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元宵节 > 列表页

温州元宵节哪里好玩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22  分类: 元宵节 手机版

篇一:元宵游玩去哪?细数江浙沪 9个赏灯好去处,快来玩吧

浙江

塘栖古镇 | 年味节

塘栖古镇始建于北宋,繁盛于明清。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是远近闻名的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主打传统民俗的年味节在这个古镇里热热闹闹的举办开来。今年元宵节,去听听古戏、打年糕、磨米粉、送春联等多项传统民俗活动外,还有多种江南民俗表演,以及跳绳、滚铁环、打陀螺等儿时游戏。

Tips: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古镇

时间:一直持续到元宵节

宋城 | 逛庙会

这个新春佳节去哪里?杭州的宋城景区有奇葩庙会等着你。除了羊年花灯会、财神驾到、花鼓灯、板凳龙、舞狮等传统项目,元宵节期间你还可以去参加“奔跑吧年糕”

、庙会大狂欢这些活力的节目。

Tips: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之江路148号

时间:2015年2月19日-3月5日

乌镇 | 春节水灯会

篇二:温州过年风俗

这些年,我们总觉得年味越来越淡,当年过年的兴奋不知忘于何地。一些90后的年轻人认为,除夕全家人团聚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正月拜年、走亲戚、回请亲戚吃正月酒就是过年了,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瓯北的传统过年习俗! □胡理聪

廿四至廿九过大年,初一至初五过新年

年最早在古籍《谷梁传宣公元年》中有记载——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腊八至廿四办年货、过小年。廿四至廿九,称过大年。正月初一至初五过新年、拜年。到十五元宵节摆正月酒、划龙灯(船)。

冬至前酿酒,磨粉晒“丁涨圆”(汤圆粉)。冬至吃团圆、麻糍。此前要晒酱油肉、鸡、鸭。若节后晒,容易变味、发霉。接下来就是置办过年货、做新衣、新鞋、弹新被、碾年米、换(掸)新、迎新年。

到了廿四,晚饭后就是拜灶神了,也有廿三夜祭灶的。灶神的传说有多种。总结起来就是灶神在日晦之夜,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祸福时,总说坏话。为了对付他,人们就用糖黏他牙齿,要他“上天言好话,下界降吉祥”。灶神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上天只得讲好话了。祭灶时,在灶头或是烟囱上贴上灶神爷像,下有灶神孙儿、对联“上天言好话,下界保平安”。点起香烛,摆上糯米糖、猪脚糖、芝麻糖、饼、糕、瓜子、水果等十来样食物。斟酒、泡茶、祭拜、祈祷,三巡礼毕,大家就可以食用糖果、糕点。而喝了茶就可以平安、“相能”(学乖)。

廿四后即过大年。年糕含“年年步步登高”之意,让捣年糕成了不可少的活动。年糕有两种,白的叫水浸糕。在捣臼里捣久揉韧,凉一天后浸泡在水中。而另外一种则是加入红糖、桂花、桔皮,人们常常用糖糕印(模子)制作,也有做成元宝、鲤鱼、十二生肖的。除了捣年糕外,还有就是宰年猪。通常人们会将猪肝、肚等成付,给有办喜事的人家。猪头、尾巴留着接龙船(灯)或祭祀用。而剩下的猪肉就用盐腌成咸肉,这样就可以吃到第二年六七月。至于猪肠、猪血则分送给隔壁邻居。宰猪时小孩们都会来看热闹。大家相互开玩笑,“想吃猫猫,臂儿抓抓,你家杀猪,我走来嬉嬉,你讲我想吃,我讲你吝啬。”接下来就是写、贴新春对联。柱、门、窗,贴对联,横额到福,而中堂则挂上年画、三星五福、虎龙、鲤鱼、诗词等。

分岁酒有十个冷菜,放在红色高脚碗内,热菜先吃年糕

“还冬”、“还愿”在吃分岁酒前。“还冬”时,有鸡、肉、鱼、糕、饼、豆腐、豆芽、水果、米饭等十多样。此外,还会放置酒杯、筷子三到五份。点上香烛,敬拜,念着感恩、祈祷、祝愿、保佑之词,再化元宝银纸。待酒巡三次,敬拜完毕后,就可以烧制祭祀的食物,先给已过世的上辈们分岁。在桌上摆上十样菜肴,点上香烛,摆上酒杯、筷子,斟酒敬拜,念词念经,告知上辈今年顺境运好发财,并请上辈快乐地吃分岁酒,大方地用“九十钱”、银纸。而后,敬酒三巡则祭祀完毕。

点分岁灯、吃分岁酒,兄弟人多,上辈健在的要早几天开始轮流吃。这样使上辈感到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已成家、已赚钱的都向上辈奉上孝顺钱。而上辈则给未成年的下辈分压岁钱。分岁酒有十个冷菜,放在红色高脚碗内,有鸡、肉、带鱼、花蚶、芋头、虾、盘菜等十碗。热菜先吃年糕、芋头,然后有鸡、肉、鱼、虾、海参、目鱼等,共八到十二道菜。吃分岁酒时还要按辈分敬酒,下辈祝福上辈福禄寿喜,上辈向下辈提

出希望。大家说说笑笑,不吉利、不团结的话勿讲,图的是高高兴兴过个年。人们会在分岁酒后,增加一碗大吉(柑),并确保桌上有五到十冷菜能保留到正月初五。

大年廿九、三十,每户人家再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在谷仓、树木、猪圈、鸡窝等上面贴上红纸条。谷仓、米缸、床头放置用红纸条包的糖糕、元宝。给小孩的压岁钱也放在“眠床头”,直到满五天五夜后,再收起来。另外上辈还会给小孩一些零用压岁钱,让他们买零食、小玩具等。在分岁酒后,则是洗澡换新衣、新鞋。而点百岁灯、水灯也是不可少的环节。红烛按在红萝卜片上,先在水缸里放上碗,点上水灯,再在房间、灶房、楼梯间、井边、菜园等都点上水灯。等这些都结束后,守岁、坐岁就开始了。以前没电,没电视机、广播,所以人们在午夜十一点前就和邻居聊聊天。但十一点后就必须回家,因为有不得在露天过年的说法。

“年”与“夕”是妖魔鬼怪,午夜时会出来伤人吃人,所以人们要用爆竹炮仗、烟花驱除,消灾驱邪。除夕有的人在家守岁,先打关门炮,到午夜后再打开门炮。也有人先睡,快到午夜时起床打开门炮,去点佛灯。有诗曰:“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点佛灯先在本地再到别地。瓯北除夕最热闹的有老太殿、码道寺院、三港殿、复舟山、芦桥山、隆平寺、寿昌寺、兴国寺等。

新春接福,初一不扫地、不爆粗、不吃药、不打骂

春节,年之初岁之首。新春接福,初一则不扫地、不爆粗、不吃药、不打骂。在这天,乞丐们早早的来了,一口气说上一大堆的好话、祝福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月初一送元宝都好讲”。此外,初一要点蜡烛香敬拜上间佛,早晚各一次,并要一直持续到初五。

拜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先到娘舅家、岳父家拜年。带上蜡烛香、柑、“伴手”。“伴手”通常有荔枝、桂圆、柿饼、桔饼等,并用纸蓬包,包成三角或四角,上面放红色的印花或是剪纸。而被拜访者会为你煮汤圆、烧点心。点心大都是面条,上面放些肉丝、蛋丝、香菇、木耳之类。

划龙船(灯)一般在初五六开始。瓯北的龙灯有狮子龙、凳板龙、布袋龙、虾弹龙(虾蛄)、走马灯等。最大最闹成本最高的是装饰龙。龙上安装有神话戏曲人物、百兽花鸟、祭坛等。祭桌上则摆上三牲、水果、米塑等。龙灯挨家挨户地划,经过之处需“炟红”、鸣炮迎接。主家祭拜先生会先唱祭文,然后对主家每人工作行业都进行祈求。主家要送上红包,有喜事的人家还要“献红”(红绸)。活动后,吃点心送龙灯。江北岸最热闹的一次在塘头村,引得各地人们来参观,简直是人山人海。而最迟的是码道村,正月廿四才结束。

比划龙船要热闹的就是迎佛迎神活动了。銮驾、坐轿、装饰龙、花车、马队、乐队、吹班、花鼓、各类扮演的古装人物都会在活动中出现。场面极大,声势之壮,一言难尽。这期间还有庙会、做戏等活动。

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时,就少不了闹花灯了。从前瓯北各家各户会悬挂各自的纱灯、宫灯、珠灯、玻璃灯、纸灯或是布灯。罗浮新殿的珠灯最具地方特色,高四米多,有十二个灯球。灯体由数十盏造型各异的珠灯组成,周边有网栏、飘带、珠球等装饰。在灯光下,彩珠闪烁、风格独特。闹元宵当然离不开灯谜。近年来,江北街东方等地也举办过元宵灯会。

瓯北传统的过年习俗实在太多,难以细数。而且许多传统的内容被现代文化所代替,也不再希求继承那种古老复杂的习俗,今只能表一下过去过年有这么回事罢了。

篇三:温州风俗

温州风俗之“行香”与“舞龙灯”

美丽富饶的温州带着“瓯越文化”的丰富色彩屹立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滚滚前行的瓯江之水带着温州的热情与奔放奔向世界的怀抱。在这柔情似水的南方,温州的地方风俗极具特色,带着温暖与热情,而每逢春节这个重大的节日,温州的地方风俗更是显得别具一格:爆竹声声的“开门炮”之俗闹醒了正月初一的凌晨,预示每年的好运;争相第一的“行香”之俗,祈求心中所想;灯火通明的“点岁灯”之俗,彻夜燃灯,直至天明;初四夜的“拜灶神”之俗,感谢灶神爷赐予的顿顿饱食;场面壮观的“舞龙灯”之俗,气势威武,愿保风调雨顺,生活安康等。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以我所在的村为例来具体谈谈我身边的风俗——“行香”与“舞龙灯”。

一、行香

正月初一清早,旧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员,冠带乘舆,全副执事,鸣锣开道,到各庙宇行香,威仪甚盛,每家老年人和当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竞先赶到社庙或附近寺院里开殿门和烧头香,点香灯,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庙宇守等。亥时一过,赶紧烧香,表示虔诚。

我的家在永嘉瓯北一个叫堡一村的村子里,在这里依然保留着“行香”这一习俗,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行香”这一习俗只在佛教信仰者中传承着。每到正月初一,人们便开始到附近的寺院里烧香、点香灯,有的选在凌晨出动,有的选在白天出动。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信仰佛教的,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一,我们家也会去“行香”,而我也会跟着母亲去感受这一充满特色的风俗氛围。

俗信第一个人赶到点上香最为吉利,故有争先点第一双蜡烛的习俗。俗语说:“谁人最早开殿门,今年一定赚大银。”所以,每次来到离家最近的寺庙门口等待殿门打开时,殿门外早已经是人山人海,全部都是想争做第一的人,希望争夺好的兆头。

凌晨,殿门开后,人们争先恐后地进入寺庙内,点香灯,有些人因为年年都来点香灯,已经熟知了每座庙里大概所需的香、蜡烛与银纸,所以各类行香用品早已齐备(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温州元宵节哪里好玩);而有些人因为懂的比较少,所以就会选择在寺庙的行香所需用品的售卖处购买。

“行香”的四个必要步骤:

(一) 点蜡烛,蜡烛为红色,有大小不等的蜡烛,每个烛台点一对蜡烛,

应该是因为人们都喜欢好事成双,好听且吉利,有钱者则会用重

达百余斤的大蜡烛还愿,以表虔诚;

(二) 点香,拜过每个香炉后,人们便会把香分别插在每个香炉里,以

示诚意,让滚滚香烟带着他们的愿望到达天上,祈求神灵实现愿

望,一般是一个香炉里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

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

上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

一片真诚心” ;

(三) 烧银纸(也叫锡箔,温州话翻译叫银纸),银纸的样子是正方形

的白纸中间又有一个银白色或金黄色的正方形,等量的银纸由订

书机订好,便于计算与烧拜,烧银纸必须将订书针取下,并且要

几张几张地烧,不可一次性放入金库内(供人们烧银纸的地方叫

做金库,因为银纸是烧给神灵的钱,每个人都把银纸烧在一个由

水泥堆砌成的库里,越聚越多,与金库功能一样,都是存放钱财

的,则被形象地称为“金库”),以防银纸不能完全烧成灰,人们

的愿望传达不到神明那里;

拜庙神,每座庙里都供奉着不同的神,所以,行香之后要对其进

行合掌礼拜,希望得到神的庇护和保佑。

(四)

在我们家这一带,人们一般要去行香的庙是:张堡殿(温州称“庙”为“殿”),主要供奉着殿神——山岩爷;西头庙,主要供奉着庙神——陈十四娘娘;礁头殿,主要供奉着殿神——礁头的殿主爷;老太殿,主要供奉着殿神——张三令公等,除了供奉主神之外,各寺庙里还会供奉着另一些神灵,位于次位。

此外,在永嘉有一座算是非常有名的佛山叫洞桥山,山上有座寺庙叫杨府庙,主要供奉着庙神——杨府爷,寺庙长年香火鼎盛。人们需要从山脚徒步登上山顶的寺庙行香,以示虔诚。我登过几次洞桥山,都是在正月初一的凌晨时分,人是非常的多,一层层台阶指引我们走向山顶,拾级而上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这便需要坚强的意志。沿着山路人们会看到几个小小的破旧的庙,供奉着小神,人们也需要为他们点蜡烛、烧香,进行跪拜。同时在山路旁又有必不可少的看相算命馆,这样才显得够齐全,据说在那里算命非常灵验。登上山顶来到寺庙,便会感受到所谓的“香火鼎盛”并不是夸夸其谈。首先要往自己的身上,还有蜡烛、香、银纸上洒上神水,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行香流程。

其中有一个特别之处是,人们除了烧银纸外,还会买几个经袋,里面装着专

门人员念好的经文,然后被密封,人们可在密封的经袋外写上自己或者是期望被保佑者的名字、家庭地址以及祝愿,然后与银纸一同放进金库进行焚烧,向神明表达各种各样的愿望。

还有一个特别的是,在寺庙的大殿里,有一把很大的伞立在大殿右侧,类似历代皇帝用的华盖伞,传说抓住伞柄,向左转七圈,再向右转七圈,会得到神灵的保佑(伞并未固定在地上,所以会转动)。

老年人到各庙宇拜殿神,主要祈祷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于阶层、行业、性别、年龄等的不同,来拜神者络绎不绝,有求做生意发财的,有求农业丰收的,有求子续嗣的,有求美好姻缘的,等等。

此外,在我们这里有一种说法是来月经的女子最好不要去寺庙里行香,会亵渎神灵。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这其实只是一种遗留下来的说法,佛也是母亲生的,来月经是自然现象,人不仅以佛为师,更要以自然为师,而印光法师开示说“可以”:例如尼姑不就住在寺庙,她们一样诵经念佛。只是人们对于先祖流传下来的做法比较坚持,所以在我们这里,还是存在着“月经期间的女子不要去寺庙里烧香拜佛”这一说法。

二、舞龙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把“龙”作为吉祥之物,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都有舞龙的习俗。这是因为,“龙”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数千年来,炎黄子孙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

早在汉代,就有杂记记载了这样的壮观场面: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渐渐地,舞“龙”成为了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更是手舞长“龙”,宣泄着欢快的情绪。全国的龙舞有上百种,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表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耍龙的时候,少则一两个人,多则上百人舞一条大龙。最为普遍的叫“火龙”,舞火龙的时候,常常伴有数十盏云灯相随,并常常在夜里舞,所以“火龙”又有一个名称叫“龙灯”。 耍龙灯的时候,有几十个大汉举着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间或还有鞭炮、焰火,大有腾云驾雾之势!下面簇拥着成百上千狂欢的人们,锣鼓齐鸣,蔚为壮观,好不热闹!这种气势雄伟的场面,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情绪,振奋和鼓舞了人心。因此,舞“龙”成为了维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乐章,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无往不胜的豪迈气概。

温州儿歌唱道:“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做吹箫。”旧时温州民间最热闹的活动就是“正月灯”了,因为从月头一直闹到元宵节才到高潮,过了元宵方“落灯过”。

在元宵节之前的这段时间,温州民间有舞龙灯的习俗,几个大人集体抬出龙灯走街串户,小孩子们欢天喜地跟随着队伍,一路的锣鼓声、鞭炮声,引来路人们的驻足观望。

龙灯一般有九节,先用竹条扎成架子后,用彩纸糊上,再用笔勾勒出龙头的嘴、须、牙,龙身的鳞和龙尾,远远看去,活灵活现。舞龙灯时,舞龙人在号角

声中晃头摇尾,时不时做出一些高难度动作,如升空、如游跃、如扑咬??引得观众连连叫好。在农村里,耍龙灯还有个习惯,就是不仅在本村耍,还到外村表演,到镇上或城市宽阔的街头、广场去“赛演”。每当新春至元宵节期间,在此起彼落的锣鼓声、鞭炮声中,各个民间“舞龙”队大显身手,引动万人空巷。

在温州常见的龙灯有:布龙、纱龙、纸龙、凳板龙(板凳龙)、首饰龙、滚龙等。

首饰龙:它和其它的龙灯不同,全身不是呈龙形,而是依照鱼船结构,整个首架是以一条弧形木条做基础,上面用竹条和篾丝糊纸扎成一只龙船。船长3米,款米,高米3左右。前有龙头,在龙头口状部分,含珠垂须,作为龙的象征性标志,后有龙尾,中间“龙身”上有5-7层楼阁。上插各色小旗,每层左右和后方系复壁结构,内壁贴透光白纸,外壁贴淡绿色或五颜六色的细纹刻纸图案,当龙腹内点灯时,灯光映得四周刻纸奇彩纷呈,耀眼夺目。整只龙船饰有70多个制作精巧的亭台,在各层亭台中又配饰着近300个精彩的绸塑人物。组成80多出戏,内容大多取材与《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民间称为“龙船灯”,又叫“楼船”。整个龙灯还装有木制齿轮传动装置,把所有吸取人物分别联结在一块。通过灯下的一人摇手,由一个人操作,可牵动全部绸塑人物,各自表演不同的动作,妙趣横生,逗人喜爱,显示出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首饰龙属于观赏性龙灯,专供人们观看,一般不做舞蹈表演。当首饰龙出动时,还有一只和龙灯配套的灯,俗称“龙船月”,因它的形状像上弦的月亮,故名。它的体形很小,没有亭台楼阁,也不贴剪纸图案,只在灯的左右绘上一点龙鳞,以做象征。

凳板龙(板凳龙):舞板凳龙,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每年元宵节前后,温州的许多地方都会举行舞板凳龙活动,三四天内游遍全乡各村。板凳龙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龙”。它由龙头、龙中段、龙尾三部分组成,龙身则是几十乃至上百档形似板凳的木板连接而成,每个板凳上均装有彩色灯笼。舞龙手们都是当地百里挑一的壮汉,个个穿草鞋,打绑腿,扎腰带,生龙活虎般勇猛。舞龙时,前有大红灯笼开道,后有五彩旗幡拥随,鼓乐喧天,长号动地,流光溢彩的巨龙,时而似游龙嬉水,排成一字长蛇阵;时而似蛟龙出海,山呼海啸般飞旋于村头街巷,好生雄壮、闹猛!它既舞出了数十代人的甘与苦,也舞出了山里汉子的威武和骄傲。

下面我就先以我们村的舞龙灯活动为例,来说说我身边的这一习俗。

我们村——堡一村一般将舞龙灯的日子定在正月十三与正月十四这两天,正好就在元宵节之前。村子里有个祠堂——金氏祠堂(祠堂: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而在我们村居住着几十户金姓人家,金氏祠堂则是我们金氏这一宗族的重要标志,是族亲们商议族内重要事务的重要场所,舞龙灯就是从这里出发,也很大程度地反映了族亲们对祖先的尊敬。在同一宗族内进行的舞龙灯活动,又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只在信仰佛教的族亲之间进行。在我们村,虽然其他姓氏的家庭也有参加舞龙灯活动,但是由于金氏一族的体系比较庞大,在某种意义上以及人们的观念里,舞龙灯是代表金氏宗族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

(一)舞龙灯之前(正月十三之前)的各种准备

在正式舞龙灯表演之前的时间里,村民们会提早对舞龙灯的事宜进行安排:

1、每户人家派出一个或多个体格较好的成年男子组成一支舞龙灯队伍,进行正式舞龙灯表演前的培训与安排;

2、对每户人家具有劳动能力的中年妇女进行统计组织,安排她们于舞龙灯前后的时间段中,在祠堂里做一些杂事,如帮忙准备一日三顿的酒席、洗碗、整理东西等;

3、在正月初一开始,负责人就会到各户人家进行筹款,捐款最低为一百,上不封顶,所得筹款都用于舞龙灯所需的各方面费用;

4、除了去各户人家筹款外,舞龙灯的队伍会于正月十二这天到附近工业区的各工厂、公司里进行筹款,并为它们送去真诚的祝福,带去吉祥如意;

5、负责人根据往年的惯例,将十几户人家分到一个“祭”里(所谓“祭”,就是十几户人家一起搭一个蓬帐,里面摆放着香案,案上摆放着许多的祭品,对龙进行祭拜,叫做“参龙”),按顺序安排舞龙灯路线,并且告知每户人家,在当天提早做好准备;

6、安排“参龙”时唱龙灯歌的参鼓先生(龙灯师)、拿回避牌、灯牌的人等。

7、本村龙灯的具体情况:祖先最先流传下来的龙灯就是“板凳龙”,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未考证),改成了“滚龙”(但是村里人一般习惯把这种“滚龙”叫做“狮子龙”),我从小记忆里的便是这个龙种,直到我初中时,村民对于祖先传承下来的“板凳龙”的怀念与尊重,又重新继承祖先的传统,继续舞板凳龙,一直到现在都没变过,我们村的板凳龙一共有三十六节,非常的壮观美丽。

(二)舞龙灯

白天,舞龙灯的团队人员在金氏祠堂里用饭,大家聚集一起为晚上的舞龙灯做好准备,祠堂里异常忙碌,人声鼎沸,张扬着节日的气息与喜悦,让人们充满着期待。

晚上,舞龙队伍一切就绪,从金氏祠堂出来,叫“出龙”,会放鞭炮、敲锣打鼓等,因为村子比较小,所以一般在家里就能听到,都知道龙要出来了,于是便心潮澎湃。

出龙之后,队伍首先会一直向张堡的一个主要寺庙——张堡殿前进,进行参谒拜访,请菩萨出庙。接着会按照事先安排的顺序,到一个个“祭”前进行舞龙灯表演,为人们带去平安与吉祥。

按照习俗,凡是接龙灯的人家,都要在龙灯进来之前,用稻草点上一堆火,让熊熊火焰带来旺旺的运气,称为“弹红”,不仅接待的人家,就是龙灯路过的地方,凡是信佛的人家都会点上这么一堆火。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