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优秀范文 > 列表页

读关雎的感悟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6  分类: 优秀范文 手机版

篇一:以《关雎》为例谈如何读《诗经》

以《关雎》为例谈如何读《诗经》

《诗经·关雎》初中教材就有,我们今天在这里还有必要讲吗?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小学课本就有,说是诗人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果真是这样吗?没有这么简单。《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好像有个问题,“川”字是不是“川”字?“川”是河流和平原的意思,瀑布怎么会挂在“川”上呢?其实是李白的道家思想在起作用,是他骨子里的侠气仙气使然。太阳照着庐山的香炉峰,李白看来,云彩就像道观里上香时香火缭绕似的。云气氤氲,仙风道骨,心如止水,山川合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壮丽景色同道观里潜心修炼的情景合二为一,幻化在诗人心中。厦门大学中文系林兴宅教授讲《早发白帝城》,说此诗展示的是“速度”之美,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时代,“轻舟已过万重山”那种飞快的速度已经超出人们的经验世界,必须借助于想象力,而想象力的形象就是美的素质,表达人类对速度的一种向往,表现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本质力量。还生发出无数感慨,说正是这种追求,促使人类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获得时空活动的自由性等等。这首诗歌的分析,还使林兴宅迅速成为八十年代用现代话语解析文学形象的领军人物。其实,他的讲法新鲜是新鲜,也有点牵强附会,也有点强加于李白。这首诗是李白流放夜郎国得到赦免后在返途中所作,是诗人当时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的由衷表达而已。还有,李白得到赦免到底是不是从白帝城就返回了呢?很难说。如果是了,我们的“李渡”又是怎么回事呢?李白在李渡过江到哪儿去呢?是从那边过来还是从这边过去呢?以上这些千头万绪复杂的东西,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深入探索。小朋友们怎么能够懂呢?

所以,尽管初中课本上就有《诗经·关雎》,今天我还要讲。(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读关雎的感悟)

一、原文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说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沿用至今。

《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一是《风》,即十五国风,基本上是民歌,是《诗经》的精华部分。二是《雅》,宫廷盛会盛宴时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三是《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是贵族作品,有《周颂》、《商颂》和《鲁颂》。从文学的角度看,“风” 比“雅”好,“风”和“雅”又比“颂”好。汉语“风雅”一词,很有怀旧的古韵。

“赋《诗》言志”,《诗经》是先秦时期贵族的文化教材,熟读《诗经》,是当时贵族必需具备的文化素养和基本功。

《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认为,没学好《诗经》,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们怎么不多学点《诗》呢?通过学《诗》,可以浮想联翩,可以观察事物,可以团结民众,可以批评时政。学了《诗》,就学到事奉长辈和国君的道德和方式,还可以增长不少关于自然界动植物的知识。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认为《诗经》中的所有作品,全都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原则。

《诗经》的道德教育是“诗教”,《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这就是古代的“六经”。“六经”中,温柔敦厚的“诗教”居于首位,“诗教”的说法一直到今天还在。温柔敦厚,就是娓娓道来,润物无声,馨香一片,沁人心脾。今天,我们在这里品味《诗经》,将感受到古代道德教育的醇厚和绵长。

三、讲解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毛(亨)传:“和声也。”雌雄相应之和声也。

窈窕:毛传:“窈窕,好貌。”《韩诗》:“窈窕,幽闲也。”西汉·扬雄《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窈窕淑女,有外貌和内在统一的意思。诗中的女主人翁是一个高素质的美女。

君子:古代的“君子”有三个含义,一是指有道德之人,一是指有地位之人,一是妻子称呼其丈夫。这里应该是有德的男子,与前“窈窕”相提并论。诗中的男主人翁也是高素质的帅哥。

好逑:犹言嘉耦,好对象。逑,匹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这是流传讲解《诗经》的人在跟“好”字注音。毛(亨)传认为是hǎo ;郑(玄)笺认为是hào。读hǎo还是读hào,整个句子的句型和意思都大不一样。逑,仇也。仇,即“雠”,“佳偶曰雠,怨偶曰雠。”为什么我读成“chou”?这是按照通假义来读的,在古籍阅读中,基本上都是按照通假义的读

音来读的。比如:“犬兔具罢,各死其所。”罢,不读ba而读pi(疲)。又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不读xin,而读shen(申)。到处都读通假义的音,为什么这里明明是雠,却偏要读成qiu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表现手法是“兴”,“兴”是用来烘托全诗氛围的,或者说相当于歌曲的一个前奏,起个头。关于“兴”与主题思想是否有关,古人有多种说法,我认为,绝大多数的“兴”与主题思想有关,只不过,这个关系不明显,隐隐约约,似花非花。著名的“兴”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汉乐府·焦仲卿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贺敬之·回延安);“侧耳根,遍坡生,我是家婆的亲外孙”(四川童谣)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以下三章都是“兴“开头的。

荇:毛传曰“接余”,其他异名尚有不少。

流:毛传:“求也。”朱熹《诗集传》:“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寤,睡醒;寐,睡着。寤寐求之,是对姑娘日夜思念的意思。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思:语助词。服,“思之也。”

悠:长,远。这句话里产生了两个后代的成语。一个是把“优哉优哉”变成了“优哉游哉“,与原意有较大差距。类似的还有《诗经》中的“桃之夭夭”,也变成了今天的“逃之夭夭”。一个是“辗转反侧”,同今天的意思差不多。

4、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琴瑟友之:用琴瑟来讨得姑娘的欢心。现在,也常常用成语“琴瑟和谐”来表示夫妇之间的感情很融洽。

5、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芼:毛传:“择也。”钟鼓乐之:为姑娘敲击钟鼓,让她高兴。

四、分析

《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对它评价很高。但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古代学者们对《关雎》的解释是游移不定的。

古人流传《诗经》时,有一个《诗序》,对《诗经》进行解释和说明,每首诗之前都有一则题解性质的文字。第一篇《关雎》的题解与其他304篇都不一样,它除了在开始和结束时解释说明《关雎》以外,中间长长的一大段文字不是说《关雎》的,而是说整个《诗经》的,被人们称之为“诗大序”,是整体阐述《诗经》与情感、风俗、政教、礼乐、美德的关系的著名的古代文论名篇。这段长长的《大序》是“总序”,是整个《诗经》的序。《小序》是“分序”,是每一首诗的序。

《诗序》的作者,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定论。东汉郑玄说“大序”是由孔子的学生子夏做的,“小序”是由子夏与毛公合作做的。唐代韩愈说子夏不曾序诗。北宋王安石说《诗序》是诗人自己写的。南宋朱熹认为《诗序》是“村野妄人所作”,不值一提。

《诗经·关雎·小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

《小序》的意思是说:《关雎》是要表彰贵族后妃高尚的品德,是《国风》的开始,要推广这个高尚的品德来风行天下,让夫妇之道得到规范。还要推广到地方上去,推广到全国去。??所以,《关雎》愉快地让淑女君子相配,是在担忧国家选拔推荐人才,不宜过多地专注于美色,疼爱美丽的姑娘,好似渴求贤才一样,不要有伤害善良的心思,这就是《关雎》的意义。这些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知所云,北京人读了说“找不着北”,上海人读了说“拎不清”,四川人说读了说“整不醒豁”。

郑(玄)笺:

言后妃之德和谐,则幽闲处深宫。贞专之善女,能为君子和好众妾之怨者。言皆化后妃之德,不嫉妒。

郑玄认为,《关雎》的意思是说贵族的后妃道德高尚,处在幽深的宫中,是那么贞洁和专一,是善良的妇女。善良到什么程度呢?能为贵族丈夫找来众妾,丈夫如果和众妾斗嘴,还要去化解矛盾。甚至为此急得“转辗反侧”,彻夜难眠。这一番解释云里雾里,更“拎不清”了,明显的牵强附会。我甚至有吞掉一只苍蝇的那种极端厌恶的感觉。

《史记·外戚世家》:《易》基乾坤,《诗》始关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连司马迁也有类似的看法,可见,《诗序》的基本思想流毒不浅。

宋代学者大多不相信《诗序》,他们心目中的《关雎》,是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写男子对美女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宋代学者的意见是对的。

但是,我们这样去解释《关雎》,又出现另外的麻烦了。我们照此理解,读起来觉得《关雎》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美感了。

看来,我们还应该作进一步的探讨。我们必须听听离《诗经》时代最近的孔子的意见,看他是怎么说的。孔子最先系统研究和整理《诗经》,肯定有他独到的看法。

孔子十分推崇《关雎》。

《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孔子说:从音乐大师挚开始奏乐,到结束音乐《关雎》响起,我耳朵里充盈着美妙的音乐,好听极了!

《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有快乐,然而不过分;《关雎》有悲哀,然而不至于伤害身心。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古代典籍有两套系统,一套是传世文献,另一套是出土文献。我们从古代典籍第一系统传世文献上能够找到的就只有这些了,我们已经接近孔子研究和推崇《关雎》的思想轨迹了,但是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这时,考古界有新成果发掘和整理出来了,我们应该感谢李学勤和李零等人,他们是整理古代典籍第二系统出土文献的大师。现在有人说靠出土文献来“改写中国历史”,“改写中国古代文学史”,这不是耸人听闻,哗众取宠,而是实实在在有一定道理的。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简称《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云:

《关雎》之改;《梂木》之时;《汉广》之智;《鹊巢》之归;《甘棠》之褒;《绿衣》之思;《燕燕》之情。盖曰动而偕贤于其初者。《关雎》以色喻于礼。……《关雎》之改,则其思益矣。

这一段话不是旧有的传世文献,而是新鲜的出土文献,以前的学者没有看到过。今天的学者在多年《诗序》那陈腐的牵强附会的狂轰滥炸中,突然看见这么好的材料,都抚掌叫绝,激动不已。孔子认为《关雎》的重要意义在于“以色喻于礼。”“《关雎》之改”这个“改”字,我们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理解。看了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行》,这也是出土文献,我们就会逐渐明确其含义了。

马王堆出土帛书《五行》: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思色也。“求之弗得,寤寐思服”,言其急也。“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言其甚急也。如此其甚也,交诸父母之侧,为诸?则有死弗为之矣。交诸兄弟之侧,亦弗为也。交诸邦人之侧,亦弗为也。畏父兄,其杀畏人,礼也。由色喻于礼,进耳。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是男女之间的相思,是爱情。“求之弗得,寤寐思服”,是说在爱情上十分投入,开始着急了。“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说害相思病了,单相思,失恋,神经衰弱了,睡不着觉了。这么深切的爱情或是情欲,能够跟父母亲讲吗?不敢讲,到死都不敢讲。能够跟自己的兄弟讲吗?能够跟国人讲吗?绝对不敢讲。在这个问题上,害怕父母亲,害怕旁人知道,这就是“礼”。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的结合体,用情欲来作比喻,说明遵守道德规范的道理,这是进步。

《荀子·大略》:“国风之好色也,传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 杨倞注:

好色,谓《关雎》乐得淑女也。盈其欲,谓好仇,寤寐思服也。止,礼也。欲虽盈满而不敢过礼求之。此言好色人所不免,美其不过礼也。

篇二:对《诗经·关雎》历代解读的探析

对《诗经·关雎》历代解读的探析

摘要 《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历来是研究《诗经》学者关注最多的,但各个阶段对它的解读都有所不同,即使同一阶段也存在差异。春秋时期孔子把《关雎》与“礼乐”治国相结合,将《诗三百》格调定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汉代“四家诗”和宋朝朱熹都把《关雎》的喻义集中于“后妃之德”,虽有“刺诗”和歌颂之别,但都以人君与后妃的关系为根本出发点。本文则对春秋以前、春秋时期、两汉时期、宋朝理学时期及后代对《关雎》不同的代表性解读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关雎》 《诗经》 解读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作《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期,随着儒术独尊而被尊称为《诗经》。《关雎》因其作为《诗经》的首篇,历来备受关注。从它产生的西周时期到现在,对它真正内涵的解读传承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由于传统“诗学”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社会背景的现实性,使得历代“诗学”对《关雎》的解读有着多种不同的版本。《关雎》在历代的解读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本文以对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代表性解读来进行梳理探析。

一 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诗经》的“礼乐”功用

最早对诗歌下断语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它从“诗”的作用方面着手,显然带有十足的功利性。西周时期,《诗经》是“礼乐”治国的宗法制度的外部体现,主要用于诸侯贵族的

篇三: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虽然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我确独爱《风》。《风》即民风,记述的都是基层人民最真实的想法和朴实的追求。,或是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身边一件小事的记录,有祝贺新婚,有庆祝生子,述说着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大胆直白。

从小就听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听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却不知这些句子都出自《诗经》。从小学到大学学过很多唐诗宋诗,虽也很是喜欢,但当读过《诗经》里的诗句后,都远不及对《诗经》的喜爱,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欢的姑娘。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如此大的事间跨度间确仅有这些诗句留下,实是憾事,但从另一方面想,《诗经》都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能有流传下来并整理成集也是很不容易的了。都说《诗经》是通俗的,确实,虽有些生僻的文字,但当这些字弄清楚后,整篇诗句所要表达

意思也就十分明了了,不会像后来的诗词那样,将自己的情感借助其他的事物很隐晦暗喻出来,让人要几经推敲才能晓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诗经》却不是,虽然同样是借助其他事物来表达,意思确很清楚,喜欢就是喜欢,比起其他古文,它更接近白话的程度。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内容,在《诗经》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

比如:《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是说,女子出嫁,出嫁的女子样貌很好看,就像盛开的桃花一样,很开心嫁做人妇,其后也会像桃花一样为夫家开枝散叶。读着诗句就仿若看见那位明眸皓齿的姑娘,披着嫁衣,含羞带笑的等着出嫁,并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充满美好的希望。

还有《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大意是雎鸠鸟两两相对的在水中的小岛上鸣叫,善良美丽的女子是男子理想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水底随着水流摆动,朝思暮想的想

要追求那个采菜的姑娘,去追求,确未能如愿,就日夜牵挂,漫漫长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对着左来右去的采摘荇菜的姑娘,弹琴鼓瑟向其表示友好,对着挑选荇菜的姑娘,以钟鼓之乐来讨她欢心。小伙子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姑娘,辗转难眠,想尽办法去取悦姑娘,如此淳朴的民风,实在是让人无法不喜欢,而在诗经中,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大意为“你的衣领色青青,时时萦绕在我心。纵然我没去找你,怎么不给我音讯?你的佩玉色青青,我的思念永不停。即使我没去找你,你怎么不来扫我兴?走来走去多少趟,久久等在城楼上。一天没见你的面,好像隔了三月长。”如此优美的旋律,让人沉醉,真是诗不醉人人自醉!这首《子衿》大胆直接的倾诉了女子思念爱人的焦躁心情,是多么纯粹的情感啊!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性的直白,如此酣畅淋漓,让人连连惊叹!读来,我也能感受到女子的那份深沉的思念。似乎看到她在城楼上美目顾盼却不见良人的那份失望与落寞,不由心生疼痛,只想说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诗经》的“风”不仅有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也有在在丈夫离家后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臵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采着卷耳的妇人,时刻为远行的丈夫担忧,而远行的丈夫,也确实是人疲马乏。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敢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听见雷声震动,而思念远行在外的君子,而且关切这至,时时感念无暇休息,因而内心情感的其望君子回家。诗从雷声振动写起,正是内心情感的其振效应,自然而贴切。而雷声响处不定,或在南,或在侧,或在下,下正是思妇心情的思念君子居处不定,反复咏叹无暇,感念君子的辛劳,这样的心情,不见思念,却更深更切,也更含蓄。 在《诗经》的记述中也不全都是美好的向往和祝福,在那个时代,虽然有些男女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挣脱礼教和家长制的束缚。《诗经》中刻划了许多遭遇情变的女子形象,情变程度有别,痛苦感受不同,有的获得了幸福,而有的却在婚后不久,被丈夫逐渐冷落抛弃;《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最初男子借着交易来谈婚事,走时还依依不舍,并说问好吉日,秋天就来迎娶,然而娶到家后不久,女子虽过的清苦,但也是不辞辛劳,而丈夫却开始动辄打骂,女子以自身的经历劝解他人,不要对男人太痴情,男人迷恋你,可能只是一时的,;很容易就放弃了,而女子痴恋男子后,想解脱就不那么顺利了。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描写灾害年间一位遭受遗弃的妇女不幸遭遇,抒发了女子的悲伤和哀怨。诗以山谷中干枯的益母草起兴,既写出了环境的贫瘠孤寂,暗示着弃妇面临的生活遭遇和灾荒的恶劣环境,又象征了女子的憔悴。诗写她的叹息、哭泣,根本的原因在于生活中遇到的那个不善的人造成的分离。可是,她无可奈何,只有伤自悼,尽管毫无作用。

读过《诗经》才发现,虽流传下来的诗句不多,确林林总总的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爱情追求,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守誓言,也有“虽速我讼,亦不女从”的女子的大胆反叛,这些都是抒发情感的诗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