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资料 > 列表页

生活周围的桥资料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6  分类: 资料 手机版

篇一:架设生活与数学间的桥梁

架设生活与数学间的桥梁

从古到今,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尤其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其作用已远远不是原来那么狭窄,数学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但长期以来,许多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究其原因恐怕是数学离孩子们的生活实在太远了,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和难学。我们的数学教学是,教师为教数学知识而设计教学,学生为学数学知识而进行学习,由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教师的教学难以奏效。因此,我们认为数学教学应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架设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

一.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是生活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要求学生到日常生活中,生产劳动中去寻找数学,并把它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当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时,他们惊奇的发现生活与数学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让我们翻开学生的数学日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竟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们看到二年级的学生在买衣服的时候找到了数学:“今天,大姑带我去买衣服。大姑给我买了一套衣服,要45元。大姑给那位叔叔55元,那位叔叔找回10元钱。我想到了:55-45=10元。”在吃饭的时候发现了数学:“今天中午,我回家吃的时候,妈妈烧了7只螃蟹,我吃了一只,姐姐回家吃了两只。”集市中有数学:瞧,那集市上多热闹啊,让我们去那儿找找数学吧!卖皮鞋的地方怎么这么热闹呢?我们去看一看吧!啊,原来那里的商品都打八折出售,怪不得那么多人。八折就是现在商品的售价比原来便宜二折。例如,一双皮鞋原价100元,打八折出售就只要80元。我又来到卖猪肉的地方,一位叔叔正要买肉,他问:“猪肉多少钱一斤?”“五元钱一斤。”那卖猪肉的说。“给我来三斤。”卖猪肉的听了就很利索的拿起刀切下一块肉,放在秤上一称,“三斤二两,16元钱。”哇,算得可真快啊,我都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算出来了。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再觉得数学只在课堂里,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一种一定要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从心底滋生。二.探究数学课中的生活因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要通过教学将学生领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形,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爱数学。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只有当数学与儿童的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有生命的,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在问题解决的良好情境中学好数学。课堂仅是学习的一个点,教师要提炼生活中的数学,努力拓展学习的空间,筑架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通过课内外的活动在生活中感悟数学,领略数学的神奇和美妙。1.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数学依赖生活,学生周围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背景,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们可以从买东西的例子引入:教师讲述:今天是明明的生日,聪聪去买蛋糕和礼物,但聪聪是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去买东西,小

朋友帮助聪聪一起去买。然后让学生帮助聪聪认钱,计算买蛋糕和礼物的钱。这一过程,是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中引出数学问题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了浑厚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对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使他们逐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师在这时进行新课教学,所取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2.创设生活情境,加深新知理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有效的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是以“认识人民币”中人民币的兑换为例,聪聪买好蛋糕和礼物准备回家,乘车要一元钱,但手中只有大额人民币了,没有一元的,怎么办呢?学生们就给聪聪出主意,让聪聪把大额人民币兑换出一元的,并让学生开展人民币的兑换活动,学生们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理解了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兑换关系。3.亲身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存在,培养数学意识。我国的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在数学学习中我们重视学生亲身体验在生活中的数学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有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儿童感受到上学后自己也将融入学校生活,也将参加学习活动,同时体会到,各种活动需要多少人共同参与。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数学活动,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如获至宝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内容时,让学生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男生的平均身高,女生的平均身高,并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一个直接计算的问题。解这个问题需要运用统计知识,但又不像一般问题那样,给出数据,直接计算。需要学生先搜集数据,然后确定怎样把数据分组。必要时可先画一个统计图,然后再观察和计算数据的特征。学生用这样的思路、这样的方法解答问题,不仅应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更能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调动多种感官,在参与中体会数学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动的中枢,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启动大脑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而是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独立做实验,让每位同学测量自己手中的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然后再测量直径,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测量,同学们都明白,从前面的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都是与这个圆本身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自己推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着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2.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体现数学实用性实用性是使某一事物延续下去,而不至于中途“夭折”的深层根基。如果数学仅仅是一种束之高阁,“摆”在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即使它是那样有趣的数字游戏,不能用于生活,就也免不了渐渐被人遗弃的命运。在数学教学中,同样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虽然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但他们也会对“毫无用处”的知识产生反感。如在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我们展示出一幅小小玩具店的场景,在

生活周围的桥资料

台上摆了许多玩具,并标了相应的价钱,图中有三个小朋友分别要买两件不同的玩具,每人各应付多少钱?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玩具店了,利用这个场景,我顺势问小朋友:如果你去了这间商店,你想买哪两样

玩具?买这两件玩具要付多少钱呢?一提到让他们自己选择心爱的玩具,小朋友们顿时精神百倍,马上选好玩具并算出了价钱,这时,再出示书上类似的题目,小朋友们都能迎刃而解。通过这个做题目,小朋友们以后去商店买东西,都可以自己计算所付的钱数了。我们身边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课本上的画面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生活场景,数学教学时,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场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篇二:桥梁

为生活架起数学的桥梁

姓 名:杨丽

学校全称:江苏省沭阳县耿圩中心小学

地 址:江苏省沭阳县耿圩镇耿圩街

电 话:

邮 编:18262922877 223664

为数学课堂教学架起桥梁

【内容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数学生活化强调数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关键词】 实践创新生活化激发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界在呼吁:数学教学必须走出围城,走进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以教材为本、教参为依据,教例信息不够新鲜、不够生活化,学生为学而学,学到的知识很难与实际相结合,应用性不大,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谈谈本人的一点见解:

一、运用多种方法再现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要通过教学将学生领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形,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爱数学,用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用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根据班级分发作业本出示了这样一一个情境:开学初,学校总务处要为每个班准备作业本,我班有55人,每人发大练习5本,小练习4本,总务处一共要为我班准备大、小练习本多少本?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组织交流。交流时有的先算一个人需要大、小练习的本数再乘以全班的人数:(5+4)×55=495(本);有的先算大练习的本数再加上小练习的本数:5×55+4×55=495(本),两种方法结果相同,教师说这两个式子可不可以画等号呢?学生将等式写在了黑板上:(5+4)×55=5×55+4×55。教师说“仔细观察这个式子,看谁能从中发现点什么?”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发现:“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所得的积的和。”这样,教材上的例题被实际生活诠释了,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有情节、有意境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学起来格外投入。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延伸,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应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布置符合学生实际的作业。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一课时后,布置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每位同学回家后做一回小设计师,为自家的窗户量身定做最合适的纱窗。算出纱窗边框用料的长度和所需要纱网的面积。第二天,我还没有进教室学生们已经聚在一起讨论各自是如何设计自家的纱窗的。好多学生都把自家的窗户画下来,标出长与宽。然后再算出纱窗边框用料的长度和

所需要纱网的面积。通过这样一道家庭作业使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了起来,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唤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

三、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应该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后,引导学生课后去观察“校门口的车流量”,并用数学方法予以量化,把车流量、车速、车子经过校门口时间与学生上学进校门放学出校门的时间予以联系,从而得出“看清过往车辆,注意安全”的结论。

在学习统计图表之后,可设计“做聪明的购物者”的作业。让学生到附近几家大型商场调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同类商品的价格,并制成“商品价格对比表”,以此来帮助自己在挑选商品时做到货比三家,择优选择。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

再如在学习完长方形体的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制做粉刷教室费用的预算。要想做好预算,学生就要去测量教室的长宽高,计算去掉门窗后需要粉刷的面积,去了解涂料或油漆的价格以及雇用工人粉刷的工费等。这样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真正做到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总之,数学生活化强调数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同时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和分析周围的事物。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和时代色彩。

【参考文献】

①《谈民主治教》作 者:魏书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第1期.

②《数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师范教育司,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尊重教育新理念》作 者:陈钱林,人民教育出版社

④《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作 者: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3-07

让课堂成为生活和数学教学的桥梁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新课改的实施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赋予了新的活力。它要求数学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数学与人的发展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和教学的桥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数学问题生活化;二是生活问题数学化;三是创设有趣的情景,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四是学以致用,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一、数学问题生活化新课标改革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课改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一)贴近实际华罗庚曾指出:“人们早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的神秘难懂得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而新教材所呈现的内容紧紧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而在

“生活数学”走进课堂 “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篇三: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架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摘 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

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生

活实际,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

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关键词:数学 生活 发现 认识 运用

一、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学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和课堂氛围入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去学习知识,让知识和日常生活交融,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其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学习。

数学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各个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每日的天气预报到个人的投资方式,从旅游到房屋的布局和装修,以及每天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带给人们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将学习内容融入生活,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搜集、整理与将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

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时,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的调查任

务:找找哪些物体上有百分数?想想或请教别人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布置后,学生深入生活去寻找去发现,一方面通过预习了解了百分数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又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百分数。由于学生课前充分的调查,在教学时,学生的情绪异常高涨,纷纷汇报了自己调查的材料:酒瓶上写有酒精度45%,衣服的成分标签上写有成分棉80%,洗衣粉包装袋上有加量20%,报纸上说某城市的绿化率达25%……

二、 探究数学课中的生活因素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只有当数学与学生和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有生命的,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在问题解决的良好情境中学好数学。课堂仅是学习的一个点,教师要提炼生活中的数学,努力拓展学习的空间,架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通过课内外的活动在生活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数学依赖于生活,学生周围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背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数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加深新知理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先设置了一个问题:“你们见过

角吗?”然后让学生动手摸摸书本、三角尺,课桌等各种物体中的角,接着问“角是否与颜色有关?是否与材料有关?”;“那么,什么叫角呢?请小朋友根据你手上的实物形状, 画一个角”。在学生画角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摸摸书本、三角尺等实物角的顶点、边长,最后,概括出角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所看见的各种各样的角,从而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

三、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调动多种感官,在参与中体会数学。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动的中枢,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启动大脑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去动口说、动手量、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时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调动感官,用眼睛观察、动手摸一摸、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变抽象、枯燥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泉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用数学眼光来看,不仅很简单,而且很有趣。教者如果能从中采集一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往往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不仅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

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对其终身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又如许多学生都梦想设计出他们的理想卧室。在高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后,可以安排如下一道作业:设计你的卧室。在这个练习中,学生的设计受到尺寸和价格的限制,他们必须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覆盖物、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空调和供热设备等。学生兴趣盎然,他们设计好图纸后,有的去建材市场咨询地板和油漆价格,有的在网站上查找空调的型号、功率、价格……活动的结果令人惊喜,他们已经开始评价布局的合理性、物品的性能价格比、美观与实用的关系等。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又从中了解了社会。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应积极地创造条件,架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进而让数学与生活更密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