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价
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鉴定 > 自我评价 > 列表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自我评价答案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6  分类: 自我评价 手机版

篇一: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自我测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解析与探究]

根据上述材料,试归纳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

①基本特点。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中,各个阶层的关系既是家族隶属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一庶人”的宗法等级,另一方面表现为“周王一公、侯一大夫一士一皂役”的行政等级,二者紧密结合。

②形成原因。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同时受到上古时期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影响,西周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政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与分封制相关联、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宗法制。

[自我测评]

1.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提示:商代的附属国是被征服或主动臣服于商王的,附属国的首领由商王册封,但与商王基本上没有血缘宗亲关系;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附属国基本保持独立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发生战争。而西周的诸侯则是被周王分封到地方的,被封诸侯或是周王的宗亲,或者通过姻亲与周王形成宗法关系,诸侯与周王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周王的势力渗透到诸侯国,周王派代表监督诸侯,对诸侯国的控制加强了,诸侯国的自主权有所削减,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了;周初有的诸侯国打破商朝附属国的血缘界限,成为人口构成复杂的更有活力的新兴封国。

2.说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提示:①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西周的天子分封同姓宗族和*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封地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诸侯对下属再进行分封,形成“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世代均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平位继承土地、财产和权力;嫡长子以外的子弟为小宗,降位继承。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作用:巩固分封制度,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3.举例说明礼乐制度与宗法分封制的关系。

提示: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依据礼乐制度,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

“六舞”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规格标准各不相同。天子用“八佾” (祭庙

乐舞的编队八人一行,称“佾”, “八佾”即64人的舞阵)的标准;诸侯则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

“凡诸侯之礼:上公五积,皆饩飧牵,三问皆修。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飧五牢,食四十,篮十,豆四十,铡四十有二,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对于侯、伯、子、男则另有一套规定。

[活动建议]

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试根据下列甲骨文的字形,找一找其中反映出的有关商周政治状况的信息。

“执”: “拿玄”,像桎梏之形。“鹤”,像人带手梏之状。

“圉”:内为“执”,外为“牢”。

“王”:斧钺之形,意为掌征伐之人,或象征权威。

“臣“:像屈从之形,事君之意。

“劓”:像割鼻之意。

“刖”: “龟句陀/”,以利器去人之足。 ,

“巫”:在龟甲上面刻画痕迹,以行占卜,指司占卜之人。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解析与探究]

阅读以上文献,结合所学知识,请思考:

1.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认识。

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

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纷争。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3.分封制的益处:燕、齐、楚等地距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遥远,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分封制的弊端:①分封诸侯,随着时间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战,周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原有的巩固统治的作用。②诸侯容易起异心,一旦条件成熟,便可威胁中央皇权的统治,造成天下大乱。

郡县制的益处:实行郡县,官吏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郡县制的弊端:①不分封皇子*臣做辅佐,缺乏稳固的统治基础。②没有成*的先例可以遵循,不易成*。

[自我测评]

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秦朝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以皇权至上、中央集权为基本特征;中央政府以三公九卿为主组成,地方政权分为郡、县两级;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和法律体系。

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③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自我测评]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演变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提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古代政治的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明确行政分工,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后者更为突出,因为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三省分别体现了相权的一部分,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明了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延续,宋朝以另外的方式继续分割相权。元朝出现反复,出现权力集中的现象,相权一度得到扩大。 2.科举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提示:监察、谏议制度虽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低效,但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活动建议]

认真阅读课文最后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思考历史遗产与当代生活之间的联系。

提示: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提示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遗产如何能被批判地继承,使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并非与现实生活无关,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可以借鉴哪些历史遗产,又能哪些需要根据历史而不断发展、完善。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课中思考题]

1.请思考:和历代开国之初“狡兔死,良狗烹”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提示:宋太祖用怀柔的政策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既避免了历代开国君主用杀戮的手段对待*臣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和矛盾激化,又顺利地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达到了不激化社会矛盾而巩固政权的目的。

2.阅读这一段文字,分析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提示:①此题可先指导学生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原因。朱元璋认为秦朝设丞相导致秦朝速亡,汉唐设丞相导致专权乱政;废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军政大事均由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故要废丞相。实质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②对于是否同意朱元璋的看法,肯定有两种观点:同意或不同意。教师可组织分持两种观点的同学进行辩论,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但不要强行统一到一种观点上来。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有无本质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态度的转变,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①此题提供了三段材料,部分学生对这三段材料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这三段材料的内容,从而明确各朝代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汉哀帝认为丞相十分重要,能辅助皇帝治理天下;唐太宗认为国家政事要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不能一人独断;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危害国君,祸患无穷。②对于“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无本质区别”这一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有本质区别,一种认为无本质区别。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交流、争辩中认识理解到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虽有变化,但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他们都是从维护自己的统治出发,把相权作为统治工具,不断调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学生应该基本上能够总结出来。总的影响是中枢权力体系不断调整,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朝最终废除了丞相。

[自我测评]

1.导致汉初“七国之乱”和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汉朝初年之所以出现“七国之乱”,主要是由于诸侯王国势力的膨胀和反叛中央造成的;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主要是由于地方藩镇割据和中央权威缺失而造成的。其共同原因是由于地方的分权势力膨胀。

2.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提示:相同之处:目的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内容上,都曾经用分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都用较平和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不同之处:汉武帝用“推恩令”和酎金夺爵措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同时用划分州郡和设置刺史的方法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与宋太祖相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略小。宋太祖严格控制军权,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使宋朝官僚机构空前庞大,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3.根据本课的内容,简要概括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特点。

提示:皇权和相权的长期斗争,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自秦至清,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但是,自秦统一到隋唐以前,宰相的权力很大,也比较集中,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威胁。隋唐至宋朝,以不同的方式分散宰相权力,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明清时期废除宰相,皇权专制登峰造极。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自我测评]

1.古希腊城邦有什么主要特点?城邦殖民运动的后果是什么?

提示: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殖民运动的最初起因是本邦的条件无法满足生存需要而被迫移民,后来则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奴隶。殖民扩张促进了古希腊城邦的发展,形成了多中心的希腊世界。

2.古希腊城邦政体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具什么特点?又有何共同点?

提示:主要有贵族制和民主制,还有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贵族制由元老院或贵族会议掌握着最高权力。民主制下公民大会拥有国家最高统治权力。寡头制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君主制与僭主制都是个人专制,但后者是通过非法手段夺取政权的。共同点:都是小国寡民;公民大会是古希腊城邦政体组成的要素之一,都有公民大会的机构。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政体下,公民大会的地位是不同的。

篇二:2014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一单元测试题_(含答案)

2014级国庆长假自修作业历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题

班别_____ 姓名_____

一、选择题:(2×40=80分)

1.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

A.神权色彩 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

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其中“封建政治”是( )

A.封邦建国 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D.封建社会

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分封制的主体是( )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5.《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C.“国”与“家”的结合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从中可以看出( ) ①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 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宗旨

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 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窗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7.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

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

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

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 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

10.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1.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B.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C.按官职大小排列应是三公、九卿、郡守 D.地方政权分为郡、府、县三级

12.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3.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

C.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14.秦朝郡县制度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5.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③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爵位世袭制 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④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 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又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18.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19.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中朝外朝制

20.北宋设立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转运使 D.枢密使

21.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 C.察举制 D.均田制

22.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总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23.《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责是( )

A.监察官吏 B.征收赋税C.行政管理D.笔录政事

24.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25.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有( )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 ④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

26.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27. 西汉初和北宋初都面临制度上的问题是( )

A.地方与中央争权 B.郡县与封国并存 C.皇权与相权矛盾 D.内朝与外朝并存

28.“安史之乱”和“七国之乱”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

A.中央政府统治腐朽 B.地方势力强 C.内地兵力空虚D.皇帝不问政事

29.《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推恩令 C.夺取王侯的爵位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30.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

A.地主阶级的权欲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地主阶级的要求 D.法家思想的启示

31.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演变的轨迹总体呈现( )

A.相权始终居皇权之下趋势B.相权多凌驾于皇权之上趋势

C.皇权呈不断加强的趋势 D.相权与皇权始终各司其职趋势

32.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 )

A.皇权日益强化 B.君权和相权矛盾缓和

C.皇帝宰相分权 D.加强中央集权

33.万历初年,内阁首府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这件事反映的是( )

A.说明张居正擅权专恣 B.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D.内阁设立后,地位提高,权利日益增大

34.按时间先后排列清朝下列机构成立的顺序 ( )

①南书房 ②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内阁、六部 ④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35.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7.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是因为 ( )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皇帝完全掌握军政大权

38.不属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

A .皇权至上B.高度中央集权

C .发展稳定,一成不变 D.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39.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A.废丞相 B.废六部C.设立中书省 D.设立军机处

40.下令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的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C.宋太祖 D.宋太宗

二、非选择题:(20分)

4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史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一一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请回答: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

篇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解析与探究

通过分封,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属的体系。周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西周社会结构具有政权与族权合一的特点。

自我评测

1、商代附属国独立性相对大,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各诸侯与王室的关系更为密切,臣属关系更为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①在西周宗法制度下,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的这个系统称为大宗。

②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③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④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1、 可以用教材第4页关于周礼对贵族饮宴的规定加以说明.

活动建议

“执”字甲骨文形状像一个戴着手梏,“圉”字像戴着手梏的人被关进监狱,这两个字反映了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监狱等国家机器;“王”字像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高大的人,说明王权的强大;“臣”字像一只竖立的眼睛,说明臣下对上级俯首顺目;“劓”字像用刀割鼻子,“刖”字像锯断人的一脚,这两个字反映出当时有残害肢体的刑罚;“巫”字的形状反映出当时祭祀、占卜活动频繁。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解析与探究

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的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3、分封制的益处:对于距离秦朝统治中心比较远的地区,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分封制的弊端:①分封诸侯随着时间的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战,周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原来巩固统治的作用。②诸侯容易起异心,造成天下大乱。

郡县制的益处:实行郡县,官吏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弊端: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便利于最高统治者的专制,为秦朝的暴政创造了条件。

自我评测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还制定了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并制定了 严苛、细密的法律制度。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与统一。②有利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有效组织爱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③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活动建议(略)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自我评测

1、说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因为在三省六部制度确立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消弱了中央主要大臣的权力,从而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2、(1)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人士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2)中国古代的检察、谏议制度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格局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的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链接评析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官僚的地位不断下降,反映了皇权日益强化的趋势。

解析与探究

1、汉哀帝把丞相视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议决,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多数君主没总结这一教训。

2、没有本质的区别,重视或贬低宰相的作用都是从巩固其自身的统治考虑。

3、影响:①使中枢权力体系不断调整,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朝最终废除了丞相。②形成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员只能惟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及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自我评测

1、 导致汉初七国之乱和唐末五代十国格局混战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割据势力膨胀、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日益激化。汉初大封同姓诸侯王,后来诸侯王羽翼丰满,国势日盛,自征赋税,私铸钱币。割据一方。严

重威胁着中央政权;唐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从

根本看,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是由封建自然荆棘的分散性造成的。

2、 相同点:在中央,削弱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在地方上,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

不同点:在中央,汉武帝通过舍利中朝决策机构来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则通过分割宰相的军权、

财权,乃至行政权来削弱宰相的权力。在地方上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和建立对地方官的检察机

制;宋太祖则将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知识链接评析

希腊地理环境有利于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内外交流,形成了希腊文化开放性、多元性的一面;同时又造成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地缘性特征迅速凸现,有利于冲破氏族部落血缘关系的影响,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华文化发祥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使人们安土重迁,长期以来血缘纽带不能冲破,治水、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更容易形成专制集权的体制。

解析与探究

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不同点:

1.产生或建立的方式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氏族制发展而来,后者主要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的诸侯国。

2.性质不同。前者是独立的奴隶制城市国家,具有多种类型的政体。后者初期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与周

王室是隶属关系,后期逐渐摆脱周王的控制;政体由单一的奴隶制向君主制过渡。

3.前者体现的民主政治特色鲜明,后者体现的专制特色鲜明。

自我评测

1.主要特点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殖民运动最初情非所愿,但结果扩大了希腊人的生存空间,

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的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希腊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2.形式及特点:贵族制:由少数贵族通过元老院或贵族会议掌握最高权力;

民主制:公民大会掌握最高治权,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寡头制;极少数贵族集体统治;

君主制和僭主制:都属于个人 专制,但后者主要是通过非法手段夺取政权。

共同点: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属于奴隶主阶级专政政权性质。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解析与探究

两者出现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没有专制权利的限制。具体因素不同:雅典是因为民主思想文化活跃;春秋

时期是因为国家分裂和社会变革导致思想活跃局面出现。

自我评测

1、典民主政体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的支持下,经历200多年的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其基本特

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措施: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抽签选举与差额选举;“陶片放逐法”

辩论等。有效

3、提示①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的支持下经历长期曲折、不断创

新的产物。②在坚持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优点的同时,吸取教训,避免民主的狭隘性。③雅典民主是一把

双刃剑,,一方面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臻于极盛,另一方面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限制了社会

另一部分成员的发展,它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专制的手段。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阅读与思考

这种制度对强调诉讼的规范性有积极的作用。但不作纪录不利分析辩词;过于机械的法律术语,不能与社

会生活相适应,反而造成了法律功能的削弱。

自我评测

1、罗马共和制主要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全体成员皆由

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公民大会是平民参加的会议,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

元老拟定的提案。设立平民保民官,保护平民利益。

2、内容:《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是习惯法的汇编,它规定了极为严

酷的债务奴役制,维护贵族的利益。意义:《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纂仍是

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

渊源,在后世漫长的岁月中它虽经过多次修订,但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3、《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由《查士丁尼法典》(完备阶段)、《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组成, 包括了罗马法的全部基本内容,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是

罗马法的总结,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休的建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阅读与思考

这段唱词反映了英国19世纪下半期政治生活中民主化趋势的发展,人民取得普选权,两党制逐渐完善,

在政治生活中日益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解析与探究

1、18世纪英国的内阁承担行政职责,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

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制建立在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上。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对皇帝负

责,品秩较低,仅备皇帝顾问和帮助皇帝起草对奏章的批复,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对军国大使没有决定权。

2、国王不能超出法律和随意废止法律,国王不能随意征税,国王平时不能在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议

会有立法权,议会选举自由,议会内演说自由、辩论和议事自由等。(主要考察《权利法案》对君主权利

的限制,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地位、首相的权利和地位以及国王和议会的发关系。)

自我测评: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它以法律的形式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固定下

来,议会的权力开始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

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英国国王是国家

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

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手中握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

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课中思考题:

人都是自私的,所以需要政府来管理,以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政府由人组成,所以政府也需要外来

的和内在的监督,防止个人或某个集团的专制,

解析与探究:

美国是总统制,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政府要听命于总统,同时美国政治的分权制衡原

则使得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英国是责任内阁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掌握实际地行

政权力。首相是内阁中最高的行政首长,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所以英国首相必须与内阁成员密切配合。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

议会,重新选举。所以,一般来说,议会对内阁的牵制作用非常有限。

自我测评:

1、松散的联邦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于主权的各洲,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政治上的松散状态也无

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国元勋们采纳

了联邦制。

2、两部宪法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国会有立法权利,但总统又

权否决国会通过的议案。总统行使行政权,但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总统和国会可以通过最高法官的提

名和任命来限制最高法院的权力,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国会的立法和总统行使行政权“违宪”而无效,宪法

三上述精神可以防止某一权力的专断,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

3、相同点:总统、国王都是国家元首,

不同点:英国国王没有实权,只具有象征性的地位,“统而不治”。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掌握实权。部分立法否决权,总统掌握行政权兼军队最高统帅。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知识链接

本段材料主要提供下列信息:一是日本为制定帝国宪法,曾经到欧洲考察。二是柏林大学教授的介绍

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皇帝权力很大,(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自我评价答案)议会权力薄弱。三是指出日本和德国的国情相似,日本帝

国的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

阅读与思考:

德皇集中了行政权、立法权、宣战权、军权等一系列权力

解析与探究:

(1)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有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有普选产生。(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的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可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自我测评:

从表面看,君主立宪制有世袭君主;共和制国家首脑由选举产生。从行政和立法机构的关系看,法国议会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又有行政大权;德国君主(皇帝)官吏(帝国官员及宰相)任免权,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立法权。可以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因此德国君主拥有绝对实权。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

课中练习

1、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 怎样才能解决鸦片泛滥问题?(略)

2、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和特点?

布局:从东南沿海到沿海再到内地,从南方扩展到北方。

特点:都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解析与探究:

导致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除了武器落后之外,还有:(1)、由于清政府封建统治日益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2)、战争爆发后,指挥混乱,用人不当,没有采用恰当的战略战术,抵抗派屡屡受压,妥协派日益得势,再加上没有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终于导致战争节节失利。(3)、由于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并且蓄谋已久。(4)、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自我测评:

1、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2、 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取得了哪些权益?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五口通商,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使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取得协定关税的特权,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倾销。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的安全。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使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得以掠卖中国人口,获得利益;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中练习

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有实施的可能吗?

《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革命的结晶,但其试图在小农经济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等生产、生活资料,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的经济主张是一个空想。加之当时正处于战争状态,缺少必要的条件,根本无法实行。《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颁布后,第二年太平天国即实施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就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