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法学论文 > 列表页

13年法学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02  分类: 法学论文 手机版

篇一:法学学年论文

法学专业学年论文

题 目:论民法中的“善意”

及其法律适用

院 (部): 法政学院

专 业: 法学

班 级: 法学112

姓 名: 郑佳惠

学 号: 2011131037

指导教师: 马凤玲

完成日期: 2014年8月25日

目 录

摘 要………………………………………………………………………………Ⅱ

一、前 言…………………………………………………………………………..1

二、我国民法中的善意……………………………………………………………2

(一)善意的概念………………………………………………………………….2

(二)善意与相关概念的比较………………………………………………………2

三、善意的认定…………………………………………………………………….4

四、善意在我国民法中的应用……………………………………………………5

(一)善意取得…………………………………………………………………….5

(二)善意占有…………………………………………………………………….5

(三)善意添附…………………………………………………………………….6

(四)表见代理制度………………………………………………………………..6

五、结 论…………………………………………………………………………7 参考文献……………………………………………………………………………8

摘 要

在民法上,过错是用以表示行为人主观状态的最常见的民法学范畴,但除此之外,善意和恶意也是用以表示行为人主观状态的术语。无论是民法法条中还是民法学论著中,善意和恶意这一相互对立的范畴经常被援用或论及,从罗马法到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以至我国的民法通则都是如此。由此可见,对于善意和恶意在民法上的研究不可忽视。

正确认识善意,完善各种善意制度,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保护市场秩序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善意;恶意;过失;适用

一、前 言

善意恶意是民法中一对重要的范畴。在民法中善意虽是附随于其他制度中,但也自成体系。善意在民法中具体体现为善意占有,善意取得,善意第三人,善意侵权等相关制度。关于善意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积极善意消极善意之说,有从过失与善意关系来定义,还有主客观善意之说,还有认为善意恶意实质只是知或者不知之说。然而各种论述都缺乏体系分析。

民法中的善意究竟是什么呢,善意与过失是什么样的关系,善意有能否仅用“知”来代替?这是论述的主要问题。本文旨在更加科学的认识善意,以便使其得到更好的适用。

二、我国民法中的善意

(一)善意的概念

善意是一个无实体意义的抽象的概念,其拉丁语为Bona fides,英语为good faith。善意起源于罗马法的占有时效,但罗马法并没有给善意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通过善意占有和善意购买人等具体制度加以体现。就善意本身含义而言,包括“信用”、“诚实”、“真诚”、“公开”、“不含有欺骗和伪装”,它存在于人们的理念之中。(1)在民法上究竟什么是善意?很难给其下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它往往需要借助于具体制度加以说明。《牛津法律大辞典》的定义为:“如果一个人诚实行事,即不知道或无理由相信其主张没有根据,他就是善意行为”,“当该人得知应知表明其主张缺乏法律根据的事实,则不存在善意”。〔2〕有的学者将善意概括为“不知某种情形存在。 善意为一种事实。”(3)其中都毫无例外地援用善意和恶意在民法上的运用如善意取得等加以补充解释。

上述两个概念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前者未能全面地概括出善意是行为人认为其行为是合法的或有正当权利基础;后者的概括过于抽象,不易掌握。我认为,民法上的善意是指,行为人在从事民事行为时,不知道或无法知道其行为缺乏法律根据,而认为其行为合法或其行为的相对人有合法权利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这一概念揭示了善意的三项基本内容:

(1)善意是行为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 它存在于行为人的内心和理念之中;(2 )行为人在从事民事行为时不知道或无法知道其行为缺乏法律根据;(3 )行为人主观上认为其所为的民事行为合法或其行为相对人有合法的权利基础。否则不为善意。

(二)善意的相关概念

1、恶意

恶意作为相对于善意的概念,同样起源于罗马法,但罗马法上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和善意相伴出现,通过具体制度的恶意占有得到体现。《牛津法律大辞典》载:“恶意是用于行为人不诚实心理状态的一个术语,即其明知缺乏权利,或者相反,不相信他的行为具有合法正当的理由。”〔4〕有的学者认为“恶意,作为与善意相对, 指明知某种情形存在”。〔5〕综上,民法上的恶意是指,行为人在从事民事行为时,明知其行为缺乏法律根据

篇二:法学论文完整版.1

摘 要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法律赋予辩

护律师的诉讼权利实际上得不到保障。实践中,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是以辩护人的身份参与到刑事诉讼法中的,这在刑事诉讼法中是明确承认的。律师参与刑事诉讼存在着会见权难以落实、阅卷难、调查取证难以及易受刑事追究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立法、司法及文化方面的原因。我国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难以行使的原因有很多,诸如立法上存在着缺陷;有关司法人员存在的权力意识和传统诉讼观念;我国的法律工作者缺少对法律文化统一体的认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辩护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等诉讼权利从各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应当设立司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告知义务;明确规定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无须经过侦察机关批准;对会见的时间和条件给予保证。另外阅卷权、调查取证权、设定辩护律师在场权、确立辩护律师刑事责任豁免权等都应当拥有保障权利。并通过确立辩护律师的刑事责任豁免权和在场权来进一步保障和完善其诉讼权利。本文通过对辩护律师及其诉讼权利的概述,全面和纵深地剖析我国现行辩护律师行使诉讼权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对辩护律师诉讼权利的保护提出了若干改革与完善对策.

关键词:辩护律师 诉讼权利 在场权 刑事责任豁免权

I

Abstract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litigation rights of the defense counsel made a

clearly defined, but the law gives defense counsel the right of action is actually not guaranteed. In practice, lawyers in the review of the prosecution and trial stages is the identity of the defend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which explicitly recognized in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The lawyers involved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there is met with the right difficult to implement, marking difficult,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 collection is difficult and vulnerable to criminal prosecution.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roblems has its own legislative, judicial and cultural reasons. China's defense lawyer's right of action is difficult to exercise because there are many, the existence of defects such as legislatio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judicial officer's right to exist and the Concept of Procedure; legal workers of our country's lack of recognition of the legal and cultural unit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must be met with the right, marking the right to investigate and collect evidence such as the right of defense lawyers litigation rights in all aspects be fully protected, it should be the establishment of judicial officers to the suspect, the defendant told obligations; clear that lawyers meet with the suspect without having to go through reconnaissance organs for approval; guarantee is given the time and conditions of the meeting. In addition, marking the right, the right to investigate and collect evidence, set the presence of defense counsel the right to establish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defense counsel immunity and so should have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riminal liability immunity and the presence of the right of defense counsel to further protect and improve their litigation rights. 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the defense lawyers and their litigation rights ,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China 's current defense counsel to exercise a right of action exists and the reasons for ,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defense counsel litigation .

Keywords: defense lawyer right of action the presence of the right of criminal II

liability immunity

III

目 录

摘 要????????????????????????????Ⅰ Abstract?????????????????????????????Ⅱ 第 1章 引言?????????????????????????? 1 第 2 章辩护律师及其诉讼权利的概述??????????????? ?2

2.1辩护律师概述??????????????????????2

2.1.1辩护律师与辩护人??????????????????2

2.1.2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诉讼地位问题???????????2

2.2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概述?????????????????2

2.2.1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2

2.2.2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的诉讼权利??????????3

2.2.3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的诉讼权利????????????3 第 3 章 辩护律师行使诉讼权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

3.1 辩护律师行使诉讼权利存在的问题???????????????4

3.1.1易受刑事追究??????????????????????4

3.1.2会见权难以落实?????????????????????4

3.1.3阅卷难?????????????????????????5

3.1.4调查取证难???????????????????????5

3.2我国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难以行使的原因????????????6

3.2.1立法上存在着缺陷????????????????????6

3.2.2有关司法人员存在的权力意识和传统诉讼观念????????6

3.2.3我国的法律工作者缺少对法律文化统一体的认同???????6

第 4 章 辩护律师诉讼权利的保障及完善???????????????8

4.1关于会见权的保障?????????????????????8

4.1.1设定司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告知义务???????8

4.1.2明确规定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无须经过侦察机关批准?????8

4.1.3对会见的时间和条件给予保障???????????????9

4.2阅卷权的保障??????????????????????9

4.3调查取证权的保障????????????????????11

IV

4.3.1赋予辩护律师享有与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平等的调查取证

权?????????????????????????11

4.3.2赋予辩护律师请求法院授权调查的权利?????????11

4.3.3设置辩护律师的证据保全申请权 ????????????12

4.4 设定辩护律师的在场权??????????????????12

4.5确立辩护律师刑事责任豁免权???????????????13 第 5 章 结论??????????????????????????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V

篇三:法学毕业论文范文

法定财产继承中债权人的利益保护

学生姓名:张俊

指导老师:

所在院系:

所学专业:法学

研究方向:

XX大学

中国·德阳

2014年10月

摘 要

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社会经济秩序问题。在财产继承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各国继承法均用大量条文规范这一问题,以防继承人利用有利地位侵害债权人利益。我国继承法仅原则规定继承遗产应当为被继承人缴纳税款、清偿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一个人死后,在财产关系方面有两个问题必须妥善处理:何一个是哪些亲属可以继承遗产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如何分配遗产;一个是被继承人生前所欠债务如处理。我国应当改无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制度为有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制度,继承人违反有限责任继承的条件,即应对被继承人的债务负无限责任。此外还应赋于债权人遗产分立请求权(或叫官方清算请求权),使债权人能够主动采取法律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以便对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继承法的修改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产权利和义务、遗产范围、继承原则、法律手段

- 1 -

目 录

摘要……………………………………………………………………………………………1 1 前言…………………………………………………………………………………………3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3 2 问题…………………………………………………………………………………………3

2.1现行继承法中债权人的利益保护 ………………………………………………………3

2.2 没有确定遗产的范围、接受和放弃……………………………………………………3

2.3债权人受侵害的原因……………………………………………………………………4 3 原因…………………………………………………………………………………………4

3.1 现行继承法的社会条件所决定…………………………………………………………4

3.2 继承法理论研究的幼稚方面……………………………………………………………5

3.3 实践中的实际继承………………………………………………………………………5 4 外国保护债权人的主要制度………………………………………………………………5

4. 1中外结合的运筹制度…………………………………………………………………5

4. 2直接继承制度下债权人的利益保护……………………………………………………6 5 关于修改我国继承法的建议………………………………………………………………6

5.1 建立债权人制度保护应坚持的原则……………………………………………………6

5.2 继承法发展方向的制度构想……………………………………………………………6 参考文献………………………………………………………………………………………8 致谢……………………………………………………………………………………………8

- 2 -

1 前言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

目的:由于我国承继法规定的法定承继人范围过窄,许多没有直系亲属的老年人,既然有其他的近亲属,可是这些近亲属不属于法定承继人的范畴,这些近亲属相比被承继人没有法定的赡养义务,又不可以依据法律承继被承继人的遗产,则有大概使得老无所养的情况。

2 问题

2.1现行继承法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继承法采有限责任继承原则(即通常人们所说的限定继承原则)。有限责任继承是保护继承人利益的制度,其核心是限制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责任,即继承人只须在继承遗产的限度以内为被继承人清偿债务,而不以自己的固有财产对被继承人的债务负责。这一原则符合现代社会家庭成员人格独立、责任自负的观念,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继承不仅关系到继承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的利益,作为一种制度,必须对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双方提供平等的保护。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继承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具体表现为:

2.2没有确定遗产的范围、接受和放弃继承规定的界限不明

有限责任继承原则一方面将继承人的责任限制在继承遗产范围以内,另一方面又要求被继承人的财产必须首先用于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因此,有限责任继承不仅是保护继承人的利益的制度,而且是保护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利益的制度。遗产范围的确定在这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限责任继承原则能否正确贯彻,主要取决于能否准确划定遗产范围并保证其不被继承人侵害。而我国继承法在确立有限责任继承原则的同时,却没有关于确定遗产状况的任何规定,使有限责任的界限无法确定。其结果是,继承人在享受有限责任继承的利益的同时,却往往不承担其相应的义务。这就使得法律在继承人利益和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上失去平衡。我国采取直接继承制度,即从继承一开始继承人的财产权利和义务就概括地转归继承人。这意味着被继承人的债权由继承人收取,债务由继承人承担,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只能向继承人行使权利,债务人只能向继承人清偿债务。因此,必 - 3 -

须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使继承关系确定下来,以便尽快了结被继承人所遗留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我国继承法却规定,自继承开始以后至遗产分割之前,继承人实际上都不确定,继承关系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种规定的弊端是明显的:一是不利于遗产的管理和利用;二是影响债权人行使权利,不利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而且继承关系长期不确定也是滋生继承纠纷的重要原因。

2.3债权人受侵害的原因

1.公民法律观念意识淡薄:由于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型国家,以及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原因,导致我国公民普遍缺乏法律意识,所有权得到保护,债券必须履行等法律原则,无法成为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准则。

2.社会干预力: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和政府、司法部门等大都不愿意介入到继承活动中去,这就使得债权人缺少一个可依赖的权威组织,以对抗强大的继承人群体,在当今社会由于遗产债权债务越来越多,各国普遍增强了继承活动的干预,以保证社会公平,所以我们认为我国也应该强化继承社会化程度。

3.亲属内倾向保护:我国继承活动社会化并不明显,涉及相关利益主体除债权人债务人外,一般局限在亲属范围内,债权人因势单力薄求偿成本,比如,投入的时间、精力、物力、财力过高导致力不从心。

4.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我国是一个经济起步较晚的国家,经济不是很发达,特别是个体及私有经济不是特别活跃,个人资产也不多,同时受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指导思想,继承法条文过于简单,可操纵性不强,有关债权人利益保护条文更为粗略。

3 原因

3.1现行继承法制定时的社会条件所决定

民法是社会经济条件的法律表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继承制度。现行继承法是1985年通过并颁布实施的,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计划经济无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是在人们的观念中都居于统治地位。当时,公民的财产限于生活资料,基本上没有生产资料,私营经济还是一个讳莫如深的问题。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之下,遗产限于生活资料,债权债务关系简单,继承人欺诈债权人的(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13年法学论文)情况为人们闻所未闻,立法者自然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近 - 4 -

本文已影响