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毕业论文 > 列表页

大学生毕业论文(计算机)范文大全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03  分类: 毕业论文 手机版

篇一: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相关)

摘 要

21世纪,高新技术的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有效地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谁就能掌握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力。

本文基于Web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地位、基本思想、发展趋势、新时期的一些主要特点等理论知识,分析了建立了基于Web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实现技术。

论文给出了基于Web的招聘管理系统开发实例。该实例实现了招聘管理的一些主要功能。主要包括招聘岗位管理、人才库管理、应聘简历管理等模块。不仅能代替日常招聘管理中一些的繁琐的工作,而且能充分利用Internet/Intranet快速地收集和发布信息,给基于Web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关键词:Web,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new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develop over the speed limit and market economy is globalizing, which cause th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unprecedentedly fierce,the competition is the talents’one after all,who can manage and develop the human resources effectively,who can grasp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knowledge driven economical aera.

The paper studies the realization of Web-based HRMS.Firstly explains some theory knowledge on HRM,such as its concept,development course,main role,som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new period,and the influence that some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Internet/Intranet bring to HRMS.And carries on demand analysis and system designs on HRMS.Probes into the development approach and realizing technology of the HTMS.

The paper provides the Web-based recruitment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stance,it realize some main functions of recruiting management module.Mainly include applying recruiting management posts,pool of management,management candidates curriculum vitae ,etc.It not only can replace some daily recruit management tedious jobs but also can fully utilize Internet/Intranet to collect and issue information fast.The instance gives a good way to develop Web-Based HRMS.

Key Words: Web,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目 录

1 绪论…………………………………………………………………………………………1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1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所做的主要工作………………………………………………….1 2 招聘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3

2.1 使用JAVA技术的优点………………………………………………………..………3

2.2 JAVA技术的应用……………………………………………………………..………..4

2.2.1 JAVA应用程序和小应用程序…………………………………………..……….4

2.2.2 JDBC、Servlet、JSP和JavaBeans…………………………………………………4

2.2.3 Struts介绍………………………………………………………………..……….5

2.3 Eclipse简介………………………………………………………………………...…...6

3 招聘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8

3.1 招聘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8

3.1.1 特性需求分析………………………………………………………………..…..8

3.1.2 招聘的基本过程……………………………………………………………..…..9

3.1.3 数据流程分析……………………………………………………………..……10

3.1.4 系统的E-R模型…………………………………………………………..……11

3.1.5 功能需求分析……………………………………………………………..……11

3.2 招聘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14

3.3 招聘管理系统的分析……………………………………………………………..….14

3.3.1 系统功能结构图………………………………………………………..………15

3.3.2 系统数据流程图…………………………………………………………..……15

3.4 招聘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16

3.4.1 C/S和B/S体系结构……………………………………………………………..16

3.4.2 招聘管理系统基于Web的三层结构设计……………………………..……...18

3.5 招聘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实现………………………………………………………...19 4 招聘管理系统的实现…………………………………………………………………..…30

4.1 本系统的模块功能介绍……………………………………………………..……….30

4.2 功能实现及相应的图形界面…………………………………………………..…….31

4.3 系统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35 5 招聘管理系统测试…………………………………………………………………..……36

5.1系统测试的目标………………………………………………………………..……..36

5.2 测试的实现……………………………………………………………………..…….36

5.2.1 模块测试…………………………………………………………………..……36

5.2.2 系统及子系统测试………………………………………………………..……36 6 总结与展望………………………………………………………………………..………38 致谢…………………………………………………………………………………..………39 参考文献……………………………………………………………………………..………40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招聘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关口。招聘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工作,担负着从经营战略和目标出发,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任。

从以往的招聘管理的方式看,企业一般通过在报纸、杂志刊登招聘广告,以及参加人才招聘会等方式进行招聘,或者委托人才服务机构代为招聘等,这些方式耗资、耗时,甚至贻误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近些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Internet进行网上招聘也渐成趋势。但这些方式都没有将人力资源经理从繁重的拆阅信件、挑选简历的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面对打印出来的简历和收到的邮件,他们仍然要进行大量的二次处理工作。招聘网站虽不能提供招聘及相关工作中的所有解决方案,但为企业的招聘方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在对基于Web的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现中,选择招聘管理作为突破口,旨在对基于Web的招聘管理系统进行研究的同时,为基于Web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进行有益的探索。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指导和进行的人事管理活动,即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很多企业管理者都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把人员的招聘放在企业战略的第一位。本文把基于Web的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所做的主要工作

随着企业将人力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重视,同时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运用Jsp、Struts、Hibernate等技术,

以招聘管理模块为实例,研究基于Web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任务:

(1)对现代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重要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国内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面的理解,并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建立理论基础。

(2)分析目前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应用现状,剖析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融入到Internet中的思想。

(3)深入探讨基于Web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开发方法和实现技术等问题。并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数据流程分析。

(4)以招聘管理系统为实例进行开发,实现招聘管理的一些主要功能,给基于Web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篇二: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

大庆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供热计量改造工作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院 (系)

专 业 软件工程

研 究 方 向java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4年 5 月 22 日

摘 要

供热计量改造工作管理系统包括:供热企业信息管理、改造小区基本信息管理、基本信息发布、查询,四大模块。该设计详细介绍了供热计量改造工作管理系统具体实现过程。该系统根据ITIL理念、依照《ISO/IEC 20000-1:2005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1部分:规范》、《GB/T 14885—94固定资产分类及代码》等,面向住户、小区供热管理部门,市区供热管理部门。采用当前主流MVC框架,后台采用oracle数据库.此平台依托精确化业务流程、自动化手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供热计量;管理系统;MVC框架;oracle数据库

Abstract

Including the heating measurement transformation work management system: the heat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plots bas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asic information, query, four big modules. The detailed design of heating measurement transformation work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ITIL concep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SO/IEC 20000-1:200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management - part first: specification", "GB/T 14885 - 94 fixed asset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the residents, district heating administration, urban heat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 The current mainstream MVC framework, background using Oracle database. This platform relies on accurate business process automation, manual operation,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Keywords: heating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MVC framework; Oracle database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 开发背景与现状 ................................................... 1

1.2 开发本系统意义 ................................................... 1

1.3 目标 ............................................................. 1

第二章 开发平台介绍 .................................................. 2

2.1 开发语言 ......................................................... 2

2.2 数据库 ........................................................... 2

2.3 MVC框架 ......................................................... 2

2.4总体技术路线 ..................................................... 2

第三章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 4

3.1系统总体设计 ..................................................... 4

3.2系统模块设计 ..................................................... 6

3.2.1登录模块 .................................................. 6

3.2.2市政委权限功能模块 ........................................ 6

3.2.3区县供热办权限功能模块 .................................... 6

3.2.4项目验收申请功能模块 ...................................... 6

3.2.5供热计量改造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 6

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与说明 ............................................... 8

4.1数据库 ........................................................... 8

4.2数据库说明 ...................................................... 13

第五章 界面设计 ...................................................... 14

5.1登陆界面 ........................................................ 14

5.2用户操作界面 .................................................... 15

5.3项目验收申报界面 ................................................ 18

第六章 运行环境及测试 ................................................ 21

6.1软件运行环境 .................................................... 21

6.2系统测试 ........................................................ 21

总结 ................................................................. 24

[参考文献] ........................................................... 25

谢 辞 ............................................................... 27

第一章 绪论

1.1 开发背景与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我国的住房需求相应的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像北京市这样的一线城市。住房的增多供热问题也被人们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当下,节能,环保,低耗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而伴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简单化,人性化的管理已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如今的小区的住房的供热问题因为管理人员驳杂,很难形成统一的管理,得到确切的数据,且因为供热点分布散乱,不能使能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采用供热计量改造工作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节约人力资源,有效统一规划管理供热数据,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达到精细化、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目标。

1.2 开发本系统意义

该系统可以实现提高供热管理的效率,节约人力资源,节约能源,实现北京市热计量改造工作从计划、任务分解、设计、施工进度、验收等各个业务管理环节的全方位管理。形成市-区-供热企业-项目单位多级联动供热计量数据采集、审核、控制、处理、分析等全过程的业务信息化管理。

1.3 目标

通过供热计量改造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北京市热计量改造工作从计划、任务分解、设计、施工进度、验收等各个业务管理环节的全方位管理,对经过热计量改造的小区,收费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形成市-区-供热企业-项目单位多级联动供热计量数据采集、审核、控制、处理、分析等全过程的业务信息化管理,达到精细化、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目标。提高工作效率,辅助供热计量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现供热企业提供数据的上报提醒、历史上报信息查询、统计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等功能。为两级供热办提供审核、监控、处理、分析等功能,提高了重点工程的监控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城市的供热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通过与北京市市容委已有平台业务系统的对接,实现供热计量改造工作管理系统的快速访问;与现有的供热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实现供热计量改造工作管理供热

大学生毕业论文(计算机)范文大全

单位、锅炉房相关业务信息与供热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间的信息共享;与市政市容委的短信平台进行对接,实现热计量改造工作的上报提醒、通知下发等人性化的短信提示功能。

篇三: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篇一

谈论如何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 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

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周学毛,等.网站规划建设与管理维护[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谭移民,钱景舫.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J].教育研究,2001,(2). 篇二

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本文在介绍网络信息资源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多层次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保持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我们政府特此制定了由“知识成产系统,技术生产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只是应用系统”4个良性循环的子系统所形成的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传播系统,已经被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当中。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信息管理的过程已经经历了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现在正逐渐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演进。

1. 网络信息资源含义

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之前,我们首先应明确对信息资源(IR)概念的理解。目前关于信息资源的含义有很多中不同的解释,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侠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本的身。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细细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网络信息资源新的内涵。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信息资源也称虚拟信息资源,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内容的集合。简言之,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1存储数字化

2.2 表现形式多样化

2.3 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而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在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姿势状态展示的,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

2.4 数量巨大,增长迅速

CNNIC一年两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面反映和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以其权威性著称。

2.5 传播方式的动态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2.6 信息源复杂

3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核心是数据库建设

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数据库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是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开支,提供系统的反映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世界提供的大型数据库有万余个,总记录数几十亿,这些数据库通过发达的网络向机关,团体,学校,公司以及个人提供各类科技信息,金融信息,商业信息,文化信息等。

4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核心是“三维结构论”

20世纪90年代初,卢泰宏教授提出,IRM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

从技术角度来看,人们除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研究解决大系统的稳定性,网络结构的有序性和高速率传输中的各种问题外,主要是用情报学的理论方法研究高速信息网络特点的信息系统,信息媒介和利用方式。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速信息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将计算机,通讯网,信息资源网,信息生产者(提供者),信息消费者(用户)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信息生产,分配,流通和利用模式。引起整个信息产业革命,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活动具有与经济活动相同的特征,过程和媒介。存在着供求关系,投入产出关系和费用效益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用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研究网上的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必要按照经济规律,遵循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杠杆,对网络信息活动进行经济管理,使网络信息资源的实现最优配置,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发挥最佳效益。从人文角度来看,人们试图通过政策,法规,伦理道德的相互协调,将行政手段,法制手段,和精神文明的力量结合起来,实现高速信息网络资源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管理,形成有机体系和健康的网络文化,以保证高速信息网络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2. 胡昌平,谷斌 《网络信息资源的社会化组织与开发构想》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4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