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实习报告 > 列表页

森林实习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3  分类: 实习报告 手机版

篇一: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090410102 专 业: 林学 年 级:2009级指导教师:范海兰 教师职称:讲师

二O一一年十二月

一、实习目的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

第16周

周一:实习相关事项的讲解,包括实习内容和实习安全事项 周二:外业,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周四:外业,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和重要值的数据收集调查 周三、五:内业,数据处理,计算,完成实习报告

三、实习地点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习一周。

四、实习主要内容

(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方法步骤:

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拓荒广场、及后山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 cm、150 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

图1-1.有林地内的样方配置

3、在不同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才具有可比性),在拓荒广场和和湿地公园,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1.50m),并记录好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温湿度的测定

与上述测定的地点相同,实施下述内容的测定: 1、大气温度的测定 (1)群落内外温度差异观测

选定一处正常生长的植物群落,在群落内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高度进行观测(注意各层应统一高度),各3个重复。群落外选取1.5m高处进行测量。 (2)植株各部位温度观测

选择1-3株健康的全光照下生长的树木进行植物个体不同部位的温度观测。观测部位包括树干、叶、芽、花等。使用手持式点温湿度计进行3次重复测定,填入表3。 2、大气湿度测定

在群落内均匀选取5个点,在1.5m测定其湿度,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三)风速的测定

(1)在上述同样的林地中,在测定光强相同的样点上,在 1.5m的高处,分别在上述各时间段(7:00、9:00、11:00、13:00、15:00、17:00)用风速测定仪分别测定每点的风速。

(2)同时在湿地空园、广场内,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每个点的风速,并作好记录。 要求:1)三个地点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

2) 每一个点测定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3) 每组上交一份原始数据

4) 在实习报告中不出现原始数据,而是基于原始数据经excel等软件处理形成直观

的表或图形,并针对图形或表而进行结果分析,运用所学的森林生态学知识进行合理

的解释。

(四)群落最小面积调查

1、基本原理:在做群落结构调查之前,通常是先做一个最小面积的调查,也就是说研究一下这个地区,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的样方面积至少应该多大合适。我们把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最小样方面积称作最小面积或者叫做表现面积。 2、方法步骤:

调查方法是利用种类-面积曲线法,即按一定比例增加取样的同时,记载与面积相应的植物种类、生活型类型和植物种累计数。在确定群落的最小面积后该群落的植物种类名录、群落生活型谱即可得出。 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一般根据外貌特征和地形部位等选择典型地段。(本次实习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木荷林为调查对象,选择典型地段)

2)、按巢式小区的几何系统的办法,不断扩大取样面积,具体办法如图:

A 图1(A、 B)B

1 ~ 第一次取样面积。5×5m2

1+2 ~ 第二次取样面积。25×2m 1+2+3 ~ 第三次取样面积。25×4m2 1+2+3+4 ~ 第四次取样面积。25×8m ……………(余类推)

3)、在不断扩大累积取样面积的同时,记载相应出现的累计种数和种的名录。并以直角坐标系的

X轴代表累计的取样面积,以Y轴代表相应取样面积上所累计的种数绘出种-面积曲线(见下图,表1)

表1 种 -面积记载表

样方数或取样次数 累计取样面积(m2) 新出现的种数累计种数

1 25 3 3 31005 1356

这样在最初的一些取样次数的相应面积中累计的种数上升较快,种-面积曲线表现较陡,随着取样次数的增加,累积的取样面积增大,则重复的种逐渐增多,新出现的种渐少,累计的种数变化较小,甚至没有变化,种-面积曲线趋于平缓。在这样的转折点,继续扩大取样面积已无意义。这就说明,转折点所对应的面积,对于表示该群落的种类成份已完全满足,这个面积称为该群落的最小面积(或表现面积)。

400 800

2

2

1、植物名录

篇二: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实习指导

姓名:_______杨强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3125307079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12级林学____

小组成员: _吴腾秀,张永强,曹远,林方辉,湛晓珅, 李兴文,王珊珊,林世宙,赖金莉

指导老师:_____ 郑德祥 副教授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2 0 1 6 年01月

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一、总则

(一)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要求掌握小班勾绘、小班调查、小班面积计算、基本图的绘制、林相图的绘制、

林班调查簿的编制等项基本技能。

(二)内容:

1、完成福州森林公园小班勾绘与调查。

2、绘制福州森林公园某生长点林相图。(电子版)

3、绘制福州森林公园某生长点基本图。(电子版)

4、)利用角规调查、样圆调查分别对木荷林(用材林)、马尾松混交林(用材林)、杉木混交林

(用材林)、竹林、荔枝林(经济林)分别调查,统计立木株数、树种组成、优势木、年龄组成、郁

闭度、材积、蓄积、经营规划情况调查。

(三)准备工作:

1、人员配备:每班分为三个小组,每组6人,由教师轮流指导。

2、仪器与工具:每组应有手持罗盘、测高器、工具包、记录夹、三角板、皮尺各一、角规片、

测径尺各二。每人自备铅笔、橡皮、小刀。

3、图面资料与其它。

(1)福州森林公园某万分之一地形图(每人一张)。

(2)福州森林公园某生长点基本图。

(3)小班一览表(每小组一张)。

二、林地区与调查

(一)小班区划

1、小班区划的依据

(二)小班调查

小班调查的方法很多,本次调查采用角规辅助目测法。

1、调查的项目

(1)树种组成:组成的比例以断面积为主(而用角规绕测的每公顷断面积来计算),幼林按株

数计算。

(2)郁闭度:目测断定记至0.1。

(3)现有密度:利用株行距推算。

(4)年龄:人工林尽可能记实际年龄,对解放前的人工林、天然林,可按龄级记载,龄级用目

测判定。

(5)优势高:按每100m2选一株的原则,在每一个角规目测点半径为8米的样圆内选测2株最

高的立木,在人工混交林内,分别树种记载,在天然异龄林内可不测优势高,小班平均优势高,按

各点的面积比例成数,将各点的优势高加权平均。

(6)平均直径:各目测点选定3—5株平均木,实测其直径得该点平均直径。各点按面积加权

平均后,得小班平均直径。

(7)平均高:各目测点测一平均木的树高,在按各点的面积权重加权平均之。

(8)每亩蓄积:在各目测点用角规测得每公顷断面积,测高器测得平均高。查每公顷断面积、

每亩蓄积速见表,得各目测点的每亩蓄积,然后将各点的蓄积按面积加权平均之。

(9)立地质量:按福建立地分类系统的立地质量等级表确定Ⅰ、Ⅱ、Ⅲ、Ⅳ四个地类。

(10)经营措施意见:根据小班林木生长情况,对近期内应采取何种经营措施,如间伐、主伐、

抚育、改造等提出经营意见。

(11)坡度:按小班平均坡度记, 可用测高器和袖珍罗盘仪测,或利用地形图等高线计算。

(12)坡位:分山顶、上坡、中坡、下坡。

(13)坡向:记小班总的(或主要的)坡向。用袖珍罗盘测定,直接记为象限角。

(14)海拔高:记小班的最高和最低海拔高、地形图等高线查算,记至10米。如120~160m。

3、小班目测调查点的选择:

小班目测调查点必须选择在小班的有代表性的地段,因此,再外业勾绘时就应当根据小班的整

体情况,选定各目测点的大致位置和所代表的面积权重,在深入林内后,再根据小班的内部情况,

选定有代表性的地段,在选择时应多走、多看、力求全面了解整个小班的情况,这样才能选好目测

调查点。

4、角规测树:

(1)角规一律采用缺口1cm,杆长50cm的角规。每相隔一株代表每公顷1平方米断面积,相

切一株算半株。

(2)、每个角规点必须分别树种绕测,每个树种要沿正反两个方向各绕测一次,其差值不大于

1/10株。

(3)、角规要严格掌握观测林木的胸高处,胸径在5cm以下林木或断梢木、枯死木不参加观测

统计;在1.3m以下分叉的树木按实际株数观测,1.3m(含1.3m)以上的分叉木以一株观测。

(4)、角规平均坡度大于6度的要改算修正系数1/cosθ为坡度。

(5)、各树种每亩蓄积量的计算:按每公顷断面积、平均树高查“福建省林分断面积、每亩蓄

积速见表”。

5、在幼林中无法进行角规绕测时,采用三个相邻的3.26m半径的样圆。样圆每株都应检尺,样

圆材积按平均高、胸高断面积查速见表(界限上的树算半株)。

6、小班编号:

再外业调查中,可按小班调查的顺序,先编临时小班号(注意调查表上的小班号一定要和图上

编的一致),待业内成图时,再根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统一编号。如已有基本图,小班号按

原有小班号。

三、内业:

(一)面积求算:

1.各工组在勾绘结束后,应将各组的材料汇总,进行拼图,核对各种界线有无遗漏,道路、河

流是否衔接,(拼图工作一般在地形图上进行),在检查中尤其应该注意各工组衔接的地区。检查无

误后,拼好的图就作为绘制基本图的底图,并在图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重新进行编号,

然后方可进行面积求算工作。

2.把拼好的底图进行扫描进入计算机,保存为栅格图像,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 或

Arcview)对扫描图像在屏幕上实现手工矢量化。

(1)通过选择File菜单中的Open Table命令,在Open Table对话框中文件类型选为Raster

Image, 打开扫描图像(福州森林公园九峰工区扫描图.bmp/.jpg)图,选择Register 以便得到实际的地

理坐标。

(2)利用Image registion对话框中Project 按钮,为栅格图像矢量化设置投影方式,这里采用

经纬度投影。

(3)利用Image registion对话框,输入4个控制点,控制点越多从数字化仪到地图的坐标变换

越精确,选择的控制点离散性要好,其中任意三个控制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在系统中增加、

修改、删除控制点,并把控制点保存在工作空间中。实现栅格图像坐标到实际地理坐标的转换(图

像配准)。

(4)完成图像配准后,建立基本图的小班属性数据表,属性表至少有面积字段,其它字段以小

班一览表为主,一同将配准信息保存在表(*.tab)文件中, 并以此文件实现矢量化。

(5)将图层控制设置在可编辑状态,利用画图工具在屏幕上实现栅格图像手工矢量化,获取矢

量结构的基本图。

注意:实现栅格图像坐标到实际地理坐标的转换时,Add Control Point对话框 和Edit Control

Point对话框中:

Lable:指输入的标注;

Map X, Map Y:输入该控制点的X坐标和Y坐标(如经纬度)。

任何本初子午线以西位置,X坐标为负值;任何赤道以南位置,Y坐标为负值;坐标单位缺省

值为度,对度/分/秒坐标单位需转换为十进制;

森林实习报告

Image X, Image Y :表示控制点在栅格图像上的位置,原点在左上角。

(6)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自动面积求算功能分别求出各小班的面积并统计总面积,并分析产生

误差的原因。

(三)图面材料绘制:

1、基本图:

(1)将各工组外业勾绘的图面材料,拼接在一张新图上,经检查无误后,作为基本图的底图,

把拼好的底图进行扫描进入计算机,保存为栅格图像,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 或Arcview)

对扫描图像在屏幕上实现手工矢量化,按基本图的内容制作林场(工区)平面图。

(2)绘制的内容:主要有地形、地物(山脊、河流、道路、房屋等)、各类境界线(林场界、

工区界、林班界、小班界等)、各种注记(小班分子式等)。

(3)图的修饰:

a) 图框:为方形式矩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 图名:福州森林公园九峰工区基本图。

c) 坐标方向标和比例尺均放在图上方,图例放在图下方,调查单位及调查时间,放在图框外

右下角。

2、林相图:

按矢量化后的林业基本图在计算机上分林种小班着色而成。

1、福建省各树种林分每公顷1m断面积、蓄积速见简表。

2、小班调查记录。 本次实习,基本图的图例如下: 2

山脊线 河流

公路(桥)

简易道路

小路(桥) 堤坝

居民点独立屋

亭 地类界 ????

工区界 . . 水田

旱地 林班界

小班分子式 小班号面积 水准点 ⊙ 3104 树种 年龄或龄组

木荷林 小班调查记录表1

(区工区(村)大班小班小块小班

地名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小班面积100 亩 有林面积 90 亩 地类或

林种风景林(用材林)

优势树种 木荷造林年月(年龄) 1985起源 人工 立地质量 较肥沃

Ⅱ坡度 24°

面积变化情况 无变化抚育间伐情况 无记录

林木生长情况 较良好其他说明备注 属于风景林,数据不全

篇三: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森林生态学是我们林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使我们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我们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我们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

实习时间:2014.08.20~2014.08.22

实习内容:A.地产毛竹林林分生态学成因及其改造技术调查探讨 B.森林群落组成结构调查

地产毛竹林林分生态学成因及其改造技术调查探讨:

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本实验通过观察研究马鬃岭林场的毛竹林特性,进而分析林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改造途径和具体的技术措施方法步骤:1.选取踏查样地

2.调查该样地树种基本特性 3.调查样地林地生态环境因子

调查结果见下表: 毛竹基本特性:

土壤要求 既要求充裕的水湿条

件,又不耐积水淹浸

,板岩砂岩等母岩发

育中的肥沃酸性的黄

壤分布多,生长良好

地形地貌要求 在造林上应选择背风

光照要求 其他 毛竹属喜光树种,

应选择肥沃,湿润,

般在一定的范围排水和透气良好的

向南的山谷,山麓,

内, 土 光照强度越大,光

山腰地带,土壤深度 壤条件

在50cm以上,酸性

时间越长,毛竹的生

砂 质土的地方

长势越好

结果分析:

特点:该片样地的毛竹林分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立竹小,低矮分布不均匀,大小参差不齐,

且有相当一部分的林木发生病害,虫害等,毛竹出现断梢,叶片黄化等现象,且林下杂草丛生

成因:1.立地条件差,马鬃岭林场的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土层浅,坡度陡的地区,这些地区岩石裸露,水土流失较严重,毛竹很难吸收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它的正常发育需求 2.利用方式不合理

3.养护技术手段落后,长期以来,盲目扩大毛竹林经营面积而忽略单位面积产量和经营效益,较大部分毛竹林仍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其中(1)土壤复垦措施缺乏,(2)施肥不合理(3)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等都是长期处于粗犷状态下

改造措施:1.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引导产业发展,目前农业所必须的信息,技术,物资,加工,销售等社会服务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培育毛竹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建议加强政府调控,强化政府指导和协调

2.全面实施分类经营和定向培养,我们应根据产地条件和生产经营条件确定利用类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来确定发展方向,根据劳动力成本确定经营方式 3.调整林分,科学砍竹 4.改良土壤

5.加强虫情监测,掌握防治主动权

生物群落组成结构调查 基本原理: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表现为生活型,可以说生活型是不同种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而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外贸特征,群落的外貌,决定于各种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群落的组成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等,而相对频率,相对多度等也是重要的参数指标

方法步骤:1.确定可选的样地,用四分法无3方取样方法 2.按一定的等高距离,设置若干平行的样线

3.在每一个样线上做垂线,将样点所在的区划分为四个象限 4.在每一个象限内调查林木的物件,该植株到样点的距离,胸径 5.记录数据,并计算频率,相对频度,相对多度,重要值等 调查结果分析

树种 榉树 灯台 三叶槭 马褂木 野核桃 鹅耳栎 枫杨 朴树 厚朴 板栗 柳杉

频度 13.33 20 26.67 40.02 40 33.33 20 6.67 20 6.67 13.33

相对多相对频度 度 3.33 3.57 5 5.36 6.67 7.14 10.02 10.72 13.33 10.71 10 8.93 5 5.36 1.67 1.79 5 5.36 1.67 1.79 5 3.57

相对显著度 1.36

5.82 2.18 18.63 19.03 6.67 3.57 2.22 2.26 1.13 9.01

重要值 8.26 16.18 15.99 39.37 43.07 25.6 13.93 5.68 12.62 4.59 27.34

君纤子 紫玉兰 华香 白栎木 豹皮樟 天木木兰 山拐枣 木橿子 山核桃 杉木 铁罗杉

树种 四照花 华东野核桃

杉木 野核桃 三叶槭 枫杨 华香 灯台树 栓皮栎 山核桃 山胡椒

13.33 6.67 26.67 6.67 6.67 6.67 6.67 13.33 13.33 6.67 13.33

13.33 1.67 10 1.67 1.67 1.67 1.67 3.33 3.33 1.67 3.33

3.57 1.79 7.14 1.79 1.79 1.79 1.79 3.57 3.57 1.79 3.57

3.15 1.27 6.3 0.97 1.22 0.68 0.72 2.51 6.45 0.92 2.46

10.05 4.73 23.44 4.43 4.68 4.14 4.18 9.41 13.35 4.38 9.36

相对多度

26.67 6.67 频度 6.67 86.67 46.67 26.67 6.67 20 6.67 6.67 6.67 6.67

1.67 60 11.67 6.67 1.67 5 1.67 1.67 1.67 1.67

第二片样地 相对频

相对显著度

10.81 6.01 2.7 35.13 18.92 10.81 2.7 8.11 2.7 2.7 2.7 2.7

2.55 45.48 11.04 5.55 0.98 14.66 2.86 0.54 0.58 0.16

重要值 23.49 6.92 140.61 41.63 23.03 5.35 27.77 7.23 4.91 4.95 4.53

结果分析:两片样地的群落分析见上表,由表可知,样地一的群落的物种丰富程度较丰富,包括杉木,灯台树,三叶槭,枫杨,野核桃等树种,而样地二相对于样地一而言物种丰富度较单一,主要是杉木树种,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态,即为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包括形态方面的结构和生态方面的结构,前者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后者指层片结构,群落镶嵌性形成的原因,只要是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渍化程度的差异,光照的强度以及人与动物生物影响,在群落范围内,环境的微型变化也是群落形成的特有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组成的原因

实习感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经过老师的带领和指导,对马鬃岭的部分植被样地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大体了解了马鬃岭当地的环境状况以及植被分布和生长情况,对当地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为林业相关学科,如森林培育等的资料收集进行了联系和补充。另外,老

师还带领我们做了关于毛竹林低产原因的生态因子的勘测与探讨,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实习是对以前书本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回顾,在实践中我们尝试着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灵活变通。实习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林业相关工作的辛劳和广大林业工作者精神的可贵,作为林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我们的身心,同样的,更应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兴趣能提供动力,例如在实习中,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能充分调动了我们的部分积极性。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