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化论文 > 列表页

徐州历史文化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16  分类: 文化论文 手机版

篇一:论徐州民间故事对居民文化生活及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论文]

论徐州民间故事对居民文化生活及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摘 要:民间故事代表了下层民主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是研究民俗文化的重要因素,对于民间故事的研究不仅能够开阔视野,同时也有利于传播地域文化,徐州历史悠久,是最早划分的九州之

一。在徐州形成了以彭祖传说为核心的各类民间小说,不论是语言还是内容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地方烙印。徐州民间小说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的认知以及最初的价值判断,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徐州民间故事;地域特色;价值判断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66-01

民间故事是指在人们的日常劳动中所形成的能够体现浓郁地域特色和人们对于世界认知的一种以口耳相传为传播方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民间故事的研究,不仅能够改善文化研究过程中“重高雅,轻民俗”的观念,也对宣传地域文化和风俗民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徐州民间故事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徐州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它处于四省交界,是江苏省第二大城市,也是江苏最早出现的城邑。徐州又名彭城,尧帝

徐州历史文化论文

之时,彭祖建大彭士国,彭城因此而得名。早在6000多年前,人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化。尤其是以彭祖为代表的民间故事,通过口耳相传,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篇二:参观徐州博物馆之观后感2000字论文

参观博物馆有感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姓名:XX

班级:XXXX

摘要:打开尘封的记忆,越过历史的长廊,去追寻几百年前的印记。观汉室遗珍,追溯历史的本源,领略徐州两汉时期的辉煌,与古人对话,与圣贤交谈,感悟两汉文化,揭示汉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徐淮处曦、汉室遗珍、史河流韵,金缕玉衣,民族文化、精神。 云淡风轻,阳光明媚,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徐州博物馆,伴着汽车的轰鸣我们开始了今天的旅途。沿途的风景边走边忘,只有对目的地的期待在始终吸引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一 感悟传统文化

到了博物馆,刚走进大厅,一股古老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幽暗的灯光下,透着它的神秘。整个一楼大厅有各种陶器和石器,可以想象出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用石器做出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每一件物品都有独特的气质,更加体现了徐州作为两汉发源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上了二楼,则是汉室遗珍展厅,在其中摆放着各种陈列铜器、金银器、玉器和陶石器,有簸箕山出土的“宛胸侯”龟纽印、金腰带扣、金代钩、金虎头、金羊头、明光宫等。通过这些鎏金的宝物可以预见当时皇廷是何极的辉煌,它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大气,象征着汉代的强盛。往下走,一面古朴的大门映在眼前,荒古而厚重的暗红颜色,是火与血的交融,象征着汉王朝的权利与胜利。

整个大厅展示了一个泱泱大国所蕴含的民族魂,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民族存在于何处?它存在于血液骨髓里,如果没有发掘出民族魂,那么这个民族的人必将会变得茫然、变得背叛。因为他们没有精神支柱。历史上,汉族曾经多少次被少数民族征服,但是作为汉民族却一直没有消亡,反而是征服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汉民族同化,这和汉文化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

参观了二楼3厅,往里面走则是各种兵器、铠甲。其中一件是一位将军的铠甲,透过泛着寒光的铁衣,我感到了一股肃杀的气息,当年的他必定在沙场上驰骋飞扬吧。然后是“锁子钾”,用铁链结成,重十几斤,可以试想一下,当时的战士穿着这种衣服是多么的辛苦。那铁衣上的裂痕显示了战争的残忍,正是因为有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他们从不退却,两汉的民族气节支撑着他们铮铮的铁骨。 各种兵器排列在大厅的四周,有短刃匕首,有长枪铁戟,斑斑的铜锈遮不住它们的寒气,森森的寒光炫耀着它们曾经的倔强。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兵器,但他们无一不体现了汉民族应有的血性。这血性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决心;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绝;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

一件件兵器象征着一个个英魂,也许没有他们的名字,也许他们不曾流芳百世;但这种“血性”确是他们传承后人的,这血性不是“冲冠一怒,流血千里”

的莽夫,而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他们遇到过困难,他们失败过,但他们最终都战胜了困难,为黎民百姓搏得一个太平盛世。

正如刘邦项羽争天下,刘邦败了多少次?不重要!因为他最终胜利了。历史对刘邦褒贬不一,因为项羽太强大了,强大到让所有人佩服。他可以背水一战,可以力能扛鼎,可以一夫当开万夫莫开。但他终究是败了,败给了刘邦更败给了他自己,因为他输不起。而刘邦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坚持失败就是最大的成功。

正如俞洪敏先生所说 :作为一颗草,人们可以随意的践踏你,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因为人们根本就无视你的存在。只有像树一样不屈不挠的成长,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远方的地方人们才能看到你,走进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荫,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精神,也是两汉文化所要告诉我们的真理。

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最后看到的是“金缕玉衣”这件金缕玉衣是王侯的葬衣,据史书记载玉衣以玉为福,如铠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腰以下玉为机,长一尺,二寸半为柙,下至足,迹缝以黄金缕。通过这介绍,我们了解了金缕玉衣的由来,看着这套金缕玉衣仿佛是一位王者躺在那里,不怒自威。

时至今日,许多人崇洋媚外。诚然,国外的许多国家比中国发展的好。但是“我们”被放在哪里?民族文化被放在哪里?假设我们不从世界、国家的大角度看,仅从徐州来看的话,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了。它用这种方式激励后人,让过去的先辈教会我们不屈的精神,掀起一个波澜起伏的时代。通过这跨越历史的文化与精神传承,让现代的徐州人再次发出历史的辉煌之光,让徐州这座古城增光添彩。

不得不承认,徐州这座拥有浓厚历史文化的古城已经落后于其他城市了,在巨变的三十年里,徐州进步太小了,不说与上海、深圳等沿海新生城市相比,就是周边城市都有超越徐州的趋势了。也许是时代束缚了我们的脚步,但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弘扬民族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越过古老的街道,聆听着圣贤的教诲,细数汉家之往事,弘扬汉家文化与精神。在这个古朴的藏馆里,我向宣誓“怒向刀从觅小诗,我以我血荐轩辕”!

参考文献:

《思政教学指导书》、《徐州日报》

篇三:历史论文

知耻而进,知辱而兴

---------------------百年屈辱史给我的启迪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逐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侵华战争的内容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为了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等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联合侵华,攻占了北京,进行野蛮的洗劫。清政府被迫再次大肆出卖国家权益,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以越南为跳板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胜求和,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为实现其"侵韩征华"的狂妄计划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反映列强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是近代列强参与国最多的侵华战争,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瓜分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勾结起来,共同侵华。清政府甘心充当洋人的工具,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是近代持续时间最长的侵华战争,是40年内,日本发动的第二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中国社会的巨变:社会性质——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中国的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列强通过中国的反动政府实现其侵华的目的。

二、侵华战争的对比

1.原因: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它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它们以资本主义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它们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列强在发动战争之前总要寻找各种借口,但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当然,中国的落后和历届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

2发展:两次鸦片战争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

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邻国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分割世界的要求;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资本输出导致领土瓜分的必然反映;至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是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妄图独占中国、征服世界的称霸战争,是帝国主义阵营分化的结果,也是东西方帝国主义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3发动者: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先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接着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加入,最后是美日两国在中国进行激烈的争夺。在地域上由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4规模: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甲午中日战争又大大超过了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在国家、军队的数量上和赔款数目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历次战争。至于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5结果和影响:除了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外,其他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同时,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和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

大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侵华战争的启示

百年侵华,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中摆脱出来,成为享有完全主权、独立自主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从原来独立自主的世界大国沦落为屡战屡败、任人宰割的东方弱国。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外交上也备受列强欺凌,由“天朝上国”和“世界中心”的自大观念转变为向西方学习,承认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性;由单纯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到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传统文化在涤荡中得到发展,逐步向近代化转型。

百年巨变给我们以诸多启示: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一部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任何单一的反帝或反封建斗争都不会取得成功。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