的起承转合之依据 62 诗词写作规程 63 词的变格63 再看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临江仙)60字 65 (临江仙)读后感 66 七十七岁入党志心酬(临江仙)格四 67 (定风波)有平仄二格 67 读第二首词有问题,必辨析 68 (唐宋词鉴赏辞典) 之有误,仅举几例 68 网上有关论点的提法 71 词的深层意境 74 回答友人对李清照的(武陵春)74 读书赏析必得人身世 76 词句误编的辨析77 徐培均的《唐宋词小令精华》有误举例 78 特别关注词不应有散文句式 82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剖析 86

(五). 传统格律诗的写作88

诗的格律程序 88 起承转合的含义89 律诗的基准七律,五律格式,分述于下 90 演变以第二句为起句的格律 90 演变以第三句为起句的格律 91 演变以第五句为起句的格律,有崔颢的黄鹤楼诗91 律诗两联的说明: 91 绝句的分取 93 基准五律(七律去掉每句前二字)如下 94 五绝 94 五绝同七绝而类推格式95 仄韵我举唐诗一例 96 对绝句的解释 96 再来说说吟诗 98 诗句编印错误的辨析和判断 99 新诗之我见104 (六)丧事孝道之行 107

我地丧事有感三首107 丧事调寄(沁园春) 108 调寄(浪淘沙) 108 我地丧事之丰肴,有感 109 现代追悼会109 七,诗词唱和与杂作 111

朱熔基原诗辛已春三 111 与同窗蒋经纬 112 同肖德钦唱和(沁园春) 115

肖琼林亲家唱和 117 寄江汉油田周荫凡117 浪淘沙〃传统新年会友 119 柳州柳江白沙乡陈光贤 121 与古人唱和121 诗词艺术之价值 122 用词牌名而生义 123 读宋词周邦彦(风流子)125 (六州歌头) 感怀,143字,前后片各八平韵128 (六州歌头)随感129 读史达祖(满江红)书怀 129 (忆旧游)寄西安左吉芳130 2000年9-孙读祁东育贤 131 唐宋词格律》诉衷情有误132 (诉衷情) 叙怀132 (八声甘州)词谱 柳永词 133 岳飞 满江红)词谱93字 134 (青玉案)读书 135 (卜算子)朱敦儒136 读朱词随感,(卜算子)136 ?二安杯?137 沁园春)咏幼安号稼轩 137 涟源?迟孝庐?杯138 沁园春)廖氏庐墓三周日有感138 水调歌头)吐哈石油花园基地139 哈密石油基地 七律 139 老妇拾零 七 绝 140 赞吐哈油田亲情网(满江红) 140 (沁园春)吐哈老年大港考察142

吐哈的安全使命 沁园春 141 (沁园春) 吐哈老年真棒 142 (千秋岁)新年秧鼓队 144 读宋词刘一止(喜迁莺)晓行,同感 144 读陆游(谢池春)叹流年又成虚度,亦咏同调 144 (浪淘沙)吊古树长命子145 古寺钟声今不闻 145 又感:荒唐的岁月: 145 颂改革开放(水调歌头)146 电视剧"爱在死亡边缘"感赋(沁园春) 147 预防"非典"感言(沁园春)147 (沁园春)57年大开言路 147 天数前因, 感赋(沁园春)148 六十年国庆(卜算子慢)148 建国六十周年(沁园春)149 水调歌头) 抗日防空 150 抗日胜利60周年(满江红)150 (满江红)中华情151 咏家乡衡宝战役(浪淘沙) 152 读于佑任在台遗咏(沁园春) 153情诉衷两岸亲情 153 重温入党誓言(满江红) 153 (沁园春)承蒙甥女邀游154 外甥公费留学法国(沁园春)156炎黄子孙隔两岸(沁园春)155 辉煌的共和国(沁园春)155 (沁园春)党旗颂155 (浪淘沙)党的九十感怀156 改革开放颂尧天 156 (卜算子)臸秤下乡听老者言,感赋157 念奴骄〃怀古 158 判内奸工贼刘少奇(沁园春)158 (沁园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159 (沁园春)兰亭集序 159 (浪淘沙) 骆宾王159 菲律滨爱国华侨陈祖昌 159 沁园春)辛亥一百周年 160 (沁园春)辛亥革命史 161 (满庭芳)辛亥一百周年161 纪念党的85周年"满江红" 162 (沁园春)纪念党90周年 162 读周邦彦《绮寮怨》有 163 读陆 游(长相思)面苍然 163 (忆秦娥)前期惑164 延安窑洞的情怀(沁园春)164 沁园春)致绥德诗词学会165 (沁园春)颂韩世忠 165 (浪淘沙)蒙恬扶苏墓166 纪念杜甫1300年 168 见后汉冯衍传,闭门自保,不敢与亲故通 168 我替老妇而悲哀169 (沁园春)祖国情深 170 (念奴娇)体败感怀 170 宋词蒋捷贺新郎)兵后寓吴 171

(沁园春)

朱熔基施政的失误172 历史回眸,七律 172 一张大字报,感赋,七律173 思友,二首174 居家难挨 175 党史?百年潮?约稿 175 辛亥纪念,七 律 175 纪念九十党辰,七律176 抗日胜利60周年七 律 177 迎连宋,大陆行,七 律 177 生平感怀,七绝 178 汉中 南郑记游 七绝 178 七十七岁奉示加入组织 179 呈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180 就医难 180 赞滕王阁名楼风采,七律181 臸秤原理及操作 181 贫,安 182 乐 生 182 荒谬阶级论183 以人为本政英明 184 知识改变命运,有感 184 妇 道 184 承蒙甥女邀游 185 应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北大展出,特邀征稿,绝句 188 应加国中华诗书画温哥华大189 2009年6月,金婚60年感赋190 81年元月成宝铁路"通车 190 游圆明园,七律二首 190 读梁诗亦感赋郭沫若 192 看下棋 又被骗192 91-2-13酒泉失衣193 83-3-10,遣怀 193 81年3月伤感 194 81-3-22-老伴来玉门 194 古人庐墓感言 194 古人造字之有意 195

下篇 宋词改诗三百首 196

(卜算子)石孝友197 (渔家傲)范仲淹197 (离亭燕)张弁 197 (贺新郎)蒋捷兵后寓吴198 (浪淘沙)王安石198 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199 (水调歌头)叶梦得 199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01 临江仙)破镜分飞朱敦儒208 (临江仙)祝使君建功周紫芝209 (武陵春)春晓,李清照 209 (秦楼月)伤心切向子瑾 214 追和(水调歌头)张元斡 215 随感亦赋(水调歌头) 215 (好事近)忧国误隐胡铨217 (小重山)知音少,岳飞217 (满江红)岳飞 218 (秋波媚)悲歌击筑陆游218 (谢池春)笑儒冠多误陆游 221

(浣溪沙)泪怀失地张孝祥 223 (鹊桥仙)秦观257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望书归)贺铸261 辛弃疾 228 (诉衷情)寒食,仲殊263 (水调歌头)送张德茂大师使(烛影摇红)毛滂 264 虏,陈亮 236 (点绛唇)汪藻265 水调歌头)定王台袁去华236 (如梦令)曹组265 (江城子)凯旋 张兹 237 (扬州慢)悲叹,姜夔 238 水调歌头)题剑阁崔与之239 柳梢青)岳阳楼,载复古239 (柳梢青)春感,刘辰翁240 菩萨蛮)苏堤芙蓉高观国240 (念奴娇)泪泯新亭,王澜242 沁园春)丁酉感事陈人杰243 (唐多令)邓剡 243 (望江南)金德淑245 清平乐)平原放马,张炎245 (水调歌头)建炎庚戍题吴江,无名氏 246 (减字木兰花)淮上女 247 248 248 250 251 251 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253 253 254 254 257 (人月圆)元宵,李持正 267(柳梢青)蔡仲268(忆王孙)春词,李重元 268(卜算子)答施,乐婉268(点绛唇)王 禹 269(酒泉子)潘阆49字 269(江南春)寇准269(蝶恋花)柳永270(小重山)吴淑姬 271(浣溪沙)吴文英 272(眼儿媚)朱淑贞 272(如梦令)向高想 273(谒金门)曾揆273(眼儿媚)范成大 274(凤栖梧)兰溪,曹冠275(昭君怨)荷上雨杨万里 276蝶恋花)霰雨雪词吕胜己 276(鹧鸪天)山行,王质277(愁倚栏)程垓277(小重山)章良能 277(昭君怨)园池夜泛张兹 278(唐多令)刘过278(风入松)俞国宝 279(双双燕)咏燕,史达祖 279

(减字木兰花)蒋兴祖女(浣溪沙)周邦彦(诉衷情)万俟咏(临江仙)暮春,赵长卿(如梦令)思乡,吴潜卜算子)(临江仙)晏几道(菩萨蛮)魏夫人(定风波)黄庭坚(洞仙歌)李元膺

篇三:恭亲王府文档

清代王府研究综述

作者张军: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助理馆员

作为特殊的建筑群组,王府是封建社会特权、宗法、礼制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其宏大的规模、严整的规制布局、多层次的空间组合和富丽的彩绘雕饰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作为皇家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承接点,它又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王府或灰飞烟灭,或颓败倾圮。目前,尚能传达历史信息的王府多为清代的。笔者根据所搜集、接触到的相关王府研究文章和著作,试图对清代王府的

研究作一梳理,以冀有助于推进王府文化的研究。

一 清代封爵制度及王府规制概

探讨清代王府,有必要了解一下清代的封爵制度和王府规制。这方面的论述多亦,

笔者在此仅作简要论述。

清朝问鼎中原以后,吸取明朝封王的经验和教训,对宗室采取"封而不建"的办法,即"诸王不锡土,而其封号但予嘉名,不加郡国"。历经崇德、顺治、康熙朝的发展,到光绪年间,宗室封爵已经固定为十二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王爵共有两个等级: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实行世袭递降制

(世袭罔替的王除外)。

依清代制度,亲王和郡王的居所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一,在名称上只有亲王、郡王的住宅才可以称为"王府",贝勒、贝子、辅国公的住所称为"府",高级官员的住所只能称"宅"或"第"。其二,在营建方面更是有严格的限制,不得随意违反。崇德年间就规定亲王府台基高一丈。正房一座,厢房两座。内门盖于台基之外,绿瓦朱漆。两层楼一座,并其余房屋及门,俱在平地建造。楼房大门,用平常筒瓦,其余用板瓦。郡王府台基高八尺;正房一座,厢房两座。内门盖于台基上。两层楼一座。正正殿设座,基高一尺五寸,广十一尺,后列屏三,高八尺,绘金云龙。凡正门殿寝,均覆绿琉璃瓦,脊安吻兽。门柱丹雘,饰以五彩金云龙文,禁雕刻龙首,压脊七种,门钉纵九横七。楼屋旁庑均用瓦。其府库仓廪厨厩,及典司执事之屋,分别左右,皆板瓦,黑油门柱。"其三,王府的产权属于朝廷,王爷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和继承权。如果王爷的某个儿子承袭封爵,则可以继续住下去;当其子嗣承袭的封爵与王府的规制不相符时,内务府有权将王府收回,并另赐别居。如果王爷没有子嗣,或者是被废黜王爵,王

府要被收回,由内务府遵照旨意调拨给其他王爷居住。

由于清代诸王只有封爵美名而无封国可就,因此诸王的府邸大都建在京城里。据《日下旧闻考》、《宸垣识略》、《啸亭杂录》、《燕都丛考》等书记载,北京城里大约有50多座王府。目前尚存的王府已经只剩下19座了,其中亲王府15座,郡王府4座。

二 清代王府研究概况

(一)研究成果及其分期

在清代及民国初年的一些著作里,就有关于清代王府的记述,如吴长元《宸垣识略》、昭梿《啸亭杂录》《啸亭续录》、梁章钜《归田琐记》、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震钧《天咫偶闻》、邓之诚《骨董琐记》、陈宗蕃《燕都丛考》等,但这些著作仅简略

记载了部分王府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尚谈不上研究。从所发表的研究成果看,清代王府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迄今已近七十年。综观近七十年的清代王府研究,

大体可以分这样两个时期:

民国时期的三四十年代

这一时期清代的王府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如1937年12月21日《华北日报》刊登的《肃王府故址》、1943年6月14日《时报》刊登的《和珅故宅初为庆王府后为恭王府》、1945年《逸文》杂志发表的《清代八大家王府沿革琐记》等,但这些文章基本属于王府介绍之类的。真正系统研究王府的文章是单士元先生的《恭王府沿革考

略》和H.S.陈、G.N.凯茨合作发表的《北京的恭王府及其花园》。

单士元先生的《恭王府沿革考略》发表于1938年《辅仁学志》第七卷第一、二期合刊上。针对当时社会上"恭王府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大观园"的传闻,为了搞清恭王府的来龙去脉,单士元先生受辅仁大学陈垣校长嘱托,综合《清实录》、《内务府档》、《奏销档》、清人笔记、掌故等资料,对恭王府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考证,考证的结果是恭王府最初为和珅的宅第,然后是庆王府,再到恭王府。单士元先生不但考证了府主的延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单士元先生还根据有关档案考订了沿革的具体历史年代,使人们对恭王府的历史沿革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关于和珅建宅的时期,单士元先生根据恭王府"天香庭院"匾额为慎郡王允禧(1711~1758年)所书,认为和珅建第在乾隆十六年至二十三年之间,可信度似乎不大,因为和珅当时还只是一个2~9岁的孩

子。

1940年辅仁大学主办的《华裔学志》第5期发表了H.S.陈和G.N.凯茨合著的《北京的恭王府及其花园》,这是一篇全面、系统论述恭王府历史沿革、府邸及花园建筑的英语文章,全文约5万多字。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恭王府的历史沿革及其府主的生平、轶事;第二部分在简单交待了恭王府的地理位置和结构布局后,主要介绍了府邸及花园内的各处建筑,至于部分建筑内的装饰、布局作者也有描述。文章思路清晰、资料引用翔实,尤为可贵的是文章前后共配有恭王府府邸及花园的照片29张,

为修复、复原恭王府府邸及花园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

这一时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式花园的西方学者也对清代的王府给予了关注,如瑞典学者喜仁龙1949年出版的《中国的花园》一书里就介绍了当时保存相对完整的

礼王府、成王府、李王府、僧王府、恭王府等,并附有照片。

上世纪70年代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思想领域方面的禁忌,王府很少有人提及,专门的研究更谈不上。改革开放以后,僵化的思想禁忌逐渐被打破,王府重又走进人们的视线,且呈逐渐升温之趋势。这种升温的表现是除了部分清代王府的研究性文章外,在报刊、杂志、网络上尚有许多关于清代王府的综合介绍性文章。这类文章约有70多篇,涉及的王府有肃王府、礼王府、克勤郡王府、顺承郡王府、恭王府、醇王府、郑王府、那王府、罗王府等。由于这类文章多为王府的简单性介绍,限于篇幅,此处不一一

介绍。

相对清代王府的综合性介绍文章数量而言,清代王府的研究性论文不是很多,约

有20多篇,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王府建筑

王府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王府建筑研究,对于认识封建等级制度在王府建筑上的体现,探索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以及王府建筑的艺术特色都

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较早出版的一些建筑史著作并没有关于王府的论述。首先从古建筑学的角度对清

代王府给予关注的是古建专家刘致平先生,他在《中国居住建筑简史》中对清代王府及王府与园林的关系作了探讨。王府建筑研究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是于振生的《北京王府建筑》。文章重点论 .了清代的分封制度和王府建筑。在此基础上,作者总结了清代王府建筑布局的特点,分析了王府建筑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使王府建筑的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刘大可、吴承越的《清代的王府》以专文的形式对入关前后的清代王府规制以及实际建造王府所反映的建筑制度作了论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王府建筑的相关局部为实例,对比清代的王府规制,指出入关后修建的清代王府没有一处完全达到

典章制度的规定,但同时这些王府在某些方面又具有规制上没有提及的特点。

恭王府

恭王府是恭亲王奕訢的府邸,其前身为大贪官和珅的宅第,是目前清代王府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也是惟一对外开放的一座。又因被传闻系曹雪芹生活的地方和《红楼

梦》中大观园的所在地,因此成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早在1953年,周汝昌先生就在《红楼梦新证》中疑心恭王府的前身为曹雪芹老宅。1978年,周汝昌撰写了《"芳园筑向帝城西"--〈红楼梦〉 环境素材的探讨》一文,再次把大观园与恭王府联系起来。作者认为:"从目前的推考看,曹雪芹对这个地方是十分熟悉的,在他生活的年代里,此府府主或者与他家的本族、至亲有关,或者与他的长官旗主有关,因而他曾在这一带居住过,或曾在府内生活过……"由于作者用了许多间接的、尚有待考证的史料作为"恭王府即大观园故址"的根据,说法经不起推敲。 针对"恭王府即大观园"的说法,一些建筑专家和红学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戴志昂认为"大观园的建筑数目不少,规模甚大,而恭王府后花园只有几处院落遗址,说是像怡红院、潇湘馆、李纨住宅等建筑,实在牵强附会,因此说恭王府后花园是大观园的实物,也不能使人信服"。1980年,红学研究大家顾平旦撰文《从艺术的"大观"到现实的"萃锦"--也谈北京恭王府花园》,再次谈自己对恭王府与大观园关系的看法。顾平旦先生认为恭王府不是"荣国府",萃锦园也并非"大观园",只是一座实实在在的王府。身为"名公钜卿"的恭亲王奕訢,也许是个"红楼迷"。他把自己的府园仿照"大观园"改建起来,也是完全可能的。杨乃济先生也专门撰文《谈恭王府》,从恭王府的现状与历史沿革、清代王府规制与恭王府的始建关系、《乾隆京城全图》与恭王府、恭王府早期建筑遗迹考辨、札记和琐谈等五个方面对恭王府是《红楼梦》的"环境素材"说提出了质疑。此外,杨乃济还撰有《漫话恭王府》和《恭王府是不是大观园?--兼谈清代北京的王府与园林》。 抛开恭王府即大观园的争论,一些文物专家和历史研究者从恭王府的历史沿革、规制布局等方面对恭王府作了专门的阐述。如赵迅的《恭王府及花园》主要记述了恭王府所经历的三个时期:和珅宅第时期、庆郡王府时期、恭亲王府时期。关于花园的建筑年代,赵迅先生根据奕訢《萃锦吟》诗集认为是同治年间。相关文章尚有吕英凡的《邸

园精华恭王府》等。

近阶段,关于恭王府的文章又有多篇见诸于报刊。王世仁先生根据恭王府银安殿相关考古报告,撰写了《北京清代恭王府正殿原状推测》,对恭王府正殿的历史沿革和建筑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先生认为恭王府在咸丰元年至二年大修时,是把原来庆王府的正殿拆平后重新建造的。至于正殿的建筑形式,综合历史沿革、考古遗址、亲王府邸规制、权衡尺度、部分建筑实例,王先生认为恭王府正殿屋顶为歇山式的可能性更大。鲁宁、高晓媛的《寻找恭王府流失的文物》和《试论恭王府家具的规制》分别对恭王府的文物流失及恭王府原有家具的规制作了论述。刘正红的《恭王府历史资料征集、复原与王府文化研究》对最近一个时期关于恭王府的历史资料搜集情况进行了综述。张军的《清代恭王府花园名称考略》一文,通过梳理资料,认为"恭王府花园"仅是花园的俗称,花园自同治年间落成以后,名称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在恭亲王奕訢时期被称为

"朗润园";奕訢之孙溥儒居住时,花园被称为"萃锦园"。

醇王府

醇王府有两座,一座在宣内太平湖畔,是奕譞最初的赐第,又称南府或旧府;另一座在今什刹后海北沿,是旧府变成"潜龙邸"后另赐的府邸,又称北府或新府。醇王府

北府最初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后为成亲王永瑆的府邸。

早在60年代,爱新觉罗·溥杰先生就写过《醇亲王府的生活》。作为醇王府的另外一位后裔,爱新觉罗·溥任先生也撰写了关于醇亲王府的文章--《醇王府沿革事略》和《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府》,两篇文章内容差别不大,记述的是醇王府的历史沿革和建筑布局。清史专家孔祥吉根据清人笔记、日记、清宫档案、《清史稿》、溥杰的回忆和溥任的口述等撰写了《什刹后海醇王府》,对醇王府的历史沿革作了论证。该文的特色还表现在作者充分发挥清史专家的优势对与王府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论述。在孔文发表后不久,杨乃济先生也就醇王府的沿革撰写了《清醇亲王北府沿革考略》。作者在文中主要论述了这样两个问题:(1)成亲王府建筑的时间; (2)醇王府西边的花园(即现在的宋庆龄故居)创建年代。关于第一个问题,杨先生根据《实录》、《八旗通志》、《内务府奏案》等第一手的官方资料,考证出成亲王府是在明珠后裔承安于乾隆五十五年抄家后由其入官的宅第改建而成的,改建时间从乾隆五十五年一直持续到乾隆六十年。事实上这种改建是遵照乾隆皇帝的旨意进行的。根据杨先生的考证,入官后的承安宅第是直接按照王府规模改建的,也就不存在经历和珅花园别院时期,而非溥仁《醇王府沿革事略》、孔祥吉《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府》、张琦翔《潜龙邸》等文章中所言的成亲王府是在嘉庆四年和珅被赐死后嘉庆皇帝赐予永瑆的。关于第二个问题,杨先生通过考证认为"醇亲王北府花园前身的成亲王府花园,是乾隆六十年才开始创建,

而并非以承安家的故园改建而成"。

清代王府研究方面,除了上述有关王府建筑、恭王府、醇王府的研究文章外,尚有几篇文章谈到那王府、庆王府、忠王府、礼王府等,如杨乃济的《那王府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许放的《庆王府的变迁》和《京华何处忠王府》、单士元的《清礼王府考》,

基本都是关于王府历史沿革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清代王府研究领域也出版了一些著作。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汝昌的《恭王府考》。周汝昌先生认为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以现实中一个"基本素材"作为骨干进行加工概况的。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作者指出这个基本素材的蓝本即相当于北京什刹海(前海)稍西的恭王府。"'恭王府'是清朝最晚期的一个名称,我们意中的实指,当然是说这个府园在雍、乾之际的那处'前身'"。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把恭王府的历史沿革上溯到康熙时期,"早在康熙时,已有此府此园了,康熙朝上距明代为时甚近,湖山本为明代遗构,这就完全合榫了"。姑且不说该书的立论如何,仅就作者的推考方法、论证思维来说许多地方都是有待商榷的。略举两点加以说明。第一,作者在得出康熙朝就已经有府园的结论前,是从三个方面加以推考的:(1)借用内行的看法指出恭王府花园湖石本身及叠法是明代或清初遗物;(2)恭王府花园有"福"字碑,是康熙笔迹;(3)花园内的"怡神所"匾额是康熙御书。除第一点尚存在争议外,作者所举的另外两个方面的确是事实,但以此得出康熙朝就存在府园的结论仍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石碑和匾额是可以移动和保存的,后人完全可以根据某种需要来使用前人遗留的东西。第二,作者在书中不少地方把清人笔记中不太确切,且值得考证的传闻、记述作为资料来论证自己的推考。198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王府生活实录》,该书是根据睿亲王多尔衮后裔金寄水先生的回忆来撰写的,主要记述了1919~1924年睿亲王府的生活,具体包括王府如何过四时节令中的冬至、腊八、祭灶、除夕、元宵、立春、端午、重阳等;王府中的礼仪、婚礼、生日、

殡葬;王府中的日常生活,如请安、吃饭、称谓、来客、看病等。该书虽谈不上研究,但由于是王府后裔身历目睹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是了解王府生活的一面镜子。同年出版的与王府有关的著作还有谈龙建的《清故恭王府音乐》,这是一本三弦乐谱,是中国音乐学院教师谈龙建根据恭亲王曾孙毓峘先生的记忆整理而成的。全书共有六首套曲:《合欢令》、《变音板》、《平韵串》、《海青》、《普庵咒》、《将军令》。该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府在继承传统音乐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了解王府子弟的文化艺

术教育。

进入90年代,在《恭王府考》的基础上,周汝昌先生又于1992和1998年先后

推出了《恭王府与红楼梦》、《红楼访真--大观园在恭王府》。

1998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北京的王府与文化》,书中不但论述了明代王府的修建、清代王府的繁盛以及现今状况,而且从文化的角度对王府内的人员组织、祭祀、饮食、婚俗、丧葬、王爷们的喜好、王爷的轶事等也多有记述。该书的研究可能尚谈不上深度,所引用的资料也为平常所见,但却首次提出了王府文化的概念,并给予重视。 最近几年,又先后有几部与清代王府有关的著作出版。《北京王府》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北京清代王府的建筑规制、特点、地理位置、保护利用作了论述,并介绍了十二家"铁帽子"王府。但该书也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缺憾,书中的大量插图没有标明王府出处,且随意安置,如恭王府的"天香庭院"匾额图片被插在豫亲王府的文字旁边,恭王府的后罩楼图片被安插在肃亲王府的说明里,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记者京梅关于恭王府的作品--《如梦如烟恭王府》是一本介于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著作,全面介绍了恭王府的地理位置、建筑规模、历史沿革、王府人物、相关论战等。《大清王

关于恭王府的诗句

府》一书是文安主编的"清末民初系列丛书"之一部,是以往已经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清代宗室、王

府文章的汇集。

(二)清代王府研究特点及其不足

概观近七十年的清代王府研究,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

第一,从研究进程看,缺乏连续性,但又体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清代王府研究从最初的起步到现在已近七十年,但真正的研究阶段也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至今。从新中国建国到70年代末,整整三十年,笔者没有查阅到一篇有关清代王府的研究文章,整个研究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与建国后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一些学者开始对王府进行研究。现今的研究成果绝大部分是80年代以后发表或出版的。随着

王府研究资料的不断积累,这种发展的态势必将会得到加强。

第二,从研究成果看,对清代王府的研究基本着眼于王府的历史沿革和王府建筑。关于王府历史沿革的文章除了早期单士元先生的《恭王府沿革考略》外,尚有杨乃济的《那王府历史沿革与现状》、《醇亲王北府沿革考略》,刘之光的《北京清代王府概述》,单士元的《清礼王府考》,许放的《京华何处忠王府》,陈平的《醇王府谈往》,吴空的《从天主堂到监国摄政王府》等。王府本身就是古建筑,一些古建专家从古建筑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于振生的《北京王府建筑》,刘大可、吴承越的《清代的王府》,王世仁的《北京清代恭王府正殿原状推测》,王其明的《中国王府建

筑述略》等。

第三,从涉及王府看,恭王府、醇王府是清代王府研究中的热点。在为数不多的清代王府研究文章和著作中,恭王府和醇王府的研究成果就占去一半以上。这两座王府之所以得到学者的青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恭王府、醇王府保存相对完整,有利于研究的开展;另一方面与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在近代史上的身份和经历分不开。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