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财务管理 > 列表页

海尔集团财务管理案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30  分类: 财务管理 手机版

篇一: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黑龙江财经学院

《高级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班 级 会计学-8班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

陈瑞琪.陈征.王艳辉 董庆波.刘砾瞳 杨晓丽.李艳艳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 创立於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二、 案例分析

1. 社会因素

创业25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1993年开始海尔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海尔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在莱西援建了第一所海尔希望小学,从来拉开了援建海尔希望小学的序幕以及各种活动。海尔集团先后被云南团省委、青岛团市委、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和“社会的海尔”等奖项。同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 政治因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对于经济企业的发展机遇了许多较开放优惠的政策,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许多落后的商业思想观念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商业思想所取代,国有企业、集体及民办小厂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有许多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的厂子因此而起死回生,而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机遇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3.经济因素

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

海尔集团财务管理案例

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

“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

4.swot分析

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在全球internet的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

劣势: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的愿望是好的,它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国情所限,方法必须变通,结果仍然是回到原来的电话、传真订货流程去,“信息化”徒劳无功。外部环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导致海尔外部信息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机会:利用海尔已经打出的品牌,加强技术含金量,要不断创新。中国入世为其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条件,所以要趁此打入国际市场。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威胁:可能会出现进入市场的强大的竞争对手,现在我国家电产业越来越多,竞争力也就越来越大。

三、案例结论

通过以上对海尔集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海尔集团的财务战略做出以下结论。首先,海尔集团财务状况良好,公司现金流充足,资本运营水平较高,公司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海尔集团采用扩张型投资战略,公司不断对外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收购和兼并,企业资产规模逐年扩大,企业回魔经济效应显现,带来营业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净利润也高速增长,资产收益率逐步上升。

其次,海尔集团以充裕的现金流为依托,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筹资,提高营运资金使用效率;以内源筹资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安全性高,保持股本结构的稳定,企业经营不受债权人干预,有利于降低公司的整体资本成本。

再次,海尔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日趋成熟,其投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归核化特点。进行相关性投资,利用企业资源和能力的通用性,成为其他家电类相关产业所要求的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容易在相关产业间转移,形成产业协同效应。进行归核化投资,海尔集团回归主业,提升品牌认知价值,先保证核心业务做强做精,集中使用企业资源,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最后,每年都是当发放现金股利,这样既促进公司长远发展,有保障了股东权益,还可以稳定股价,保证公司股价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

篇二: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6年销售收人达62亿元,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类,5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6年出口创汇达5700万美元。集团内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1个,员工13000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膨胀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6家,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只“联合舰队”。在这16家中,海尔认为对红星电器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且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德海尔则是海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操作较为规范的一次并购,虽然其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红星是由青岛市政府直接划归海尔的。海尔大多数的并购都没有跨行业(白色家电业),但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海尔并购的脚步越迈越大,这次并购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鉴于以上三次并购的重要性,在这次调研中较多地关注了这三次并购,在下面的报告中将主要介绍这三个案例。 整体兼并一一一红星电器公司

一、背景

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而成的琴岛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产品以制冷设备为主。199

3年7月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育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1994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65亿元,利润2.1亿元,生产洗衣机71.3万台,1995年5月海尔洗衣机“玛格丽特”被评为1995年中国市场十大畅销洗衣机。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6亿元,前景堪忧。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 二、并购目的

中国家用洗衣机行业快速发展始于70年代未,1995年总产量达到约950万台。一般而言,家用洗衣机可分为单桶、双桶半自动洗衣机及全自动洗衣机,而全自动又可分为波轮、滚筒及搅拌式。单桶洗衣机为原始类型,1995年时大多数厂商已不再生产。双桶半自动较全自动便宜,是当时中国市场的主流,而滚筒在欧洲较为普遍,但在亚洲以波轮更为常见。对于当时总容量达900多万台的洗衣机市场,海尔70多万台显然只是一个不大数目。而且海尔洗衣机当时以滚筒为主,产品系列比较单一,要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它必须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线的长度。 红星作为一个老牌的洗衣机生产厂,其设备、技术以及工人的熟练程度在当时都应是相当好的,它所缺乏的主要是科学的管理和市场导向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海尔正是以管理和出色的市场观念而著称,因此它们的结合有着极大的合理性。市政府的出面使得这一并购进行的十分的顺利,而且由于是由市政府将红星整体划归海尔,不需海尔出资,这大大降低了并购成本,这恐怕也是海尔认为红星并购案例是它所进行的最成功的并购的原因之一。通过这一并购,新成立的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不仅将原有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产生了规模经济,并且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大大增强了自己在洗衣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并购经过

(一)组织结构的变化

1995年7月4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使它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

(二)接管过程

1.文化先行

1995年7月4日,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永森奉命来到由红

星电器公司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就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划归之初,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便确定一个思路,海尔的最大优势是无形资产,注入海尔的企业文化,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是最重要的一着。

海尔集团副总裁杨绵绵首先率海尔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资金调度和咨询认证五大中心的人员,在划归的第二天便来到红星电器公司,开始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开始植人并同化着“红星”的员工们。 随后,张瑞敏又亲自到“红星”,向中层干部们讲述他的经营心得,解释“80/20管理原则”,灌输“关键的少数决定非关键的多数”这个“人和责任”的理念。

“企业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虽是少数,却在企业发展中负有80%的责任。”

令“红星”中层干部们耳目一新的“80/20原则”,关于解决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要用不同方法的“法约尔跳板原则”,以及引用的中华民族的古训:“德,才之帅也;才,德之资也”,唤起了‘红星”广大中层干部的进取心,鼓起了他们奋发向上争一流的风帆。 张瑞敏进而从分析企业亏损引申出海尔oec管理,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出成果,从今天出成果,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他提出,当前要群策群力,从三方面做起:一、以市场为中心,卖信誉,不是卖产品,一切工作都要围绕顾客需要和市场满意来做;二、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能力,用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三、从现在起,每天作出计划,目标量化分解到人,抓紧抓死,要在2至3年内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名牌,最终在国标上创名牌。

2.“范萍事件”

应该说3500多名红星电器公司员工,对企业划归“海尔”表示了欢迎和拥护的态度,但由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海尔的管理方法,在理念上存在着认识偏差。 海尔的管理指导思想立足“以人为本”。对此,以柴永森为首的新领导班子,没有简单地采用单纯说教的方式,而是抓住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观念上的转变。

一天,洗衣机生产车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插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本是一件小事,因为过去企业发生质量问题从来都是罚一线工人,但若是用海尔的管理观念来看这件事,则不应该如此

简单处理,当事者周围的干部们更应当逐级承担责任,针对这件事,他们利用集团主办的《海尔报》,开展了《范萍的上级负什么责任》的大讨论,并配发了评论《动真格的,从干部开始》。 以此为出发点,柴永森督促下级部门迅速处理企业数年来的洗衣机存库返修问题,但拖拉惯了的下级部门认为此事无关紧要,并没有按期照办,柴永森据此引咎自罚了300元。

全新的海尔管理,使原红星人受到震撼,尤其是广大干部,开始认识到管理的差距与不足了。

干部红黄榜迅速设立,先后有10位干部对自己工作的失误进行了自罚,许多长期难以根除的质量、供货、干部作风等问题由此得到解决。 抓住员工观念已有所转变的时机,柴永森组织全体员工分批参观海尔电冰箱等企业,使他们亲眼目睹海尔科学有序的管理现场,集团oec管理,寻找自身差距。海尔现场管理的精髓是“责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除去生产环节,哪怕是车间里一扇窗户的玻璃,其卫生清洁也有指定员工负责。而该公司现场管理最大的弊病就是责任不清,出了问题谁也不负责任。

参观回来后,该公司各分厂都把严抓现场管理,落实每人、每事、每天的责任,作为开展工作、上水平的突破口,各分厂领导每天至少有6小时靠在现场,抓薄弱环节,解决实质问题,促使现场管理水平每天都有提高。过去现场管理较差,各种物品乱堆乱放的总装分厂,现场面貌从此变得整洁而有条理,崭新的《现场管理区域图》挂在车间大门处;最优、最差车间主任、员工及评比缘由,提醒大家注意的当日工作重点,工整地书写在黑板报上;日清栏内质量、生产、物耗管理、设备、文明生产、工艺、劳动纪律等条目标注清晰,一目了然;车间地面上新画的区域黄线,将各种物品的设置,界定了归位明确的界限。现在,该公司各分厂均改变了过去那种从投入到产出的无序状态,形成了系统管理。 3.市场理念的导入

“我们一切工作的效果,最终是通过市场来反映的。”海尔集团这个经营理念,在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得到再次印证。在新理念的导向下,该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

棗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保证。

棗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按照“公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

棗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o多位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的启动点。 棗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为“小神泡”。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集团还有条营销理念是:“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

1995年底,该公司又根据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名牌这个目标要求,进行了力度较大的产品结构调整,下马了一批商场滞销产品,同时确立了加速开发市场畅销的“小神童”、“小神泡”系列洗衣机目标,保证每月开发一种新产品。

(三)整合的成效

企业却在划归后不久,通过引进海尔竞价模式,使每台海尔5公斤洗衣机的配套成本降低15.3元,按每年60万台产量计算,1年可降低成本近1000万元。在划归后的第三个月里,公司实现扭亏为盈;9月盈利2万元,10月盈利7.6万元,11月盈利10多万元,12月一个月盈利150多万元,企业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据国家权威部门最近统计,该公司洗衣机销量,已从1995年7月份的全国第7位上升为1995年底的第5位;全国市场占有率增长3.7%。截止12月底,该公司1995年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 1996年海尔洗衣机发展势头更猛,一次性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并囊括了洗衣机行业几乎所有的最高荣誉: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出口量全国第一,仅一个品种出口日本就占日本进出总量的61%,占中国出口日本的91%中国每出口两台全自动洗衣机就有一台是海尔出口的;国家质量抽检连续两年荣登榜首,其中全自动洗衣机无故突破了7000次大关,达到国际新水准;荣获全国消费者欢迎产品第一名、九七购物首选品牌第一名,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率调查活动中,海尔洗衣机成为唯一一家投诉率为零的企业。 目前,海尔洗衣机已拥有8大系列50多种规格洗衣机产品,成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

篇三: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理财1309 卿梦婷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理财1309 卿梦婷 201341102

1.在组织变革的实践中,海尔是如何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与公司战略相结合的?

(1)OEC管理:与名牌战略相契合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建立起一套充分发挥员工个人和团队人力资源潜能的机制,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将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再将理念外化为制度,构造成机制

(2)挑战自我:与多元化战略相契合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配合实施多元化的企业发展战略,海尔提出“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念,设计了把“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化”的市场链机制

(3)国际化的人:与国际化战略相契合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树立“市场是每个人的上级”的观念,建立互相咬合的“SST”,采用与国际接轨的供应链工程,顺利实施国际化战略。让员工感到对自己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不是被动地接受激励而是主动创新。创造体现个人价值的氛围,

2.海尔是如何将企业总体战略与管理制度层面相契合的?将战略建立在日常性管理工作基础之中的?

(1)名牌战略阶段:在“要做就做最好的”战略理念指引下,专注于冰箱专业化生产过程,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2)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实施了多元化战略扩张。所采取的策略就是通过所谓“吃休克鱼”的办法来扩展。积极地把这样的企业兼并过来。不是靠再投资,只是把海尔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移植过去,使这些企业起死回生。

国际化战略阶段:实施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在世界各地建设海尔,不再是一个从中国出来的海尔产品,而是在当地设计、当地生产、当地制造、当地销售的产品,这也就是“本土化的海尔”

3.将海尔的经验“OEC管理法”,“3E卡”,“三工”,“两索一跳的SST市场链”制度移植到另外的企业中,是否能行的通?是否

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OEC管理法:所谓OEC即Overall(全方位)、Every(每人、每天、每件事)、Control&Clear(控制和清理),总结起来叫“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这种高效率的管理方法,我认为是值得每个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并且可行性较高,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3E卡:劳动一天,员工就可根据当天的产量、质量、物耗、工艺等9大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计算当日的工资,管理人员则根据目标分解为:年度目标、月度目标和日清目标,计算出当月的应得工资。人人的工资都公开透明,只按效果,不论资历,由“同岗同酬”转变为“同效同酬”

这种方法对生产型企业较为适用。但是不同的职位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有些价值是隐形不便于量化的。这样的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因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

(3)三工:即优秀工人、合格工人、试用员工,动态转换干得好可以成为优秀工人,干得不好随时可能变为合格工人甚至试用员工 虽然充分体现了认真工作的重要性,但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员工的情况,和时代大环境等因素选择性借鉴,根据自身情况改良。直接借用不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

(4)两索一跳的SST市场链:索酬就是通过为服务对象服好务而获得报酬;如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则要被索赔;如果既不索酬又不索赔,第三方就会跳闸,闸出问题来。

充分考虑到了第三方的感受,对产品质量提高也有好处。企业需更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