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私立学校管理制度的思考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8  分类: 学校管理制度 手机版

篇一:关于新形势下私立学校管理方法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

私立学校管理方法的几点思考

梁建成

【摘要】私立学校管理是指私立学校管理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规律,运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要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完成私立学校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各种职能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国家对公立学校义务教育的政策转变下,私立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对私立学校如何科学管理,成为私立学校管理者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从私立学校加强管理的重要性,当前私立学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加强私立学校管理的主要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 私立学校管理方法 思考

人是管理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任何社会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决定力量。因此,一切管理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私立学校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办学水平。进入21世纪后,各级各类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但是一方面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趋势;另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公立学校义务教育的投入,对私立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如何加强和改进管理已成为每一位私立学校管理者面临的棘手问题。

一、加强和改进私立学校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学校的管理,就是为了达到国家和社会的预定日标,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采取有效手段(机构、法规、制度、信息) ,对各种因素(人、财、物、事、时间、信息,)实行最佳结合(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的全过程,以收到最大功效。加强和改进私立学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和改进私立学校管理,是新时期私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性课题,它要求教育也要立足国情,提高质量与效益。这也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私立学校现有资源效用,是私立学校管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更好地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频率,更好地推动私立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私立学校管理,是提高办学效益和服务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管理者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将有利于扩大和拓宽私立学校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提升私立学校教育水平。在日常的管理中,管理者要经常听取不同层面的意见,发挥团小组、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参与者的知晓权。私立学校的工作任务,校内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让大家共同讨论,形成认同感、归属感,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家长,一切为了教育”的敬业精神,增强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二、私立学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私立学校的发展既是令人鼓舞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一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仍对私立学校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少数私立学校校长的素质偏低,管理观念、管理理念滞后

1、一些校长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

2、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自主办学意识不强,没有将市场理念引入办校机制。

3、不注重私立学校与社区、家长的沟通;不注重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的接口,片面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社会和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二)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私立学校管理仍以奖惩性评价为主。私立学校教师的每项工作都有严格的考检标准,评价制度过细、过于量化、过于机械,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方法、手段不健全,而且经常与晋升、奖金等奖惩性措施挂钩,忽视了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制度和“一把手”说了算的工作机制,让很多私立学校教育者总是把自己定位在“打工仔”的位置上,给私立学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私立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参与性。

(三)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一把手”的管理制定下形成的僵化、落后的管理模式,严重地束缚了教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人事制度上,校长随意决定教职工的聘任和任免;在工资分配制度上,仍然存在“与校长亲疏决定待遇好坏”的现象,不能把工作成绩与报酬相结合,难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三、私立学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原因剖析

1、部分私立学校管理者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没有把市场经济理念、科学的管理手段引入办学机制。

2、不少私立学校由于长期依赖“低门槛”办学,缺乏创新办学的思想和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面对市场经济和政府投入转变,生存与竞争能力明显较弱。

3、管理体制无法理顺,管理模式僵化。目前,尽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但家族式办学、董事会决定等工作制度,仍制约和限制了各级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和改进私立学校管理的主要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认为,私立学校管理者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人、财、物、时间与空间的活动来完成对学生实施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达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不断推动私立教育发展的目的。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升私立学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取得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另一方面,要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更新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

2、在管理中,对工作能力强、水平高、创新意识浓的教师,除了让她们担当全校示范班的工作任务外,还让她们承担一些示范观摩活动,并提出科研任务的要求,让其挑重担。

3、对于工作能力较强、工作水平较高的教师,我们让她们参加各级公开活动,并进行某方面的教学研究的任务,给以次重的担子。4、对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一般的教师,要求她们带好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给以较轻的担子。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的能量与工作相符,达到人尽其才的效应。

(二)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评制度

1、要建立物质型的激励机制。物质条件是人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当今,人们更把物质的获得看作自身价值体现的标准之一。因

此,适当的物质奖励必不可少,要制订教师考核工作细则,特别是对那些成绩显著,贡献大的教师更应加大奖励力度。根据教师的工作情况,确立公平合理的奖金分配方案,建立完善激励制度,奖勤罚懒。同时,还必须设立了各项成果奖,如,设立骨干教师奖,积极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私立学校管理者还要注意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如设立健身房、教工活动室、图书室,改善办公条件,组织教师旅游,安排家属联欢活动等等,使教师们工作更上一层楼。

2、必须建立精神激励机制。精神动力可以使人们满足心理上的需要,有了精神支柱,才能增进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精神动力支配着人的意志,使人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精神动力最关键的是教师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为此,必须注重抓好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她们学习师德风范,聆听名师事迹报告,举办演讲比赛,谈人生、谈理想。经常组织党团员青年外出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组织教师学习当前国际及国内政治教育形势的报告,明确加强和改进私立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三)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最大潜能

1、必须建立科学管理模式。私立学校的所有教师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一种状态。科学用人是私立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作为私立学校的管理者,在用人方面,除坚持不拘一格、知人善任、任人为贤、人尽其才等策略外,还包括注意人的优势互补性等。每个人的能力、知识、水平都是不同的,利用个人的优势,去弥补个人或组织以及他人的不足。实行优化组合,实现“1+1>2”,即: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的目的,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如:(1)采用性格互补的组合,避免了因个人性格问题而引发的某些矛盾的出现,同时也有利于对本班学生情感的培养;(2)采取年龄互补的组合,使老教师带年轻教师,弥补了年轻教师经验的不足,又以年轻教师学习工作的热情和冲劲影响老教师;(3)采用了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互补的组合等等;(4)采用优势互补的组合,避免各班级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教育孩子的不均衡性。只有安排合理得当,教师间工作才会配合默契,反之则会相互设防,不能形成合力,从而阻碍了每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在私立学校内每一个班级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具体完成的,组合恰当与否,将会对教育工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

响。因此,在安排配班时,必须对教师性格、能力、学识、兴趣、专长等进行具体分析,在配班中既考虑到互补,又考虑到兴趣志趣的相投,将性格内向与外向,慢性子与急性子、能力较强与能力较弱、善于交谈与不善于交谈的教师配在一起;将志趣相同的,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安排在一起,有利于形成班级特色,对于能力过强的教师与能力过弱的、相互计较或志趣不同的教师则不能安排一起,否则,可能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要考虑年级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相互平衡。每个年级组总要考虑一、二个班起示范榜样作用。对于进取心不够强的教师,则分散到各组,让她与进取心强、工作努力的教师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改变原状的目的。只有合理组合,达到结构的优化,才能发挥出1+1>2的能量。

2、必须推行动态管理。私立学校管理者在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必要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的基础上,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把具体的教育过程决策权下放给教师,与教师共同商议教学进展,参与制定教育计划和设计教学活动,共同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适时为教师提供恰当的指引、支持和服务。教师们有了广阔的自主空间,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完全激发起来,在实践中使教师和管理者不断地成长。(1)要允许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自主调整班级课程安排,这既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又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且使课程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如教学活动的确定,对本校课程的随机调整等等。(2)创新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在教研活动中,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领导讲,教师听的方式,而是根据教师所需确定教研主题,由教师自愿报名、主持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内容百花齐放,从而扩展了教师们的教研内容,提高了教师向家长介绍学生各领域发展情况的能力。改变了家长被动的听,家长会质量降低,家长的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转变的状况。因此,私立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将这一权力下放给每个班级,让教师们尝试自己不同的方法。当然,“放权”、“放手”、“放心”要有一个合适的“度”,不是管理者撒手不管,而是要注意少一些管理约束,多一些支持,协调与服务,多一些发自内心情感与鼓励,使教师们有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增强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3)要加强人际关系的建设。感情投入是建立领导与教师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际交往。重视人际关系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系统论整体性观点表明,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如果人们情

篇二:私立学校教师管理的几点思考

私立学校教师管理的几点思考

2008-10-29 14:28:55| 分类: 教育天空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王三祝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用人机制不断完善,私立学校的教师将在资格认定、业务进修、职称评定、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公立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对私立学校的教师管理,我有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教师的工作特点、心理特征分析

就当前私立学校管理工作情况来看,存在着重管事轻管人、重管结果而轻管过程的倾向,甚至把教师等同工人进行管理,而忽视教师职业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征。

就教师的工作特点而言,教师除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外,备课、批改作业、辅导、自我学习、收集资料、教育科研等都很难在特定的工作时间、特定的办公地点完成,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也很难用一个标准的只度来(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关于私立学校管理制度的思考)衡量。教师的职业活动方式是以个体出现,而教育成果往往要凝聚着多个人的劳动。教师的工作特点使教师具有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欢说服,讨厌压服的心理特征。“为人师表”的社会期望和强烈的自尊心,又促使教师能自觉地严以律己,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尤其是职业成熟度较高的教师,有着追求事业成就的强烈愿望,其事业心、责任感强烈而持久。他们不仅期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期望得到管理者的尊重。

教师的期望心理主要有以下四点:

(1)对学生的期望。每位教师都希望所教的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好的学习成绩有利于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2)对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期望。每位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对学生成长付出的劳动都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当教师的能力和成绩得到社会及学生家长承认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对自身价值将会有心理满足感。

(3)对学校管理者的期望。教师的劳动在期望得到学生及社会的尊重和理解的同时,更希望得到学校管理者的肯定。教师对管理者的期望更多的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期望”重于“对工作关心的期望”;而管理者自身的期望是“对工作的关心”重于“对人的关心”。这种期望的差异容易使教师与管理者之间产生隔阂,引起教师的不满。

(4)对工作成绩的期望。由于教师是从事精神生产,而成果又是集体的产物,这就造成教师努力的目标难以具体明确,工作效果难以准确评价。所以,每年的考核、奖励、提薪等各项工作,从管理者到群众都有思想压力和畏难情绪。评比过程中的限额评比、从众心理、退让心理等因素,都或多或少给教师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失望。若是这种心理长期得不到缓解,势必影响教师对学校的态度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学校对教师积极性调动应以人为本

学校要实现教育目标,主要依靠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要办好学校首先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

1、尊重和理解。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围绕人来进行的,管理的核心当然也是人。学校的工作是广大教师做的,只有在尊重人和理解教师的基础上才能管好人、管好事。

(1)学校应当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以一定的“自由度”。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学习提高、教育科研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都不是仅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不适宜以传统的“坐班制”来管理教师。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建立必须而又较为宽松的考勤制度、工作规则,给教师工作时间和心理空间以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正如马克思所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空间。”“抠”得过死,反而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如果抓住了“时间”,也就抓住了根本。

(2)学校应当给教师心理以一视同仁的公平感。人尽管职务、学历、年龄、性格等方面有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校管理者在评价人时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而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并注意这种积极性的稳定和发展。在管理中,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要注意及时肯定每位教师在工作上的点

滴成绩,使管理者的激励行为在公平、合理的轨道上及时得到强化,促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学校应当给教师营造一种心情舒畅的氛围。如果说把管理建立在教师需要的基础上是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的话,那么管理中营造心情舒畅的氛围则是保证教师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外部条件。这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敬业精神氛围的培育。教师群体的工作氛围,直接决定着教师个体的工作伏态。反之,每个教师的工作状态又构筑着教师群体的工作氛围。学校管理者既要对教师群体敬业精神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又要对每个教师个体予以个别指导、帮助。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不仅是学校工作上的需要,而且是教师实现其人生追求的根本途径。

宽松和谐环境的构建。学校管理者抓住敬业氛围的培育,就抓住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只要广大教师能兢兢业业干事业,你追我赶争上游,其它方面如工作探索中的失误,情绪性反应中的不检点,理不平衡引发的过头语言,个人习惯中的缺憾,个人私生活上的偏好等等都应该善意地谅解或帮助,无须过多地指责,更不可制定一些纪律加以规范。只有尊重了教师的这种个体差异,才能维护教师的主体地位,抓住学校管理的核心。

(4)学校应当给教师一个人际沟通的环境。学校的人际沟通主要有管理者与教师的上下沟通,不同学科教师的平行沟通。学校管理者要深入到教师中间,了解听取意见,发现教师中的好人好事及困难疾苦,

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通过沟通让广大教师知道管理者想做什么、做了什么,使广大教师体会到管理者在改善办学条件、增加生活福利、考核、调资、招生等许多工作中的苦衷。平行沟通是让广大教师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特点、困难及取得的成绩等,有利于消除教师由于学科、年级段工作的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隔膜。这样的平行沟通有利于教师在提职、考核、晋升工资时的期望值和实现值的平衡,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学校人际之间凝聚力的增强,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效能。

2、参与和认同。

参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管理制度,其核心就是让企业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也可借鉴这种方法因地制直地建立目标管理体制。发动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使他们与集体目标取得认同,对于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如下的作用:

(1)教师参与管理,可使他们投入情感,产生心理认同。所谓认同是指个人对集体的一种态度。它既表现为对集体的关注,也表现为情感上的交融。实现管理目标不仅是领导者的事,更重要的是全体教职工的事。所以,制定学校管理目标必须要有教师的参与,使教师在参与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受到激励、使管理目标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生活福利、奖金分配、增资等问题的改革方案让广大教师的参与有助于教师主人翁精神的形成。通过广大教师的参与可以促使教师以做好学校工作为己任,自觉自愿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通过参

篇三:私立学校教师管理的几点思考

私立学校教师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用人机制不断完善,私立学校的教师将在资格认定、业务进修、职称评定、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公立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对私立学校的教师管理,我有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教师的工作特点、心理特征分析

就当前私立学校管理工作情况来看,存在着重管事轻管人、重管结果而轻管过程的倾向,甚至把教师等同工人进行管理,而忽视教师职业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征。

就教师的工作特点而言,教师除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外,备课、批改作业、辅导、自我学习、收集资料、教育科研等都很难在特定的工作时间、特定的办公地点完成,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也很难用一个标准的只度来衡量。教师的职业活动方式是以个体出现,而教育成果往往要凝聚着多个人的劳动。

教师的工作特点使教师具有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欢说服,讨厌压服的心理特征。“为人师表”的社会期望和强烈的自尊心,又促使教师能自觉地严以律己,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尤其是职业成熟度较高的教师,有着追求事业成就的强烈愿望,其事业心、责任感强烈而持久。他们不仅期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期望得到管理者的尊重。

教师的期望心理主要有以下四点:

(1)对学生的期望。每位教师都希望所教的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好的学习成绩有利于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2)对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期望。每位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对学生成长付出的劳动都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当教师的能力和成绩得到社会及学生家长承认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对自身价值将会有心理满足感。

(3)对学校管理者的期望。教师的劳动在期望得到学生及社会的尊重和理解的同时,更希望得到学校管理者的肯定。教师对管理者的期望更多的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期望”重于“对工作关心的期望”;而管理者自身的期望是“对工作的关心”重于“对人的关心”。这种期望的差异容易使教师与管理者之间产生隔阂,引起教师的不满。

(4)对工作成绩的期望。由于教师是从事精神生产,而成果又是集体的产物,这就造成教师努力的目标难以具体明确,工作效果难以准确评价。所以,每年的考核、奖励、提薪等各项工作,从管理者到群众都有思想压力和畏难情绪。评比过程中的限额评比、从众心理、退让心理等因素,都或多或少给教师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失望。若是这种心理长期得不到缓解,势必影响教师对学校的态度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学校对教师积极性调动应以人为本

学校要实现教育目标,主要依靠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要办好学校首先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

1、尊重和理解。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围绕人来进行的,管理的核心当然也是人。学校的工作是广大教师做的,只有在尊重人和理解教师的基础上才能管好人、管好事。

(1)学校应当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以一定的“自由度”。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学习提高、教育科研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都不是仅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不适宜以传统的“坐班制”来管理教师。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建立必须而又较为宽松的考勤制度、工作规则,给教师工作时间和心理空间以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正如马克思所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空间。”“抠”得过死,反而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如果抓住了“时间”,也就抓住了根本。

(2)学校应当给教师心理以一视同仁的公平感。人尽管职务、学历、年龄、性格等方面有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校管理者在评价人时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而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并注意这种积极性的稳定和发展。在管理中,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要注意及时肯定每位教师在工作上的点滴成绩,使管理者的激励行为在公平、合理的轨道上及时得到强化,促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学校应当给教师营造一种心情舒畅的氛围。如果说把管理建立在教师需要的基础上是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的话,那么管理中营造心情舒畅的氛围则是保证教师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外部条件。这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敬业精神氛围的培育。教师群体的工作氛围,直接决定着教师个体的工作伏态。反之,每个教师的工作状态又构筑着教师群体的工作氛围。学校管理者既要对教师群体敬业精神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又要对每个教师个体予以个别指导、帮助。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不仅是学校工作上的需要,而且是教师实现其人生追求的根本途径。

宽松和谐环境的构建。学校管理者抓住敬业氛围的培育,就抓住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只要广大教师能兢兢业业干事业,你追我赶争上游,其它方面如工作探索中的失误,情绪性反应中的不检点,理不平衡引发的过头语言,个人习惯中的缺憾,个人私生活上的偏好等等都应该善意地谅解或帮助,无须过多地指责,更不可制定一些纪律加以规范。只有尊重了教师的这种个体差异,才能维护教师的主体地位,抓住学校管理的核心。

(4)学校应当给教师一个人际沟通的环境。学校的人际沟通主要有管理者与教师的上下沟通,不同学科教师的平行沟通。学校管理者要深入到教师中间,了解听取意见,发现教师中的好人好事及困难疾苦,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通过沟通让广大教师知道管理者想做什么、做了什么,使广大教师体会到管理者在改善办学条件、增加生活福利、考核、调资、招生等许多工作中的苦衷。平行沟通是让广大教师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特点、困难及取得的成绩等,有利于消除教师由于学科、年级段工作的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隔膜。这样的平行沟通有利于教师在提职、考核、晋升工资时的期望值和实现值的平衡,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学校人际之间凝聚力的增强,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效能。

2、参与和认同。

参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管理制度,其核心就是让企业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也可借鉴这种方法因地制直地建立目标管理体制。发动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使他们与集体目标取得认同,对于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如下的作用:

(1)教师参与管理,可使他们投入情感,产生心理认同。所谓认同是指个人对集体的一种态度。它既表现为对集体的关注,也表现为情感上的交融。实现管理目标不仅是领导者的事,更重要的是全体教职工的事。所以,制定学校管理目标必须要有教师的参与,使教师在参与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受到激励、使管理目标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生活福利、奖金分配、增资等问题的改革方案让广大教师的参与有助于教师主人翁精神的形成。通过广大教师的参与可以促使教师以做好学校工作为己任,自觉自愿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通过参与认同,使管理者与群众之间实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和谐愉快的心理环境和相互推动的力量。

(2)教师的参与和认同可使广大教师高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参与民主管理为教师的社会性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提供了机会和环境。情感上的认同使教师努力工作,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由于群体参与管理,也可以避免学校管理决策的盲目性。

总之,学校管理者,尤其是私立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以人为本认真分析和研究教师的心理特征和新特点,为教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