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列表页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成果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13  分类: 邓小平理论 手机版

篇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案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案例 1

千年伟人马克思

世纪之交,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无疑就是“千年伟人”的评选。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99年秋天,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经过反复评选,最后结果:马克 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评选活动开始阶段,爱因斯坦的票数领先。在评选活动的后期,评马克思为本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票数直线上升,并遥遥领先于爱因斯坦。美国纽约的一家报纸用整版篇幅评论了这个意义深远的事件。后来,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候选者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因斯坦仅以一分的优势领先于甘地和马克思。这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说明马克思是千年伟人。

从 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开过四次。它们是:1995年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在巴黎举行的、有1 500多位学者参加的第一届“国际马克思大会”;1996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有1 500多名学者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在伦敦召开的·、有6 000多人参加的\盛况空前的“'96伦敦马克思大会”;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在巴黎召开的、有1 500多人参加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讨论会。此外,1998年在巴黎还召开了有500多人参加的第二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以及在莫斯科举行的每年一度的国际社会主义研讨会。至于小型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更是不计其数。

2000年是世纪之交,回顾和总结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展望2l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将是国际理论研讨活动的重要内容。法国“马克思园地”协会将在巴黎举办规模盛大的、题为“全球化与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议题有:20世纪社会主义分析与总结;当代资本主义分析;现代社会劳动的内容和地位;超越资本主义和变革社会的进程与动因;如何实现真正的公有制和新国际主义等。同时,在美国纽约还举行了2 400多人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讨论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新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等重大问题。世界其他地区也举办了类似的活动。法国《世界报》用“回归马克思”的题目来形容并点评这种热潮。

法国《人道报》在报道1998年巴黎国际大会时有下面一段生动的文字:今年(1998年),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起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而这次会议将“再次让历史沸腾起来”。“《宣言》对21世纪仍将发匾跋臁保奥砜怂贾饕迕挥兴溃砜怂既匀换钭拧眔这些撼动人心的话语,道出了世界进步人类的心声。理论研究是社会变革的前导。这许许多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活动,将汇成巨流,发出世界最强音,推动当代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再度复兴。让我们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昂首阔步,迈向2l世纪吧.

讨论题:

1. 马克思为什么会被评选为千年伟人?

2.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哪些内容?你知道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什么吗?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哪些理论成果?

案例点评 :

本案例讲述了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千年伟人”的评选活动。经过反复评选,最后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这项活动的开展和报道,应该说是客观、公允的。尤其是,这一活动不是由社会主义国家传媒,而是由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传媒举办的,这就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对于世界工人阶级

来说,这是千年之交,时代赠予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最值得纪念的礼物 !这件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它是当今社会矛盾的反映,是世界进步人士要求变革社会的情绪的表现。当今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重新激起了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为了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人们到马克思主义那里寻找思想武器。这也是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以来最伟大思想家的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它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说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只要不带偏见,人们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o

关于马克思对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概括为“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他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这样的一个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恩格斯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向世界宣告,“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对于欧荚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o一百多年后,.马克思被世界公认为“最伟大的思想家”,证明了恩格斯的预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已经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有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结合中国不同阶段所处时代背景及国内实际情况,并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而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归根到底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

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研究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永葆青春!

案例 2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1904年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920年8月,16岁的邓小平抱着救国救民的愿望,加入到留法勤工俭学的队伍,远涉重洋,到达法国。他在法国几经辗转,读过中学,做过钢铁厂、橡胶厂、汽车厂的工人。正是在这期间,邓小平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了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旅欧支部,后来转为共产党员,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26年1月,邓小平来到苏联莫斯科的中山大学,比较系统地学习革命理论。后来他在自传中谈到这一段学习生活时提到:我过去在西欧团体工作时,每每感到能力不足,以致往往发生错误。因此,我便早有来俄学习的决心。我能留俄一天,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

1927年春,邓小平从莫斯科回国。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一片白色恐怖。邓小平到达武汉,担任党中央的政治秘书,参加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八七会议”o会议决定,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会议期间,邓小平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当年年底,23岁的邓小平随中共中央机关迁往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o

1929年,邓小平化名“邓斌”,在广西南宁开展革命活动,和李明瑞、张云逸、俞作豫等领导了著名的右江地区武装起义,建立了红七军、红八军,并担任红七军、红八军政委和前敌委员会书记。由于受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影响,部队连连受挫,最后不得不转战七千里,向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o

1931年夏,邓小平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邓小平是毛泽东提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坚定实践者,为此受到了当时“左”倾路线的迫害。他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人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坚决主张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反对“城市中心论”,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结果被当时党内的“左”倾领导者撤职,被打成所

谓的“邓、毛、谢、古反党集团”o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严重挫折。 顽强崛起的邓小平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他参加了标志着党的历史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并由毛泽东提议担任中央秘书长。在之后十多年的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总是处在战略全局中的关键位置,处在同敌人针锋相对的最前线。抗战时期,他担任一二九师的政委,与师长刘伯承一起率部转战太行,开辟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邓小平担任总前委书记,指挥二、三野战军歼灭南线国民党精锐主力55万。淮海战役后,邓小平同二、三野战军的领导同志一起指挥了渡江战役o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克南京,占领国民党总统府o 4月27日晚,邓小平、陈毅就住在这里。戎马生涯20年,邓小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战功。邓小平较早使用“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这个提法。1943年11月10日,在北方局党校的整风动员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党的事业完全放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之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小平曾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6年在党的八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毛泽东在推举邓小平任总书记的时候赞扬邓小平说,他比较会办事,比较周到,比较公道,是个厚道人。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长达十年,这是邓小平工作最繁忙的十年。他一直处在中央领导工作的第一线,参加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在许多方面提出过重要的正确主张。邓小平担任总书记期间,同各国共产党领导人广泛接触o 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党之间出现分歧。邓小平多次率领代表团去莫斯科同苏联共产党谈判,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反对苏共搞党与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o 1963年,中苏两党关系破裂,邓小平率领的谈判代表团回到北京,毛泽东亲自到机场迎接。邓小平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从1957年到60年代前半期,在中苏两党的激烈争论中,我扮演的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o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邓小平就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严重挫折o”69年10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在当地拖拉机修造厂劳动厂在江西的三年,他读了许多马列著作和古今中外的书籍,并结合中国实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更深入的思考。

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被粉碎。1973年,毛泽东重新起用邓小平,并恢复其国务院副总理职务。毛泽东称赞他“政治思想强”, “人才难得”, “柔中有刚,绵里藏针”o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时,再次从严重的政治挫折中崛起o 1975年1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邓小平召集军队干部会、省市委书记会、农业会议、科学院会议,系统地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想。这些会议的中心议题都是“整顿”o全面整顿,就是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改革的实验。整顿的实质是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矛头直指“四人帮”o由此,邓小平再次受到错误路线的打击,被指责为搞“右倾翻案风”,再次被错误地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严重挫折。但是,整顿的业绩和他在整顿中表现出来的风骨,已经赢得了党心、民心、军心,为粉碎“四人帮”准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o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逝世,举国哀悼。同年10月6日, “四人帮”被粉碎,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举国欢腾。悲喜之际,全国人民都关注着毛泽东之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王震提出要邓小平出来工作。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1976年被错误撤消的一切领导职务。此时此刻,邓小平想的是什么呢?他在这次全会上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就是邓小平从严重的政治挫折中第三次崛起时的精神境界。邓小平以他的远见卓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决定性环节,从端正思想路线人手进行拨乱反正。他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邓小平的领导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这次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

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在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为全会确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认识和新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然而,新时期面临的任务和局势是异常复杂的。在纠正“左”的错误的过程中,否定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等右的思潮又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正确路线构成了新的干扰。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强调指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但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这次讲话之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载人了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

在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同时,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胆略和理论勇气,坚持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决抵制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o 1980年8月,邓小平在接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科学的评价。在邓小平的亲自领导下,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错误理论,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系统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o《决议》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同心同德、开创未来奠定了重要基础o 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究竟该如何走下去作了响亮的回答。邓小平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在开幕词中,他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在农村改革取得突出成效的基础上,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o《决定》贯彻了邓小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阐明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任务、性质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o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充实了新的内容o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这次大会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党的十三大还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大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二个基本观点,勾画出了这一理论的轮廓 o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方针和政策遇到了严峻考验。我们党和政府经受住了这次考验。邓小平坚定地指出: “我们的一切基本提法,从发展战略到方针政策,包括改革开放,都是对的o”“不能因为这次事件的发生,就说我们的战略目标错了o”

1989年9月4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请求辞去担任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同年11月,中共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了他的请求。邓小平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的稳定,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邓小平仍然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o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他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经验,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

识问题o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14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更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认识到,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正确的,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九个方面作了更为全面的阐述。

1993年,89岁高龄的邓小平,亲自审定了编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文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篇3 000来字的文稿,他就作了120多处修改。《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和第三卷汇集,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富有独创性的著述。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神州震动,举国同悲。他的骨灰撒人碧波汹涌的大海。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在北京开幕。大会确定的主题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l世纪。邓小平理论在这次大会上被写进了党章o

1998年12月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的讲话。回顾改革开放20年我国的发展历程,江泽民同志指出:2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讨论题

1. 通过阅读邓小平的简要生平,你能感受到邓小平有哪些宝贵的人格特征? ,

2. 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案例点评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o”这个熟悉的声音让亿万中国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就是20世纪最后二十几年时间里在世界和中国妁政治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伟人,一位辛勤耕耘的老人——邓小平o 93年的风雨历程,犹如一部穿越整个20世纪的壮丽辉煌的史诗,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衷心爱戴。

·邓小平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锤炼出了自己鲜明的人生品格。他尊重实践,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寻找新路子;他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他目光远大,胸襟开阔,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从大局着眼观察和处理各种重大问题;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实干,行动果断,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他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身上具有的这些普通人所不具有的独特品质,使他成为邓小平理论当之无愧的创立者。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不但要学习邓小平的思想,而且要学习他伟大的革命风格。

篇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内容非常丰富。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抓住战略重点,抓住时机,争取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邓小平理论的上述九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其中第一方面,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贯穿于始终。第二方面,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国情依据。第三至第八方面,具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着重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题。第九方面,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3.怎样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答:(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它不仅开辟了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第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的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邓小平理论提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

5.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答:(1)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第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第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

答: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二,这些理论成果在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原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成果

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第三,这些理论成果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答: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称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査,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把开展调查研究、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作为思想路线的基础。这是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运用于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批评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1941年5月,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同时他还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1941年冬,毛泽东为延安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最简明、最精辟的概括。1945 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带领全党在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这条思想路线。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邓小平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第二,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就在于实事求是,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第三,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邓小平认为,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思想路线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重要意义: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和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答: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该解放思想,勇于和敢于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去进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第一,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第二,理论创新必须同实际紧密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具体说: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第一,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第二,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第三,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第四,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6.如何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答:第一,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价值。第三,重视理论的创新。理论在与历史、现实的实际联系中,要进一步发展和创造出合乎中国需要的新理论。

7.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呢?

答:第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第三,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第四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基本纲领: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第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第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又一条宝贵经验。第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是促进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第五,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3.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义?

答:(1)历史意义:第一,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新理论。第二,它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实践意义: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第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从而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繁荣富强扫清了障碍,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

4.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第一,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第二,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三,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第四,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髙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

5.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答:历史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第二,我们党在过渡时期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 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避免了社会动荡和冲突。第三,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把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