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哲学论文 > 列表页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4  分类: 哲学论文 手机版

篇一:哲学与生活小论文

哲学与生活

有人说:“哲学是人生的导师,至善的良友,罪恶的劲敌。”哲学的使命在于对四方上下的探索和对古往今来的追寻,并在这种探索和追寻中为人类提供生活的导航,展示思维的行程。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无时无刻的不在指导着我们前行。

我仅以生活中最常见的哲学思想做一简单的介绍,看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同时看我们该如何学习和运用它们。

一、辩证的思维

关于在大学是否谈一场恋爱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就应该辩证的看待。因为谈恋爱是有了利弊的。恋爱的利有:(100到200字) 弊端有(100字左右),因此,对于恋爱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 ,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应该坦然处之,不能刻意的去回避和专门的去尝试它。如果遇见了对的人,、、、、、、、如果没有遇见对的人,、、、、

二、发展的思维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应该发展的看待任何人和事物。举例:、、、、、

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不积跬步,不及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水滴石穿”“厚积薄发”等都是讲的质量互变的道理。自己举例:(100字)如身边某个成绩交叉的人每天坚持学习,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有就是某个人坚持锻炼,由一个身体素质很差的人,到成为一个运动员。。。。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哲学,我们应该多去学习哲学,让我们更加的有智慧,让我们能在生活中遇见各种事情时,能够以理性的思维去处理它,最后让我们做一个积极向上、阳光开朗有智慧的的青年,让我们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篇二:哲学论文

哲学与生活

以前,我一直觉得哲学是一门神秘的学问,它深邃而抽象,仿佛是与日常生活脱离开的。正是带着对哲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选择了哲学通论这门选修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其实生活中处处都体现着哲学的智慧。同时,我对哲学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哲学在希腊语中为philosophia,是由爱和智慧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的。研究哲学,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哲学源自生活,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生活基础。生活需要哲学,生活是在哲学的引导和反思中进行的。因此,研究哲学,就必然不能忽视哲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功能。哲学对于生活的意义,在于培养人们辨证的生活态度,鼓舞人们对生活价值不断追求。

孙正聿老师在《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一文中提出:哲学是作为“意义”的社会自我意识而存在的;揭示、反思和塑造人的“生活世界”的“意义”,是哲学对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哲学就我们的生活之中,它以不可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如何去思,如何去做。其实我们思考问题,办每件事,都想尽可能达到完美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自觉不自觉的在运用哲学上的认知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可以说是把理论具体化、实践化的大师。社会主义,前人研究了一百多年,只有马克思系统的总结了一套革命理论。陈独秀把理论拿到中国来完全对号入座,这是机械的教条主义。然而毛泽东通晓中国历史体察民情,在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上,知国情、知自己、知国民党、知民众,这些正是兵法知己知彼的原则。

针对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半封建、半殖民地,敌强我弱。要将无产阶级的理论变成现实,最重要的就是客观的分析敌我双方的客观实际,用自己的长处克制敌人的短处,这样革命才不至于空谈。结合革命理论,具体化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上,理论也就成了具体的生活常识,谁都能看的懂并且会用,这样胜利就有了起码的保证。

结合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可以看到哲学被应用的痕迹。生活中,我们常

过多的认识了自己的优点,忽略了他人的优点,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自己是一盏明灯,总想照亮他人,却忘了自身以外的事物也有很多闪光的地方。我们虽然不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厮杀,但人生之路也到处充满了火药味,兵法上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社会是一个动态环境,其中的每个人都在运动之中,所以我们的认识论应该

是活的,行为的方法论也应该多样化。即使是真理,也不要视为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我们面前的事和人都是在变化中的。今天真理适用于某个范围,那么它就有价值;明天对不上号了,那真理也就成了谬误。战争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在战争中究竟采用哪种形式,往往需要根据客观实际,采取最有效的策略。我们的人生大体也是如此,今天的成就,说明知和行统一在一条线上了,但那不能预示明天的结果,明天是什么样子,还要待以后去验证。

还有,我们常常会用既有的模式来认识事和人,这是认识论。就好像你自己

的一顶帽子,逢人便将它拿出来出来,不管人家脑袋的大小,楞往上戴。这样以来,肯定合适的成分少,不合适的成分多,这是唯心主义。因此,认识问题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战争中失败的例子可以看出,原因往往不在装备的好赖,不在兵将的多寡,而在于发动战争的人是否充分的认识了所面临的客观实际,在于那些运作的人如何把握时机去争取胜利。若无视客观实际,用一种虚幻的想法指导行动,打了败仗也就不奇怪了。

有时,我们拿一种理论、一个知识去认识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常常会发现

那事物或人不合于那个理论、那个常识,于是会得出错的结论。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也就是大千全世界,你存在我也存在,都有其合理之成分。这种既定的存在构成了大千世界的多彩性,所以我们不可能让人家都用自己的模式去生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哲学固有其深奥的理论,但如果我们深入理解这些理

论,并把它们与实际相联系,它们将成为引领我们前进的明灯。

生活中还有很多体现哲学价值的例子。GDP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经济评价

体系,已被众多经济学家和国家所接受,其对研究当前的经济发展,把握当前形式,做出政策决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哲学层面研究GDP可以找到不符合客观存在的关键。从总体上把握

GDP,可以找到与其不一致的地方,进而对不符合客观存在的情况进行纠正。其次,可以寻求社会发展的矛盾所在。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一个国家的发展之源就是生活资料的供给能否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只有实现有效的供给才能带动国家的整体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伴随着政治、精神、生态和社会建设的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因此,我们要通过GDP反映的数据来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并兼顾解决次要矛盾,研究它,应用它才有意义。第三,从哲学层面研究GDP可以作为政府官员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理论指导。有的地方按GDP增长率等指标作为评判政绩的标准。因此,统计数据成了基层干部的“政绩单”,上报数字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不惜弄虚作假。只问施政结果,不问施政成本,追求短期经济增长,最终使数值出现严重偏差。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应把关注经济增长的优先目标逐渐转向关注社会总体发展的优先目标上来,从整体上审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形势,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政绩观。

从哲学层面研究GDP的目的就是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而不是单纯地

以经济发展的数据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从整体上分析GDP指标的数值,才能真正体现其实际意义,发挥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参照物的作用。充分利用好数据分析结果,才能客观、公正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全面地实现人的价值,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有人说,哲学是一种知识,是关于如何获得知识的知识,是关于如何探索未

知世界的知识,是推动人们对已有知识进行深入反思的知识。这是因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来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概括的总和。

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作为大学生,我们

只有不断地思考和感悟,才能真正掌握哲学的知识,深刻理解什么是哲学。

哲学并不只是对我们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

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追溯哲学的历史发展线索,我们可以体会到,任何哲学都是一个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反映。

现在,我对哲学的认识还处在比较浅显的层次,但我相信通过以后的学习,会对哲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用哲学的思维来感悟生活,指导实践。营销部

新员工实习报告

员工姓名: 递交报告日期: 实习部门: 实习日期:

报告内容:

篇三:庄子与生活哲学论文

姓 名 景璐

学 号11124513

学科专业 法学

课程名 《庄子与生活哲学》 课程号 0200R014

教师评语

取舍之间

摘要:“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

关键词:庄子 齐物论 “有”与“无” 取舍

《齐物论》是庄子阐述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其中包含了许多相对论的思想,发人深思。其实所有似乎绝对矛盾对立的双方,诸如“彼此”、“是非”、“贵贱”、“荣辱”等等,都是相互依存和互相可以转化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因此应该舍弃所有的对立和争论,力求无知无觉、无见无识,是非两忘而归于自然(精神境界)。这样一来,万物就可以齐同,物论也就可以齐同了。

在庄子看来,主宰人心、主宰万物的本源是自然,自然的力量是无穷与玄妙的。只有认识并保全自然,才能豁达心胸,随顺自然,才能不拘泥于私我、不执着于物论。否则便会迷妄,妄生是非和沉溺于追逐外物,便是很可哀伤的人生了。

庄子分析百家争鸣的根源,即“物论”产生原因:源于诸子依据自己的主观成见来判别是非。庄子认为是非判断难有定准,因为一切“物论”首先产生于“彼”、“此”对立,而“彼”“此”是相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相互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和标准。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庄子·齐物论第二》)

在课堂上,听老师评析中西方绘画与园林艺术的不同之处,深有感触。西方的绘画使用面来表示明暗、空间,使用二维的手法来表现三维的空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勇气;而中国的绘画是使用线条,看似十分小儿科,但其表达的意境却是十分深刻的,其中充满着智慧。西方的园林艺术是将花木修剪成规矩整齐的几何形状;中国的园林艺术则是尽量保留花木自身的本性与特点,以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两种方式各有特点、不分伯仲,难以说出哪一种是更好的。

同样,根据庄子的理论,“有”与“无”、“有用”与“无用”、“入世”与“出世”都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对立的,只在于自身的取舍。而在这取舍之间,最重要的便是随顺自然,尊崇自己内心的想法。在生活中,也应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退一步,舍弃一些东西,这样才能继续“轻装上阵”,若只是一味地向前冲,只会让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也许会因为不堪重负而倒下。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便是这个道理。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庄子杂篇·外物》)有用、无用是相对的,“因物为用”。有用、无用是会转化的,有用即无用,无用乃大用。

因此,在我看来,既然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何不顺随自然,顺随自己的内心,舍去那些使我们疲惫、痛苦不堪的枷锁呢!在《达生》篇中,梓庆之所以能够雕刻出令人惊叹的、鬼斧神工的作品,正因为他专心构思制作的精巧而摒除外界影响,并且能够遵循林中树木自身的规律与天性。只有舍弃杂念,摒除外界的影响,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

公元1680年,一个在荷兰德夫特的市政厅门房干了几十年门卫工作的半老头子,却被当时欧洲乃至世界科技界颇具权威的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为正式会员;接着,英国女王亲笔给他写来了贺信。一时,他从一个最普通、最平凡的人霎时间变成了震惊世界的名人。他的主要业绩,就是经过自己几十年坚韧不拔的努力和探索,发明了世界医学史上第一架帮助人类认识自然、驾驭自然、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显微镜,从此,他的这一业绩时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这个令世界震惊的小人物就是1632年出生于荷兰德夫特一个普通工匠家庭,而后成为荷兰著名微生物学家的列文虎克。

在一天深夜,他正在伏案读书时,被隔壁眼镜店作坊的工匠磨制镜片的沙沙作响的声音吸引住了。他放下手中的书本,悄悄来到眼镜作坊里。他望着工匠们磨出的一块块镜片,脑际突然浮现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如果能磨出一块特殊的镜片,让我们能看清许多用肉眼看不清、看不到的东西该多好哇!就是这样一个灵感似的奇想,竟从此使他下定了磨制一块“魔镜”的决心。 他发誓一定要磨制出比眼镜镜片更精制、用途更广泛的镜片。为了达到目的,他的手磨

破了,腿跪麻了。有时,手指上的鲜血(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生活中的哲学论文)顺着磨破的伤口流淌,浸湿了镜片。有时,他磨至深夜也毫无倦意,实在累了,就蜷缩在屋角和衣而卧。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滴汗水换来一份收获,他辛勤地劳动最后结出了丰收的果实。

在生活中,在许多的领域中,还有着许许多多这样“十年磨一镜”,最终获得了成功的励志的人与事。在当我们看到其外表的成功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内心的舍弃。同时也应该不断勉励自己,顺从自己的内心,不要为名利等物所累。被“外物”所驱使,也就不能避免俗事俗物的“牵累”,就像偏执于事业、荣誉、地位的世俗之人,终究无法避免分离、毁坏、挫折、非议、谋算和欺侮的结局一样。

庄子看似出世,实为入世。高尚而理想的生存之道,庄子认为应该是积极而自然的,驾驭万物而不是被万物所驱使,凡事都随着时运的变化而变化,时而进取,时而退却,以顺应自然为法则,从而“浮游乎万物之祖”,随心所欲地畅游于无为的道德境界。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