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政府政务 > 列表页

政府越位案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4  分类: 政府政务 手机版

篇一:缺位案例一

缺位案例一:昆明假楼盘骗局

子虚乌有的昆明“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以下简称华西城)在长达半年时间里,频繁在各种传媒和大街小巷高调亮相,推销其“低碳生活”理念,以及“价廉物美的花园洋房”,就是这个根本不存在的楼盘,竟然在这半年间欺骗了2000多名购房者,涉案金额近3亿元。

商品房购销理应是一项政府监控最严格的商业活动,从立项到销售,有项目立项、土地预审等一系列环节,涉及的政府部门多达几十个,“华西城”项目自始至终根本就没有立项,也未曾获得任何许可证在长达6个月的招摇过市,只要有任何一个本应涉及、却并未涉及的相关部门发出质疑,真相就可以大白于天下。

在当地媒体直播和承办的“昆滇宜居地产低碳先锋行动评选”颁奖晚会上,华西城及其开发公司还分别获奖,而这项评选的主办单位昆明市文明办、市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

建设局等,则无一例外是政府机构、部门,很显然,该评奖以及类似的其他活动,在客观上为“华西城”提供了更多耀眼光环和绚烂的包装材料,也让其背后的行骗者获得了更多欺诈资本。这些政府部门、传播机构中哪怕有一家按章办事,在“发言”前作一下必要的资质审查,哪怕只是简单验一验证件,骗局也能被戳穿。

由此可见,有关政府部门实际上是“双重消失”:当市民需要经济适用、能够负担的住房时,他们缺位;当不法分子假借“楼盘开发”名义行骗,市场亟待监管和规范时,他们同样缺位。

缺位案例二:入“托”难现象

2007年上海出生人口达16万人,2008年达到了17万人。如今这些孩子,满3岁的需要上小班,2岁多的需要入托,带来了大量的入园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申城绝大部分的公办幼儿园都相继取消了托班,将托班改为小班,造成了幼托资源大大萎缩。而民办幼儿园由于生源不足,基本都开

设了幼托班。孩子要入托,绝大多数家长只能寄希望于这些民办幼儿园。但民办托儿机构,每月收费少是公办幼儿园收费的数倍,某双语幼儿园的托班,每月收费甚至高达3600元。这让不少双职工、中低收入家庭的家长觉得经济压力很重。

其实,这种入托难的现象,已经不是上海地区的个别现象了。据《北京日报》报道,在昌平区工业幼儿园门口,为给孩子报名入园,上百名家长“搬马扎,支帐篷,搭行军床??”排成了长队。一个排在第3号的96岁老太太说,这已经是她排队的第8天了。据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不仅是北京,入托难是个全国性的普遍难题,天津、上海、南京??很多大中城市的家长,都面临僧多粥少的问题。而且,幼儿园问题“怪相”丛生,引起了广大家长强烈不满。

诚然,探究幼儿园“怪相”,不能不说有这些年进入人口生育高峰、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造成新增婴幼儿逐年递增等客观原因,

但是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政府职能缺位,造成了当前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极度缺乏。 首先,是由于对学前教育定性不明晰而导致了资源结构不均衡。

有教育专家分析认为,造成当前公立幼儿园与家长需求脱节的最主要原因有:

一 是各级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定性不清晰,造成政府职能弱化趋势。现在的一种普遍认识,认为学前教育在学校教育之前、基础教育之外,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过于强调它的非义务性质。

二是政府的办学体制总体思路设计出现偏差,造成办学结构不均衡。

其次,是由于对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而造成了投入严重不足。

同时,目前政府、社会和家庭对幼儿园的成本分担机制也极不合理。

越位案例一:MBO中的职能越位

在西方的管理层收购(MBO)实施中,产权交易是一种商业谈判行为,国外企业一般在分拆业务、剥离资产、反收购、母公司需要筹集资金情况下实施管理层收购,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我国的管理层收购 (MBO)活动出现了和我国其他经济活动一样的中国特色--政府直接干预,表现出强烈的“政府主导型” 特点。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国有企业改制涉及财政、劳动保障等事项的,需预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审批;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改制为国有股不控股或不参股的企业(以下简称非国有的企业),改制方案需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审批暂按现行规定办理,并由国资委会同证监会抓紧研究提出完善意见。”

篇二:政府的缺位与越位

政府的缺位与越位

缺位、越位,并不是财政的偶然现象,这是中国财政体制在转轨时期的必然。一方面,

政府作为公共财政的具体执行者,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包办一切的“全力控位”的角

色中转换过来。另一方面,企业从“办社会”的领域里退出来后,政府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的

角色却没有及时跟上,这实际上也是企业改革与政府改革的衔接中出现了“断档”局面的一个

表现。

而多年来,财政支出的“越位”和“缺位”,一直是财政理论界关注的话题,但至今仍

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我国财政支出范围过宽,政府管的事情太多,挤占了有限的财政资金,分散了财力, “越位”和“缺位”并存,财政支出重点不明确,结构失衡,使得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领域出现无力矫正或矫正不足的情况。

(一)政府职能越位、缺位的具体含义与表现

1. 政府职能缺位。政府职能缺位,主要是指本来应当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

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

应由政府提供的水利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其他必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力度不

够;医疗、养老、失业、救济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服务的公共供给仍然不足;市场

经济秩序不健全,竞争规则不完备,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应由各级政府提供的公

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城市公用事业服务等,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 政府职能越位。政府职能越位,主要是指政府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和管了不

该管的事情,直接包揽了本来可以通过市场进行的纯粹私人产品的生产供应,以

及可以由政府、企业,非政府公共组织共同参与的混合性公共物品的生产。具体

表现:

a.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不分。我国政府的一些部门和一些管理者仍然习惯于代

替市场去配置与私人产品相关的资源,行政审批的不合理和过多过滥,就是政府

取代市场的典型表现。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不仅妨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

挥、降低了社会发展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成为行政职权寻租和腐败的前提。

b.政府与企业不分。表现为政府变相经营企业、经营公司,承担应当属于企业

的经营管理责任。不仅为企业制定决策、筹集投资、掌管人事,而且还最终负担

亏损,使企业长期处于政府的管束与庇护之下,无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

法人,影响了我国公司制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进程。

c.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不分。表现为政府组织通过主管、指导等方式直接介入

各种协会、社团、居民自治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内部管理与事务运作,使它们

直接或间接处于政府组织的附属地位,难以真正依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

发展的原则成长发育,阻碍了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d.政府与事业组织不分。我国政府组织与事业组织难以区分,既有使用事业编

制的行政机关,又有使用行政编制的事业机构。有的事业单位实际上是行政部门

的延伸,承担着一定的行政职能。

我国财政支出“越位”和“缺位”大致有如下四种表现:

1.由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引起的财政支出的“越位”、“缺位”。

2.管理技术因素引起的财政支出“越位”或“缺位”。

3.违法违规引起的财政支出上的“越位”或“缺位”。

4.行政区划级次引起的财政支出“越位”或“缺位”。

(二)财政职能越位、缺位带来的影响及其不利方面

1.财政过多地插手竞争性领域,“越位”严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能解决的问题就交给市场解决,政府不应过多介入,财政资金应逐步从竞争性的领域退出,否则政府就有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嫌疑。

2.应该涉足的领域未及于造成支出“缺位”现象

应看到虽然统筹最终定位于全国范围,但是近期目标只是实现省级层面的统筹。政府已经开始在省一级统筹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基金,或者在县之间和地区之间调整社会保险基金差异,不过还没有涉及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大部分的社会保险方案都将农民、合同工、个体经营者和失业人员排除在外。所以说,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3.不能有效地满足政府、社会对财政资金的需要

财政支出资金的“越位”或“缺位”,必然使一部分政府职能或社会公共需要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政府财政负担了不该负担的支出,而所需的支出又无力满足,进而影响政府的有关工作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政府的各项改革;另一方面,政府多负担了不该负担的支出,实际上是政府在资金分配方面的隐性不公平,助长一些部门、单位对政府财政的依赖,对改革与发展并无好处,同时,也易造成部门、单位之间分配不公,造成人为的不平衡和分配的差距,这方面,特别体现在政府办的企业和一些部门、行业过多的财政资金分配,如审计部门对2004年中央45个部门的财政决算抽查显示,部门之间人均基本支出差距很大,相差10倍以上。财政分配讲究公平,既有收入划分上的公平,更有收入分配上的公平。而经济贫困地区,政府因财力有限,许多职能都实现不了,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整体上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我们对计划经济时期财政不计效益、重收入、轻支出有诸多看法,并且已意识到了财政支出效益的重要性,如注意投资前的效益分析,现在还要求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不计成本与效益的“奢侈”势头,但从总的来说,财政支出效益仍然不高,浪费、挪用、挤占、公款私存、挥霍财政资金的现象依然存在,财政用于非正常的“人、车、会、话、吃、游”方面的支出已经无法统计。这些财政支出的“越位”或“缺位”,是财政资源的一种低效配置,尽管不排除个别高效率。由于一定时期(如一个财政年度)的收入总量是一定的,“越位”或“缺位”项目越多,数额规模越大,说明效益越低,反之则反。

5.不利于加快建立公共财政的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就包含了建立公共财政内容,这方面除了要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之外,还要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在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方面,就必须有一个成熟的公共财政框架来支持,而财政却经常因政府职能而“越位”或“缺位”,甚至仍在沿用计划经济的老办法,那么,要建立公共财政是不可能的。我们虽在不断努力,但收效不大,进展缓慢,原因就在于未能在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分工这关键方面予以明确,政府不该管理的,却管起来,该管的事,却管不了或不管,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无从下手,市场的功能远未得到发挥,这将严重滞缓建立公共财政的进程。

(三)矫正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的对策

造成财政支出“越位”“缺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并加以重视,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是

1.继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转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重是解决体制“转轨”问题,即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十多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长期推行计划经济,政府在许多方面仍然难于摆脱其影响,并在各级政府的日常行政管理中表现出来。因此,要进一步界

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各自的分工范围,明确政府职能,做政府该做的事,花政府该花的钱,从而在根本上矫正财政支出的“越位”“缺位”。为此政府应切实担当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广泛动员政府本身的力量和社会各界力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打破束缚市场经济的条条框框。这里关键是敢于调整部门之间的既得利益关系,如工资福利实行“阳光”政策,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理顺各级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与普通群众之间的关系,实现体制创新,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预算上,尽量减少财政不必要的支出(即“越位”部分支出),逐步增加公共需要支出(即“缺位”部分支出)。

2.加强财政预算约束,杜绝财政支出的盲目性

财政支出,是财政资源的再分配,其走向与定位关系到政府职能的实现,关系到社会公共需要能否得到保障和满足。因此,防止财政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也就是防止财政支出的“越位”“缺位”。加强预算约束,是指加强财政预算的法律约束,严格按照国家《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对政绩工程支出、人情经费支出等“越位”的财政支出不予安排;严格控制各类招待费支出;对经济领域的国企补助、亏损补贴等严格控制;对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按政府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的部门单位),可以实行差额拔款或差额补助的办法,如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还可以对一些单位实行企业化、半企业化管理;对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政府职能要求的“缺位”支出,应力争给予保证。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加强定员定额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能随便变动预算计划,充分考虑到预算的调整、追加追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对财政用于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的基本建设支出,应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防止财政资金被变相占用和浪费。

3.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财政是为政府服务的,财政支出是为政府提供所需的物质资料(公共产品),其数量、规模,方向、位置基本上是根据政府的职能(事权)来确立的,只有划分各级政府事权,才能界定

篇三:政府缺位与越位

试论转型期政府的缺位与越位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与此同时,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市场缺失、政府的缺位与越位问题也愈发突出,本文将尝试对此作进一步的思考和对当今政府定位取向加以探讨。

关键词:政府越位 政府缺位 市场缺失

一、现代经济理论中政府的定位对应领域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只有在市场失灵或缺失的时的政府介入才是被需要的,其基本思路是市场有效运行----市场失效----政府介入,由此可见,政府的介入是以市场失效问为起点的,那么据此推理,政府可以介入或者可以定位的领域就有:

1、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强大的领域。公共物品是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立身具有非排他性和飞竞争性等特点,它与具有分割性的私人产品相异。由于市场买卖需要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公共物品的需求又是公共的,市场对此是完全失效的;此外市场竞争要求成本和效益的内在化,而由于外部效应的影响导致私人与社会在成本和效益上的偏离,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协调,于是都需要政府的加入和有效干设涉。

对于社会生活中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政府的介入要视其外部效应而定,对于外部正效应大的领域如基础教育、基础科学研究等对社会和人民生活影响都需加以调控。

2、市场作用较慢或作用效果有悖于社会和谐准则的领域。譬如高新技术和高风险产业以及防止垄断层面,由于市场企业的有限性和避风险性以及唯利益性,需要政府的介入。

二、政府职能与定位中偏离情况

1、政府职能缺位,主要是指本来应当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通俗的说是政府在某些公共领域该管的不管。比如应由政府提供的水利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其他必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力度不够;医疗、养老、失业、救济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服务的公共供给仍然不足;市场经济秩序不健全,竞争规则不完备,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应由各级政府提供

的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城市公用事业(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政府越位案例)服务等,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房价问题。在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中,同样存在着缺位现象,如建设—经营—转让的投资方式。政府与一些拟建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管,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归政府。但我国目前许多高速公路的产权早该收回由政府管理免费提供给市民使用。而政府却迟迟未行动将产权收回,任由这些公司牟取暴利。政府该把高速公路收回减轻市民负担,可政府的确缺位。

教育投入的不足也折射出政府缺位的问题。‘’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记得高中老师曾说:‘’人民的教育政府办,我们县里就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我觉得这种现象不会只是出现在我们县里,这只是社会各地的一个缩影吧。有些地方政府并不重视教育,教育是个长期投资问题,短期内难见成效,政府财政过多的投入教育,短期内也没能带动GDP的增长,因此政府更热衷于招商引资的项目,教育嘛,学校的事情,教育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的扩展,政府对教育的政策体制也不够完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我国教育进入新阶段,一些已经落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合理制度如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使得教育不公平,省级政府统筹管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机制未建立。这些教育不公平问题都有待政府解决。‘’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可政府的确做到了吗?至少目前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

正如萨缪尔森所说:市场不是理想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通过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但在解决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协调宏观平衡、收入分配、公共物品生产以及防止垄断方面上则需要政府的无形之手,我国目前市场机制仍然不完善,旧体制观念的惯性力很大,产业结构失衡,大而全、小而全以及重复性建设问题经久不治、政企不分、营销观念转变困难、城市失业率上升,于是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黑砖窑、大矿难、食品安全隐忧恐惧、留守儿童、农民工自杀式讨债、教育不公平、高校二奶等。

2、政府职能越位,主要是指政府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和管了不该管的事情,比如

政府强行参与本来可以通过市场进行的一般产品的生产供应,政府热衷于有利可图的投资活动。政府越位与宏观调控有着本质的区别,宏观调控主要面对长期性、全局性的问题,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保证经济宏观目标的实现。而政府越位则是市场武缺失的重要原因,它意味着政府取代了市场的调控性作用,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造成资源配臵效率的底下以及资源浪费。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触发了人们关于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思考。事实上,国家的崛起证明了政府解决?市场失灵?,推进经济发展的能力。但是在引入政府干预之后,一方面没有注意到干预的程度,特别是在国家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政府迟迟没有从一些不该管的区域中退出来,这势必会造成政府的缺位与越位的出现,政府的资源及精力是有限的,在不该管的地方政府仍在管,这便导致越位的出现,由于政府的力量投入在不该管的区域,政府无暇顾及 一些该管的区域,这又会造成政府的缺位。另一方面政府干预失去限度,不但不能保证政府自愿退出竞争性经济区域。因而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和成熟,而且容易导致政府的腐败和滥用权力。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加快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曾指出,当前,避免政府越位问题的核心,在于限制政府权力,建设有限政府。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企业、商会和其他社群组织。矫正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关键在于实现价格市场化,把定价权还给市场,要素价格由它们本身的稀缺度而不是由行政官员决定,市场机制才能够在资源配臵中起基础作用。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

三、政府职能的定位

我们说只有一个政府把该管的管好才是称职的政府,才能更好的实现其职能,无论是缺位还是越位,都会造成政府职能的偏离,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阻碍,政府应该怎样避免缺位和越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探讨和努力:

1、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定位。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明确哪些事情由政府来办,哪些事情应交给市场去做。从理论上讲,凡是市场能办的事情,应交给市场去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要改变政府万能的观念,树立适度有效干预的思想,对市场监管要有力,对经济调控要有效。具体讲,在逐

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职能应集中向五个方面转变:一是强化经济调控职能,尽快取消对企业的直接行政干预;二是建立和维护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保护公平竞争,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强对劳动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社会事业的综合管理;四是提供基础设施、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使公民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五是保护我市辖区内所有投资者和居民的合法权益。

2、大力发展和改进民主政治的改革发展,制定有效可行的政治监督体系,规范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由于我市各级政府还不符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定位,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缺乏分工,存在着严重的借位、越位和缺位问题。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根据政府的职能定位,科学地规范政府行为。该?退位?的坚决退位。对于那些可由市场、企业办的事情,各级政府要尽快退出来,把?权力交给市场和企业。例如,放弃微观经济管理职能,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政府应集中精力加强宏观经济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完善公平竞争,建立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政府还要强化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各级政府虽然完成了机构改革工作,但是,部门设臵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职能分工也没有完全理顺。有些地方和部门的责任、权力的规定不统一,有的抽象,有的具体,而且由于行政程序法规不健全,大量行政行为缺少必要的法规约束。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政府创造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

3、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目前审批仍然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特别是企业设立、投资、外贸和国企领导人任免等审批亟待进一步清理和削减。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要完成这一改革任务,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对于被?取消的审批事项应建立后续的监管机制,防止管理脱节。对于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必须按照?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明确责任?的原则,建立严格审批程序,形成制度规范;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审批后管理。

4、加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指引和政策方向的研究和革新,和经济体制改革,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想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理论是实践的一面旗臶,成功的实践永远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引,而实践又是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

的,所以作为实践指导的理论就需要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七个怎么看》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者陈公

《企业深度改革:应限制政府权力 避免政府越位》经济参考报

《论转轨时期的市场缺失与政府越位》武汉大学经济学院胡金林、王长征 《论政府的越位、缺位和定位》《经济师》2002年第八期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任保平、安立仁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