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反问句 > 列表页

用一个反问句写出你对战争的憎恶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06  分类: 反问句 手机版

篇一:天津市区2007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天津市区2007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第 Ⅰ 卷(选择题共23分)

一、(23分)选出1—7题中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序号涂到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提tí 提炼 提防 提心吊胆

B.分fèn 过分 分析 分外妖烧

C.塞sè 堵塞 边塞 敷衍塞责

D.横héng纵横 横盒 横行霸道

2.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应填人的一组汉字是()。

________然他已经丧失了明________是非的能力,那么________使跟他争________得面红耳赤,恐怕也无济于事。

A.即 辩 既 辨B.既 辩 即 辨

C.既 辨 即 辩D.即 辨 既 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B.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C.母亲是一个好劳动??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D.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

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

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人的一组句子是()。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_______;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______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_______;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_______。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④③①②

6.为了使下面的这段话简明、连贯,应做的修改是()。

①轮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明方向,不然就可能搁浅或触礁沉没。②航海史上这样的事故出的太多了,举不胜举。③这类惨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教训。④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⑤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作指导,否则,就会庸庸碌碌,虚度时光,甚至误入歧途。

A.删去②句B.删去②③句C.删去③句 D.删去②④句

7.对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A.一、二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春雨及时而降,“知”字用得极妙,把春雨写活了。

B.三、四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写出了春雨轻柔无声的特点。

C.五、六句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写出了乌云密布、雨意正浓的景物特点。

D.最后两句实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

阅读课文《俭以养德》的片段,选出8—10题的正确答案,将序号涂到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

一个人开始大手大脚花钱,他总是有条界线的,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即使是马其诺防线,也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不是在“三反”“五反”斗争中发现过吗?

8.文中的“界线”一词指的是()。

A.限于俭朴的生活

B.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

C.马其诺防线

D.限于自己的贪欲

9.这段文字要表达的观点是()。

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

C.马其诺防线是可以被贪欲攻破的。

D.奢侈惯了可以导致犯罪。

10.对文中画线部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设问句,目的是引起读者对所论述问题的深思。

B.这是以反问句的形式举例证明论点。

C.这是一个反问句,强调胡花乱用就必然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

D.这句话意在引导读者去思考“三反”“五反”中是否有过所说的事实。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97分)

二、(23分)根据原文将下面11、12题中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8分)

1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分)

1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4分)

1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意思完整的古诗词句子,可以填写课内所学,也可填写课外相应的诗句,多写((2)为加写处)加分,最多加2分。(2分)

抒友情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月抒怀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出师表》开头一段,回答14—18题。(13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隆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4.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4分)

15.这段文字中提出的一条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只有第________________组。(2分)

帝感其诚 .

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诚宜开张圣听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以光先帝遗德 .

③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隆下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弛然而卧 .

17.将“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译成现代汉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概括这段文字内容要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

阅读《枯枝与鲜花》,回答19—22题。(15分)

枯枝与鲜花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麓,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替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他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

④枯树哟,你不反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反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9.在第①段,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对枯树和柔藤__________的生命现象的赞美。(3分)

22.文章在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9分)

23.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3分)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3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书写格)。(3分)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红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五、(5026.作文(50分)

题目:每位同学自身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惰性、粗心、娇气??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终于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通过一件或几件事的记叙来表现中心。2.字数不少于600字。

200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

1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问题,系常见的知识点。解法导引:A中“提防”的”提”字应读dí。B组中“分析”的“分”应读fēn。 C组中“边塞”的“塞”读sài。答案:D。2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形近字的具体用法。解法导引:“既然”、“即使”作为关联词语,搭配方式固定。“明辨是非”“争辩”两者使用不容易辨识,尤其是“争辩”中间应是“讠”部。答案:C。3题考点分析:本文题考查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解法导引:A中前者指暗杀等恐怖事件,后者指恐惧害怕。C中前者和“好”放在一起理解,指劳动的好手,有别于后者。D中后者像李公朴一样为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人,有别于前者。答案:B。4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感情色彩恰当的词语。解法导引:B、C、D三组中“虚张声势”“别出心裁”“忘乎所以”三成语感情色彩和语言环境不相协调。5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组合能力。解法导引:根据前后句对应的词语意义基本相反来确定正确的选项。答案:C。6题考点分析:本题意在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重在将有关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中。解法导引:本段的意义重点在⑤句、②③两句与⑤句关系不大,同时,又是对①句的补充说明,存在价值不大,可删去。答案:B。7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古诗的鉴赏问题,难度较小。解法导引:D中最后两句是作者想象之景,并非所看到的。答案:D。8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义。解法导引:联系下文,可知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答案显而易见。答案:B。9题考点分析:考查领会文章,提炼观点的能力。解法导引:扣紧最后的反问句可悟出作者的意图。答案:D。10题考点分析:考查对语言的感悟,理解能力。解法导引:A中设问句首先应该否定。C中“必然”显得绝对与作者原文有出人。D中并非要求读者去思考,而是以事实论证观点。答案:B。

第Ⅱ卷

11、12两题考点分析:考查古诗文的默写,是常考项目之一。解法导引:以记忆为准,机械的书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答案: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1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3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的能力。解法导寻:紧扣“友情”和“借月抒怀”去寻找答案,切忌不着边际的乱填。答案:例: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借月抒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婶娟。14题考点分析:考查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到解法导引:结合课文内容及有关历史知识进行填写。答案:刘禅。魏、蜀、吴。15题考点分析:考查理解内容,抓重点语句的能力。解法导引:抓住“诚宜”二字,就可理解作者的意图。答案:广开言路(或“开张圣听”)。16题考点分析: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解法导引:纵观四小题,发现①③④前后用法并不相同,甚至③中读者也不同。只有②中两个“宜”意思相同,即“应该”。答案:②。17题考点分析: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法导引:应恰如其分地书写其意思,不能望文生义,而应准确的解释。答案:过分的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18题考点分析:考查领会文章内容以及归纳的能力。解法导引:概括应全面,切忌遗漏要点。1—2句为:分析蜀国当前不利形势,指出不利和有利条件。3句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答案:分析了蜀国当前的形势,提出不利和有利条件,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19题考点分析:考查学生找出关键性语句以及概括能力。

解法导引:(1)小题认真斟酌第1段的第2句,可知“落叶时节繁花满枝。”(2)小题抓第3段中的最后一句,可知“枯枝与牵牛花(柔藤)复活。”答案:(1)落叶时节繁花满校。(2)枯枝与牵牛花(柔藤)复活。20题考点分析:考查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解法导引:抓住该段2、3两句,摘取原句组织答案。答案:枯树把身躯借给牵牛花,牵牛花把鲜艳的花替上了枯树的顶上。结果它们复活了,和谐、美丽的生活在一起。21题考点分析:考查修辞,对比以及对语段的感悟。解法导引:以写人的词语运用于物,即拟人。4、5两段和6段将两者进行对照,构成对比,领悟其义,方知赞美的是相互依存、互相帮助的生命现象。答案:拟人对比相互依存,互相帮助。22题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对文句乃至全文深层理解的能力。解法导引:从原文出发,扣紧尾段,进入角色去分析。答案:人生只有彼此信赖、宽容、帮助、合作,才能超越自我,充分实现生命的价值。

四、

23题考点分析:考查有关对偶的基本知识的运用。解法导引:注意上下句字数相等,词语对应,由此可知,下句应为“近看西北,造数间临水轩斋”。答案:近看西北,造数间临水轩斋。24题考点分析:考查照例写句的能力。解法导引:先写一种自然景观,然后写出对这一现象合乎情理的感悟。答案:例: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25题考点分析:考查学生抓重点以及概括的能力。解法导引:抓“徽剧与其他剧种”“融合”“演变”三个要点,控制在要求字数之内。答案:京剧是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演变而成的。或徽剧经过与汉调、秦

腔、昆曲融合,而演变成了京剧。

五、作文

考点分析:1.选择典型事例。2.心理描写。作文指导:1.以“我”为核心,内容应富有真情实感。

篇二: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答案)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请你填写鲁迅的相关资料。

鲁迅原名,字,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一生创作和翻译的作品很多,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二、根据拼音提示,写出正确的词语。

畜生 深奥 殷勤 致敬 咳嗽 刺猬 逝世 囫囵吞枣

三、根据积累补充下列词语并选填到句子中。

一望无( )无( )无尽 失声( )哭 张( )李戴

北风( )号饱( )风霜 精神抖( ) 不( )其数

1、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2、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3、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 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家里的一切情况 ..

⑵ 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一样 ..

⑶ 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 白天 ..

⑷ 我??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没有根据 ..

⑸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向来,一直 .

⑹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如此 像这样 ..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2、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3、“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4、“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

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六、请写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1、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 表示话题转换

2、“哦!您,您就是——” 表示话没说完

3、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表示补充说明

4、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表示解释说明

七、指出下列语句是对人物哪个方面的描写。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外貌、动作描写)

2.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外貌描写)

3.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心理活动描写)

4.“哦!”我恍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 (语言描写)

八、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3、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 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九、写出你从下列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1、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农村人的朴实和善良。

2、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鲁迅先生受到各界人士的爱戴。

3、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鲁迅先生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对我的期盼。

4、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

“我”的钱来之不易,很珍惜。

5、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要珍惜时间。

十、补充语句并回答问题。

1、A.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B.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A句中的“人”是指损害人民利益,破坏人民幸福的人。

(2)B句中的“人”是指为国为民作出贡献的人。

这样的人你知道的有焦裕禄、雷锋、鲁迅等。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诗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损害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人的憎恶的感情,还表达了作者愿全心全 意为国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的高尚品质。

十一、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假如这段话描述的是一幅画,请你给这幅画拟一个题目《看瓜刺猹》,这段话最能突出少 年闰土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特点。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画线部分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的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的态度。

(2)这句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3、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 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1)从所填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爸爸和伯父对穷苦人民的关心和照顾。

(2)如果那个拉车的人来向鲁迅先生最后告别,他会说些什么?

鲁迅先生,谢谢你曾经对我的帮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你的。

先生,多谢您在那个夜晚帮助我,您就是我们的恩人。

十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社 戏 (节选)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使我的心也□□,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在含着....

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中方框处应填入的词语是(A)。

A.宛转 悠扬 沉静 弥散 B.悠扬 宛转 愉快 消失

C.宛转 悠扬 沉静 融汇 D.悠扬 宛转 愉快 弥散

2、画线的句子使用了的修辞手法。

3、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那声音”指的是,“他”指的是。

4、“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使我的心也□□

用一个反问句写出你对战争的憎恶

,然而又自失起来”三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急迫、神往、陶醉的心理。

5、第1自然段作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描写,各找出一例表现不同感受的语句。

(1)视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2)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3)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4)听觉:似乎听到歌吹了。

6、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一项是(D)。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十三、作文。

鲁迅先生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有他爱国爱民的精神,有他关心帮助他人的品格,有他对读书的思考,有他对时间的感悟,有他不朽的作品??你从鲁迅先生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迪?请你以“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请指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水浒传》:施耐庵 《表》:法捷耶夫 《小约翰》:班台莱耶夫 《毁灭》:绥拉菲莫维奇 《铁流》:凡·伊登

篇三:八年级语文月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积累 (21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溃退(guì) 舀水(yǎo)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惊骇(hài)迫击炮(p?)

2. 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

锐不可挡张皇失错坚壁清野铸剑为犁

名符其实 山青水秀 乌合之众转弯摸角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B.《蜡烛》中的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

的南斯拉夫老妇人。

C.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D.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4.填空。(5.5分) 新闻的六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新闻一般以 ,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

点, 。(1.5分)

6.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请列

举和战争有关的一则名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下面例句的结构形式和内容,照样子也说一个句子,然后写在横线上。

(任选一题,2分)

(1)例句:父爱如虹,闪耀美丽的光辉;父爱如歌,唱出心中的真情;父爱

如雨,滋润干涸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子,请你在数学、历史、音乐等其他课程中任选一种,用比喻句

写出你对这门课的理解。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_______是__________,让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2分,不超过10个字)。

从7月1日起,三峡工程大坝坝顶将首次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乘坐电瓶

车登上巍巍大坝,在泄洪坝段长100米、宽5米的指定区域下车拍照观景,

零距离触摸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据悉,此次坝顶开放为试运行,开放

期限初步定为3个月,9月30日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

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活

的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

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2亿元,

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但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

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

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二、阅读理解(11分)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

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

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

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

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

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

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

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

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

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

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

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

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

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

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

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

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

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

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

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0.“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个“秘密”

分别是12类词中的 词和 词。(2分)

11. 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可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

那个中尉____________的态度。(2分)

13.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

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又________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 。(3分)

14.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

秀品质 (2分)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29分)

1·.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1分)

A.惘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

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分)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稀少)B.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挨着)

C.货恶其弃于地(恶:憎恶)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

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1分)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D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分)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咸来问讯 (2)诣太守

(3)寻病终(4)具答之

(5)往来无白丁 (6)乃不知有汉

(7)罔不因势象形(8)尝贻余核舟一

6.默写(6分)

①《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 。

②《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 , 。

③《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 , 。

④暮投石壕村, 。老翁逾墙走, 。

⑤《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⑥《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面的句了(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3分)

10.《爱莲说》是一篇 ()的骈体散文,借莲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1分)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C.叙事明理 D.寓情于理

12.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 (朝代)诗人___________。

②《爱莲说》的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学家。

③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

“_________”。

④《核舟记》选自清涨潮编辑的______________。

春 望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这是一首五言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的

情怀。(2)

14.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2)

(二)(9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

15.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3分)

16.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是: 。(2分)

17.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2分)

1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

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

是 。(2分)

三、写作(30分)

以“我好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

“快快长大”、“再看一眼”、“飞上月球”、“美梦成真”、“得到理解”等。 2、要

有真情实感,语言通畅。 3、不少于500字。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