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中秋节 > 列表页

中秋节变徵之声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28  分类: 中秋节 手机版

篇一:2010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0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戊戌 忤视 凌侮樊於期B.芷阳 卮酒彘肩 变徵之声

C.箕踞 交戟 百余骑 按剑而跽 D.噩耗 惊愕扼腕 浪遏飞舟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箜篌 桀骜 颓圮 翼蔽阴谋秘计 冰屑悉索

B.浸渍 目眦 惶急 喋血迥乎不同 叱咤风云

C.绯红 菲薄 瓦菲 榆阴绿草如荫 短小精捍

D.踌躇 揕胸 瞋目 目眩切齿拊心 殒身不恤

3.下列各句中加黑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在这次研讨会上,代表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胡总书记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激浊扬清,在全社会树立起道德新标杆。

B.在相持三个月之后,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阶段了

C.父亲去世后,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墓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D.自从实行量化管理以来,我们班全体同学认真遵守纪律,整个学期秋毫无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

B.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C.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

D.从历史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从文学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B.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C.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这是又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 了(“文化大革命”时对所谓旧文化、旧思想、旧风俗和旧习惯的简称)。

D.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否则就无法流行了。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像,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45期》)

6.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7.对于“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

C.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8.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C.弘扬中秋“和”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①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髃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髃臣皆莫敢言。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 「注释」①无害:无比,无人能胜。 ②厄塞:险要之地。

9.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左右:帮助

B.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去:离开

C.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 距:距离

D.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辄:立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何为丞相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C.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 公为我献之

D.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 得复见将军于此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萧何“功人”“勋烂”的一组是

①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②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③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④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⑤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⑥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虽然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但刘邦对萧何却是疑忌重重。在京索激战中,刘邦就会担心他会乘机反叛,所以常常借“劳苦”之名从前方派员到关中后方侦伺萧何的动静。

D.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四、(21分)

13.把第三大题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3分)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3分)

(3)翻译《烛之武退秦师》中句子“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分)

(4)翻译《鸿门宴》中的句子“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3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5分) 15填空(6分)

(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 》,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雨巷》是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____________的成名作,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_。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6)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五、(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丢失的香柚

梁晓声

“大串联”①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气象学校,那一年我才17岁,头一次孤独离家远行,全凭“红卫兵”袖章做“护身符”。

我第二天病倒了。接连多日,合衣裹着一床破棉絮,蜷在铺了一张席子的水泥地的一角发高烧。高烧初退那天,我睁眼看到一张忧郁而文秀的姑娘的脸。她正俯视我。我知道,她就是在我病中服侍我的人。又见她戴着“红卫兵”袖章,愈觉得她可亲。

我说:“谢谢你,大姐。”看去她比我大二三岁。

一丝悱然的淡淡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

她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从大北方串联到大南方来呀?”

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到这里来和什么人串联。我父亲在乐山工作,我几年没见他的面了,想他!我委托她替我给父亲拍一封电报,要父亲来接我。

隔日,我能挣扎着起身了,她又来看望我,交给了我父亲的回电——写着“速回哈”三个字。我失望到顶点,哭了。

她劝慰我:“你应该听从你父亲的话,别叫他替你担心。乐山正武斗,乱极了!”我这时才发现,她戴的不是“红卫兵”袖章,是黑纱。

我说:“怎么回去呢?我只剩几毛钱了!”虽然乘火车是免费的,可千里迢迢,身上总需要带点钱啊!她沉吟片刻,一只手缓缓地伸进衣兜,掏出5元钱来,惭愧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黑五类’②。我父亲刚去世,每月只给我9元生活费,就剩这5元钱了,你收下吧!”她将钱塞在我手里,拿起笤帚,打扫厕所去了。

我第二天临行时,她又来送我。走到气象学校大门口,她站住了,低声说:“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他们不许我迈出大门。”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柚子给了我:“路上带着,顶一壶水。”空气里弥漫着柚香。我说:“大姐,你给我留个通信地址吧!”

她注视了我一会儿,低声问:“你会给我写信吗?”

我说:“会的!”

她那么高兴,便从她的小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认认真真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交给我时,她说:“你们哈尔滨不是有座天鹅雕塑吗?你在它前边照张像寄给我,好吗?”我默默点了一下头。我走出很远,转身看,见她仍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我。路途中缺水,我嘴唇干裂了,却舍不得吃那个柚子。在北京转车时,它被偷走了。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就到松花江畔去照像。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

我不愿让她知道天鹅雕塑砸毁了,就没给她写信??

去年,听说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又复雕了,我专程回了一次哈尔滨,在天鹅雕塑旁照了一张像,彩色的。按照那页发黄的小纸片上的地址,给那位铭记在我心中的大姐写了一封信,信中夹着照片。

信退回来了。信封上,粗硬的圆珠笔字写的是——“查无此人”。

她哪里去了?

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十年动乱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注:①“大串联”:文化大革命中以“革命”的名义天南地北地联系。②“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父辈或祖辈乃至曾祖辈是地主、富人、反革命、坏蛋和右派分子,其子女称作“黑五类”。

16.“大姐”希望“我”在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前照张像送给她,这反映了什么?作者设置这样的情节,暗示了什么?(5分)

17.“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有何深刻意蕴?(不超过30个字)(4分)

18.小说最后一段中“消失”除了指同龄人肉体的消失,还有哪两层主要的含义?(均不超过8个字)由此看来,小说中的“香柚”象征什么?(6分)

19.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从哈尔滨“串联”到成都,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去探望很久不见的父亲,这并不是为了表现“我”的自私,实际上是对“文革”中所谓的“革命大串联”的嘲弄和讽刺。

B.“大姐”对“我”一往情深,而“我”却并没有及时寄照片过去,这表现了“我”

篇二: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测试

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2014.1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众生像 博闻强记 静谧(mì) 长歌当(dāng)哭 ..

B. 成气候 釜底抽薪 雕琢(zhuò) 乳臭(xiù)未干 ..

C. 滞纳金 积腋成裘 氛(fēn)围 含垢(hóu)忍辱 ..

D. 笑吟吟 不径而走 解剖(pāo)义愤填膺(yīng)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若是不能抑制经济适用房的投机性,不把那些高收入人群挡在门外,那就会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初衷本末倒置,解决不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

B. 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其艺术水平的高低并不表现在是否忠于原著,对原著亦步亦趋,而是表现在它能否通过艺术手段把原著的精髓展示出来。 ....

C. 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中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这一举措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目标,可是个别国家却对此表示“严重忧虑”,并且说三道四。 ....

D. 目前,出于不同动机的名人故里之争在我们的国土上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如果谁愿意来个汇总,必定洋洋大观,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业内人士表示,绿色建筑的时代就要来临,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像节能门窗这样的行业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将得到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B. 美化文字、净化语言,既需要文化传媒机构自觉发扬精神引领作用,又需要每一个公民担当起必要的文化使命,从自身做起,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C. 三维打印技术已广泛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推动人类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力,也有人认为它并不是一项颠覆性技术。

D. 使“大V”这个称呼有了讽刺意味的原因,是一些大V在享受荣耀的同时却放弃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做了越出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事情造成的。

4.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由于有独特的形体结构,因此除了记录字的音和义

之外,还保存着造字时的文化信息,其中不乏当时的思想意识或观念。

B. 形成于唐宋时期的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它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没有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C. 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已成为一回事。

D. 汉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全部由四个汉字组成,简洁而精辟。其来源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等五个方面。

5.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作为乡村皮肤、自由烂漫的乡村草不同,城市草是一种装饰,整齐梳过来,②,时尚但有点拘谨。在公众的视线中,它代表一种美,而不代表草的本性。不过,每一棵草又都是对乡村的③,让久住城市的人,心中回荡一种怀想。看着草,亲切的乡情瞬间变成青草味儿,顺着草尖的露珠,在嗅觉中滑落。

A. ①有形 ②被割草机修剪的草像模特的短发 ③提示

B. ①有型 ②被割草机修剪的草像模特的短发 ③提醒

C. ①有型 ②割草机把草修剪得像模特的短发 ③提示

D. ①有形 ②割草机把草修剪得像模特的短发 ③提醒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

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

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拔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

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中秋节变徵之声)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终已不顾顾:回头看 .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

C. 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

D. 卒起不意卒:终于 .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皆白衣冠以送之 燕王拜送于庭 ..B. 夫晋,何厌之有 樊哙覆其盾于地 ..

秦王还柱而走 D.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 人不知而不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B. (燕王)愿举国为内臣

C. (群臣)非有诏不得上

D. (秦王)遂拔以击荆轲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作者描写“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主要是为了表现燕国君臣对荆轲的不舍之情。

B. 献图时,秦武阳表现失常,荆轲沉着机智,几句巧妙的话语就冰释秦君臣之疑窦。

C. 在与秦王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中,由于侍医以药囊投轲,使荆轲由优势转为劣势。

D. “倚柱怒骂”的描写,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读之而令人感慨欷歔。

10. 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唯大王命之。

②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部分断句。(4分)

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桓公问其故。对曰:“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子,佣未反。”。桓公归以告管仲管仲曰畜积有腐弃之材则人饥饿宫中有怨女则民无妻桓公曰善。乃论宫中有妇人而嫁之。下令于民曰:“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

(取材于(《韩非子》)

1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共5分。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结庐”句交代居处之所在,以实写入题,“而无”句从虚处揭意。

B. “问君”两句探究所以能归隐田园的原因,“心远”指心与身相离。

C. “采菊”以下四句写诗人的所为和所见,俯仰之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D.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清新平淡中蕴涵着丰富厚重的韵味。

②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3分)

13.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5分)

①总角之宴,。(《诗经·氓》)

②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

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④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①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②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也同样是“节物”。

③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

篇三: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众生像 博闻强记 静谧(mì) 长歌当(dāng)哭 ..

B. 成气候 釜底抽薪 雕琢(zhuò) 乳臭(xiù)未干 ..

C. 滞纳金 积腋成裘 氛(fēn)围 含垢(hóu)忍辱 ..

D. 笑吟吟 不径而走 解剖(pāo)义愤填膺(yīng)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若是不能抑制经济适用房的投机性,不把那些高收入人群挡在门外,那就会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初衷本末倒置,解决不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

B. 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其艺术水平的高低并不表现在是否忠于原著,对原著亦步..亦趋,而是表现在它能否通过艺术手段把原著的精髓展示出来。 ..

C. 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中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这一举措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目标,可是个别国家却对此表示“严重忧虑”,并且说三道四。 ....

D. 目前,出于不同动机的名人故里之争在我们的国土上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如果谁愿意来个汇总,必定洋洋大观,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业内人士表示,绿色建筑的时代就要来临,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像节能门窗这样的行业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将得到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B. 美化文字、净化语言,既需要文化传媒机构自觉发扬精神引领作用,又需要每一个公民担当起必要的文化使命,从自身做起,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C. 三维打印技术已广泛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推动人类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力,也有人认为它并不是一项颠覆性技术。

D. 使“大V”这个称呼有了讽刺意味的原因,是一些大V在享受荣耀的同时却放弃了应

尽的社会责任,做了越出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事情造成的。

4.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由于有独特的形体结构,因此除了记录字的音和义之外,还保存着造字时的文化信息,其中不乏当时的思想意识或观念。

B. 形成于唐宋时期的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它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没有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C. 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已成为一回事。

D. 汉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全部由四个汉字组成,简洁而精辟。其来源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等五个方面。

5.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作为乡村皮肤、自由烂漫的乡村草不同,城市草是一种装饰,整齐过来,②,时尚但有点拘谨。在公众的视线中,它代表一种美,而不代表草的本性。不过,每一棵草又都是对乡村的③,让久住城市的人,心中回荡一种怀想。看着草,亲切的乡情瞬间变成青草味儿,顺着草尖的露珠,在嗅觉中滑落。

A. ①有形 ②被割草机修剪的草像模特的短发 ③提示

B. ①有型 ②被割草机修剪的草像模特的短发 ③提醒

C. ①有型 ②割草机把草修剪得像模特的短发 ③提示

D. ①有形 ②割草机把草修剪得像模特的短发 ③提醒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

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拔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终已不顾顾:回头看 .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

C. 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

D. 卒起不意卒:终于 .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皆白衣冠以送之 燕王拜送于庭 ..B. 夫晋,何厌之有 樊哙覆其盾于地 ..

秦王还柱而走D.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 人不知而不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B. (燕王)愿举国为内臣

C. (群臣)非有诏不得上

D. (秦王)遂拔以击荆轲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作者描写“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主要是为了表现燕国君臣对荆轲的不舍之情。

B. 献图时,秦武阳表现失常,荆轲沉着机智,几句巧妙的话语就冰释秦君臣之疑窦。

C. 在与秦王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中,由于侍医以药囊投轲,使荆轲由优势转为劣势。

D. “倚柱怒骂”的描写,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读之而令人感慨欷歔。

10. 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唯大王命之。

②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部分断句。(4分)

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桓公问其故。对曰:“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子,佣未反。”。桓公归以告管仲管仲曰畜积有腐弃之材则人饥饿宫中有怨女则民无妻桓公曰善。乃论宫中有妇人而嫁之。下令于民曰:“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

(取材于(《韩非子》)

1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共5分。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结庐”句交代居处之所在,以实写入题,“而无”句从虚处揭意。

B. “问君”两句探究所以能归隐田园的原因,“心远”指心与身相离。

C. “采菊”以下四句写诗人的所为和所见,俯仰之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D.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清新平淡中蕴涵着丰富厚重的韵味。

②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3分)

13.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5分)

①总角之宴,(《诗经·氓》)

②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

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④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①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②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也同样是“节物”。

③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④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