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标语
当前位置:首页 > 口号标语 > 爱国标语 > 列表页

民国时期的爱国标语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04  分类: 爱国标语 手机版

篇一:专题二—西方列强侵华战争[1]

2013届导与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检测试题——列强侵华战争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A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材料反映的是1854年前缔结的条约,B项签订于1858年,C项签订于1860年,D项签订于1901年,A项签订于1842年。

2.(2011广州调研)“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社会受到工业革命文明成果的冲击,社会发生转变。

3.(2011龙岩模拟)下图是一张清末上海会审公廨审案情形的照片,它集中反映了列强侵犯了近代中国的( )

A.领土主权 B.关税主权 C.贸易主权D.司法主权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在法官席上坐着洋人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已遭到破坏,而不再完整,A、B、C三项均与司法审判无关。

4.(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研究的理解能力。研究者因其立场的不同,会出现各异的记述。材料分别表明了中方与日方的立场。但历史的真相不会因立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会因年代的久远而变模糊,故B、C、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5.(2011淮安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解析:A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是在甲午战争后,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这三次战争通商口岸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故B、C、D不正确。这三次战争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不断加深,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断遭到破坏,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正确。

6.(2012广东四校联考)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应是( )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纪年法的掌握。依据10天干和12地支排列的规律,1894年

为甲午年,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故这一年的天干应为“甲”后的第六个“庚”,地支应为“子”。

7.(2011北京模拟)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爆发 B.筹建北洋水师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痛失台湾,台湾军民爆发了反割台斗争,题目中材料再现了当时的情形。

8.(2011济南调研)“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解析:C 由“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可知侵略国家很多,而A项仅为英法,B项仅为日本,且没有攻陷北京,D项仅为日本。

9.(2011苏北四市质检)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这一说法( )

①有自我辩解的成分 ②隐含了一些苦衷 ③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 ④认为自己签约有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重臣和《马关条约》签订的全权代表对条约签订有一定的责任,但国家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无可奈何”也有一定道理,④与材料信息不符。

10.“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

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

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 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

解析:A 《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邱逢甲等掀起保台斗争但最终失败,“回首河山意黯然”显示了台湾丧失后的愤懑心情,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11.(2011苏州期中)下列各项是对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评述,其中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

( )

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

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 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解析:B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符合现代化史观”。义和团破坏铁路和电线,反映的是盲目排外思想,对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认识不足,故体现了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

12.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次事变,这一谬论化为了关东军的实际侵略行径(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解析:A 解答本题的切入点是“满蒙”这一地点。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事发上海,七七事变事发北京,均与满蒙无关,九一八事变事发东北。

13.“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摘自《人物风俗制度丛谈》)这篇文章的成文时间最有可能是( )

A.明崇祯三年 B.1931年9月C.北平市成立时 D.1937年7月

解析:D “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是指卢沟桥事变,这次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

14.《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B 从材料中“南京”可知是对日军占领南京时的记录,故C、D两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而东史郎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直接参与者,故A项表述错误。

15.《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七七事变后,日本妄图速战速决,

三个月灭亡中国,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历时三个多月,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

16.(2011年浙江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解析:C 根据标语来判断时间,“红军”的称呼表明第二次国共合作还没有真正实现,据此排除D项。“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表明国共之间的关系因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据此排除A、B两项。

17.(2011江苏五市四区期中)如图为江苏画家刘元1938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图中在日寇身后头戴钢盔的是国民党的士兵,身前手持大刀的是八路军战士,头上手执刺刀的是普通民兵。画家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①日寇陷入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②国民党军队已放弃正面抵抗 ③八路军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为正面战场的主力 ④日寇受到中国军民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沉重打击

A.①④ 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A 图片形象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状况,②③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国共两党两大战场战术各异,相互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18.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D.使中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

解析:B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排除A项;抗日战争并未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排除C项;B、D两项表述均正确,但注意题干要求“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补偿,故选B项。

19.(2012南京一模)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

篇二:历史

综合练习六

1、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下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攻入清朝都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④B.②③C.②④ D.①③④ 2、虎门销烟发生后,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叫嚣:“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 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的教训它!”他之所以如此狂妄的背景是 A.英国当时刚开始工业革命 B.英国已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C.英国已建立起东方市场D.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 3、 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它是我见到的中国近代史上最要 命的外交文件。”这句话中“最要命的外交文件”应该是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4、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这是李鸿

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签订《马关条约》 C.签订《辛丑条约》 D.开展洋务运动 5、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其中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是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顽固派 D.革命派

6、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各种思潮和主张,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B、戊戌变法——马克思主义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7、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活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活动

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结束了封建制度

8、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帝制 9、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D.社会主义时代 10、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

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C.康有为 D.陈独秀 11、“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

A.洋务派的观点 B.维新派的观点 C.顽固派的观点 D.立宪派的观点

12、谍战大戏《潜伏》有一情节:1947年在得知中共中央所在地被占领后,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说: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你知道当时被占领的地方是:

A、南京 B、延安C、沈阳 D、北京 13、“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生死荣哀,光耀二十世纪;八一倡义, 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总理, 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这副对联赞颂:

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陈毅 14、1919年6月,美国思想家杜威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像中国的孩子一样,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运动,那是难以想象的。”这里的“政治运动”是指: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四五运动 15、下列历史事件中,不具备因果关系的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B、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C、国民党败退台湾——海峡两岸分离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回归 16、“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既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

是科技成果的体现。”这里是“国家政策”和“科技成果”分别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B.国有企业改革、神五飞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D.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17.1972年,费正清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新中国拒绝与其他国家间的交往 C.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对仇视的态度D.美中两国没有任何共同利益而言 18.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这里所说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A.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 B.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宗教信仰

C.崇尚理性,探索资本主义制度的模式D.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倡导社会革命

19、罗斯福说,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新应用”是指

A. 确立联邦制 B.废除奴隶制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20.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D.德国策划慕尼黑阴谋 21世纪初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B.“东方红”一号卫星 C.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2.戈林于1942年在庆贺希特勒生日的午餐会上曾说:“唯一熟悉国会的人,就是我;是我放火把它点着了!”可见“国会纵火案”是纳粹党蓄意谋划的,这是为了 A.使纳粹党夺取国家政权 B.驱散国会

C.让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D.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23、观察下列四幅电影海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否则划“×”。

图1 图2 图3 图4 (1)图1中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图2反映的事件发生在长征途中,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3)图三中军事行动的领导者是刘伯承和邓小平。

(4)图4中的军事行动是国共两党的主力决战,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5)图3和图4的军事行动都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6)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 24.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下面材料:(12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的平等社会;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94岁高龄的马相伯梦想:“未来的中国,乃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三: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运动倡导者的梦想”带来的积极影响。(2分)作者认为“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这一观点是否正确?(1分)简要说明理由。(1分)

(2)据材料二,人们提出了哪些“新年梦想”?(4分)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新年梦想”?(1分)

(3)材料三中“两种梦想”,今天正在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实现第二个“梦想”所采取的措施(两例即可)。(2分)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1分)

25、近代以来的许多标语、口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折射了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开天辟地】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句话折射了时代精神。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口号有什么含义?它折射出的时代精神是什么?(2分)

【曲折探索】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高呼“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些口号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2)这些口号导致了哪些的“狂热“事件?这些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3分)

【伟大转折】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大学游行队伍中展现出一条“小平,您好”的醒目横幅。

(3)这句口号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历史原因。(两点即可, 3分)

【深化改革】 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4)“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中提出来的?在这一口号的推动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一点即可)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作出了什么努力? (3分)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对比分析,你能得出什么认识?(1分)

26、中国告别了过去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正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世界。

【山河悲愤】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0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0年前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并彻底毁灭了它”;110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1)材料中“170年前”、“150年前”、“110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3分)有人认为中国遭受巨大的民族耻辱是历史的必然,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2分) 【抗争探索】如图

(2)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请结合上述图片,分别说说它们各指什么运动?(3分) ①“自我疗伤” _____________ ②“温药慢治” _____________ ③“猛药重治” _____________

【外交历程】(3)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三次建交高峰。尤其是72年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形成第二次建交高峰。请指出1972年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及其原因。(2分)

【走向世界】(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请你完成下列任务:(4分)老师给你四个词: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用这四个词写一小段话说明上述观点。(要求:包括以上四个词,表述顺畅,符合逻辑,100字以内)

2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

(1)材料一中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他所推崇的英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伏尔泰为什么推崇中国文化? (3分)

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旧制度与大革命》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各自是什么?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4分)

材料三: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大国崛起》(3)材料三中“英国的影响”是哪一事件带来的?在它和法国大革命共同作用下,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扩大,这表现在哪些历史事件中?(4分)

综合练习七

一战前的“三国协约”与二战后的“北约”都( ) ①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 ②突出英、美的主导地位 ③具有军事政治同盟性质 ④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我国是世界上能造核武器、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 个国家,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 )

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1966年,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进行

D.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大国外交 利益维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材料二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

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材料三 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

——习近平在美国的演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并概括当时中美关系转变的表现。(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

间的内在联系。(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中美关系上中方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有哪些?(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2分)

材料;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请用1921~1935年的史实来加以说明。(2分)

(2)有人说,遵义会议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伟大转折,请你说明理由。(2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国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的“特色”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各是什么?(2分)

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活动准备】 (1)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资料? 第二组 文汇历史

(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的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法国居民每天仅配给200克面包,联邦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条香烟。 (3)从第二组收集的材料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第三组 聚焦现实

【日本《东京新闻》2014年1月1日社论】安倍政权决心要以建设“强大国家”的姿态来对抗全球化和中国的大国化。安倍晋三首相如今越来越胆大妄为。他刚上台时的那种现实主义色彩已经消逝,如今开始肆无忌惮地推行起了增强军备的政策。安倍政权谋求的所谓“强大国家”实质上就是为应对迅速崛起的中国而扩充自卫队。这将使日本成为对他国构成威胁的军事大国。人们不能不对这种因怀疑、猜测引发的军备竞争会使日本陷入安保陷阱而感到担忧。 (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提出两点建议。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1)图片背后隐含的列强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耻辱的象征,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图一作者及其生活时代对应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图一(作者) 所生活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2)图片出现的历史背景,反映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界上所罕有的深重灾难”,说出与深重灾难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一例)。(3)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根据图片内容写出与中国近代探索相关的事件名称。

图一:开近代探索之先: 。 图二:圆救亡图存之梦: 。 图三:创民主共和之国: 。

图四:启思想解放之门: 。(4)分析探究:根据图片反映历史事件,同学们绘制出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方框中未填部分的内容。

(5)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可见,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辛,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解析】本题以近代“侵略与探索”为线索,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鸦片战争影响下,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开始系统介绍西方。第(2)题,考查学生辨析对图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列强侵略引起中国人的思考与探索,这里的“深重灾难”指的是列强的侵略,根据所学组织答案。第(3)(4)(5)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探索的了解,中国的近代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演变。答案:(1)访问他人、查阅网络资料、阅读书报杂志、观看影像资料、考察遗址遗迹等。(任答两点即可)

(2)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战争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战后格局:美苏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

(3)认识: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或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4)和平与发展。建议: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备选热点】答案:(1)魏源 南京条约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3)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4)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5)器物层面:李鸿章、左宗棠;制度层面: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思想层面:陈独秀、李大钊。热点主题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945

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94周年华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4年波澜壮阔,94年壮丽辉煌。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

(2)“八一枪声”是在哪个地方打响的?(3)“长征壮歌”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会议? (4)“抗日烽火”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抗战的局面。试举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例各一例。 (5)“建国大业”发生于哪一年?

(6)“改革春风”首先从农村吹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出对外开放中1980年最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7)在实现“小康蓝图”的过程中,党确定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本题以“中国共产党94周年华诞”这一热点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94年风雨历程的识记能力。各小题皆属识记层面,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所有问题。答案:(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2)南昌。 (3)遵义会议。

(4)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举其他符合题意的战例也可) (5)1949年。

(6)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解析】选D

(1)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或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略战争。(3分) 观点:同意。19世纪上半期,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开辟国外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当时中国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落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 2分)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分)。

(3))特点: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原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等(2分)

(4)短文: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全党全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篇三: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练习1 北师大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练习1 北

师大版必修1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 )

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

解析: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A、D两项表述错误,C项发生在同盟会成立前,也不正确。

答案:B

2.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解析: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就任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不是正式大总统。 答案:D

3.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国家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以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下列有关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亲自领导武昌起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

D.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解析: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尚在国外,他没有能直接领导武昌起义。 答案:A

4.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A.总统

C.总理

B.参议院 D.国民全体

解析:本题考查对《临时约法》内容和实质的认识。《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既然“民主”,国家的主权当属国民全体。

答案:D

5.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

A.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解析:由“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可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革命的敌人依然存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发生根本改变。故D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D

6.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下列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体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把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主要是从政治体制上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明显错误,排除。C、D两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只有B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B

7.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C.中华民国的成立 B.清朝统治被推翻 D.《临时约法》的颁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这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

答案: C

8.洪秀全和孙中山同为广东人,也都是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代表人物,他们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提出了改造社会的构想

C.尝试建立民主制度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解析: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尝试建立民主制度是孙中山的活动,不是洪秀全的活动,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两人分别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洪秀全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是改造社会的构想。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个学生写了一篇小论文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正式大总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青天白日旗为国旗,3月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政府实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以中华民国纪年,2011年算起来应该是民国一百年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材料二 从2010年初开始,一场辛亥革命百年庆典主办权的争夺战在武汉、广州、南京等城市之间展开。

材料三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1)材料一的小论文中有几处错误,请找出并纠正。(5分)

(2)结合

民国时期的爱国标语

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几个城市争夺庆典主办权的主要历史原因。(4分)

(3)材料三中“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什么样的辛亥革命精神?(9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说明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第(1)问根据材料一从总统、政府名称、约法、政体及辛亥革命的意义方面纠错。第(2)问根据武汉、南京、广州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说明。第(3)问应结合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社会变革”要从政治民主进步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精神”涵盖内容比较广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错误及纠正:①正式大总统改为临时大总统,②南京国民政府改为南京临时政府,③青天白日旗改为五色旗,④《中华民国约法》改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⑤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⑥封建制度改为封建帝制或君主专制。

(2)原因:武汉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发生地,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广州是黄花岗起义的发生地,广东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3)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精神: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