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列表页

市政协调研检查指导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04  分类: 调研报告 手机版

篇一:政协评议汇报材料

XX学校

迎接政协评议汇报材料

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校始建于1946年,旧称“XX”;1984年,学校由普通教育改制职业教育,并更名为XXXX。我校是XXXX.XXXX.XXXX。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学校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征地工作,积极加快职教中心建设进程,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将学校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办学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去年完成职教中心建设新征地40余亩,现占地面积108亩,校舍建筑面积23761㎡,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1000余万元,基本能满足学生校内实训需要,同时学校还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稳定的平台;现有学历教育在籍学生2850人;学校主要开设有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食品生物工艺、学前教育、机械加工技术、办公室文员、电子商务、农村经济管理11个专业,其中服装

制作与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是市级重点专业。

学校现有校级5人(其中校长1人,副校长3人,专职副书记兼工会主席1人);在编教职工137人,专任教师129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省骨干教师1人;高级教师40人,占31%;中级教师39人,占30 %)。学校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几年来,共选送教师6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师资梯形队伍。

(二)办学特色

1.校企合作,互惠互利

我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育人基地,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主动适应市场,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局面。例如与好利来联合开办“好利来订单”班,好利来公司去年在原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再提供全新烘焙设备价值20余万元,并派专业技术骨干到校培训师生,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

2.升学就业,并行并重

我校坚持以培育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多元化办学模式,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围绕“升学有门,就业有路”的办学理念,为广大学子铺就了一条广阔的升学就业之路。

2013年,我校120名学生参加对口高考,120人上线,其中本科12人上线,有较大突破;学生品行良好、行为规范,到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良

好,专业过硬,供不应求,出现了用人单位争抢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局面。

3.德育浸润,奠基未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校一直以来重视学生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学校德育模式,全面深化“一月一德”主题德育月活动,将传统教育、十德、“八无”班级创建、德育学分量化考核、“6S”管理等德育常规有机融合,实现德育目标具体化、活动主题化和评价情景化,注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4.扶贫培训,辐射县域

我校将学历教育与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紧密结合,提高了办学效益。自2003年开始,面向农村招收富余劳动力进行非农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有组织地集中向大中型骨干企业有序输送就业。10余年来,开展了10余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班128期,参加培训人数15030人,培训结业14984人,有组织输送就业14655人,为农民人均创造就业收入两万余元每年,探索出了一条职业学校“依托政府工程,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发展之路,惠及县域千家万户。

二、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因学校快速发展,一些矛盾在发展

市政协调研检查指导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中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投入不足。尽管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资金投入仍然不足,这导致了我校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我校在建项目因资金问题推进较为缓慢,学校硬件较差,对学生吸引力不足,

招生困难,制约了学校规模发展。

(二)师资问题

1. 由于生源增加,市场变化,专业结构调整,教师总量不够,同时出现结构性富余;

2.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待遇偏低,在引进高质量专业教师上相对缺乏吸引力,导致高质量专业教师不足,专业课教师的流失也较为严重,教师补充困难;

(三)办学条件较差

由于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很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就读,直接导致我们生源不多,生源质量较差;这样的状况又反过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一种不良循环。

(四)社会认同度不高

由于社会的传统观念中“以上大学为荣”的意识仍在起作用,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社会支持度、认同度不高,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农村职业学校,许多家长只有在“万般无奈”之下才会把孩子送来就读,即使学生来就读了,家长对学生也基本没有期望值,这也制约了学校规模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职业教育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应强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舆论宣传,增强社会各方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就读职业中学的就业形势、创业致富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以各种声势、有利的舆论导向来改变人们“职教没有普教重要和就读职教档次低”的传统落后观念。

(二)创新机制,增强活力

希望政府部门创新投入机制,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需求,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实施定单职业教育培训,采取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争取企业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创新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实行专业技术教师的报酬与教学水平挂钩、与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效果挂钩、与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挂钩,打破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完善各项考核奖惩机制,激励教师乐教善教,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三)内培外引,提升素质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有鉴于我校师资短板,为建设一直高素质师资队伍,我们通过内培外引,加强了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近几年,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经费,先后选派60余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及其他各级各类培训;依托校本研修,立足课堂改革,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教师发展;学校还外聘了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事业心强的专业教师,既解决了高质量专业教师不足之现状,同时他们的示范作用也带动了其他专业教师的发展。

(四)面向市场,主动适应

篇二:政协调研汇报

五华县政协委员视察食品药监工作汇报材料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8年8月5日)

各位政协领导、委员、同志们:

首先让我代表我局全体工作人员热烈欢迎县政协来我局视察指导工作,欢迎各位委员们对我局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感谢政协对我县食品药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下面我就食品药监工作几方面情况作简要汇报,请各位委员给予指导。

本局沿革和职能

我局是新组建的行政部门。2001年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药监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组建成立梅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五华分局,当时主要是履行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职能的单位。2004年根据粤机编办[2004]193号文,在原药监五华分局的基础上,划入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职能,增加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职能,更名为广东省五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现主要职责有(摘录):

一是贯彻执行有关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是依法行使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能、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职能。

三是监管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流通市场,依法查处“三品一械”违法行为等。

四是承办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在职能方面需要说明一下,也是人们容易引起混淆的是,药品价格、药品广告以及普通食品具体的行政处罚不属于药监系统或不是县一级药监部门管辖和审批。

本局机构和人员状况

我局内设有4个职能股(室)[办公室、食品安全协调股、综合业务股、稽查股(挂稽查分局牌子)]人员编制31人(行政编制14名、执法专项编制15名、事业编制2名,其中领导班子1正3副,正副股长(主任)9名)。

目前我局现有在编人员25人(公务员21人、工勤人员4人),其中外地籍12人(外县籍5人、外市籍5人、外省籍2人),占公务员总人数近半数。人员分布:

1、办公室6人(负责人:曾祥发)。

2、食品安全协调股2人(股长:陈玉兰)。

3、综合业务股6人(股长:温建良)。

4、稽查股7人(股长:张载良)。

学历情况:本科14人(具学士学位2人),专科9人(专业以医学、药学、法律为主),其余为高中(中专)2人。

现领导班子成员:

局 长:刘炽方

副局长:李相明(兼纪检组长) 曾崇光 邹庆荣

我县涉药企业(单位)基本状况

我县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和义齿生产企业各1家,药品批发企业5家,药品零售企业255家;医疗机构共有691家,其中县级单位6家,乡镇卫生院30家,门诊部3家,医疗卫生单位下属站、所172家,农村卫生站480

家。药品供应网点分布不均,偏远农村地区偏少,个别村还存在买药用药困难的现象。我县药品监管相对我市其他县(市)来说点多、面广、线长、任务重。

近年主要工作

我局自组建以来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管职责,紧紧围绕确保队伍廉洁高效和全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推进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三个重点,切实抓好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发挥政府“抓手”作用,全面规范“三品一械”市场秩序,促进全县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发挥了部门职能作用。具体来说,做到了“四个坚持”。

一、坚持学法、用法并重,执法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我局除少数干部是原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门药政、药检人员在组建时转入外,绝大部分是近几年新招录的公务员。针对人员新,队伍年轻,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任务新,法律水平高低不一的实际,我们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通过提高队伍自身素质,确保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不断提高药品监管水平上。一是抓组织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和机关干部的头脑,在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和有关政策过程中,重点解决“为谁监管、怎样监管”的问题,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管好药,为人民”的宗旨,为搞好药品监管提供了组织和思想上的保证作用。二是抓自身学习,提高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我们要求全体机关人员都要熟悉掌握《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以自身学法、用法、严格执法的行动,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我们除了坚持每周五上午集中学习制度外,还要求和鼓励干部职工利用工余时间学,做到学用结合。三是参加有关培训。我局机关公务人员100%参加了省人事部门举行的岗位培训,全部达到了合格标准,取得省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与此同时,还建立了相应

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工作目标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对执法人员“约法三章”。几年来,没有出现违法行政的人和事,较好地履行了职责,维护了自身形象。

二、坚持宣传、教育引路,依法治药的良好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在药品监管中,我们大力宣传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着力营造一个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首先,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药品管理法》,在食品药品的专项整治中,邀请县电视台专访、报道,近年来,我局先后在安流镇等乡镇开展了宣传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施行五周年纪念活动,提高人民群众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同时还利用《五华政报》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知识。另外,我们还以开辟《药监信息》、学习宣传栏等形式对药事法规进行传播,在16个镇政府统一设置“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和“关注药品安全、构建和谐梅州”的宣传栏,形成了强有力的学习宣传药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舆论氛围。其次,我们要求药品监管人员和药品稽查人员,在深入实际工作中,把宣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宣传在先,监管在后,教育在先,处罚在后,依法行政,依法监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05年以来,我们开展了针对被处罚对象进行稽查回访制度,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受到处罚的企业认为我局依法行政,保护了用药者利益,也使他们受到了教育,表示一定要依法规范经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和合法利益。第三,利用重要活动进行宣传。每年组织“3.15”等大型社会宣传活动,现场设立宣传咨询台,展示假劣药品,当众演示识别方法,吸引群众前来咨询,另外还印发大量宣传资料;去年7月,我们利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开展的食品药品安全三下乡活动,组织我局干部职工和省食品药品职业学院80多名师生在我县16个镇开展了大型宣传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各镇党委、政府在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使“三下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几年来,我们组织涉药人员参加各类药品法律法规培训50多场次,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开展大型集中宣传活动近十场次,印发宣传资料6万多份等。

三、坚持整顿、严格执法,药品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几年来,我们根据省、市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我县药品市场实际,采取“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办法,对重点品种、重点地段、重点企业、重点时段和上级发布的清查品种实行重点监管,加大了药品市场治理整顿力度,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重点打击制售假劣药品、不合格医疗器械行为。2006年以来共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案件100多宗,涉案价值5万多元,罚没收入10多万元。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法行政,重视每一宗案件,在检查程序、违法事实的认定、法律法规的适用和处罚的裁量上严格依法依规,确保处理的每一宗案件都成为铁案,经得起检查。到目前为止,已立案的案件,基本办结,没有出现提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做到让当事人心口服。通过几年的大力整顿,有效地遏制了我县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药品市场进一步净化,药品质量进一步好转,药品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

四、坚持帮促、规范管理,综合监管职责不断完善

(一)以社会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为着力点,切实履行综合监督职能。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我县于2004年8月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我局积极利用食安会这个平台,加强与有关职能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每年牵头组织召开食品安全联席会议二次以上,在重大节假日来临前组织联合执法行动,清除食品安全隐患;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为实现监管重心下移、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去年我县以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设立镇级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的决定》,在全县十六个镇组建了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我县在努力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第一责任人“三位一体”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积极做好食品安全信访维稳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综合监督,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编印《食品安全工作简报》,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成员单位联系更加紧密,促使我县食品安全监管

篇三:区发改局在区政协半年调研工作会上的汇报材料

区发改局在区政协半年调研工作会上的汇报材料

龙马潭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曹天林

(二O一O年七月二十三日)

尊敬的赖朝祥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主任、副主任: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发改局党组及全体干部职工,向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局紧紧围绕“工业强区、物流兴区、新村惠民”三大战略,坚持把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作为工作重点,抓班子、强队伍、抓创新、求突破,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推进龙马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努力保持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市下达我区综合目标任务共24项,考核分值100分,我局承担了GDP(6分)、人均GDP(4分)、区属GDP增速(10分)、固定资产投资(5分)、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分)、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率(3分)等8项任务,承担的考核分值达36分,占全区考核总分值的36%。任务大、担子重。为此,我局加强与区内相关经济部门的联系,坚持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相关经济部门联系会,强化经济运行预测预警监测分析,确保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区经济发展形势比年初预期要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又好又快增长态势,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1-6月,全区完成GDP47.94亿元,增长23.6%,占市考核目标的54.5%,超市目标进度4.5个百分点,实现“双过半”。其中区属GDP增速达到25.2%,超目标增速8.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313万元,占市下达目标的59.7%,超计划进度9.7个百分点,增长46.2%,增速超目标2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25.2%,占市考核目标的46%,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8%,增速超目标3.8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9.42亿元,占市考核目标的50.9%,超计划进度0.9个百分点,增长3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2%,增速超目标5.2个百分点,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6%,超目标增速7.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77亿元,占全年市下达目标的67%,超计划进度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4.47亿元,增长36.1%,占市考核目标的71.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4141元,增长9.6%,占市考核目标的61.8%,超计划793元,1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8350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1.6亿元,增长18.8%,完成市考核目标的46.6%。

(二)谋大局,破难题,促发展,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围绕区域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完成《龙马潭区“十二五”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加快推进园区人才开发的思考》、《龙马潭区发展战略研究》、《龙马潭区强区升位研究(与周边区县比较分析篇)》、《龙马潭区当前经济发展态势》等多篇调研报告。二

是扎实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十二五”规划顾问咨询组,骋请省、市、区有关领导和专家14名担任编制顾问。完成30个重大课题研究和28个部门(行业)专项规划编制。指导乡镇街开展产业规划编制。加强与省、市相关规划衔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规划盘子,围绕成渝经济区建设、川南经济区建设、泸州市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精心谋划了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等事关我区未来发展的项目207个,总投资约500亿元。在全区开展“十二五”规划大讨论及反复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已全面完成《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三是着力推进开发区扩区工作。加强与省市发改委的联系和协调,编制完成开发区扩区发展规划并报省发改委审定。代区政府草拟《关于扩大四川泸州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的请示》上报市政府转报省政府批示。

(三)抓机遇、建机制、强管理,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紧紧围绕“大开放、大实力、大建设、大发展”的思路,抢抓机遇,千方百计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廉租住房建设等民生工程方面争取了大量上级资金。大抓项目,在年初确定的77个项目,总投资49亿元,同比增长150%。省级重点项目达5个之多,再创历史新高,约占全市近四分之一。十大重大项目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即一名责任领导,一套考核体系,一套班子,实行一抓到底,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抓大项目,今年区内投资上亿元的项目就有15个,同比增长150%,年投资2亿元以上的项目有7个,同比增长40%,年投资3亿元以上的项目有4个,同比增长300%。加强考核奖惩,区委目督办、区政府目督办、重点办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并严格每月交帐,每月通报,保持高压推进态势。同时,对项目完成好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经费,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抓项目的激情。实行工期到逼机制,加快工程进度,每个项目均在确保年终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制定了工期进度,洞窝峡谷景区开发、隆盛物流等6个项目已基本提前完成今年建设任务。加大项目储备力度,上半年储备项目10个。

(四)强包装、争项目、重跟踪,“双争”工作再创新高

进一步加强项目包装,已编制上报项目10个,总投资2.45亿元,计划争取上级资金5600万元。加强已申报项目跟踪工作,积极向省、市发改部门沟通汇报,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户龙马潭区。上半年通过发改系统向上争取资金已超过4465万元,同比增长30%。

(五)抓审批、严管理、重规范,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

狠抓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于政府投资较大的项目,原则要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从项目建设必要性、技术可行性、资金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查,同时要求开展土地预审、规划选址、环境评价和节能评估工作。上半年审批政府投资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2.35亿元。严格工程招投标管理,完成26个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预算总投资3935.95万元,中标(中选)金额3175.93万元,节约资金760.02万元,节约率19%。

(六)抓产业、强服务、重招商,有机硅产业集群项目取得新进展

一是加强对有机硅的上下游产品和国际国内市场进行认真研究,形成了《国内有机硅产业发展现状及我区有机硅产业发展报告》、《有机硅产品的应用》、《有机硅产业集群发展工作组外出考察学习报告》等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从而为项目组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加强了与市经委、北方公司、四川硅峰公司的对接,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机制;三是加强7万吨有机硅建设项目协调服务建设进度,协助企业环评等工作,有力地加快了有机硅项目力度。四是针对有机硅

下游产品和副产物选择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环境污染小、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并结合市场需求,对5个重点项目实行重点包装,重点招商。五是主动出击,成功招商。主动找企业推荐项目,并成功引进有机硅下游企业1家,总投资7000万元,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8000万元。

(七)强协调、抓宣传、建制度,狠抓节能减排工作

我局认真履行区节能减排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推进全区节能减排工作扎实开展。组织开展市政府对我区09年节能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的迎检工作,起草了《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泸州市龙马潭区2009年节能工作情况汇报》,2009年我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顺利通过市政府的考核检查。研究制定有关节能减排方案、意见,从制度上确保全区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实施。代区政府草拟2010年全区节能工作实施意见并及时下发全区,为确保今年和“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和预警调控方案。在全区牵头组织开展“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绿色办公、低碳生活”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和节能减排宣传月活动,提高全民自觉节能减排意识。

(八)深改革、化矛盾、强监督,认真做好体改、物价工作

积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制的收尾工作,1-6月共接待改制企业上访和政策咨询人员10余起,及时疏导化解了各种矛盾。以服务民生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切实抓好价格监督网络和预警机制建设。加强价格、收费管理。全面完成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收费许可证年度审验工作。开展物价检查工作,切实落实好春耕农资、涉企收费、酒博会等物价监管工作,并认真受理价格举报、投诉工作,1-6月共受理35件,立案查处2件。协助中心客运站项目组,全面完成王氏客运站、驿通车站、公交商城的客运站整合补偿成本认证工作。

(九)抓队伍、强学习、重培训,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整体要求,狠抓制度建设,注重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学习教育,促使干部职工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坚持每月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更注重外送培训学习,选派了7名8人次职工到成都、重庆等地培训学习。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全区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是招商引资新引进大项目少,尤其是工业项目太少。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困难。原油及制品、钢材、化纤基础原料价格以及带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土地、资金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劲。企业融资难、用地难问题突出。土地资源紧缺、征地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区县。四是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农民增收形势严峻,农业产业化有待提升,农村基础还需完善。

(二)重点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建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由于我区财力有限,目前项目建设还是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导。当前,我区企业中主要是中小企业居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多数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企业融资渠道也比较单一,往往只能通过向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而目前银行放贷非常严格和谨慎,容易导致项目建设延迟甚至搁浅。

二是由于我区事权不完整,行政协调服务落实难。尤其是规划区内涉及土地等行政审批须报市级有关部门审批,对于重点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难以真正形成,在协调服务过程往往显得心有余力不足。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电力等问题的协调往往难度比较大。

三是受土地制约大。土地要素难以满足发展现状,且土地报件到招拍挂时间过长,影响项目推进力度。

四是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不够深。部分单位不重视项目前期工作,致使项目推进工作中出现见子打子,缺乏统筹安排。

(三)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玉蝉酒厂和华美彩印有限公司等在改制过后出现的利益分配高低不等的因素引发的不稳定事件时有发生。

(四)单位人少事多的矛盾较为突出

目前,我局投资股、项目股和发展规划股分别仅有1人,还要承担区争资争项办公室、重点办、节能减排办等大量繁杂艰巨的工作,今年又增加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很多时候疲于应付,无法沉下来思考关于发展深层次的问题,跑项目资金的时间和精力也十分有限。

(五)争资争项难度大

由于第二次扩权强县后,泸州其他县均属省直管县,县上发改部门可直接与省上对接,从而造成区上在争取项目和资金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尽管我局面临上述问题和困难,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并且找准问题,正视差距,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全面完成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做好各项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及对策工作,发挥好参谋部作用。坚持按季度检查汇总,报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二)进一步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围绕龙马潭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抓位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机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勇于探索,敢于破难。

(三)进一步开展空港经济区调研工作。抓住泸州新机场迁建机遇,提前思考,及时谋划,并积极与市上相关部门对接,培育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空港经济区成为龙马潭区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进一步强化“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发挥规划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加快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保质保量全面完成《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五)切实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加强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监管工作,强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投资备案审批工作。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六)狠抓项目建设,奋力推进发展。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建设,积极推动十大项目加快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协助开发区推进扩区工作。

(七)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节能减排预警控制。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作。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工作,推行全面节能减排行动。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八)继续加强价格、收费许可和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开展好涉企收费、电力价格等专项检查。

(九)积极稳妥推进体改工作。继续抓好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及时疏导化解各种矛盾,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

(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党风廉政“三化”建设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树立“1+5”意识,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半年来,发改局党组一班人和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务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分为二看我们自己,尚有诸多不足之处,必须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诚恳欢迎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结合自身的问题及你们的意见和建议,自加压力,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龙马潭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顺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