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优秀范文 > 列表页

张读宣室志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6  分类: 优秀范文 手机版

篇一:《宣室志-杨叟》中的猿精与孙悟空形象

《宣室志?杨叟》中的猿精与孙悟空形象

晚唐作家张读的《宣室志》是唐人小说的代表作,书中多写精怪

类故事。其中有《杨叟》一篇,写会稽民杨叟家殷富而

张读宣室志

患病垂危,

其子宗素倾产求医术。后经人推究病因,谓非食生人心不可以治好,

宗素不得已而求诸佛法。在一次斋僧途中,遇到猿精化为胡僧模样

在山里苦修,宗素试图说服胡僧舍心而救其父,结果胡僧将宗素的

食物吃光之后,先要拜四方之圣,然后要给宗素讲《金刚经》之奥

义,在讲了一番“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的经文之后,长啸一声,化为猿猴,跳到树上跑了。本篇写猿精,

而极具艺术个性,是一篇颇具讽刺意味的小说,其中寄寓着多种思

想含义。这只猿猴精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有着诸多相似之

处,而且这种相似绝非简单的巧合,应该影响到了《西游记》中孙

悟空形象的塑造。关于这一点,钱钟书先生在《小说琐证》中就曾

经指出《杨叟》对《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影响,说“《西游记》

事,疑从此出,即所谓‘骨都都滚出一堆心’者,亦自《金刚经》

语,踵事增华者也”(《清华周刊》三十四卷四期,1930年11月)。

程毅中先生也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讲《心经》情节和“心猿”

意象“可能借鉴于唐人张读《宣室志》里的杨叟故事”,并且认为

“这个讲《金刚经》的‘胡僧’,可能就是讲《心经》的‘猢狲’

的前身”(程毅中《〈心经〉与“心猿”》,《文学遗产》2004年第1

期)。接下来我们就从五个方面具体分析《杨叟》中的猿精与孙悟

空形象的相似之处。

一、 石龛中的胡僧与石匣中的猢狲

《杨叟》写那个为了医治父亲的心病而到寺院里去斋僧的杨宗素,

在斋僧途中遇到一只幻化成胡僧的猿精:

一日,因挈食去,误入一山径中。见山下有石龛,龛有胡僧,貌

甚老瘦枯瘠,衣褐毛缕成袈裟,踞于磐石上。

《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写猎户刘伯钦护送唐

僧到两界山,遇到被压在山下的悟空:

却说那刘伯钦与唐三藏惊惊慌慌,又闻得叫声师父来也。众家僮

道:“这叫的必是那山脚下石匣中老猿。”??三藏只得依从,牵马

下山。行不数里,只见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

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

我保你上西天去也!”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

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

厚,尘垢余多。

由以上文字可以看出,《杨叟》中变化成胡僧模样的猿精是在石龛

里的,而《西游记》中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悟空则是在石匣里,非常

相似。从形象上来看,胡僧容貌枯瘦、衣衫褴褛,跟石匣里被押的

悟空的尖嘴缩腮、头上生苔、鬓边长草、满脸泥土尘垢的狼狈形象

也比较接近。胡僧面对的是来收心的杨宗素,而悟空面对的则是来

收束心猿的唐三藏。

二、 心病、心药与“心猿”

《杨叟》开头写杨叟得病,后得陈生者,究其原,曰:“是翁之病,

心也。盖以财产既多,其心为利所运,故心已离去其身。非食生人

心,不可以补之。而天下生人之心,焉可致耶?舍是,则非吾之所

知也。”一开头写杨叟家资丰瞻,没有涉及人品的评判,但通过陈

生之口,我们可以隐约知道杨叟是个财迷心窍的人,估计他偌大的

家业都是昧着良心得来的。这么一颗为利所蒙蔽的黑心,已经不是

人心,自然要离其身而去。至于其子宗素,小说说他“以孝行称于

里人”,但实际上既没有古代愚孝子女们那种舍身救父的勇气,也

只好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了,到寺院里斋僧。“心”病还需“心”

药医,因此才有了宗素山中遇到石龛里的胡僧,并异想天开地希望

胡僧能舍“心”救人的情节:

宗素因告曰:“师真至人,能舍其身而不顾,将以饲山兽,可谓仁

勇俱极矣。然弟子父有疾,已数月,进而不瘳,某夙夜忧迫,计无

所出。有医者云:‘是心之病也,非食生人心则固不可得而愈矣。’

今师能弃身于豺虎,以救其馁,岂若舍命于人,以惠其生乎?愿师

详之。”僧曰:“诚如是,果吾之志也。檀越为父而求吾心,岂有不

可之意。且以身委于猛兽,曷若救人之生乎?然今日尚未食,愿致

一饭而后死也。”

《西游记》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写比

丘国的国主受妖道蛊惑,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以

求长生不死,后又准备挖唐僧之“黑心”以替代小儿心。第七十九

回《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写悟空化为唐僧模样当众

掏心的情节:

“假唐僧”道:“我乃出家人,只身至此,不知陛下问国丈要甚东

西作引。”昏君道:“特求长老的心肝。”“假唐僧”道:“不瞒陛下

说,心便有几个儿,不知要的什么色样。”那国丈在旁指定道:“那

和尚,要你的黑心。”“假唐僧”道:“既如此,快取刀来。剖开胸

腹,若有黑心,谨当奉命。”那昏君欢喜相谢,即着当驾官取一把

牛耳短刀,递与假僧。假僧接刀在手,解开衣服,忝起胸膛,将左

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响一声,把腹皮剖开,那里头就骨都都

的滚出一堆心来。唬得文官失色,武将身麻。国丈在殿上见了道:

“这是个多心的和尚!”假僧将那些心,血淋淋的,一个个捡开与

众观看,却都是些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

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

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个黑心。

由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心病需要生人心做药引以及“心猿”意象

在《杨叟》和《西游记》中都出现了,这也应该不是巧合。

三、 拜四方与讲经

《杨叟》中的猿精吃完杨宗素的饭食之后,还有拜四方的举动:

宗素且喜且谢,即以所挈食置于前。僧食之立尽,而又曰:“吾既

食矣,当亦奉命,然俟吾礼四方之圣也。”于是整其衣,出龛而礼。

礼四方已毕,忽跃而腾上一高树。

《西游记》第一回也记载了孙悟空出世后亦有拜四方的举动:

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

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

冲斗府。

《杨叟》中的猿化胡僧吃完了宗素的饭食之后,要给宗素讲《金

刚经》之奥义:

僧曰:“檀越所愿者,吾已许焉。今欲先说《金刚经》之奥义,尔

亦闻乎?”宗素曰:“某素尚浮屠氏,今日获遇吾师,安敢不听乎?”

僧曰:“《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

可得。’檀越若要取吾心,亦不可得矣。”言已,忽跳跃大呼,化为

一猿而去。

《西游记》中悟空也要给唐僧讲乌巢禅师传授之《多心经》之奥

义。如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提到:

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

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

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什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

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

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行者道:

篇二:唐宋传奇研究理论(含原文翻译)

一、何为唐宋传奇

是指我国唐宋时期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

二、唐宋传奇的内容

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如《莺莺传》;

强调侠义精神的《谢小娥传》、《无双传》;

讲述人生哲理的《枕中记》等等。

唐代的传奇故事多半是虚构的,因此很容易发挥文人的想象力,编造情节故事,创造生动鲜明的人物角色;而宋代传奇则较多记实的故事,它独特的写作手法,是过渡到明清文言小说的重要桥梁。

一、唐传奇的繁荣

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

唐传奇出现。 “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宋洪迈?《唐人说荟》例言引)。

二、唐传奇繁荣的原因

唐传奇的繁荣具有历史的、社会的原因

1.城市生活的娱乐需要

唐朝统一中国以后,长期来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发展。为了适应广大市民和统治阶层文娱生活的需要,在这类大城市中,民间的“说话”(讲故事)艺术应运而生。佛教的“变文”也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文士间流行“说话”风气,其“说话”艺术又很细致,是促使唐传奇大量产生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唐代科举取士,重视文学 。

传奇以叙事为主,文体近于野史,中间常穿插诗歌韵语,结尾缀以小段议论,即所谓“文备众体”。唐代后期传奇专集产生颇多,大约同唐代科举考试前的“行卷”、“温卷”风尚有关。

3.佛道两教的影响。

两教经典和文艺作品,如变文、壁画等对一部分唐传奇(主要是神怪一类作品)的题材、构思以至细致的描绘有一定影响 。

4.唐传奇作者的主观原因。

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文学创作,虚构曲折情节,注意语言华美,富于文采与意想,从而取得了突出的文学成就。

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认为“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注:已嫁妇女归母家后不再回夫家,叫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第二节 唐传奇的发展过程

历经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一、前期

1.自唐初至唐肃宗时

《古镜记》(作者:王度)

《补江总白猿传》(作者不详)

2.唐高宗、武则天时

《游仙窟》(作者:张鷟(zhuó))

3.唐玄宗、唐肃宗时

《绿衣使者传》 (作者:张说)

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一些小说专集,这些专集原书已佚,部分保存在《太平广记》中 。内容大抵记述神怪和因果报应之事,沿袭六朝志怪传统,缺少创造性、文字一般也颇简质,仅少数篇章叙述较为宛曲。 《吴保安》、 《虬髯客传》等。

二、中期——唐代宗至唐文宗时

中期是唐传奇的繁荣阶段,作品多,名家也多,一些最优秀的单篇传奇,几乎都产生在这一时期。

“惟自大历以至大中中,作者云蒸,郁术文苑,沈既济、许尧佐擢秀于前,蒋防、元稹振采于后,而李公佐、白行简、陈鸿、沈亚之辈,则其卓异也。”(鲁迅《唐宋传奇集》叙例)

1.神怪类

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2.神怪兼爱情类

沈既济《任氏传》、陈玄佑《离魂记》、李朝威《柳毅传》 、李景亮《李章武传》;

3.爱情类

许尧佐《柳氏传》、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

4.历史类

陈鸿的《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 ;

5.侠义类

李公佐《谢小娥传》、沈亚之《冯燕传》 。

三、后期——自唐文宗时至唐末

后期单篇传奇现存很少,写得较好的是薛调《无双传》、无名氏《灵应传》、《东阳夜怪录》诸篇。传奇专集则大量出现,尉成风气。其中比较著名的,除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可能在文宗朝稍前时期所作外,计有郑还古《博异志》、薛用弱《集异记》、张读《宣室志》、袁郊《甘泽谣》、裴铏《传奇》、康骈《剧谈录》、皇甫枚《三水小牍》等。

第三节 唐传奇对后世的影响

一、对小说戏曲等的影响

唐代传奇对后代小说、戏曲及讲唱文学有较大的影响。传奇体成为宋以后历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即使在白话小说兴起后,仍有一定势力。大凡著名的传奇故事,在后代都各自产生若干同一题材的戏曲。

二、对白话小说的影响

唐传奇对宋以后的白话短篇小说即话本也有明显影响,很多题材和人物为话本所采用。

第四节 唐宋传奇的集结和研究资料

结集:

晚唐陈翰编成《异闻集》10卷,原书已佚,其中一部分为《太平广记》所采录; 宋初李昉等所编《太平广记》500卷;

“五四”以后,鲁迅据《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书,去伪存真,专采唐、宋单篇传奇为《唐宋传奇集》一书,末附《稗边小缀》 ;

汪辟疆又编《唐人小说》一书;

唐传奇的专集,今人亦在分别加以校点整理中,已经出版的有《博异志》、《集异记》、《传奇》等 。

研究: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有3篇文章,对唐传奇的特色、历史地位与重要作家作品,作了精当的论述。刘开荣《唐代小说研究》(1947年初版,1955年修订重版),选择若干代表作品,着重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探讨

第二章 前期唐传奇名篇选读

一、《古镜记》阅读及文字疏通

二、《古镜记》的艺术特色

1.以统一的中心意象连缀成篇

古镜在我国古代,具有神仙术数的作用。

史书中也有古镜灵异的记载,《宋史·吕蒙正传》:“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蒙正笑曰:?吾面不过惵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宋史》卷二百六十五)

《古镜记》以古镜为中心意象,连缀了十二个不同的神奇故事。

2.以优美流畅的古文作为叙述语言

“唐人传奇文不仅是第一次有意的来写小说的尝试,且也是第一次用古文来细腻有致的抒写人间的物态人情以至琐屑情事的。这种新鲜的尝试,立刻便得到了成功。”(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而《古镜记》无疑是这个尝试的开拓者。

《古镜记》语言简洁而不失华丽,文采斐然。像第一个除去千年老狸的故事简洁完整,人物语言和行为生动形象,尤其是对狐女鹦鹉的描写更是情态毕现。

3.以自叙传的手法容纳中心人物

六朝志怪小说基本上以一件异闻怪事为中心,人物在其中的作用并不重要。《古镜记》则以自叙传的手法,使得人物在整个故事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王度作为古镜的主人,成为每一个故事的当事人,主宰着事件的发展方向,他是积极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使得《古镜记》与六朝志怪小说的以记叙灵异之事为中心不同,而朝着唐传奇以人物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其自叙传的写法,使得《古镜记》虽然记录了古镜的众多灵异之事,但都让这些灵异之事发生在现实人物身边,读之亦真亦幻,极具吸引力。这种类似于史传文学的写法,被唐传奇继承和发扬。

王度的这种自叙传写法,还使得《古镜记》有了一定的史料价值。钱卓升的《唐人小说的史学价值》认为,通过唐传奇可识地理,习官制,知信仰,明俗尚。

四、《古镜记》的不足

首尾关于古镜亡去的剪裁编排,应该可以更完善。故事中除去作祟于张珂家女儿的大公鸡与除去作祟于李敬慎家女儿的黄鼠狼有雷同之感。尽管如此,《古镜记》对我国

古代小说的贡献是巨大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第二节 佚名《补江总白猿传 》

一、《白猿传》阅读及文字疏通

二、《白猿传》分析

1.作者和写作目的

诽谤小说,虽作者不详,但认为是“恶询者”、“忌者”所作,这个意见是一致的。

2.白猿的形象

(1)十分夸张而充满幻想的意味。“有物如匹练白他山下,透至若飞,径入洞中,少选,有美髯丈夫长六尺余,白衣曳杖,拥诸妇人而出。 ”

(2)白猿在幻化为人时容貌姣好气质出众,即便是后来现出原形,也依然威武雄壮。“乃持兵而入,见大白猿,缚四足于床头,顾人蹙缩,求脱不得,目光如电。”

虽然保留了猿猴劫夺妇女的叙事结构,但白猿的造型得到了美化,符合当时唐代浪漫的审美倾向。

第三节 前期其它传奇作品

1.张鷟《游仙窟》

2.张说《绿衣使者传》

前者内容华艳浅俗,后者原文已轶

唐明皇时,长安杨崇义妻刘氏与邻人李氏私通,欲杀崇义,崇义喜鹦鹉,常自喂之。一日,崇义醉归,刘与李谋而杀之,埋枯井中,童仆皆不知之,惟鹦鹉见之。刘氏故令童仆觅夫,并告官。官日夜捕贼不得,诣扬家索。架上鹦鹉忽曰:“杀家主者,刘与李也。”官收二人拷问,具招实情。遂置二人于法,并奏明皇。明皇称鹦鹉义,遂喂于宫中,封为“绿衣使者”。(据《 开元天宝遗事》改写》)绿衣使者

虬髯客: 这篇传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红拂女、李靖和虬髯客,后世称为“风尘三侠”。因为这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都有侠义之气。红拂女的机智俏丽,李靖的沉着英俊,虬髯客的豪迈卓异,相映成趣,让后人印象很深。此外又如对李世民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气象不凡的翩翩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可见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取得很大的成功。情节的开展,简练明快。它叙述的是唐代开国的事,但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却在说明“真命天子”是应该应天命而降生的,即使是有“龙虎之状”的虬髯客,也只能望而却步,不敢逆天命而行事,“人辰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目的在于警告那些企图篡夺王位的人,不要动摇李唐王室的正统地位。

第三章 中期唐传奇名篇选读

第一节 沈既济《枕中记》

一、《枕中记》之作者

沈既济(约西元750~800),《新唐书》本传言:“沈既济,苏州吴人。经学该明。吏部侍郎杨炎雅善之,既执政,荐既济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脩撰。……炎得罪,既济坐贬处州司户参军。后入朝,位礼部员外郎,卒。撰《建中实录》,时称其能。” 沈既济因吏部侍郎杨炎的推荐而获得左拾遗、史馆脩撰等官职,后又因杨炎获罪而受到牵连,被贬处州司户参军,后卒于礼部员外郎任上。据本传记载,吴兢撰国史时,为武则天立本纪,位列

高宗之下。沈既济身为修撰史书以及负责奏议之官,正直敢言,积极规谏皇帝为王室正名,易武则天为“天顺圣武皇后”。

沈既济博通经学,工于史笔,除了撰有《建中实录》十卷之外,还写有〈任氏传〉。其后,与〈枕中记〉内容相似的作品,有元代马致远〈黄梁梦〉杂剧、李时中〈开坛阐教黄梁〉杂剧、明代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邯郸梦〉以及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之〈续黄梁〉等

二、〈枕中记〉之内容梗概

(一)“梦境”事件缘起

故事发生于唐代开元七年(719年),地点为通往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的道路上之一家旅店,有位得到神仙法术的道士吕翁,遇到了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第、抑郁不得志的少年卢生。两人畅谈甚欢之际,卢生心有所感,望着身上的破旧衣服感叹起生不逢时、生活困窘来,也大方道出身为知识分子之苦恼心酸以及心中之所想所要,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古代书生大多都有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之心态,卢生原本勤学苦读,意欲获取功名利禄,如今已壮年却落得躬耕田亩的命运。

(二)梦境大致经过

吕翁为了启悟苦苦执著于功名的卢生,送与宝物青瓷枕头,让他体会到“荣适”的感受,卢生果然枕着枕头进入梦境。数月之后,娶了容貌美丽、门第高贵的清河崔氏女,衣着服饰也日益丰厚。隔年考中进士,谋得了官职;接着在参加皇帝特命的制科考试中脱颖而出,转任渭南县尉,此后一路升官、大有作为,兴修水利工程、扫除边疆祸患,官位升到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遭受当时的大臣妒忌与流言蜚语攻击,故被贬为端州刺史。三年后才又回到朝廷,担任闲散无实权的散骑常侍一职。然而,在升迁之后的宰相任上十几年,受到皇帝的恩典荣宠,还是再度受到不实的谣言指控,被诬告结交边降图谋造反,以致皇帝特命立案审讯。卢生遭遇如此挫折差点举剑自刎,幸好妻子及时劝阻才保住一条命,加上宦官的力保方得免去死罪,仅流放至边远的欢州。

数年之后皇帝得知卢生的冤情,将他召回朝廷授予中书令,封为燕国公。其后,五个儿子都很有出息,除了悉数担任地方或朝中的官职外,也都迎娶当时的名门望族之闺秀,而且儿孙满堂。家中物资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良田宅第、美女、名马多到数不清,直至年过八十才在所任官位上死去,临死前还得到皇帝亲自下的诏令,被极力称赞与怜惜悲悯了一番。

(三)卢生获悟

卢生一觉醒来打着呵欠且伸了伸懒腰,看到眼前的景物与睡前无异,而店主人于梦前开始蒸的黍还未熟,然而,他已在如此短暂的瞬间过完了一生,经历了高潮迭起,尝尽了华辱、死生、得失的滋味,惊觉人生的起落荣辱,仅是梦罢了。吕翁则对其说:“人生之适,亦如是矣。”人生的穷达也仅是如此而已。卢生亲身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荣华富贵与耻辱,当下了悟了生命的意义,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方才为了没能得到的名利地位,长声叹息、苦苦挂心放不下,而此刻他顿时明白了是由于自己的欲望才会活得如此的痛苦、如此的疲累,所以说道:“先生所以窒吾欲也。”

三、〈枕中记〉梦境之启示

在短短数十分钟的梦境中,卢生通过宦海浮沉的人生,尽知了“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对于荣宠与耻辱、贫穷与富贵、得与失、生与死有了深刻的体会,也明白了这一切都是虚幻与不真实的,在吕翁的启悟下,更明白了节制欲望的重要,故曰:“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

篇三:题目7dc0ac62caaedd3383c4d342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