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意思 > 列表页

暮江吟每句的意思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7  分类: 意思 手机版

篇一:暮江吟

《暮江吟》

————续写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以往语文作业仅局限于一抄(抄生字词),二答(答课后习题),三背(背指定篇目),外加令人头疼的命题作文。如此单一,枯燥的作业反而降低了训练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彻底减去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讲究技巧精心设计。力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技能的训练为一体。教完《暮江吟》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吟诵古诗,任选以下一题进行练习: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1.画;试着画出诗中的“新月夜露图”(即插图外一幅)。

2.唱:配上你熟悉的旋律唱唱这首诗。

3.说:展开想象,对别人描绘一下诗中的景色。

4.写:续写“有一天傍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漫步江边??”

这样的作文,一改以往一课一练、一刀齐切的呆板、生硬,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调动了学生的各项素质、技能。四项选择看似要求颇多,但因为针对不同方面,学生各有对口,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反而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画: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唱: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增添审美的情趣。

说: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培养表达能力,有利个性发展。写:检验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准确表达、习作的能力。

这种作业形式活泼好奇,内容富有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提高创造性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无论哪一项作业,认真完成后都可以做到:既能理解古诗也能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还能体会到诗的美好境界。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篇二:暮江吟

第 二 单 元 教 学 备 课

篇三:暮江吟

《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奶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

2.大家学过白居易写的诗吗?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背诵一下。

3.背诵古诗。

二、新授

(一)走进《暮江吟》

1.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白居易写的古诗——《暮江吟》。

2.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时间:傍晚;地点:江边。 吟:吟诵。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4.指导朗读。

(二)欣赏《暮江吟》

5.读完这首诗,你能否用古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诗人所看到的景物的特点?

6.它的“可爱”表现在那里?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暮江吟每句的意思)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

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

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

师:还有哪儿很美?

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

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

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

师吟诗(同学们鼓掌)

师: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欢哪些词?

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

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

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7. 下面让我们再来听朗读录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放配乐诗朗诵)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生自由读,指名读),大家用赞美的语气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暮江吟》。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已吟出优美的诗句,如果是你,此情此景最想做什么?

三.画中悟诗情

1、如果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想做些什么?

2.你觉得这首诗可以画几幅呢?说说你的理由。——选择一幅画一画(音乐情境)。

(建议:画傍晚的选用黄色的纸,画晚上的选用蓝色的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3.展示交流:

①.第一幅:

A.介绍一下你的画。——生述。

B.谁来评一评?

重点:“铺”字有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东西可以铺?

C.你能把你的画吟出来吗?——为什么这么吟?

点拨:

a.请同学们用比较法把“铺”换成“射”“照”“映”读一读,体会一下,感觉怎样?

b.你会做“铺”的手势吗?边做边吟,试试看。从这个手势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c.对呀,夕阳的余晖从地平线上一道道地射过来,几乎与江面平行,就像一床巨大的红地毯,非常壮观,而诗人用一个“铺”字就把这意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我们一起边做边吟。

d.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你能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吗?

e.在夕阳的魔力下,整条江好像成了一大块美丽的玉石了!把你的感受吟出来。

D.还可以画些什么?

E.傍晚还有这么多的美景,诗人为什么不写呢?

②.第二幅:

A.介绍一下你的画。——生述。

B.谁来评一评?

C.还可以画些什么?

D.能把刚才的理解、刚才的感受吟出来吗?可以边做边吟。——自由读、指读。

(朗读引导:诗人也用一个词表示了你刚才的这种心情和感受,是什么?——“可怜”就是……?——再读。)

4.诗人描绘的第二句诗的时间是晚上,而第一句却是傍晚,为什么上下两句时间相差这么远,你能发挥想象把它补上去,编成一个故事吗?——交流。

6.现在你明白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吗?——出示小资料

小结:是啊,咱们的江南、咱们的家乡风景如画!也正因为大诗人白居易深深地热爱着咱们江南这一带,所以咱们的江南在他的心里永远都是最美的!

三、课堂小结

1.小结:你能想象的出作者流连江边,浅唱低吟时的感情吗?

诗人用美妙的诗句描绘着傍晚至深夜江边的景色,赞美了暮江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我们也应该象诗人一样留心身边的一山一水,从中发现美,去讴歌美。

2、动笔写写此时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大家试着读读背背。

《暮江吟》课堂教学实录

师:[音乐起播放《秋日的私语》钢琴曲]夕阳西下,残阳如血,落日的余辉静静地铺洒在江面上,江水红的红、绿的绿,多么柔美、多么平静啊,面对如此美景,刚离开朝廷,前往杭州任刺史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不禁诗兴大发,吟道(示意学生闭眼):“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大家想像白居易那样感受感受这般美景吗?

生齐答(大声):想。

师:那么你们现在都是小白居易在吟诵美景,可以自由读。也可同桌对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特别是生字,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诗的停顿,读出感觉来,现在开始读,(生齐读两篇。)

师(似陶醉状):你们读得多好啊,初读就读得这么流利,抑扬顿挫,相信多读几遍一定读得更棒!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诗的意思,体会当时作者有怎样的心情吗?

学生大声答:想

师:接下来老师就考验考验你们的读书能力,看看是否能够能读懂诗句的意思,注重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观察插图,还可参考字词典、唐诗三百首、课外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如介绍作者、时代背景、诗意)等,如确有不懂或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大家一起帮你解决。

(生自由学习古诗,师巡视指导,肯定部分能利用注释,插图等的学习方式)

师:怎么样,差不多吗?谁来说说第一、第二句的意思。

生:夕阳的一半照在江水上,江水一半是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师(及时指出):是夕阳的一半吗?

众生齐说:是江水的一半。

师:对啊,是照的江水一半是红色,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夕阳的余辉照射在江面上,被夕阳照到的江水呈现红色,没照到的江水是碧绿色。

师:把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因都讲清楚了,真会读书,说得真具体。

师:同学们这两句诗你认为哪些地方最难懂。

生:“瑟瑟”“残阳”。

师:谁能告诉他?

生:瑟瑟是绿色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

生:注释上有。

师:对啊,注释明确给了我们解释,这位同学知道利用注释理解诗意,做得很好,大家想想,要是没有注释,大家理解吗?

生(摇头):所以编书者这些都为我们小学生考虑了,谁再说说对“残阳”的理解。

生:就是残缺不全的夕阳,你看插图图画的只有一半的太阳露在外面。

师:这位学生想象力真丰富,或许诗人在选用这个“残”字确有这意思,但还不能考证,在课文残阳作夕阳讲(即傍晚快落山的太阳),知道吗。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两句诗哪个字用得最好?

生:铺。

师:为什么?还可用哪些字表示相同的意思?

生:“铺”写出了夕阳的光是铺在水面上的,是要落山时的太阳,所以用“铺”。

师:那为什么不用同样表示照的意思的“照、射、洒”等字呢?

生:“铺”写出了太阳斜斜地照在水上面,一半是绿的,一半是红的。

师:是啊!这时的夕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了,落日的余辉几乎是贴着地面射过来,就象铺地毯,卷草席般平铺过来(师作“铺”状),所以作者用铺而不用其它表示同样照射的字,可见诗人在用字上面非常讲究,不是信手拈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诗人面对美景,陶醉了,夕阳多么柔美!江水多么恬静!此时诗人的心情会怎样呢?好好体会体会把诗人的感觉读出来好吗?

(生举手,师指名读,生1陶醉状读。)

师:哦,老师有点感觉了,眼前仿佛出现了血般的夕阳,红绿交错的江水,谁还能让老师的这样感觉更清晰些呢? (生2更动情读)

师:老师看见了,看见了血红的夕阳只留了一半边脸在地平线的尽头,被阳光照到的江面是多么红啊,而没照到的江水都是绿的,比白天更为深绿了,好美啊!大家一起来感受感受!

(生齐读一遍。)

师:哇,这么多小白居易都感受到了美,来,再读一遍,把诗人的心情读出来。

(生带着喜悦读。)

师:真棒,你们愉悦的心情让老师也格外轻松了,再来一遍,闭上眼睛读,边读脑海中边浮现诗中的景色,来给点音乐(师放《秋日的秋思》钢琴曲)读。

师:漫步江边,诗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夕阳带着无比眷恋离开了江水,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作者又看到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生:看到露水、月儿。

师:你怎么知道?

生:从“露似珍珠月似弓”知道的。

师:那不是珍珠和弓箭吗?

生:不对,是露水、月儿。

师:书上不明明写着露似真珠月似弓(重读“真珠”“弓”)吗?

生:作者是用“真珠”和“弓”来比喻露水和月儿。

师:原来是这样,老师还以为是写珍珠和弓呢,那么是怎样的露水,又是怎样的弓呢?

生:露水像珍珠一样,月儿像弓箭一样。

师:大家见过露水吗?见过珍珠吗?它们是怎样的?

生:见过,露水是一颗颗大水珠,早晨上学时路边的草上都有。

师:那珍珠呢?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吗?

生:珍珠圆圆的,透明的很漂亮。

生:晶莹剔透。

师:这些同学说的真好,对,珍珠就是晶莹剔透的,大家想想,诗人被美景陶醉了,还在留恋逝去的夕阳,美妙的江水,此时一弯新月悄悄地挂在天边,才惊醒了他,看到了可爱的月儿,猛低头,发现脚下被月光映照的露水,更加晶蒙剔透,这么奇丽的景色,难怪诗人要发出这样的——(生齐读“可怜九月初三夜”)感叹!

师:可怜什么意思?可怜不是像张芬同学(刚在校运会400米跑休克)晕过去可怜的样子吗?

生:不是,是可爱的意思。

师:那初三夜到底可爱在哪里呢?

生1描述:月儿弯弯的高挂在空中,露珠晶莹剔透在月色照耀下,像粒粒珍珠,美丽极了。

师:诗人此时的心情被这奇特的美景深深迷住了,由衷赞叹道——(生齐读“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生兴奋地读一遍)

师:把诗人的心情准确表达出来再读。

(生带着喜爱语气再读一遍)

师:闭上眼睛,浮现画面读。(生闭眼声情并茂读)

师:是啊,老师前面介绍过诗人看不惯朝廷生活,不愿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此时离开朝廷前往杭州,看到如此美景,心情格外愉快。来我们整体把诗感受感受(出示小黑板《暮江吟》全文)

(生兴奋大声齐读一遍)

师赞道:真不错,老师眼前隐约浮现残阳铺照江水,红绿交错的美妙景象,也仿佛看见弯弓似的新月,珍珠般的露水,还能让老师头脑的画面更真切些吗?

(生更加动情读第二遍)

师:老师看见了这美妙奇特的景象了,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感受,闭上眼睛,给点音乐(师播放钢琴曲《秋日的私语》)齐声吟诵。

(生如痴如醉地读)

师:多深情啊!你们现在体会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吗?

生:陶醉、留恋、喜爱、赞美、可爱??

师: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多么愉快啊,大家真会读诗,不仅理解诗句的意思,还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学到这里,我们这首诗也就学得差不多了,但这里还有一项这篇课文也应掌握的内容(师指向田字格的生字:吟、残、瑟),学习这三个生字(师指“吟”),相信这几个生字在刚才的诵读中都会读了,谁能给“吟”组些词。 生:吟诗、吟唱、吟诵。

师:文中的“吟”应是什么意思?

生:是吟诵,吟读的意思。

师: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吗?

生:吟诵暮江的景色》

师:暮江是地名吗?

生:不对,暮是傍晚的意思。

师:那该怎么讲?

生:吟诵傍晚江水的美丽景色。

师:说得真棒,对啊,古诗常常为了押韵或其它的需要常常把语序颠倒,如我们刚学的枫桥夜泊,我们理解的时候应该是夜泊枫桥,这点在以后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应该注意。

师:古诗中像这样写景的古诗很多,这些诗人往往在写景的过程中,表达了某种心情,抒发了某种感情,或寄寓了某种道理等等,这叫借景抒情,老师这也搜集到一篇像课本诗中写的一样,也写傍晚,也写夕阳的诗(出示小黑板《乐游原》),你们学习学习看看这首诗怎么理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本诗相比有哪些异同? (生借助师已注明的注释自学,教师指导)

师:哪位同学说说?

生:这首诗是讲诗人在傍晚时候感到不愉快,乘车去古原山,看到美妙的夕阳景色,感叹夕阳美好,却好景不长,我体会到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像夕阳一样,时日不多,却不能施展抱负无比遗憾的思想感情。

师:体会得太棒了,你怎么体会的?

生:我查了古诗上的对诗人的介绍。

师:真能读书,知道利用工具书,还能查找资料,那么你能不能说说这与今天我们学的《暮江吟》有哪些异同呢? 生:它们都是写景,都是写傍晚写夕阳,可它们又不同,《暮江吟》除了写夕阳傍晚外,还写了晚上的夜景,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暮江吟》是表达诗喜欢、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而《乐游原》却是感伤的思想感情。

师:哇,快要成了老师的老师了,老师都没能体会到呢,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来用掌声鼓励鼓励。学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理解了古诗吧,的确古诗内含丰富,博大精深,老师这还收集了一些都是写夕阳的诗句,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填,看看谁能填写,下节课告诉老师好吗?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附题)

将几个表达夕阳的词填下列句子中读一读。

夕阳 残阳 斜阳 落日 白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合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 )如血(毛泽东《忙春娥·娄山关》)。

2、浮云游子意,( )故人情。(王维《使至塞上》)

3、( )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