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列表页

沧州区情调查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03  分类: 调查报告 手机版

篇一:区情调查报告(李书鑫)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大塘村委会伞塘村农业状况调查 为了适应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要求,亲自了解农业农村情况,掌握调查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农业农村需要什么人才,以便更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于2015年3月1日到3月5日这段寒假放假时间调查了解了我们家乡伞塘村全村农业用地的基本情况,以及此区域农村经济情况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情况。为此,我亲自到农田中查看取材,通过向村委会的相关管理人员请教询问村民人数和农业用地情况以及走访各户村民了解农业种植情况,同时还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将有关内容汇报如下:

一、农业用地现状

我们村的农业用地总面积约为2500亩,其中大部分为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5%,其次是林地,占总面积的25%,而水田则占20%。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约为2.5亩。通过调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不畅。表现为我区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小,周期短,集中程度不高,流转行为不规范。原因有三:一是部分农民观念陈旧,流转愿望不强。一部分农民对土地眷恋很深,把土地当做唯一的生产资料来经营,明知种田效益低,但觉得饭碗有保障,不愿转出土地;一部分农民虽然外出务工,但担心打工受挫,失业又失地,宁愿抛荒,也不愿转出。二是中介服务不健全,流转机制不活。我区土地流转中介市场尚未形成,流出、流入方之间缺乏信息联系,阻碍了土地大规模流转;即使已进入流转的土地,签订的合同也不规范,容易引起纠纷。三是政策保障跟不上,流转规模不大。就转入方而言,一些惠农政策,如种粮直补、良种补贴等直接面向千家万户,种植大户实际上享受不到,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对流出方来说,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土地不仅是基本生产资料,而且还承担着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加大土地大规模集中流转难度。

2、旱地和林地贫瘠。在我们这地区,旱地和林地土壤类型绝大多数为赤红壤,有机质含量低,质地粘重,显酸性。加上农村劳动素质低,农民科学种地水平不高,不擅于改良土壤,以致于作物产量不高。

3、耕作地面积逐渐减少。由于种地收益不高,现在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这就导致了很多农田的荒废。还有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

人都建起了楼房,但是很多人都不在原有的宅基地上建,而是另用耕地建。

二、作物种植情况

我们村主要种植的作物有水稻、木薯和花生。水稻种植面积大概是500亩,木薯种植面积大概是1300亩,而花生种植面积500亩左右。都是采用单作的种植方式。

1、水稻一般在每年的七月中下旬种植,十月下旬收获。种植种类为籼稻。开始种植的时候主要施用复合肥,每亩大约是100斤;在快开花的时候混合施用钾肥和尿素,每亩大概是20到30斤。产量每亩900到1000斤。主要病虫害是卷叶虫、稻飞虱。灌溉水来源于旁边的小溪,有轻度污染,主要是由于喷洒农药时在此处取水,以及附近村民将死鸡死鸭等抛弃于小溪中。

沧州区情调查报告

2、木薯种植时间是在三月上旬,收获时间是在到12月下旬。种类各异,但最主要的是华南7号和华南8号。种植的时候施用复合肥,每亩大约100到150斤;在九月份的时候混合施用尿素和钾肥大约是90到100斤。产量大约是每亩

1.5到2吨。主要病虫害是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枯萎叶斑病和白蛴螬,同时还要受到台风的影响。由于雨水比较充足,一般不需要灌溉。

3、花生种植时间为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一般在六月下旬收获。因为我们的花生种是和其他地方的村民买的,所以种类不详。种植的时候施用尿素和钾肥的混合肥,每亩20到30斤。产量是每亩大约500斤由于雨水比较充足,一般不需要灌溉。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村种植作物施肥单一,三种作物施用的都是复合肥和钾肥尿素。而且有机肥施用过少,肥料损失率高以及缺乏专业的施肥技术和相关知识,所以作物产量明显偏低。

三、农村农业现状

我们村总共有1068人,其中男的有500人,女的有568人,老人妇女多、青壮年少,总体文化水平低,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只占总人数的2%,收入来源务农和外出打工,但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农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1、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一是公益性农技服务难以到位。由于经费短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加之管理体系、农技人员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公益性农技服务已无法满足我区当前农业、农

民的新要求。二是专业化服务发展不快。近年来,我区农业服务体系在植保、机耕、机收等专业化服务方面服务层次不高、市场运作乏力、服务效果较差,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升。三是社会服务组织能力不强。截止目前,我区虽然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协会)20余家,但绝大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缺技术、缺人才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更是结构松散,有名无实,致使带动能力较弱,农民参与程度不高。

2、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现象:即体力型多、技能型少,生产型多、经营管理型少,老人妇女多、青壮年少,致使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不高,增收致富能力不强,制约了我区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新农村建设情况

由于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大病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完善;还有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惠民工程,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各条主线都铺上了水泥,村里面还修建了文化广场,有各种供娱乐和锻炼的设备;同时还修建了垃圾焚烧池,解决了垃圾乱丢的现象,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和本地区情况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探索我区农业现代化发展途径。

1、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完善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二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四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五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2、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瓶颈”。长期以来,我区农业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的,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耕地减少。我们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条件,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

营体制下,实行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亦即农用地归集体所有,由农户占有、支配、使用并依法处置,并使这些权能商品化、社会化,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适当流动和集中,使土地向种田大户、种田能手集中或由企业承包农户土地等,必将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科技进步。要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在加大保护资源环境力度的基础上,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政府应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免费为农村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现有人员的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要发挥农民的作用,又要依靠政府的支持,还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体,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民,只有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政府的支持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政府应制定支农、惠农、强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促进法》,加大补贴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现代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固然必须提高农业的设备和武装水平,但归根结底,还必须依靠现代农民。针对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必须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储备人力资本。政府部门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地大规模培训农民,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范围,构筑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造就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

参考文献:连云港市连云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南博万

篇二:沧州市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沧州市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沧州市环境相关资料,对该市的环境状况现状、当今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改善环境问题的措施。开篇分析该市的自然环境、行政区域、经济和人口、当地的产业结构等情况。同时结合当地2009年的环境质量公报和相关部门的环境调查数据,系统分析面临污染问题。最后包括相关部门的规定及措施。

【关键词】:沧州 环境质量 经济转型 治理措施 可持续发展

1

1. 沧州市概况

1.1. 自然环境

1.1.1. 地理区域 面积13419平方千米。

1.1.2. 气候特点 年平均干燥度1.2-1.5,大陆度63.8-66.0,大陆性气候很显著,温度适中,光照充足。

1.1.3. 水域特征 沧州市地处海河平原,平均海拔约10m。东临渤海,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127公里的海岸线。

1.1.4. 农业耕地概况 1241.4万亩,草地60

万亩,是河北省粮、棉、油集中产区之一。

1.2. 行政区域

沧州市设新华区、运河区、开发区3个区,辖泊头、任丘市等4个市,沧县、青县等10个县。沧州市共有有乡镇167个,其中镇73个。

环渤海区域在沿海经济和发展强省中具有重要地位。

2

1.3. 沧州地区经济与人口

1.3.1. 工农业的区域布置

沧州的工业发展迅速,炼油、化肥、化工、铸造等。2010年沧州市的经济总量突破了1000

亿,达到1130亿,财政收入83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54亿,一二三产业收入分别是,一产133亿,二产618亿,三产379亿。地域农业资源丰富,沧州是著名的“鸭梨之乡”和“金丝小枣”之乡。沿岸有44万亩滩涂,发展海水养殖和盐化工前景广阔。

1.3.2. 人口 到2009年,沧州市的总人口数已经达到710万。

2. 环境质量基本情况

2.1. 城市空气环境

空气污染呈季节性变化,冬季采暖期间污染较重。全年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中还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大气降水:降水pH的加权均值为6.17,没有出现酸雨。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中的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9.96%,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82.90%。

3

2.2. 水环境

2.3.1. 地表水: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除南运河青县桥断面水质为Ⅲ类,其余监测断面水

质均劣于V类;与往年相比,沧浪渠水质有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

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2.3.2. 2010年,沧州市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为83.11%,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91%。

2.3. 声环境

功能区噪声、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等效不超标;城市噪声源结果分析:城市的主要

噪声源为生活噪声、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和其它类型噪声。影响面最广的是生活噪声,占38.9%,影响强度最大的是交通噪声,占22.2%。

2.4. 辐射污染 较轻微

2.5. 固体污染排放物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高的行业主要是:电力行业产生86.68万吨、化工行业30.37万吨、造纸业

5.17万吨、非金属矿物制造业4.75万吨。

3. 现阶段沧州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沧州正经历着环境恶化后的各种生态危机,并且已由局部发展到全地域,由地表深入到浅层地下,由土壤传递到农作物。

4

3.1. 沧州水环境变化分析

3.1.1.河道断流、径流量和入海水量持续减少

3.1.2. 河道断流天数增加 河道开始出现断流,九十年代以后,汛期绝大部分河道也出现河干的情

况。

3.1.3. 许多河床、滩地成了群众的耕地。河道的干涸使水生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大量的水生

物种灭绝。同时,破坏了水的自然循环系统,河道径流量和入海水量减少。

3.1.4. 地下水超采、水位降落漏斗逐年加深 。扩展进入80 年代,沧州市地表水越来越紧缺,为

了解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问题,地下水尤其是深层地下水成为了主要水源,大量打井开采

地下水,井灌面积也大幅度增加。

3.2. 大气污染物

城区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都不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影响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3.3. 地方性石油污染

沧州作为华北油田的重要产油地区,王官屯部分地区油气污染大气环境,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二是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腐蚀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当地的水资源水质堪忧。

5

篇三: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沧州市博物馆

时 间:2016年9月28日

调研目的:从参观者的角度了解博物馆的展示方法是否合理,从而进一步的了解展示设计这门学科 沧州市博物馆馆址位于沧州市运河区上海路,市政务服务中心北侧,建筑面积32275平方米,占地57亩。总高24米,分为半地下层和一至四层。总体布局为一到三层共11个展厅。

博物馆总体布局为一到三层共11个展厅,设计了11条展线。一楼设科技体验厅、书画和工艺美术两个临展厅。二楼设《沧海之州—沧州历史文化陈列》、《滨海遗风—沧州民俗文化展》、《沧州历史名人展》和《浅绛瓷韵—沧州民间收藏展》。三楼设《大运河北—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展》、《百戏之源—沧州杂技文化展》、《武术之乡—沧州武术文化展》以及《渤海之滨—沧州沿海资源科普展》。负一层设报告厅和电影放映厅。

设计理念上凸显沧州独特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风格的有机统一,建筑造型上体现人文、自然与城市建筑空间布局的有机融合,古朴、典雅、庄重、灵动,展现博物馆特有的文化内涵与视觉美感,突出博物馆收藏、展示、教育和文化交流四大功能。思路上坚持传承历史文化与延续城市文脉相融合,覆“斗”型形体设计,取义于沉积层叠的沧州古城墙,“俯”瞰沧州大地,象征对地域文化沃土的依托与汲取。同时,博物馆沿袭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九宫格”结构形式,并将中间单元取出,形成建筑的中庭和内院,剩下的单元区分成虚实、轻重两种分块相间布置。

沧州市博物馆展厅布局主题鲜明,符合当地地方丰富人情。合理运用了当地的独具特色的名俗文化为主题。一楼书画和工艺两个展厅负责临时展示作家作品;二楼《沧海之州—沧州历史文化陈列》按历史发展为依据先后排列,同时展出了各个历史时期地方的瓷器:三楼展厅则集中展示了沧州历史上的大运河的繁华,和沧州特有的杂技和武术。

沧州市博物馆展厅中的展位中的展品的光的合理运用,为展品创造了视觉中心,更有利于引导大众的参观,博物馆利用展厅中的展位进行隔断节省开支,流线畅通方便较多人次的观赏,空间宽敞。

刘高举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