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导论学习心得体会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11  分类: 学习心得体会 手机版

篇一:政治学心得体会

[政治学心得体会]张小劲教授同景跃进教授合著的《比较政治学导论》是我所读过的国内政治学教材中较难懂的一本,政治学心得体会。该书重在方法论分析,对比较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史梳理也很详细。纯理论的分析极大地考验了我的耐性,然而,这本书我又不得不读。好在我在书中也偶尔发现些新大陆,发现很多我们所常用的理论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我则常常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比如,我们所说的政党现代化理论中的输入输出模式就从伊斯顿的理论中找到依据,而对于所谓西方国家也并非那么民主的指责,也多可以从当代新国家里面中的新保守主义派理论中发现影子。比较政治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多是由于行为主义的发展,大概也可以算是行为主义的一个衍带产品吧。无论是伊斯顿的输入输出结构模式还是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模式,其行为主义特色是显而易见的,而后者在具体的分析方法上,又明显受到前者的影响,很多都是直接的运用。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很多新的国际形势都无法用系统理论来分析,虽然在这个时候,系统论也产生了一些相关的系统内的替代理论,但终究还是被指出含有保守、过于技术等弊病。于是,国家理论又重新被学者们所重视。而此时的国家观,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观,它大量吸收了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模式与框架。新的国家理论虽然是以批判系统论起家,但是实际上,它的批判和新理论的建立都是建立在其批判对象的基础之上。这里有点像,我国宋明理学的发展,理学也是从批判释教开始,而其批判与新理论的建立也是建立在释教的基础之上。这一种过程或许就是中西学术发展的一个共性特征之一吧。应该注意的是,儒学的发展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无论佛教、玄学如何的盛行,儒家在国民性特征构造中的地位实际上是没有变化的。而在我看来,国家理论似乎同样如此,无论系统论如果发达,如何地批判国家理论,国家理论中政治,尤其是在政治实践中的地位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国家理论复兴是必然之趋势,即使没有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环境中所体现的国家重要性的凸显,国家理论的复兴也是必然的。无论是系统理论还是新国家理论,它们都是以由伊斯顿开创的输入输出结构模式为核心为基础,这是从理论上讲的。而从实践而言,伊氏的这套分析模式,对今天的政治实践依然具有重大意义。上文中所提及的政党现代化问题就涉及到这个方面。输入输出应该是政党在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具体到中国的政治实践,或者说是中国的政治现实,这套输入输出模式中的输入环节是极为薄弱的。可笑的是,我国的一些学者往往以新保守主义学者对输入的怀疑来论证输入的不合理性,进而认为,民主也不一定是好东西,能够实现稳定的输出不正是西方学者现在所期待的?他们殊不知,西方学者对输入的质疑跟他们所说的东西是南辕北辙的关系。西方学者质疑输入是因为输入有过,影响了输出,而我们则是因为输入太少,而制约了输出。中西方要解决输出的问题,确实都要从输入入手,但是,却是要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这就好比一个人肚子疼,一个是因为吃得太多,而另外一个事因为吃得太少,要让肚子不疼,吃得多的自然要少吃点,吃得少的岂能也少吃点?可见,那些喊民主不是个好东西的,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伊氏的这套理论是个现代理论,用这套理论去分析历史问题可能故意有些难为古人。但是,如果能够从对古人分析那里得到些现代的启示,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尤其在我们国家,我们的实际政治状况同古代政治状况的瓜葛也不见得是一刀两断式的干干净净。在古代中国,政治输入是有限的,大抵茶馆里毋谈国事的条子就能最好地说明古代政府对输入的态度。如果说有输入的话,无非有这样几种:第一,科举考试。老百姓要有什么意见,可以通过这些参加科举的学生或者就是参与科举的本人来传递,然而,通过科举获得这种输入能力的人,此时已经不再是老百姓了;第二,官商勾结。工商人士在古代中国是没有地位的,但是,官商勾结的勾当却不是现代社会的独有,古已有之,商人通过一些非法途径实现这种输入;第三。革命。革命者来自底层,但是当革命成功,革命领袖成为新的统治者,而通过革命的输入也算告一段落。与这种效力有限,成本昂贵的输入相比,在古代中国输出则相对健全。无论是德治、法治,还是神治、天治,其实都是在

为一种稳定的输出做注脚。今天,政治现代化基本被国人所认同,加强公民参与也基本得到了官方认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两大类型,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政治的输入建设理论上讲是可以期待的,然后,前几天看到那位给总理提议看看天坑后就躲了几天的老农民的新闻,我又不禁茫然起来&&伊斯顿的理论强调系统内,系统外的合力,在我国怕用党内、党外来得更直接。洋理论到了中国,总会走些样,这会的情况会怎么样呢?或许,还是民生吧&&----------------------------------------政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政治的科学。而政治在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因此,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形态,如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等,这些都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政治学同时又是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的。它要求对于政治现象的描述和对于政治表征的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运动。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我国的政治学目前大体上是按照政治学基本理论、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和国际政治五大类来划分其基本内容的:政治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政治学原理、马恩列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政治学经典著作研究、毛泽东政治学经典著作研究、政治管理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学等。政治思想包括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西方当代政治思潮、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政治制度史、外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地方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论及监察与监督理论、中国监察和监督制度史、中国选举制度、外国选举制度、一国两制理论等,心得体会《政治学心得体会》。行政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学原理、组织理论、人事行政学、行政领导学、公共政策分析、市政学、比例行政学、行政法学(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政治学导论学习心得体会)、行政学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中国公务员制度、秘书学与秘书工作、行政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管理等。国际政治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战略研究、外交学、区域政治和各国政治研究、世界政党研究、国际关系史、中国对外政策等。2你们认为政治学对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政治学是一门哲学,在一个讲政治的社会环境里,政治学还是十分有用处的,加入组织,提拔干部等还是大有用途的.政治学是一种大智慧,可以帮我们在生活中认清很多事物的本质,都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很有用的。政治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甚至与我们的命运相连. 3北师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心得体会人的一生紧要处就那么几步,关键看我们如何去把握;而能改变我们命运的时刻,或许就是我们此时的奋斗。对于许多心怀梦想的人来说,考研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作为一个曾经为考研拼搏过的过来人来说,考研这两个字永远都显得是那么的亲切和难忘。毕竟自己曾经为之努力过,曾经为之彷徨过,也曾经为之喜悦过。提起考研,一年前的那一幕幕彷佛就发生在昨天,那些难忘的日子就像梦幻般地珍藏在我的记忆中。与许多考研的同仁相比,或许我的经历更为曲折,付出的代价也许比别人更大,因为我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考研。大学毕业后我也毫不例外地参加了工作,然而这却没有阻止我前进的步伐,因为这不是我所想要的,我的生活不会仅此而已!工作了才两个月,一颗骚动的心就开始不安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最后我还是决定:辞职!我要与我的命运再赌一把,为自己的人生再拼搏一次,此时我选择的就是考研。辞职考研是件非常冒险的事情,搞不好鸡飞蛋打,生活会变得更惨。支持我作出这一决定的是自信,我坚定地认为辞职后经过我的努力我一定能够考上!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认可,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也是一个人想取得成功所必备的素质。正是这种对自己、对人生的信心才支撑着我走过了考研的那段艰难岁月,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因此,在这里我想对参加2006年考研的同学说,如果你想在考研的千军万马中胜利闯过关,

首先要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只有自己坚定地相信自己,奇迹才会真的发生在你身上!不要再犹豫不决,也不要再为自己编织各种各样的理由了,大胆地去努力吧,只要你敢付出,胜利终将属于你!如果你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信心,那么也就意味着今年的考研你已经成功一半了。没有自信很难取得成功,但只有自信并不一定就能成功,毕竟在考研的道路上有太多的艰难险阻需要我们去克服,尤其是临近考试的这两个月,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因此,考研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一种意志的较量。每年都有人在最后的时刻被压抑的坚持不下去而放弃了,致使功亏一篑,其惨痛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我是在去年11月1日被批准辞职的,这时离开考还有70天,时间有点紧迫。另外我还冒着考不上的风险,丢掉了工作也断绝了经济来源,再加上一大堆书需要看,更头疼的是我那糟糕的外语成绩也常使我惶惶不安。当时我所承受的各种压力是许多身在校园里的学子们所无法感受到的。我租了一间房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几乎与外界隔绝了,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也不再与别人联系,我的周围再也没有了欢声和笑语,每天陪伴我的是漆黑的夜和寒冷的冬。有时感觉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夜里时常猛然惊醒,后来又开始失眠,这种恶性循环一直纠缠着我直到考研结束,当时真是令我痛苦至极。有好几次我都觉得自己快承受不住了,我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会跨掉。这时就是考验一个人意志的时候了!我在心中一直默默地鼓励着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要紧牙关,坚持下去,胜利就在前方!既然我已无路可退,那就让我勇往直前吧!哪怕每天都是机械般地重复着每件事情,也决不要轻言放弃!于是,学习累了,就用水洗一洗脸;担心身体会跨掉,就每天早上到外环路上去跑步;孤独郁闷时,多想想开心的事情&&。这种积极的坚持于是就变成了一种幸福的等待,等待着胜利的到来!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坚强的意志可以弥补你的许多不足,在考研最后冲刺的日子里,就更显得是意志的较量了。现在想来,这段时间里对我意志力的锻炼将使我受益终生。信心和意志在考研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一个人的实力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大家不论如何去努力,归根结底还是要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如何提高自身的实力上,并在考试中很好地发挥出来。非智力因素是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要件,有时甚至事关成败,但如果仅靠这些,那就不免有点本末倒置了,这是我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就我个人而言,考研也绝非是这两个月的突击,此前我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而且为了能考一个较高的分数,我比别人花了更多的时间,也翻了更多的书,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庆幸的是,天道酬勤,上天没有辜负我的努力,最终我以本专业初试第4名、复试第1名、综合分数第2名的成绩来到了北师大这所百年名校,来聆听那木铎的金声。而在开学前我又在省会的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半年,期间我从一个普通职员做到了区域经理,然而经过考研这段难忘的经历,我发现自己一下成熟了许多,也更不在意前进道路上大路边的风景了,因为我知道前方有更精彩的画卷等待着我去开启!

篇二:政治学导论学习摘录笔记

政治学导论

第一篇 政治的性质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一、 什么是政治

1、 四种观点:①政治是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②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③政治就是争权夺利;④政治就

是政府的活动。

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A、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B、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C、政治就是参与国

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D、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3、 必须记住: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

分配的过程。对此可从三方面理解:A.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B.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C.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二、 作为博弈的政治

1、 政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2、 政治博弈的规则渊源:A、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B、习惯与传统。

3、 政治博弈的类型:A、零和博弈;B、非零和博弈(a.消极的零和博弈;b.积极的零和博弈)

总之,也可以说: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决定谁得到好处,以及谁支付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中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合作与冲突。

三、 政治的地位(功能或作用)

1、 维护社会秩序(即 政治具有稳定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2、 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

3、 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

4、 对个人而言,政治是取得或达成其他价值的工具。

四、 什么是政治学

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及其运作规律的科学。研究政治学必须涉及到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即就是政治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规范性是指回答政治对与错、好与坏的价值准则,旨在探求“政治应当是什么”;科学性是指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旨在探求“政治究竟是什么”。

五、 政治学的发展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

A、 产生背景: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b.是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物;c.是建立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

剩余价值基础之上的。

B、 基本内容:阶级问题、革命问题、国家问题、未来社会问题,以及体现于各问题中的政治关系。

C、 基本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和发展性。

2、 中国古代政治学的特点

A、 在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及如何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内容蔚为壮观;

B、 特别重视人的问题,人文主义色彩很浓;

C、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往往把政治伦理化;

D、 对社会演变特感兴趣;

E、 系统性较西方要弱。

3、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注重理解)

A、古典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

B、行为主义政治学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

C、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六、 政治学方法论(注意理解)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A.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分析;C.制度主义分析。

2、 当代政治学方法论:A.行为主义(基本特征、存在问题、积极意义);B.理性选择理论(包括:社会选

择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公共选择理论);C.新制度主义(三大流派: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第二章 政治权力

一、 政治权力的概念

权力是影响他人政策的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那些不服从政策的人受到损失。

政治权力 是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利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首先,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其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最后,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二、 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

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是构建在权力结构和权利主体结构之上的。从权力结构方面来说,涉及到权力作用的方向和方式、权力运行层次、权力运动的时间性、权力作用的结果。但权力结构离不开权利主体结构,首先,权力在政治主体的结构内运行,权力的大小取决于权利主体的层次,层次越高在其框架内运行的权力影响范围就越广;其次,政治主体是多元的,决定了政治权力的层次性。

三、 政治权力的类型

A、 强制性权力:是指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不愿意,但不得不去做。

B、 功利性权力:是指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

C、 操纵性权力:它不是建立在公开沟通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改变权力客体

的价值观,常用技巧有:洗脑、宣传和社会化。

D、 人格型权力:即就是人格魅力或影响力,它是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

质、个人魅力和启示力。

E、 合法型权力

四、 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A、 合法性 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

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关心的是统治、政府或政权怎样及能否在社会成员认同的基础上有效运行。

B、 权威 就是对权力的自愿服从和支持。权威与权力的不同之处在于 权威被认为是正当的权力。

C、 权力向权威转化,关键是合法性问题。实现由合法性向权威转化,需要三个条件:a.合法律性;b.合法

性中的和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c.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五、 政治权力的基础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或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知识、技能、财富、动机、制度。

六、 政治权力的分配

1、 资本主义的权力分配:从表面看具有合法性,但在实践中不可能充分的反应全社会的普遍利益;从形

式上看,似乎肯定了“主权在民“,但出现了国家和社会二元化,经济运行不受政治操纵。

2、 社会主义权力分配:以中国为代表,实行的是党管干部下的选举于选拔相结合的权力分配制度。

第二篇 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 是一定的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

第三章 政治文化

一、 政治文化的涵义

1、 三种认识:A、认为政治文化是指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B、认为政治文化是指各种主观因素的整合;

C、认为政治文化包括观念性和物质性两个层面。

2、 政治文化 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的、相

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具有四个特征:A.政治文化主要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B.政治文化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地统一;C.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D、政治文化还有结构性。

二、政治文化的内容

1、认知性成分;2、情感性成分;3、评价性成分。

二、 政治文化的类型

1、 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2、狭隘型~、顺从型~、参与型~。

三、 社会资本及其特征

1、 涵义: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

效率、提高所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简单地说,社会资本是在社会或其特定全体中成员之间普及信任的程度。

2、 特征:A.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B.社会资本并非天生,需要后天创造和

构建;C.社会资本具有自我增强和积累的倾向;D.社会资本是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3、 要素:信任、规范、社会联系。

四、 政治文化的功能或作用

1、 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系的必要基础;

2、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主要因素之一;

3、 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4、 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第四章 意识形态

一、 对意识形态的三种认识

1、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A.是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否定和揭示;B.是对社会存在的系统解释;C.是一类

确定的文化。

2、 曼海姆对两种意识形态的区分:A、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情境真相的掩饰和扭曲;B、全面的意识

形态是一种世界观或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彻底信奉。

3、 韦伯的信仰体系:说明某些人为什么应服从某种统治的理论或意识形态。

二、 意识形态与政治心理的概念

1、 意识形态是代表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特征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幻

想的联系来取代并隐蔽现实的联系。

2、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政治诸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认知、情感和评

价等。

三、 意识形态的特征

1、 现实性;2、总体性;3、阶级性;4、相对独立性;5、依赖性;6、隐蔽性。

四、 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需要理解)

1、 马克思主义;2、民主社会主义;3、新自由主义;4、新保守主义;5、社群主义;6、民族主义。

五、 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1、 积极意义:A、维护政权合法化;B、推动社会政治动员;C、实现政权转移。

2、 极端政治化的弱点:A、削弱意识形态的其他功能;B、造成思想模式化,缺乏创新;C、意识形态封

闭化,远离社会;D、压制其他意识形态的发展;F、造成社会反感,社会化功能难以实现。

六、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1、 保护团体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性;

2、 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

3、 动员团体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

4、 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5、 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

七、 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 意识形态的特征与经济增长:全面性、灵活性、合理性、稳定性、包容性。

2、 意识形态变革滞后的影响:滞后性带来了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的存在,使

得落后的意识形态成为束缚和阻碍经济增长的力量。体现在:A.压制创新;B.破坏正在变革团体存在的合法性;C.造成团体成员的分裂,阻挠集体行动的进行;D.助长搭便车现象。

3、 意识形态变革方式与经济增长:A、自我更新和改;B、革命更替。

第五章 政治社会化

一、 对政治社会化的三种认识

1、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过程

2、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3、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二、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及特点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它有三个特点:

A.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B.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C.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三、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1、家庭;2、学校;3、同辈团体;4、工作场所;5.、大众传媒;6、选举及其他政治场合;7、社会政治组织。

四、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1、 从社会成员的个体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

政治技能;

2、 从政治文化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和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

3、 从政治体系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是影响政治体系正常维持与运转的关键因素。

第三篇 政治体系

政治体系是政治行为主体所赖以存在的制度形式,是政治行为主体与政治制度的有机统一。其主体包括国家、政府和利益集团这样的社会组织,又包括政治个人。

第六章 国家

一、 四种国家起源学说(理解)

1、 国家神权说;2、国家社会共同体说;3、社会契约说;4、国家统治说。

二、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1、 强社会弱国家型;2、强国家强社会型;3、强国家弱社会型(或说是若国家弱社会型)。

三、 民族国家的建构

1、 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领土、人口、主权、政府。

2、 民族国家建构的五种危机(理解):认同性危机、合法性危机、参与性危机、渗透性危机、分配性危机

四、 国家的本质与目的

1、 国家本质:阶级专政,即 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国

篇三:政治学导论小结

政治学导论小结

名词解释小结

政治和政治学

零和博弈

非零和博弈

政治系统理论

古典主义(政治学)

旧制度主义(政治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

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制度主义)

阶级分析

信仰体系

有限政府

威权主义的政治体制

社会选择理论

集体行动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历史制度主义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政治权力

强制性权力

功利性权力

操纵行权力

人格型权力(克里斯马型权力)

合法性权力

政治意识

政治文化

狭隘型政治文化

顺从型政治文化

参与型政治文化

社会资本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新自由主义

新保守主义

社群主义

民族主义

政治社会化

(四种国家起源学说)国家神权说、国家社会共同体说、社会契约说、国家统治说 民族国家(10年出现过)

国家能力

(吉登斯三类国家的划分):传统国家 绝对主义国家 现代民族—国家 集权主义国家下的两类:法西斯主义国家 威权主义国家 分权主义国家 国家形态

失败国家

依附性国家(相关的还有勾结型国家、俘获型国家)

自主性国家

国家自主性(10年出现过)

联邦主义

联邦制国家

单一制国家

议会主权

委员会制度(p141)

(政府体制理论):分权学说 “议行合一”原则

(政府职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派 福利经济学派

君主制

共和制

议会制(内阁制)

总统制

混合型的议会制总统制

归口管理制度

官僚制

(官员行为理论):部门政治理论 官员理论(官僚自主性) 使命政党

掮客政党

政党适应性

利益表达

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或院外活动集团)

非正规性的利益集团

非社团性的利益集团

机构性利益集团

社团性利益集团

议程设置理论

政治家

交易型政治家(伯恩斯)

革命型政治家

改革型政治家

道德型政治家

革命家型政治家

技术专家型政治家

管理型政治家

(政治统治理论)

精英统治论

多元统治论

无统治阶级论

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

(政治统治的类型)

克里斯马型统治

传统型统治

法理型统治

公共治理

治理(公共治理)

市场化治理

弹性化治理

多中心治理

公民治理

政治参与

政治现代化

政治民主

古典民主主义

精英民主主义

多元民主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协商民主理论

人权

非主流

普特南

曼海姆

伯恩斯

吉登斯

马克思.韦伯“信仰体系”

波普“民主悖论”

拉斯基

民粹主义

寡头政治铁律

安全悖论

国家悖论

司法独立原则

政党适应性

简答题

政治文化的功能是什么?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是什么?

意识形态变革和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和功能是什么?

政党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两党制的特征和优势?

多党制的特征和劣势?

利益集团的作用?

我国新兴社会组织的崛起和发展的原因、活动方式、作用? 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

论述题

政治参与

公共治理

政治现代化

人权

社会力量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