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列表页

邓小平理论学习问答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29  分类: 邓小平理论 手机版

篇一:《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练习题

《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这样的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现阶段我国社会产生新矛盾新问题的原因归根到底都同经济还不发达有关。

7、坚持原则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最初是在党的十二大提出的。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是十三大把邓小平理论概括为十二个基本理论问题。

10、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排列在一起,写进党的纲领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保证。

1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和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3、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14、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最终形成于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阐述。

16、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

17、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实现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18、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19、“分三步走”战略任务要求下世纪中叶达到目标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十五大提出201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21、我国国情决定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始终放在第一位的是农业。

22、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个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23、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5、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

2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2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8、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发展经济。

29、我国主张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0、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制的核心。

三、论述题:

试论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1)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首先必须认识三者的辩证关系,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首先,发展是目的,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自身一切问题的关键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在世界舞台和国际事务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也要看我们自己的发展。

其次,改革是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也是发展生产力,不改革就不可能有发展,离开了发展也就没有真正的改革。

再次,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离开了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

(2)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第一,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从根本意义上说,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党的基本路线的科学内容决定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

第二,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够全面落实“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基本方针。党中央的这一基本方针,既充分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精神实质,同时之突出强调了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这一特征,把抓住机遇同加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促进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实现。这三者之间是一组动态的矛盾关系,认识和处理这三者关系也只能在这三个方面的实践中进行,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进行。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保持三者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要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基本方针,使人们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富裕幸福。

篇二:邓小平理论学习答案

邓小平理论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贫穷与富裕

2.我国在(B)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1949年 B. 1956年 C.1957年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4.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是在(A)。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

A.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全 B.世界经济发展我极化

C.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C)。、

A.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历史经验和科学总结

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和科学总结

7.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A)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A.人民的根本利益 B.人民的当前利益

C.人民的长远利益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加强(A)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9.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国内生产总值突破(C)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A.2000 B.1500 C.1000

10.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C)的能力。

A.领导政治 B.领导经济 C.领导发展

11.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B)。

A.第一目标 B.第一要务 C.第一职责

1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B)的集中体现。

A.政策和策略 B.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B、C、D)。

A.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酝酿生产阶段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的提出阶段

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2.我们党在新的世纪要副食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B、C、D)。

A.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推进现代化建设

3.科学发展观坚持 (A、B、C)。

A.发展为了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发展方向由人民决定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B、D)。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高速发展 D.可持续发展

三、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是指什么?

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依据。主要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和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概括,邓小平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怅动力的理论;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第六,关于 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第八,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第九,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答:“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4.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答: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历史经验,其中三条尤为重要: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第二,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

竭力量;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必须始终坚持 “三个代表”。

5.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答: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和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三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简述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

(1)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因为: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答: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主要从两个方面看:

(1)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以往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无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八大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它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的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2)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因为: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C)。

A.1945年 B.1966年 C.1978年

2.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B.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实事求是

3.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B),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

A.与时俱进 B.创新 C.革命

4.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改革和开放

C.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

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根本上决定于它能否(C)。

A.实现社会公平 B.消灭剥削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城市和农村的矛盾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邓小平理论学习问答

基本实现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8.在党的十五大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9.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B)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A.和谐 B.进步 C.发展

10.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中,“和谐”是指(A)。

A.社会现代化 B.政治现代化 C.文化现代化

11.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B)。

A.2000年翻一番 B.2000年翻两番 C.2010年翻两番

1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是(A)。

A.农业 B.工业 C.第三产业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A、B、C、D)。

A.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B.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D.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3.改革开放主要解决(C、D)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4.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设是(A、B、C、D)。

A.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 B.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C.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 D.实现共同富裕

三、简答题

1.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意义在于:(1)保证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3)保证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正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深入贯彻,我们才不断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2.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答:因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实事求是的深度。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人的思想只有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发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2)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认识符合新情况,做到实事求是。

篇三:邓小平理论应掌握的问答题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邓小平理论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根本原因:

(1)世界在发生巨大变化,人类文明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要求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新的大发展

(2)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地把握住时代的发展,并以世界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

2.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挫折、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恩格斯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4.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新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

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新判断: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新体系: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1.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 时代背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3)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4)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3.历史经验——党成立以来科学经验的总结

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 “三个代表”。

4.现实依据——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国情: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广泛而深刻。

党情:

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五.如何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整体: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2)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

(3)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4)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密切相联、辩证统一,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六、 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包含哪些要求?

答:(1)解放思想的要求:第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第二,必须突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第三,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实事求是的要求: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第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努力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第三,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七、为什么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问题,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探索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探索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这些探索,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第一, 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这一任务,是邓小平 在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二,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迫切需要。为了推进改革开放,解决人们在改革开放以来遇到的一些困惑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二, 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要求。邓小平提出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 一方面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另一方面强调要根据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用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八、怎样全面、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答: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是把它提高到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高度加以认识的,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本身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在提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的任务后,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发展,逐渐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了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国内的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面对复杂的形势,为了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新的阶段,邓小平在十多年的思考的基础上,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九、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包含哪些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怎样才能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答:第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三,实现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第四,实现目标的基本方针,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979年3月,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把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概括为我党历来所坚持、今后也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它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第一,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四项基本原则是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作出的科学概括。第三,四项基本原则是为了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而确立的。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对外开放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也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还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要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首先要准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第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第二,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第三,在实践中赋予以新的时代内容。其次,在实践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第一,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促进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第二,改革、发展、稳定又是相互制约的。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改革力度大小和发展速度高低会影响原有的稳定程度。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十、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强调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党在今天的最低纲领是什么?它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第一,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体现了持续发展与阶段发展的统一。党的最高纲领为革命和建设的阶段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最低纲领及革命和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践,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准备了条件。第二,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体现了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统一。实践中,我们要把为理想而奋斗的革命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党在今天的最低纲领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包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

作和竞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基本政策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

十一、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特点?

①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③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十二、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对新型工业化做了陈述: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有五个特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十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答: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十四、 如何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答: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阶段,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其客观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最根本的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

首先,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次,非公有制经济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第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第四,它促进了公有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 十五、依法治国的涵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

进步的重要标志。第五,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十七、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重要的特征。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