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元宵节 > 列表页

潮阳的元宵节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20  分类: 元宵节 手机版

篇一:潮汕地区——汕头市潮阳区元宵节晚过运习俗

潮汕地区——汕头市潮阳区元宵节晚过运习俗

2016/5/29 佚名

潮阳元宵灯会,从正月十四亮灯至正月十六,52座大型艺术灯组及绵延逾8公里的6350组工艺花灯将齐耀潮阳城区。到时候,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英歌舞、剪纸展演、笛套音乐”以及书画笔会、象棋擂台、灯谜竞猜等16台文艺节目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但是可能有一个习俗要相对的安静深沉。也就是元宵夜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的过运习俗。过运习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开运)。

具体的做法:

一、准备好4个“贵人”(即为4个横向相连的剪纸小红人),一个纸元宝(和传统的立体的元宝还不同,这种元宝是扁平的),3根香(不用点燃),12或者13张对折后呈三角形的纸钱(原是正方形的,材料和上述纸元宝所用材料相同)

二、将这些东西叠放好,然后一般由女性长辈(妈妈、奶奶或者姨妈)拿着这一叠东西,在孩子(不论男女)的背后由头到脚分别扫过13下,并且身前也是要的。

三、所有的孩子都按照这种方式过完运后,剩下的这些东西是不能扔到垃圾桶。如果是住小楼的,就要放在家里的一楼。如果住商品房的,一般放在巷道。

四、顺序是由长子至幼,由男至女。

五、特别地,如果孩子不在家,家长就拿他穿过的衣服(必须是穿过的)过运,方法相同。

简要分析:

一、为什么过运?

是为了消灾避邪,祈求来年身体健康、平安。类似元宵节的走百病和七祭、过年夜里要放鞭炮、过年给压岁钱、贴春联等等。

二、为什么用香?

传统习俗认为,香能传递信息,是沟通生者和亡者或者神灵的一种媒介,所以往往都会用香。还有就是表示以香气来供养,以示诚敬。用香其实就是为了引起神灵或者祖先的注意,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保佑孩子。之所以不点燃,可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担心年纪小的孩子乱动,导致烫伤。这就可以体现出潮汕人的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

三、为什么用纸钱?

纸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钱。使用纸钱某种程度涉及到交换理论,即人们将神圣的东西世俗化,将神灵当做人看,人们为从神灵处获得某种现实而又具体东西或者状态,以纸钱等进行交换。但实际上,只是交换来了内心的安慰。

四、为什么12或者13下

农历一年有12个月,有人说特殊的年(可能算上闰月)会有13个月

五、为什么使用贵人

3种可能性:

(一)让神灵附着在贵人身上,扫过孩子身上时,给孩子一种祈福保佑的状态。

(二)贵人,义如其词,就是当孩子遇到灾难时,现实有贵人会帮助他禳灾,长辈替孩子提前向贵人表示请求和谢意。

(三)或者直接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灾转移到这些纸贵人身上,代替自己的孩子受灾,同时人们用纸钱和香表示谢意和交换。

个人感受:

第一,小时候,每年元宵节晚,我都很期待妈妈给我过运,因为觉得好玩特别,这也成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当然现在妈妈也给我过运)。长大后,我才明白,过运有特别的意义在里面,每年看着妈妈给自己过运,我心里都会特别感激。

第二,在我看来我们家里元宵节如果没有过运,这个元宵就是缺少仪式感的。小时候还相信大人们说的鬼呀神呀,模仿着他们的样子虔诚地跪拜烧香。长大后才发现,不是那么简单,这种仪式是在提醒人们敬畏祖先、敬畏神灵、敬畏自然,这种敬畏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对待自己、他人、世界、自然、宇宙的态度,这种态度甚至可以化成一种力量冲击或净化人的心灵。

篇二:民俗---潮阳人过新年

潮阳人过新年

201024000XX 我是广东汕头市潮阳人,在这个充满着独特潮汕风情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个春秋,我便自然成了一个土生土长的潮阳人。

自打我懂事开始,在那漫长的每一年里,最期待的便是过新年了,团圆饭,放鞭炮,拿红包,穿新衣,这些都是我记忆里最最深刻的儿时时光?? 长大以后,我也渐渐对家乡的新年传统有所了解,通过问长辈,查资料,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家乡的新年习俗,下面就让我来讲讲潮阳人如何过新年吧:

在潮阳,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过新年,分为辞年(辞旧岁)、新年(过新年)、年过(年径开)三段。

(一)辞年——除夕围炉合家团聚

辞年,潮阳人也称过年。腊月廿三日,作为起点,开始置办节品,清扫卫生,祭拜神明。到廿四日,说是“老爷上天”,就得准备“纸马”。“纸马”,其寄意是让各路神仙骑马上天去“述职”,祈望它“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廿四日,还是祭灶日子。廿五日到除夕,家家更是忙碌欢乐。

到阴历年最后一天,人们就称“除夕”,因为多是月小,故称“廿九夜”,也称“大年夜”。大年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在门口贴上新春联,家内摆满食品,有鸡鹅鸭、猪肉、猪蹄、香菇、针菜、木耳、腐枝和鲜蔬佳果。下午,必须祭拜祖宗神位,然后,老少都要洗澡。洗澡前必须摘下十二样花叶放在洗澡水中,叫“花水”。洗澡叫“新年浴”,意在洗去旧的污秽,干干净净迎新春。

华灯初上,家家户户关门“围炉”,“围炉”何必关门?这与传说古代人们于年底驱除怪兽“年”有关。因而,也叫“过年”。围炉桌上,菜肴丰盛。桌中央,摆着“火炉”俗称“宾炉”。“宾炉”是用铜、锡或铝铸打而成的一种器皿,这种器皿,在中间的火炉中盛炭火,四周热汤中放置肉丸、鱼丸,取其“丸”与“圆”谐音,寄寓合家除夕团圆。远离桑梓诸亲人,都赶在除夕来家围炉团聚。“宾炉”四周,摆满“白切鸡”、“红卤鹅”、“红蚊猪蹄”、“生炒韭菜”、“活灼鲜蚶”、朥蚊姜薯等等,这些都包含着“食鸡起家”、“食猪蹄年年有奔头”、“食韭菜长命富贵”、“食鲜蚶,钱银多多赚”等寓意。更妙趣横生的是:吃完年饭,家长要拿出事先制好的“龟粿”,让每人尝一点,以祝贺健康,来年顺遂。紧接着,家长向小孩发压岁钱,后生向长辈敬奉“压岁钱”。然后,合家便团聚在一起,开始“守岁”,共叙天伦之乐。潮阳有句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拿“压岁钱”自然是最开心的事情啦,拿完就可以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玩的东西啦!

(二)新年——欢度新春展望未耒

除夕夜零时起至正月初四日,就叫新年。新年期间,人们都穿新衣,家家煮吃甜羌薯汤,不过媳妇要敬公婆,儿女要敬父母亲先吃甜羌薯汤。然后,祭拜天地、祖先后放鞭炮。早饭后,人们就带着潮州蜜柑互相上门拜年,大家相遇说“新年康健如意”、“新年发财”等吉利话。共庆新春,展望未来。

潮州柑,潮阳人称“大吉”。“大吉”的来历是颇有情趣的。据说:古时,有一年将过新春,可是,潮州某村,全村人都突患口干渴症,此时,有一仙人托梦于村里一位聪明美丽的少女,说:“吃了甘(古称柑桔为‘甘’),保大吉。”少女意会,立即让她妈妈先吃柑,再自己吃,母女俩奇迹般立即病就好了。四邻闻讯,互相传柑,吃了柑病愈。从此,潮州蜜柑成了带来吉利的象征。

新年期间,大街上热闹非凡,传统游艺节目“打(唱)英歌”“舞虎狮”“舞金龙”“擎标旗”“笛套锣鼓队”等,给节日添姿加彩。

到初四日,家庭中老妇,神庙中庙祝,就准备祭品、纸礼,迎接年底上天的各路神仙归人间。那就是潮俗的“廿四老爷上天,初四老爷落地”。

(三)年过——养好吃好年后余庆

年过,也称“年径开”,从初五日开始。棉城人有段俚歌,是这样唱的:初五“年径开”初六食“大锤”(一种油炸食物)初七人食“七样鲞羹”初八人“食斋”(吃素)初九“天公生”初十媳妇敬“大家”(婆(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潮阳的元宵节)婆) 。我记得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唱过呢!

正月初五日,称“年径开”,意即年假到一段落。从这一天起,可以撤去除夕、新年以来的祭品、供品。如存放在饭钵、米桶中的“留年龟”、摆在神案上的供品。从年前休业的商店开张了。

正月初六日,旧时家家户户都要吃“大锤”,“大锤”与“大堆”谐音,吃后表示新年财源广进。

正月初七日,俗称“人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七样蔬菜同煮的“七样羹”,这七样蔬菜是芹菜、菠菜、青葱、大蒜、韭菜、芥菜。俗说:“吃了七样羹,食老变后生。”正月初八日,据说是天上“众星君聚会之期”,在这一天,人间为表示虔诚,必须食斋(吃素)。另一说法是明天是“天公生”,前一天要沐浴斋戒。

正月初九日,据说是玉皇上帝诞辰。玉皇上帝,潮人称“天公”,故称“天公生”。可也有另一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 (1564)的大年三十夜,数干名倭寇入侵闽粤等东南沿海一带,正在“围炉”的老百姓立即逃上山,那率兵南来的戚继光,早有防备,立即发起进攻,用火箭射烧贼船,用土炮封住江口,更凑巧的是风吼雷击,大雨倾盆,路滑难走,倭寇被重重包围,群众认为这是“天公派天兵神将扶助”。人民与戚家军同心协力经八天八夜浴血奋战,全歼入侵之敌,凯旋而归。初九一早,人们回家园,纷纷煮甜丸庆团圆,也祭奠阵亡战士。正月初十日是“媳妇敬‘大家’(婆婆)”。这一天,婆媳聚在一起,要互敬互让。古时,当媳妇的一定要敬公婆吃食,可公婆一定要推让,因而,有喜剧性的情节,因而潮人戏称“初十媳妇打‘大家”云云。

初十日以后,人们就准备着过元宵节了。

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清早,家家燃放鞭炮、俗称“开门炮”,辞去旧岁迎来新年。早餐用斋菜礼佛、拜神,合家人吃素。平日常吃粥习惯,此日要吃干饭,含意在出远门不遇雨之兆。这一天,人人都要说吉利话,不准恶口骂人,不准扫地、倒脏水,不准动刀、剪,不得向人家讨债务,遇上小孩打破碗碟,马上说“无禁忌、勿过是”,或“缶开嘴、大富贵”的吉利话。初二各家才祭祖吃荤,俗称“开臊”。亲朋熟识者路上见面互道“新正如意、大吉利市”。还有“初一早,初二晏,初三睡到日半挂”的俗语。初四“神落天”家家接神,午夜鞭炮连续不断,神庙香火更加旺盛,直至初五日止,俗称“初五过,各人觅工课”,人们才开始进行正常工作和生产劳动。

潮汕民俗保留着许多的中原传统文化,还有很多的特色习俗,像是“出花园”,“拜老爷”,“拜老公”,“做功德”?? 在潮阳这个小地方也都有它独特的风味。

总之,潮阳浓厚的潮汕风情,使我对之一直如痴如醉,也是我引以为荣的家乡风采,值得大家去亲身感受与了解。

篇三: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