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二十四节气 > 列表页

如图介绍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请仔细欣赏,说说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18  分类: 二十四节气 手机版

篇一:江苏省泰州民兴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民兴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经典作品就是耐读,反复咀嚼能获得更多的精神zī养。阅读《鼎湖山听泉》,倾听小溪

的柔màn、滴泉的清脆、激流的雄浑,xiá想那是一曲奇妙的交响乐,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由

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起的主旋律。阅读《学问和智慧》我们懂得学问是寸积zhū累而

来的,而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我们需要以智慧去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

有来历呢。”

B.去年11月,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2013年,中国太平洋论坛

主题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C.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

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D.松柏簇拥的泰州岳武穆祠,经过落架大修与陈设布置,显得格外庄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

故不再发生。

B.忙于期中复习的我,在网上听到歌曲《原来我一直很快乐》,留下了轻松愉悦的印象。

C.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D.泰州籍书画名家孙龙父的一幅弥足珍贵的《红梅图》,成为2013泰州秋季艺术品拍卖

会的亮点。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①,壮心不已。 ②盛名之下,。

③ ,在河之洲。④复行数十步, 。

⑤我想: ,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

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⑥《岳阳楼记》中,读“,”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仁

人胸襟的开阔。

5.名著阅读。(6分)

(1)A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谁教你

强夺他的?”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

这段文字出自施耐庵写的《 》,这段文字

中A是(填人名)。

(2)右边的这幅图是《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游

历哪个国家的情形?该国选拔官员的方法是什么?

(2分)

(3)《格列佛游记》中写飞岛国对属地的居民采取残暴的手段:稍有叛逆,就将飞岛驾临上

空,阻隔阳光,或降落到其国土上,将居民碾压成粉。作者写这个内容具有什么讽刺意

义?(2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1)【诗句撷趣】王鑫同学听同桌在朗诵诗歌:“峨眉山,峨眉山,处处秀色皆可餐。 峨眉

一山有四季,峨眉十里不同天??”他对“峨眉一山有四季,峨眉十里不同天”所写的反差

现象很是不解,你能运用所学的物候知识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吗?(3分)

(2)【文化探究】今年4月20日、10月23日、11月7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寒

露”“霜降”。请仿照示例,解释“寒露”或“霜降”的节气特点。(2分)

示例:“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谷雨时节,雨量增多,谷物茁壮成长。

(3)【知识迁移】近年来时常听到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

开放的消息。学了《气象物候》专题后,联系有关知识,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

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3分)(至少写三点举措)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 阅读朱敦儒的《相见欢》一词,完成第7 题。(6分)

①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②③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①靖康之难(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

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②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

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③倩:请。

7.(1)这首词起笔写诗人在无边秋色中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这与我们刚刚

学过的李煜的《相见欢》中的“ ”

一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景象,并说说其表达效果。(3 分)

答: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这几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寇准传(节选)》.完成8-11题。(14分)

①②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

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

③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

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

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

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

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

传》。③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每期会赋役( ) ②准辄引帝衣( ) ..

③帝益器重之( ) ④或教准增年( )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事决乃退 .

A.乃不知有汉 B.乃重修岳阳楼 C.太祖乃悟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两处)。(2分)

而 准 极 陈 利 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11.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阅读《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

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

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

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

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

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

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

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

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

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

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

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

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

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

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

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

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

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

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

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

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

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

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

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节选自《课外阅读》)

1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13.下列两种说法都有错误,请你指出其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1)第④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中的“大多数”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了喜爱狗的人很多。

(2)第⑥段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除灵长类哺乳动物外,其他哺乳动物几乎不

会分辨颜色,是色盲。

14.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脸红,但也有犯了错误却不脸红的情况出现。请你

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简要探究下面案例中司机不脸红的原因。(3分)

案例:司机王某开车时不小心撞倒行人,下车后吓得脸色惨白。

(三)阅读马南邨的《不求甚解》(此文已删改),完成15-18题。(10分)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

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

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

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

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

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

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

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

了。不求甚解的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

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

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

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

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

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

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5.文章第③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思路。(3分)

16.请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7.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还要反对马马虎虎的读书态度?(3分)

(五)阅读《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

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

圣地。

②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

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

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

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

③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

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

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

④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

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

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

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

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

⑤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

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

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

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

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

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

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

⑥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

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

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

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

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

⑦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

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

篇二:二十四节气美图美文欣赏,请收藏!

二十四节气美图美文欣赏,请收藏!

【立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嵩春江晚景>>

【雨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惊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韦应物《观田家》

【春分】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裴回月,晴在断续云。

——徐铉《春分日》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谷雨】

篇三: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北京市朝阳区期末试题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选用) 2016.1

一、语文基础与积累(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农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文气象历法。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农历二十四节气也逐步演化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

②首先,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360度,即为一个回归年。按照天文学的惯例,以春分点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全年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③其次,二十四节气实现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的完美结合。二十四节气在镌刻着农耕文明印记的同时,还跳动着传统文化之脉。在中国广袤的地域空间和悠长的历史岁月里,.

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纷繁多样的民间文化。谚语、歌谣、诗词、传说、曲赋等文学样式,工艺....

品、书画等艺术作品,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等等,共同为二十(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如图介绍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请仔细欣赏,说说)四节气注入了奔流不息的文化生命力。

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多带有传统农耕文化的意味。例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春分,春分,麦苗起身? ?芒种忙栽?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等等。歌谣方面,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诗词曲赋方面。描绘二十四节气的精品佳作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的《七月》。宋代陆游所著的《时雨》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节气诗佳作:?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香,处处菱歌长。?戏曲方面更是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作品。如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所著《节气歌弹词》。....

词人将二十四节气名和二十六戏目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语意双关、丝丝入扣、浑然一体。........这些依托二十四节气创作的文艺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⑤与二十四节气相生相伴的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头伏___、二伏___、三伏___?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无不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

⑥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节气已逐步成为大众欢庆节日,并与民俗相结合,发展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节日文化。例如冬至节,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饺子、吃羊肉等习俗。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依旧保存着冬至时节用九层糕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

1. 文中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广袤(mào) 丝丝入扣B. 惊蛰(zhí) 拍案叫绝 ..

C. 祭祀(sì ) 浑然一体D. 浸透(jìn) 纷繁多样 ..

2. 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请你推算一下“一九”是从哪个节气算起的。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答:___

3. 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一项是

A.立春B. 端午C.立冬 D.清明

4.连线,补全第⑤段中与节气相对应的习俗。

5. 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童谣,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节气名称。

二十四节气(节选)

东风解冻鱼上冰( )

冰雪融化桃花开(雨水)

草木萌动鸿雁来(惊蛰)

芽茶播种燕飞舞(春分)

细雨放飞柳飘絮(清明)

雨生百谷春盎然()

6.根据字谜,猜节气。

一百减二

答:___

7.依据全文,请你写出第⑥段“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中“根”字的含义

答:___

二、古诗文积累(共6分)

8. 默写。

读古典诗文,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令人动容:苏轼通过 “_(1)_,左牵黄,右擎苍? 展现了中年太守的豪放;韩愈通过?一封朝奏九重天,_(2)_”抒发了诗人的一腔悲愤;范仲淹通过 ?浊酒一杯家万里,_(3)_” 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的愁苦;陆游通过?_

(4)_,只有香如故?体现了高洁坚贞、至死不变的爱国情怀;更有许多诗人,在诗文中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如:(5)_,_(6)_。

三、文学名著(共14分)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9~13题。

9.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他”姓___,名___,字___。“他”所骑 “骏马”的名子是___。

10.下列选项中与“他”完全有关的故事情节是( )

A.刮骨疗毒 三顾茅庐 击鼓骂曹 辕门射戟 单骑救主

B.舌战群儒 七擒孟获 煮酒论英雄割须弃袍 跃马过檀溪

C.怒鞭督邮 三气周瑜 温酒斩华雄截江夺阿斗 群英会中计

D.败走麦城 水淹七军 过五关斩六将 华容道捉放曹千里走单骑

11.“他”在《三国演义》中以忠、义、勇、谋、傲著称于世,请分别写出与之相关的故事

情节。

答: 忠____ 义____ 勇____ 谋____ 傲____

12.“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三国演义》中哪一个人的处世态度?

答:___

1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敬仰,其中“文圣”指

____,“武圣”指____,下图的庙中供奉的是____。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4~18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乙】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丙】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